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編輯推薦: |
首次记录平安集团高速成长的传奇!
全方位披露保险业巨头的发展内幕,折射中国金融改革沉浮的台前幕后。
|
內容簡介: |
《大道平安》由王禾生编*。
20年前,平安是在深圳蛇口诞生的一家小公司。
20年后,平安是在世界舞台舒展长袖的金融集团。
20年间,平安的成长折射着中国金融业的巨变。
今天,平安集团起于保险,志在综合金融集团的理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而其跻身世界500强的速度和辉煌成就*是举世瞩目。
平安缘起何方?怎样的创业者,怎样的团队,怎样的管理和经营创新,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的金融企业?平安崛起的背后,又是怎样一幅中国的金融开放和改革的画卷? 或许,平安的未来仍有许多未知……但是,忠实记录一路走来的中国平安,*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变革中的中国金融业和置身其中的领袖企业……
|
關於作者: |
王禾生 (笔名),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高级顾问。
|
目錄:
|
序一 造就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柳传志
序二 平安——中国金融业的一朵奇葩胡祖六
楔子
序篇 源远流长
1872,轮船招商局
袁庚蛇口
说服袁庚
在改革大潮中诞生
第一部分 创业风云(1988—1992)
第一章 起程
中国保险业的新起点
“开业头一年先不谈什么利润了”
5月27日的开业庆典
招兵买马
渐渐打开局面
第一个年底总结表彰会
第二章 蛰伏期
无心插柳:来自刘鸿儒的指点
形势比人强,只好翘首等待
海南岛上的机会
第一个特区外机构
“要有压力感和紧迫感”
走出蛇口,落脚深圳
蓄势待发
第三章 转折年
春天的故事
拓荒天津卫
成为“中国平安”
破冰机动车辆保险
承保卫星发射——这是一个责任问题
证券业务,从一个部门到一家公司
平安夜
第二部分 寿险为王(1993—1997)
第四章 拓土开疆
马明哲的决心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麻雀变凤凰
银湖会议:变革营销体制
平安总动员
摩根与高盛的故事
先结婚再谈恋爱,这是中国国情
第五章 遍地英雄
资本国际化的连锁效应
行业体制变革奏响之年
创业艰难百战多
“激情”的寿险
群雄并起的时代就要来临
资产一体化的艰难
第六章 繁荣危机
增员,增员,增员
最大的危机就是人没有了危机意识
第一次大规模行业整顿
降息制造出一颗定时炸弹
第三部分 变革与考验(1998—2002)
第七章 外脑麦肯锡
困难时分
“河水湍急,我们为什么不请懂行的人搭座桥?”
画了一幅“改革地图”
踏上脱胎换骨的路
“需要企业自己的功夫”
10周年
发展势头被摁进了制度约束的河道里
第八章 踩在新产品上起跳
新产品策略
投资连结保险的前奏
上海试点
所向披靡的非传统产品
“明显跑赢大市”的投资账户
股市陡转直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九章 直面“投连风波”
丢了颗钉子——第一件退保
新世纪第一年结束了
羊群效应与池塘涟漪
品牌保卫战
芭堤雅讲话:百年老店,诚信为基
最具规模的公益活动
愈演愈烈
第十章 行动与反思
“客户关怀工程”
不是滑铁卢
“究竟错在哪里”
代价不菲的一堂课
新的商业伦理概念:企业公民
新价值管理文化
第四部分 分业经营集团上市(2003—2004)
第十一章 牵手汇丰
137岁的汇丰与14岁的平安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股东
汇丰带来了什么
重在执行
第十二章 漫漫分业路
分业经营的回顾
“第二个10年远景和战略是什么?”
气喘吁吁的市场
“一意孤行”的马明哲
终于挂上了集团的牌照
狼来了——纵论WTO
行业的上市元年
谋求集团整体上市
第十三章 挺进资本市场
“非典时期”闯荡北京
名正言顺的员工投资集合
把福亚银行收归名下
人才国际化的高峰:梁家驹进场
三队奔波全球路演
“我们是潇洒走一回”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五部分 大金融(2005—2008)
第十四章 领跑的保险
咬着不放的“综合金融”
寿险服务与管理的升级
“当冠军的念头”
激越的“龙门飞跃”
千亿市价、万亿梦想
二元化战略
第十五章 银行掘进
做大银行的机会
一场久拖不决的博弈
另一场收购战
得失之间
平安银行诞生
第三根业务支柱:资产管理
第十六章 回归A股
路演与询价
平安的3月1日
用追求领先的文化,承受万亿元级的竞争强度
新理念:运营管理的后台集中
交叉销售渠道为王
“帆船酒店”——综合金融理念的载体
综合金融、专业经营
尾声新征途的起点
后记
附录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架构
附录二 公司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人名录(以姓氏拼音排序)
附录四 媒体聚焦平安
|
內容試閱:
|
第一个特区外机构 1989年年底,平安海南分公司已经运作了一年,但业绩并没有什么起色,维持在自给自足的边缘。这和公司给它的定位与期望差距太大。总部曾经以为这里会是公司利润的另一个油田,但照目前的情形显然不是。派过去的经理已经三任,总是不见起色,这些经理们找到各种理由又纷纷打道回府。
马明哲决定派徐斌出马。
“当时我是公司在深圳地区最年轻的干部,被寄予厚望。自己没考虑是否有太多管理经验,抱着要挑起大梁的心态就去了。”徐斌80年代初进入保险业,业务本身熟练,在平安如鱼得水,很快晋升业务主任,成了公司出类拔萃的干部。“那时候年轻,想法多,胆子大,不光给《平安之友》投稿,还直接给马总写信,有时候语气还很不客气,估计是被马总记住了。” 初进平安时,徐斌感到惊讶的不只是公司的孱弱,还有一点很奇怪,平安的领军人物怎么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那时候,刚进公司一个月,听到马总在会议上讲公司如何全球化、如何国际化的战略,说以后公司要发展为一流的大公司,要每个员工都有房住、有车开。”徐斌不是会把想法埋在心里让它烂掉的人,“我当时在下面就是撇嘴。回去后伏案挥就了一封意见信。”信里的话也不客气,概括起来两点:第一,马老板你先不要总是谈那些虚无缥缈、猴年马月也不见得能实现的事;第二,国际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好好整饬手下的这帮乌合之众,把管理提上去吧。“年轻呗,胆子大,啥话都敢说。关键是自己从人保出来的,心里有一个样板。听着马总描述公司的未来,觉得是遥不可及的事儿。我估计当时很多人都当天方夜谭听了,大家都是人保出来的啊。”马明哲收到信后,仔细看了一遍,交给秘书工工整整誊抄出来后在公司传阅。上面还加了评语,也是两条:第一,这个同志有想法;第二,这个同志敢讲真话。
一进入12月,徐斌就从湛江徐闻县轮渡到海南,去接任平安海南分公司第四任总经理的职务。被马明哲点名,由孙兵陪同,徐斌心里觉得这真是天大的面子。但刚进海口先吓了一跳,马路上跑着各式各样的小车,一骑绝尘后满天飞扬的都是尘土。街道两旁往来的自行车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想去的方向。路边的游戏厅一家挨一家,“经济明显不如深圳、蛇口,好像跟想象中的美丽海岛差很多”。分公司不在海口市,在和市中心隔条河的海甸上,那是一座孤岛。在人民大道3号4楼里,孙兵对着20多个人宣布了公司的任命之后就走了。徐斌由业务主任升迁为分公司总经理(以海南分公司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总部副总经理),可谓一喜,但想着路上看到的景况,心里又“咯噔” 了一下。
徐斌慢慢感觉到自己身上这个担子的分量确实不轻。用海南分公司周年回顾文章里的话说,“海南分公司成立于动乱之时,开业于经济萧条之际,面临着严峻考验”。现在以“检讨”的姿态来看,总公司在利润收人上对它寄予的期望太高。海南建省前隶属广东经济最差的雷州地区,保险市场容量只有一个亿,占保费收入很大一块的车险根本找不到汽车来保,“ 那时候马路上跑的都是走私车,根本没法保”。
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把触角伸到“天涯海角” ,要去展业,自然有诸多不顺。“海南200多万元的保费,要养活20多人,说实话真的太不容易。”总部派去调研的人回来汇报,又补充说,“海南分公司的业务发展缓慢,还有一个原因,领军人用在高速路上开车的劲头带着平安在省道上跑,怎么能不遇到几个政策上的红灯或者限制路牌?”种种不利条件下,海南分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在深圳总部的视野边缘,处于尚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境地。
现在,马明哲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实现分公司的发展。像海南分公司一样,总部对它采取全资控制?这样最大的弊处就是得不到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如果走第二条道路,让渡出部分股份给当地政府或者企业,或许会加速分公司的发展。但如何保证平安对分公司的管控、如何保证平安特有的特区机制能在当地实现,又成了让人绞尽脑汁的问题。权衡利弊,海南分公司慢慢走向了第二条道路。但公司经理们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解决生存问题的权宜之计。公司一旦壮大,仍将回到最有效率、最纯粹的商业组织道路上来。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将来的股权回归也是需要颇费周折、努力翻越的一道山梁。
无论如何,海南分公司筹建与发展模式的摸索,对平安日后在全国各地天女散花般的机构设立,有着不可替换的先行价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