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竞争机制》可供企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等阅读和参考。
|
內容簡介: |
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软件技术和客户需求日益复杂,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要求日渐提高,同时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高技术性、高渗透性、高扩散性和高无形化产品等特性,使得以地理集中为主要特征的软件产业集群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借助于先进的网络及多维通信技术,将散布在世界各地从事软件产品开发、经营以及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企业等相关企业和组织机构,按软件产业价值链整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集群――软件产业虚拟集群(software industrial virtual cluster,SIVC)应运而生。在SIVC如何发挥合作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竞争机制》首先介绍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基本概念和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竞争机理,然后介绍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准入退出机制、合作与竞争机制,*后介绍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竞争效应和合作竞争信息系统平台。
|
目錄:
|
第1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系统概述
1.1 软件产业及发展
1.2 虚拟产业集群
1.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机理
2.1 价值网理论
2.2 合作与竞争理论
2.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活动内容
2.4 基于价值网成员间合作与竞争关系
2.5 基于价值网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竞争博弈分析
2.6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机制总体框架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准入退出机制
3.1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准入退出机制系统分析
3.2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准入机制
3.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退出机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机制
4.1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机制内涵和框架
4.2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信任机制
4.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资源共享机制
4.4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协调机制
4.5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互助投融资机制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竞争机制
5.1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竞争机制内涵及驱动因素
5.2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竞争保护与控制机制
5.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5.4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竞争力评价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效应
6.1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的协同演化效应
6.2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合作与竞争的创新效应
6.3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知识资本增值效应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信息平台
7.1 系统需求分析
7.2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平台系统软件架构
7.3 系统详细设计
7.4 平台环境搭建
7.5 系统实现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1章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系统概述
1.1软件产业及发展
1.1.1软件
软件,是人们为了告诉电脑要做什么事而编写的、电脑能够理解的一串指令,有时也叫代码、程序。
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
使用提供*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
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软件并不只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现在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原则上采用了世界知
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的意见,结合实际加以修改。
1978年WIPO发表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条》,对计算机软件做了如下定义: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
、程序说明和程序使用指导三项内容。
(1)程序是指在与计算机可读介质合为一体后,能够使计算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以标志一定功能、
完成一定任务或产生一定结果的指令集合。
(2)程序说明是指用文字、图解或其他方式,对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所做的足够详细、足够完整的说
明和解释。
(3)程序使用指导是指除了程序、程序说明以外的,用以帮助理解和实施有关程序的其他辅助材料。
在上述定义中,对“程序”的定义不够准确,按照这一定义,源程序(以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
)可能会被排除在“计算机软件”之外。因此各国在参考这一定义时,大多将“在与计算机可读介质
合为一体后”这一条件删除,这样就可以明确无误地将源程序列入“计算机程序”之中了。
1980年美国版权法案将软件明确为“在计算机中被直接或间接用来产生一个确定结果的一组语句或指
令”,1983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对软件给出了新定义: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范及其相应的文稿,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
所必需的数据。所谓软件是对事先编好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用途的程序系统及其说明文件的统称,即能
指示计算机完成一个任务的、以电子格式存储的指令序列和相关数据。
软件和硬件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互相依存的两大部分,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和软件互相依存。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正常工作是硬件发挥作用的**
途径。计算机系统必须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且充分发挥其硬件的各种功能。
(2)硬件和软件无严格界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既可以由硬
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实现。因此,硬件与软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严格的界线。
(3)硬件和软件协同发展。计算机软件随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而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可
促进硬件的更新,两者密切地交织发展,缺一不可。
1.1.2软件企业
软件企业,即以开发、研究、经营、销售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为主的企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以
下简称工信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软件企业的认定标
准包括以下内容。
(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其经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收入
。
(3)具有一种以上由本企业开发或由本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证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
(4)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5)具有从事软件开发和相应技术服务等业务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经营场所。
(6)具有软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的手段与能力。
(7)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年软件收入的8%以上。
(8)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
(9)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遵纪守法。
1.1.3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即以开发、研究、经营、销售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为主的企业组织及其在市场上的相互关
系的集合。它是与信息产业中的硬件产业相对应的。
产业是指介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消费者)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若干经济单位
的“集合”。
现代经济社会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居于不同层次的经济单位。企业和家庭是*基本的,也是*小
的经济单位,
整个国民经济是**的经济单位,介于二者之间的经济单位往往大小不同、数目繁多。因具有某种同
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又可看做国民经济按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就是产业。
1.1.4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信息产业中,软件是发展*为迅速的产业。软件产业造就出一大批地位稳固的,甚至垄断性的巨头
,如2005年SAP、ORACLE的年收入都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微软的净收益甚至已经超过35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产业发展连续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的5倍多,根据原信息产业部统计
,2004年全球软件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为8862亿美元,全球软件产业在2004年比2003年增长
了11.5%,其中,美国是全球**的软件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8.37%,达到3400亿美元。西欧是全球第
二大软件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0.16%,达到2673亿美元,而中国2004年的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中
仅仅占了2.99%,为265亿美元。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
,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0%。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国软件产业总
体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2011年和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84万亿元和2.5
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40%和28.50%。
“软件”首次作为术语使用是在1959年,而软件类业务从1949年就已起步。“软件”初期的发展几乎
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我们借用麦肯锡公司观点,对软件发展历史进行简单梳理。到目前为止,全球软
件产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比较完整的5代,见图1-1。
图1-1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1)**代:早期专业的服务公司(1949~1959年)。**批独立于卖主的软件公司是为客户开发定
制解决方案的专业软件服务公司。在美国,这个发展过程是由几个大软件项目推进的,这些巨型项目
为**批独立的美国软件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并使美国在软件产业中成了早期的主角。
主要公司:CSC、规划研究公司、加利福尼亚州分析中心和管理美国科学公司。
特点:每次为一个客户提供一个定制的软件,包括技术咨询、软件编程和软件维护。软件销售是一次
性的,不可复制。
(2)第二代:早期软件产品公司(1960~1969年)。在**批独立软件服务公司成立10年后,**批
软件产品出现了。这些初级的软件产品被专门开发出来,并反复销售给更多的客户。一种新型的软件
公司诞生了,这是一种要求不同管理和技术的公司。**个真正的软件产品诞生于1964年,它是由ADR
公司接受RCA委托而开发的一个可以形象地代表设备逻辑流程图的程序。
在这个时期,软件开发者定义了软件产品的基本概念,并针对软件的定价、维护及法律保护手段进行
了详细研究。
主要公司:ADR、Informatics。
特点:不是出售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将一个软件多次销售。
(3)第三代:强大的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出现(1970~1981年)。在第二代后期,越来越多的独立
软件公司破土而出,与第二代软件公司不同的是,规模化的企业提供的新产品――可以看出,它们已
经超越了硬件厂商所提供的产品。*终,客户开始向硬件公司以外的卖主询问软件来源并为其付钱。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数据库市场*为活跃,原因之一是独立数据库公司的出现。数据库系统在技术上
很复杂,而且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它。自从人们认为计算机生产商提供的系统不够完善以来,独立的
提供商便侵入了这个市场,这使其成为20世纪70年代*活跃的市场之一。
欧洲同样进入了这个市场。196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南边的一个中等城市达姆斯塔特的应用信息处理研
究所的6位成员,创立了SoftwareAG,至1972年它进入美国市场,而且此后不久,就在全世界销售它的
主打产品。其他在这个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司有Cincom系统公司(1968年)、计算机联合
(computer associates,CA)公司(1976年)和Sybase(1984年)。20世纪80~90年代,许多企业
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大型计算机专有的操作系统平台转向诸如Unix(1973年)、IBMOS2和微软NT等新
的平台。
主要企业:SAP、ORACLE、PEOPLESOFT。
特点:软件企业开始以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面目出现。
(4)第四代:客户大众市场软件(1982~1994年)。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软件,即基
于个人计算机的大众市场套装软件。同样,这种市场的出现影响了以前的营销和销售方式。**批“
个人”计算机是1975年诞生于美国MITS(Micro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metry Systems,即微型
仪器与自动测量系统公司)的Altair 8800,苹果Ⅱ性计算机于1977年上市,但是这两个平台都未能成
为持久的个人计算机标准平台。直到1981年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
,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了IBM PC,一个新的软件时代才开始。这个时期的软件是真正独立的软
件产业诞生的标志,同样也是收缩覆盖的套装软件引入的开端。微软是这个时代*成功和*有影响力
的代表软件公司。这个时期其他的成功的代表公司有Adobe、Autodesk、Corel、Intuit和Novell。
总之,20世纪80年代软件产业以激动人心的每年20%的增长率发展。美国务员软件产业的年收入在1982
年增长到100亿美元,在1985年则为250亿美元――比1979年的年收入高10倍。
主要企业:微软、Intuit、Lotus。
特点: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大众市场软件。
(5)第五代:互联网增值服务(1995年至今)。由于互联网的介入,软件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时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软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给软件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当电
脑开始普及的时候,软件是建立在电脑平台上的;而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逐渐成为软件产品新的平
台,大量基于网络的软件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主要企业:Yahoo、Google、腾讯等。
特点:不再通过销售软件获得收入,而是通过应用来自外部软件公司的软件获得收入。
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推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能否健康良性成长。不同国家的软件
产业,总是会根据自身的软件发展历史和具体国情来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国际软件产业发展
的状况来看,目前得到公认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印度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爱尔兰模式等。
**,技术与服务领导型――美国模式。
第二,国际加工服务型――印度模式。
第三,生产本地化型――爱尔兰模式。
第四,嵌入式系统开发型――日本和欧洲模式。
中国的软件产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进入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目前中国软件产业链已经初
步形成。从2003年开始,IBM、微软、ORACLE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软件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