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趣味性、历史性、文学性于一身的传世巨典,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潇洒风逸的魏晋时代。
《世说新语》是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自面市以来,便有小说、戏剧开始模仿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不挠的力量源泉。
本书在展现经典原貌的同时对文中的阅读障碍加以注解和评析,扫除同学们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内容,加深阅读印象,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本从书能够带领读者重温古文化之旅,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知识,获得文化熏陶。
。
|
內容簡介: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貌,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因而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本着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原则,节选了《世说新语》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汉末魏晋时代的风貌。
|
關於作者: |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袭临川王。曾集士人门客作《世说新语》、《幽明录》等书。
|
目錄:
|
德行第一
陈蕃尊重贤才
周乘仰慕黄宪
黄宪器量难测
陈谌设喻答客问
难兄难弟
荀巨伯与友重义
割席断义
言语第二
边让失次序
徐稚设譬答问
孔融小时了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祢衡为鼓吏
坐中颜回
哀感中年
谢道韫咏雪
明镜不疲屡照
政事第三
陈寔杀诈称母病者
骨肉相残甚于盗杀财主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王导晚年难得糊涂
何充埋头文书
文学第四
马融叹礼乐皆东
服虔幸遇郑玄
服虔匿名为雇工
钟会掷书嵇宅
何晏激赏王弼注《老子》
王弼弱冠访裴徽
裴徽善沟通义理
王衍奖掖后进
卫玠年少好学
庾敳读《庄子》
谢安论《毛诗》佳句
曹植作《七步诗》
乐广假文潘岳
《意赋》在有意无意之间
阮孚论郭璞诗
谢安称庾阐屋下架屋
习凿齿史才不常
五经鼓吹
张凭为母作诔
孙绰评潘、陆文章
顾恺之自评《筝赋》
殷仲文天才宏赡
方正第五
陈寔与友期行
宗承存松柏之志
陈群不忘前朝故主
郭淮为妻请命
夏侯玄临刑而色不变
杀贾充以谢天下
和峤直言纳谏
阮宣子论鬼神
诸葛恢嫁女
一样兄弟,薄厚如此
周嵩疾恶如仇
何充直言斥王敦
伴君如伴虎
天下之志,唯惧王澄
王敦借罪莫须有
钟雅忘死守成帝
庾亮临去托钟雅
孔坦拂袖弃群臣
陶侃知恩图报
何充不贪拥立之功
丞相试棋赞江虨
庾冰探病遭数落
刘惔牵脚难桓温
韩康伯拄杖叹世风
……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崇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
內容試閱:
|
陈蕃尊重贤才
【原文】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③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⑤。”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⑥,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
③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④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⑤廨xiè:官署,衙门。
⑥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译文】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立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评析】
周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出自《古文尚书·武城篇》。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蕃则以武王为榜样,他也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举能,才能显出一个领导者的亲民态度。而且作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以及贤达人士的辅佐,于是陈蕃在刚刚赴任还没有进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隐居的徐稚表示慰问,也向别人明示自己尊重贤才的心意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伟岸的胸襟。再往后,陈蕃对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礼,并仿效周武王为徐稚设置了一个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给挂起来。
BT2周乘仰慕黄宪
【原文】
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③之心已复生矣。”
【注释】
①周子居:即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
②黄叔度:即黄宪,字叔度,汝南慎扬人。出身寒微,因有德行,受到当时名流推崇。
③鄙吝:心胸狭窄浅薄。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狭窄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评析】
黄宪出身寒微,却有着和颜回一样高尚的道德与品行。黄宪和周乘两人只是有些日子不见,但却会让周乘意识到自己“鄙吝之心已复生矣”。这是因为黄宪让周乘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他进入到一种不曾感受过的崇高境界,让他的精神境界与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其实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黄宪对别人所产生的影响,因为道德堕落的人是意识不到“鄙吝之心”的。而黄宪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这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力量。就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犹如和风细雨,慢慢地把他的善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渗入人心,教化并感染身边的人。
BT2黄宪器量难测
【原文】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④,乃弥日信宿⑤。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⑥。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⑦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幼年父母双亡。东汉末太学生领袖,博学有德,善处世事和品评人物。
②袁奉高:即袁阆,字奉高,汝南慎阳人,东汉时官至太尉掾。
③轭è: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④黄叔度:即上文说的黄宪。
⑤弥日:整日。信宿:住宿两晚。
⑥陂bēi:湖泊。
⑦器:器识。这里指度量。
【译文】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天两晚。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评析】
郭泰分别去拜访袁阆和黄宪。他的言行中虽没有正面拿袁阆和黄宪作比较,但是不难看出:袁阆是贤达之士,有着高深的造诣,是值得郭泰去造访的。但是把袁阆和黄宪两个人放在一起的话,显而易见,袁阆的造诣远没有黄宪深厚,而且黄宪的人品、学识都胜袁阆一筹。所以才值得郭泰在黄宪那儿住了“两个晚上”。因为,即使他无法揣摩出黄宪高深的思想和道义,也可以从黄宪那学到很多的东西,同时,也表现出郭泰对黄宪的敬佩程度。
BT2陈谌设喻答客问
【原文】
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②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③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④,上有万仞⑤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陈季方:即陈谌,陈寔的第六个儿子。
②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③家君: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④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⑤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
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评析】
陈谌知道对方是不怀好意,想要挑衅自己,于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他把自己的父亲巧喻为泰山一角的桂树,上面有千万丈高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渊源;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呢?借它的寓意巧妙地应答了对方的问话,让对方无话可说。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陈谌的思维之缜密,反应之灵敏。而从他回答的话语中,一方面表明了儿子无权去议论父亲的功德成败的儒家伦理观念,另一方面表现的则是父亲亲民敬君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把父亲的高大形象和高深修养表现出来了。
BT2荀巨伯与友重义
【原文】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③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④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
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
③子:对对方的尊称。
④汝:你,略带轻贱意味。
【译文】
汉朝荀巨伯远道去探望朋友的病,当时正好遇到外族敌寇攻打朋友所在的那个郡,朋友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吧!”荀巨伯说:“我那么远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败坏道德去求得生存,怎会是我荀巨伯的作风?”敌寇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情愿代他受死。”敌寇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国度!”于是撤军返回,整个郡城因而保全。
【评析】
荀巨伯不肯“败义以求生”“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在生命攸关的时候,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但他为了能照顾生病的朋友,却能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决定和朋友一起面对。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毫不退缩,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换朋友的命,而他的这种精神最终也使得敌寇望而生敬,从而退兵,也因此而挽救了整个郡城。从中可见荀巨伯此人多么重情重义。他对于朋友间的感情看得很重,甚至能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舍生取义。这的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尤其在当代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潮流之中,在人们开始淡化这种“情义”的时候,这种精神更加需要人们去学习,去发扬。或许会因为此种举动而让人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T2庾亮效仿孙叔敖
【原文】
庾公①乘马有的庐,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②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①庾公:庾亮,字符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历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等职,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②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春秋战国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译文】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是害了那个买主,我宁肯让自己继续不安,也不可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评析】
春秋时期的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民除害,杀死了两头蛇,自古以来便被世人所传颂,成为千古佳话。文中庾亮敬佩孙叔敖的做法,不把自己的恶马卖给别人。因为他考虑到买主买了这恶马必要担负困扰与灾祸,所以宁肯自己继续遭受这些烦恼也不愿意卖给别人,可见其心胸之坦荡。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句很简单的话,可是要做起来却是一点都不简单。因为现在人们惯有的思维是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这么做,当买到不好的货或者接受一项不好的任务的时候,老是埋怨别人。可是当自己“施之于人”的时候,就总是想不起来这句话。总是祈祷着把好的留给自己,把那些坏东西、坏事情全给别人吧。如果我们能想一下孙叔敖、庾亮他们,也许会生活得更心安理得一些。
BT2边让失次序
【原文】
边文礼①见袁奉高,失次序②。奉高曰:“昔尧聘许由③,面无怍④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⑤?”文礼答曰:“明府⑥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赏耳!”
【注释】
①边文礼:即边让,字文礼,东汉末陈留人,神才挺拔。三国时给曹操当官,曾任九江太守。后被曹操所杀。
②失次序:指举止失措。
③尧: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被古人视为贤明之君。许由:传说中尧时的隐士,阳城槐里人,隐于箕山,尧想让位给他,不肯接受。
④怍zuò:羞愧;惭愧。
⑤颠倒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人的衣与裳有别,衣是上衣,裳是下衣。这里的引用,意在嘲笑边文礼举止失措。
⑥明府:高明的府君,是汉魏以来对郡太守的尊称。
言语第二言语第二
【译文】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尧帝的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评析】
边让去拜见袁奉高的时候,可能是没有准备好,一时间显得匆忙又有点慌乱。袁奉高借故引出许由的故事,暗喻贤者不应该让自己举止失措并因此失礼。意在让边让难堪,但是边让很快就让自己镇定下来,既不能明着反驳袁奉高,但是又要不失自己的礼仪风度,给自己挽回面子,于是说这是“尧德未彰”的缘故才使得他如此,我们足可以看出他的反应之敏捷。他的机智和才能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不同的问题,在洽谈或商议中既要给对方留足面子,同时也要让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有不容侵犯、却又能友好相处的形象,这将大大地有益于我们的工作顺利与家庭和睦。
BT2徐稚设譬答问
【原文】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④?”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
②戏:游戏,玩耍。
③若令:假使;如果。
④邪:通“耶”。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评析】
人的眼睛要是没有瞳孔那肯定就是瞎的,哪里还叫明呢?徐稚没有从正面回答提问者所提出来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外物从侧面来回答提问者月亮中如果无物则不明,很恰当地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也是暗喻别人凡事物极必反,正像我们待人接物都要考虑到凡事不能要求过高,有些事情本身就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