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徐长青主编的《景德镇南窑考古发掘与研究 (2014年南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结合对南窑遗 址及其出土遗物的近距离观察,与会学者就南窑遗址 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南窑与江西地区的早期窑业、 南窑与其他地区窑业技术的交流等三大主题进行了广 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
|
目錄:
|
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代序) 徐琳琳
前言 徐长青景德镇南窑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张文江 崔涛 顾志洋 1
景德镇市乐平南窑装烧工艺初探 余琴仙 79
江西乐平南窑出土古瓷的EDXRF分析研究 冯松林 赖金明 刘珑 彭长水 徐清 贝琳 冯向前 李丽 闫灵通 87
景德镇南窑和兰田窑出土青瓷的分析研究 吴 隽 罗剑鸿 张茂林江永明 李其江 程元培 吴军明 103
唐代景德镇南窑青瓷胎体和窑具成分XRF分析 李伟信 赵耀 江鹏飞 王臻 李峰 袁文瓒 万晓丹 方涛 汤辉 115
景德镇湘湖地区早期窑业调查与试掘的主要收获 秦大树 李颖 李军强 121
唐风胡韵之载体——江西余干黄金埠唐代窑址考古新收获余江安 159
江西景德镇南窑兴起原因初探 张文江 169
从南窑、兰田窑出土青瓷看景德镇早期窑业 江建新 185
浙江隋唐时期窑业探析——兼论与江西南窑的关系王轶凌 郑建明 193
论越窑对景德镇地区的窑业影响——以乐平南窑遗址为例李兆云 207
景德镇窑山与慈溪荷花芯唐代龙窑的对比研究 牟宝蕾 220
|
內容試閱:
|
景德镇南遥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景德镇南窑是汀西地区一处重要的独具风格、特色鲜引的以烧造青瓷为主的唐代窑场,遗址位于景
德镇乐半市东南5千米的接渡镇南窑村东北面。2011年、2013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相关单
位分别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将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介绍如下。
乐平市为景德镇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赣东北的区域中心(图一),东接婺源县、德兴市,南接弋阳
县、万年县,西接鄱阳县,北接浮梁县及景德镇市。总面积约1973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8.59万人。
南窑遗址所处的接渡镇,在乐平市区南5千米乐安河北岸(图二),是乐平古代竹木的集散地,交通
便利。宋代淳熙年问(1174~1189年),彭氏由大禄源迁此建村,因连接竹筏成渡,故称接竹渡。明
朝为转运军粮大码头,又称新丰河口,成为水路交通要道、集市繁荣之地。清代为乐平县东门外**
重镇。
南窑村,坐落在接渡镇东2.5千米的乐安河南岸冲积地带。南窑遗址东南部为连绵的丘陵,北面为坑
1村,西南是南宋时从鄱阳铁石滩斜溪迁来的南窑村,凶村序处在旧窑西南面而名,西面800米是乐安
河(图三)。乐安河在鄱阳县与吕江汇合,合称饶河、鄱江,流入鄱阳湖。遗址所在地距离景德镇中
心城区45千米,景德镇和乐平两地山水相连,流域相通。隋唐罕宋元时期同属饶州府管辖。乐平现隶
属于瓷都景德镇市。
*早记载南窑和南窑遗址的文献,是南窑村吴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刊刻的《吴氏宗谱》(图四
),谱载吴氏于宋代迁J苦此地,称此地东北隆起的山包为“窑山”“甑皮山”,说明吴氏家族在宋代
迁居此前已有窑场存在,但是窑场已经不进行生产活动了。从目前的考察和出土遗物综合研究来看应
该历史本来面貌比较接近,南窑窑场至少在北宋中期已经停烧。迁J苦此地的吴氏后裔将窑山视为禁山
,作为吴氏家族的祖坟山,不得外族侵占,故而地而植被常年茂盛葱郁。
南窑遗址就此一直沉睡在青山下(图五),直到1964年年初,汀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程应琳、
彭适凡发现该遗存,指出“南窑窑址分布面积东西宽约120、南北长约150米,堆积层*厚处达15米。
遗物以碗、钵、罐、煮等民间日用品为主,胎质粗糙,胎体厚重,经济耐用。推测为唐代的青瓷窑址
,相比较景德镇唐代的石虎湾、杨梅亭窑址,在烧造方法上,水甲较低,胎质粗糙,釉层不匀”。
此后,乐平市博物馆分别于1983年和2008年两次派员对其进行普查、复查,发现窑址分布而积达
1800平方米,实地考察登记有6条窑脊裸露(指窑炉遗迹),地势高低不同,高处瓷片堆积10~15米,
窑址旁有白十塘,底部淤积有大量白瓷。
2011年11月,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组专家在景德镇现场考察文物保护单位时,顺道对南
窑遗址进行了勘察,根据其价值,建议把南窑遗址列入正在中报的第六批汀西省义物保护单位,提出
要加大保护度,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勘探。
有关专家对南窑遗址进行调查勘探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江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
相关单位组成调查队,于2011~2012年对南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重点勘探。调查表明南窑窑场始烧于中
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历史悠久。窑址文化层堆积厚,达1~
3米,堆积层*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而积达3万平方米,其生产之旺盛,保存规模之巨大、完好
在汀西省境内同类窑址中罕见。
鉴于此,2012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邀请困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困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处、江两省文
物局、江两省文化厅文物保护处、中围古陶瓷学会、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上海博物馆、浙江省交
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深圳市文物鉴定考古研究所、汀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南窑进行论证,专家们建议将南窑遗址作为景德镇重
点窑业文化遗存,纳入景德镇陶瓷大遗址保护体系中米进行勘探、发掘、保护。为了进一步揭露南窑
窑址的窑炉、作坊和作品等相关的文化内涵,探索景德镇的窑业源头,特向困家文物局申请带有课题
性的主动考古发掘。
为了全面了解南窑遗址的分布范同、保存状况、文化内涵,搞清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渊源和传承关系,
探索景德镇早期陶瓷的发展历史,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2013年3~11月,汀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联合乐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乐平市博物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两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开大
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等单位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针对瓷窑遗存的特点,考占队总结以往
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遗址一产品一技术一瓷业面貌一文化属性的瓷窑类遗址考古技术路
线,使用适合陶瓷专题的考古发掘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1.全面调查、重点发掘
为全面了解南窑完整的窑业体系,对遗址所在地3平方千米范罔进行细致的调查,以期搞清其原料
采集区、燃料区、制作区、烧成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探明其原料米源、窑炉形制、生产工艺流程,
深化窑业技术研究。考占队采取了全面调查、重点发掘的方法,根据调查勘探的具体情砂0,小范罔重
点发掘,以*小的扰动,获取**的信息,保存遗址的完整性。
2.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充分应用新的
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较完整的考古地 理信息系统 邀请荆州市博物馆信息技术中心采用P.TK对南窑
遗址进行测量(图六)、定点、整体布方(图七),建立整套的考古地理信崽系统。及时应用新的科
学技术手段,推进南窑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研究巾心、景德镇陶
瓷学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景德镇市陶瓷检测评估中心等单位联合对南窑的相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微
量元素以及吸水率、烧成温度的测试和研究。联合博海博物馆通过对地层中的含碳样品进行14C测定和
对瓷片标本的热释光年代测定,建立南窑系列瓷器样品的年代和热释光数据库。
联合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对南窑揭露出米的龙窑遗迹进行三维扫描测绘(图八)、三维动画
模拟设计和复原,为遗址今后的研究、保护以及展示打坚实的基础(图九)。
3.强调保护与利用意识,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理念贯穿整个考古工作的始终,考古成果及时惠
及民众
当地政府及时跟进,协同合作,根据考古发掘进度,针对揭露出的全国*长的唐代龙窑遗迹,及
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保护,在不到一个月的短时间内完成了龙窑遗迹保护大棚的搭建(图一O),并对
南窑遗址周边的道路、环境进行了整治,还搭建管理用房,聘请了保卫人员进行日夜值守,使得这一
重要的遗存在保护的同时得到及时展示,避免遭受破坏。开创了边研究、边保护、边发掘、边展示,
考古保护齐头并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模式,考古成果惠及民众(图一一)。
在全而调查勘探的基础上,考古工作分三个区域进行,发掘了5米×5米探方36个,全面揭示龙窑遗
迹1座、10个灰坑、1条灰沟、1条道路遗迹,发现龙窑遗迹以后,对龙窑遗迹采用横切的方法在不同部
位布设6条探沟。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图一二),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多达数十吨,考
古发掘科学规范,层位关系清楚,遗迹明确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