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一本能通过诗的语言找回梦想和精神力量的书
|
內容簡介: |
这是中国革命烈士们的诗抄,反映了中国革命烈士们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生活情怀,为广大人民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它教育并激励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报效祖国的青少年,对今天的青少年具有无法替代的革命传统和人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将会继续激励我国青少年为实现中华复兴梦而努力拼搏。
|
關於作者: |
他曾就读于长沙湖南**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他和哥哥萧子升以及毛泽东、蔡和森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早在20世纪初叶就投身革命运动。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他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以后,主持我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访问过许多国家,两次出席亚非作家会议。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1和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及续编﹐都广泛流传。他主张:“诗歌可比子弹和刺刀”﹐新诗“要向民歌学习﹐向古典诗歌学习”《萧三诗选·自序》。他的诗感情强烈﹐语言流畅﹑通俗﹐在创作风格上力求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他的主要诗集有《和平之路》1952﹑《友谊之路》1959﹑《萧三诗选》1960和《伏枥集》1963等。他在苏联用俄文写作出版的诗集有《湘笛集》﹑《我们的命运是这样的》﹑《埃弥·萧诗集》和《萧三诗选》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了多种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