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建筑绘图教程

書城自編碼: 26937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建筑科学
作者: 娜塔莎梅瑟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12126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2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7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4
《 将建筑进行到底 建筑师的成长手记 》
+

NT$ 741
《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三版) 》
+

NT$ 735
《 实用建筑能耗模拟手册(含光盘) 》
+

NT$ 532
《 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第2版)(附光盘1张) 》
編輯推薦:
在建筑绘图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今天,建筑师如果能做到手工绘图,实在是难能可贵。本书告诉建筑师及建筑系学生:迄今为止手绘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快的途径。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著名建筑物的手绘图,深入简出地讲解了绘图的方法与技巧,对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內容簡介:
建筑脱离了绘图是无法想象的,那些会画图的人通常也会是优秀的建筑师。这本手册不仅介绍了绘图原理,而且还向作为实际技能和创新艺术的建筑绘图表达了敬意。收集的历史性绘图和当代建筑师的手绘图表明: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本书还是一本实际动手操作指南,包括了从第一幅草图到详细施工图的专业建筑绘图的基本原则。
阅读关于绘画史的介绍
在绘图板上看国际建筑师
为自己的实践寻找灵感
主透视图和技术图
關於作者:
娜塔莎·梅瑟出生于1967年,拥有建筑学硕士学位,德国建筑师协会成员。1987—1991年,娜塔莎在罗森海姆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室内设计。1991年拿到学位后,她前往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93年她在那里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在学习之余她也在希腊(从事背景设计工作)和意大利(从事绘画工作)实习。1993年她获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哈罗德·席夫奖学金。1994年,她来到柏林,在1996 年前,她与克里科尔建筑事务所(Krier Kohl Architekten)和托马斯·鲍曼(Thomas Baumann)一起合作。2000—2005年,娜塔莎在柏林理工学院教授建筑法律和建筑管理课程。1995 年以来,娜塔莎一直经营自己的设计项目。
目錄
序言
克劳斯扬菲利普:建筑绘图简史 6
奥古斯都罗马诺布莱利:只剩下键盘工具的建筑 20
历史建筑绘图
汉斯- 迪特纳吉科:建筑图纸收藏 40
草图
娜塔莎梅瑟:认知学校 72
草图与建筑绘图 94
技术性图纸
法比奥施拉齐:方法与技巧 192
比例尺与纸张尺寸 268
內容試閱
13世纪,建筑图纸的兴起可能绝大部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决策方参与到建筑项目中。因此使外行人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平面图变得尤为重要,这样他们就可以看到建筑师想要造什么。例如立面方案图5,钟楼复杂华丽的建造方式是不可能在真实的现实中实现的——但是现实的可行性并不是建筑师最关心的,他为了利用方案打动甲方,并不反对加入一些艺术性的夸张。不同寻常的装饰以及色彩亮丽的图形分散了外行人的注意力,使他们只记得塔楼的美丽而忘记了建造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建筑绘图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立面方案5是一件虚构的作品。这张图的目的是增加诱惑性,它是17世纪和18世纪以说服目的为主的建筑图的先驱。即使是在14世纪,在许多理论问世之前,建筑绘图就已将虚构元素纳入其中。哥特时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最早旨在用于建造的专业建筑图,它们包含了现代建筑图所具备的所有关键元素,包括正投影、比例尺以及平面与立面之间的一致性26。
维特鲁威(Vitruvius)《建筑十书》的重新问世带来了许多方面的革命。正如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他的关于不同的排布形式的定义为后面关于建筑绘图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排布的形态,希腊人称之为理念,包括了平面图(Ichnographia)、正投影图(Orthographia)和透视图(Scaenographia)。平面图指的是缩小比例的平面,用尺规画成,用于展现在地面上的建筑的不同轮廓。正投影图是垂直正面的视图,同样也是将要建造的建筑尺度按比例缩小。透视图是对正面、后退面和交汇到一点的各种线条的透视。”27
但是维特鲁威的原文并不都是浅显易懂的,透视图的概念就是一个引起许多争论的话题,它有各种版本的翻译和解释28。其他新的表现形式在圣彼得大教堂共济会也具有争议,我们可以从一封可能是拉斐尔(Raphael)写给教皇里奥十世(PopeLeoX)的关于保护古建筑的信中看到这一点29。这些新表现形式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建筑中心平面鸟瞰图、拉斐尔万神殿室内视觉变形表现图以及可能由伯拉孟特(Bramante)提出的关于投影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使室内外的结构可以同时被看到的建议),就像达芬奇在他的解剖图中为达到分析目的而画出人体剖面一样,方案中的穹顶也像一个器官一样被剖切,展现出对应的内外立面。
建筑师甚至用新的平面形式进行实验:伯拉孟特派别中的一个建筑师所做的圣彼得大教堂新的平面图将君士坦丁(Constantine)巴西利卡(Basilica)的平面与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和伯拉孟特的平面相结合,以及将各种可能的交叉与中殿布局的平面相结合。从本页上面的附属小礼拜堂的内部透视图30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剖面交叠,以网格呈现。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简直就像一张考古挖掘平面图,将过去已有的和未来预期可能发生的结合在一起。巴尔达萨雷佩鲁齐(BaldassarePeruzzi)用中心透视图表现他所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这张透视图看起来像一张轴测视图。它戏剧性地将方案与柱子的物理性相结合,就像是施工中的场景,并且将拱顶十字交叉以及中心建筑后殿的立面与透视图相结合31。这张图不是圣彼得大教堂真实施工阶段的记录,而是建造拱顶交叉的实时反映。在这个阶段,拱形结构和穹顶还未建造,走廊也只是在平面上有所示意。
即便这样的解读是错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张图对同时期中世纪的正交投影图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们通过正投影或透视的方式将那些被空间和时间隔断的不同图层交叠,将描绘刻画的元素融入原本单纯的建筑记录。一些权威人士反对这种绘画方式,阿尔伯蒂也已将其定义为非建筑的。例如在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Palladio)的《建筑四书》(Quattrolibridell’architettura)中,他的设计只使用正投影图,并且精确地描绘出古罗马建筑。例如,在他的四柱房间(卷2,第37页)的建造中,在这个维特鲁威所描述的房间样式中,许多不同的平面图被放到了一个页面上,第一眼看去几乎很难确定彼此。从上往下第三张图是从壁龛的竖向墙面和镶嵌的天花板剖切的图。我们还可以看到科林斯柱(Corinthiancolumns)以及它们的底座,纵横方向充盈饱满,其柱头被切分成三段。
自左向右打了阴影的表面代表的是内墙,只有通过这些阴影才能看出柱子和墙所处的不同空间。页面上方是正投影图以及空间的竖向剖面,下方是壁龛区域的水平剖平面。天花板及其周围,还有玫瑰花窗都被纳入这张图中。帕拉第奥用自左向右的斜线阴影区别于立面上自右向左的斜线阴影,清楚地表达出这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就像维拉德的图那样,帕拉第奥的图否认了空间的感官体验是建筑的一个类别。从他的图上,没有给我们任何关于如何进入,或者主观地与这个室内空间进行互动的方式的建议,并且排除了任何的感官错觉,完全关注于建筑的概念和维特鲁威所描述的古代建筑学的永恒之道32。
正交的平行投影,起源于中世纪的传统并且被帕拉第奥加以完善,是建筑绘图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尼古拉斯-路易斯迪朗(Jean-Nicolas-LouisDurand)的《建筑学概论》(1801—1803年)一书中严谨地基于网格的画法对19世纪的建筑师产生了重大影响:迪朗相信建筑绘图中追求绘画效果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过多渲染了它所能传递的信息。除了平面、剖面和立面,不需要用其他元素来形成建筑理念。33而与此相对的是,那些图从中世纪开始就超出了理念本身,囊括了非建筑元素,用于吸引行外的大众群体。
当然,在这两个相反的表现方式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例如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FriedrichSchinkel)的无投影透视图,将正投影的客观本质与透视效果和想象的表达结合。34但是轴测图将正投影和透视融合,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画法,因为它没有中心透视那种投影缩减的效果,它融合了正投影的可测量尺寸与透视的引导和传递的作用。
轴测透视法在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军事工事图,这种图采用了散点透视)、制图法35和一些法国理论家的理论作品36中已有先例,但是撇开理论不谈,我认为最早的真正的建筑轴测表现图之一可以在格奥尔格莱丁格(GeorgRidinger)1616年出版的有关他所建造的阿沙芬堡城堡(AschaffenburgCastle)的出版物中找到。他把城堡的轴测投影图、四层的完整平面图以平面和轴测的方式呈现。37据我所知,这比现代早期轴测和等轴测透视的理论基础出现早了一百年。例如,1699年,莱昂哈德克里斯托夫斯特姆(LeonhardtChristophSturm)批评正投影时引用了莱丁格(Ridinger),用以强调轴测透视所具备的更强的描绘功能。38
1744年约翰弗里德里希彭瑟(JohannFriedrichPenther)在他的《民用建筑指导》(AnleitungzurBürgerlichenBaukunst)一书中以任何能够想象到的立面、剖面、平面和透视的形式展示了一栋民宅的轴测透视。39彭瑟,就像莱丁格和斯特姆那样,对于轴测和等轴测表现图的理论和实践并没有那么熟悉,这些理论和实践在19世纪才得以发展。40他将这种表现形式称为“水平剖面”,并且写到:“这展现了从某一特定高度水平剖切的建筑的所有部位,同时也有垂直剖切的某些部位,这样人们可以迅速地看到这个剖面是从哪个部位得到的。”
彭瑟相信这种表现形式具有两个优势:“这个视图能够给予初学者一个关于草图的概念,并且也可以给予甲方一个关于他未来的房子将会是什么样的概念,包括房子的布局、房间之间的连接等,而对于石匠而言,他可以用它来理解烟囱的位置、秘密通道的所在等。”41这也就意味着轴测投影图比正投影平面图有着更大的指导价值,为施工的工人提供了想象建成建筑的实际帮助。许多年后,相较于平面、立面和剖面,轴测投影图的清晰性才得以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他1923年包豪斯学院的教学中给予肯定。42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中,轴测和等轴测投影图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表现技术和建筑关系的工具。43建筑历史学家和工程师奥古斯特舒瓦西(AugusteChoisy),在他的书中用这些图排除了其他所有类型的图,给现代建筑学带来了重要影响。他证明了历史建筑的轴测投影图的引导性价值,因为它们将透视的清晰性与可测量的尺度联系起来,因此缩小透视没有将建筑扭曲变形。同时,舒瓦西也指出轴测能够全面展示出建筑物的平面、剖面和室内外立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它营造出“一种关于建筑本身的独立图像,生动而充满动感,取代了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的抽象形式。”44我并不想过度解读舒瓦西,我只是认为建筑的虚拟表现找到了一条通向二维刻画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柯布西耶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一书的“平面图”一章选择了舒瓦西的轴测图作为图例说明。图例说明是这样的:“平面图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显示了它的几何规则和变化的每一个方面。”45一方面,很难在舒瓦西的轴测投影和柯布西耶关于任何设计都开始于平面的理论之间找到联系;另一方面,也很难在前者与柯布西耶的“漫步式建筑”之间找到联系。但是我的简要建筑绘图历史确实点明了向现代虚拟绘图方式发展的一条持续的变迁轨迹。46在最早的相关理论出现之前,平面、立面和剖面构成了建筑绘图的基础。虚拟设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前透视表现法被用于清楚地表达空间。维特鲁威在建筑绘图上的教学和透视图的带入引发了将单纯的建筑绘图放到绘画这个主观的、不可测量的媒介中,给予它定义和描绘方面的问题。莱丁格的平行透视轴测表现图既体现了几何与示意之间的平衡,也体现了透视与绘画之间的平衡。舒瓦西和其他人将这种平衡带到了虚拟刻画的现代领域。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