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1.108岁世纪老人的精彩自述,“汉语拼音之父”的人生历程。
2.他是沈从文的连襟,合肥名门张家四姐妹之一张允和的夫君。
3.他是和爱因斯坦面谈过的少数中国人。
4.他是博学的鸿儒,长寿的智者,沈从文给他取外号曰“周百科”。
《对话周有光》
5.知名媒体与著名学者之间的重量级对谈,发问者与应答者之间智慧的碰撞。
6.108岁智者对世界及人生的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套书中《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
本套书中《对话周有光》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诸多知名媒体、文化名人对话时的访谈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第二编为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第三编为“一生有光”。
|
關於作者: |
周有光: 1906年生,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
目錄: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目录
第一编 百岁口述传记
一常州青果巷
二 育志小学
三 常州中学
四 五四运动
五 圣约翰大学
六 光华大学
七 拉丁化运动
八 妻子张允和
九 “流水式”的恋爱
十 “举杯齐眉”
十一 四姐妹
十二 连襟沈从文
十三 留学日本
十四 抗日战争
十五 从上海到四川
十六 “左”倾幼稚病
十七 美国生活
十八 和爱因斯坦聊天
十九 环游世界
二十 美国归来
二十一 上海的变化
二十二 文字改革委员会
二十三 新陋室铭
新陋室铭
二十四 昆曲研习社
二十五 宁夏五七干校
二十六 “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二十七 重游欧美
二十八 家庭文化
二十九 “周百科”
三十 晚年所思
三十一 长寿之道
第二编 记忆的碎片
少年家学
坐独轮车上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依稀杂忆
抗战八年
故人风流
“文革”劫难
大雁粪雨
暮年生活
“傻瓜电脑”的趣事
八十六岁的老太学电脑
按钮娃娃
十二岁的女孩看了一天就能打字
十三岁的女孩要提出中文打字倡议书
有书无斋记
在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
示》五十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窗外的大树风光
失落了的欢欣
地球缩小了,胸襟要开阔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前言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见闻随笔》前言
聊天的记录
——《学思集》后记
回首百年
——《百岁新稿》自序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世纪的来客
——《二十一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前言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前言
残酷的自然规律
——《浪花集》后记
第三编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跟林汉达先生一同看守高粱地的时候
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
语文大众化
乐观主义
三化和三性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一目了然初阶
“思入风云变态中”
两个发展层次
五百年一次飞跃
卢戆章:切音字运动的开创者
蔡元培:现代新教育的开创者
提倡国语和白话文
提倡注音符号和拉丁化
提倡“世界语”
瞿秋白:中文拉丁化的创导人
新时代的先驱者
瞿秋白先生的语言观
瞿秋白先生的文字观
附录 :瞿秋白方案和三种方案的比较
黎锦熙:语文现代化的先驱
黎锦熙先生和语文现代化
胡愈之引导一代青年
高瞻远瞩
“爱斯不难读”
“手头字”
“大众语”
文字改革
冲破中世纪的黑暗
叶籁士:左翼语文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新语文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吴玉章和拉丁化运动
倪海曙:拉丁化运动的旗手
胡乔木:智慧的巨星
扩大白话文运动的成果
扩大汉字简化的范围
解决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难题
村野辰雄:日语罗马字的旗手
魏建功:台湾普及国语的开创者
陈望道:革命教育家
现代进步思潮的先驱者
现代语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跟倒退逆流作不妥协的斗争
罗常培: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家
王力:龙虫并雕的语言学家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林汉达:大众化的教育家
向传统教育挑战
参加扫盲工作
研究拼音文字
编写历史故事和提倡成语通俗化
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办人
大百科全书和拼音序列
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
刘尊棋:《中国日报》的创办人
纽约初见
香港重逢
主持《简明不列颠》
创办英文《中国日报》
张志公:实用语法学家
曾世英: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
开创现代地图学的新纪元
与大学者为友
逆境中有顺境
郑权伯:水利学大师
良师益友
海上论文
章乃器:胆识过人的银行家
第四编 我和语文现代化
回忆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
我和语文现代化
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使文字改革跟语言学挂钩
找寻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
研究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问题
《汉字改革概论》序言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一 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
二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前言
《人类文字学浅说》前言
《字母的故事》前言
为什么要讲《字母的故事》
《字母的故事》讲些什么
《今日花开又一年》序言
《现代汉字学》序言
《比较文字学初探》后记
《汉字改革概论》三版序言
周有光先生事略
《对话周有光》目录
第一编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周有光访谈录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汉语的今天——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今天——怎么看英文汉字混用?要不要保
持汉语纯洁性呢?
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彗星词”与规
范化
怎么研究汉字呢?——必须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国
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未来——能和英语成为世界的两大主要
语言吗?
周有光:如果不改行,我也很可能是个大右派
记者手记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周有光:全球化时代要“重估一切价值”
要改的是国情,不是民主
中国改革是半步半步走的
国际现代文化没有一个国家是能够拒绝的
要用全球化的视角解读历史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要求进步,必须先退出误区
敢怒不敢言
知识无国界,知识分子也无国界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了解伊斯兰教国家的民主运动,先从“全球化”
谈起
今天的民主化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 :群众进步了,
群众要民主
中国道路,从历史误区中回到跑道
苏联的历史全盘颠覆了
“两头真”知识分子回看年轻时的理想
民主是轨道,是谁也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则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周有光:回首百年,纵论辛亥革命
革命不革命要看它是进步还是退步
提高对慈禧的评价是错误的
康有为前进了半步,孙中山跨出了一步
三千年的历史大趋势
第二编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
旧事重提谈拼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周年
人类文化问题的再思考
人类文化的结构
人类文化的运动
华夏文化如何弘扬
什么是华夏文化
如何使华夏文化现代化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周有光、马国川对话录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
周有光、欧阳中石:谈东西方教育差异化发展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让汉字走向世界,
汉字走向世界需要拼音来帮助
汉语拼音方案就把汉字发音全部统一起来
全世界的人都是生活在双文化当中
拼音不是文字,可是拼音有用处,拼音的用处还
在扩大
汉语热就汉语热,汉语不热的时候,就是因为它
已经饱和了
汉语要变成世界语言了,恐怕要相当长的时间
北大提出传承问题,是很了不起的设想,证明了
北大的精神
周有光:一○六岁再谈“改”文字
语文现代化符合历史需要 :“人家笑我们几个字母
搞了三年,其实不止三年”
要让全世界华人懂得汉语 :“当今文化是国际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周有光趣事
第三编 一生有光
专访周有光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
仁人奋起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
学问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访问周有光
周有光:我不是汉语拼音之父
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是兴趣使然
不分彼此的国际现代文化
|
內容試閱: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精彩文摘:
一常州青果巷
我的曾祖父号润之公,祖父号逢吉公,都是号,名字我都不知道。父亲名保贻,号企言。母亲徐雯。我最大的姐姐是三姐,因为大姐、二姐小时候就去世了。我的妈妈生三姐、四姐、五姐、我、九妹,共五个孩子。我父亲一个姨太太生的老七去世,又生一个八妹,这样,我的妹妹就是九妹了。我排行第六。
我的曾祖父很有名,《常州府志》有记载。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就穷下来了。我的曾祖父在太平天国之前就办工业,那时是手工工业。常州纺纱织布到今天还是有名。常州虽然穷,但有一个特点,没有失业的人。农民家里都有在城里做工的人,不单是种田。
家里有一个老姨太太,可能是我曾祖父的姨太太,她养一只大猫,有八九只小猫,每天晚上睡觉,要把它们的脚洗干净。猫的规矩大得很,大猫管理小猫,开饭吃东西,小猫想吃桌子上的东西,就把大猫放在桌子上,小猫一上来,大猫把小
猫一打就打下去了。
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瞿秋白家很穷,租人家的房子住。赵元任家的房子叫八桂堂。我们家的房子叫礼和堂。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新房子里,旧房子租给人家。我们家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们住在河的北面,我要过了河去上学,河没有桥,只有由船连起来的渡桥,人在船上走过去。大船来的时候,摆渡船就分开,叫开渡,大船过去之后再合起来,人又可以走来走去。
我大概 3 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我记得一件奇怪的事情,祖母要吃补的东西,吃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是牵着一头牛到家里来挤奶。此外,妇女挤人奶给老太太吃,她的身体特别好。
我的父亲当教员,当时常州只有两个中学,一个男中,一个女中,父亲就在女中里教书。后来父亲办一个国学馆,收学生,教古文。我跟父亲很少在一起,不过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还是很好的,他并不固执,那时候提倡白话文,他教古文,可是不反对白话文。我们跟着母亲到了苏州,我的父亲跟姨太太还是住常州,家庭穷了,就分裂了。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大。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过新学校,她的文笔不行,我的祖母的文笔很好。祖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普通知识分子,她看书没有问题,可是写文章不行。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向来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 :“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 96 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抗日战争时,我们到了四川,我的父亲和姨太太避日本人到乡下。抗战没有结束,他就去世了。我听说,他去拔牙,弄得不干净,中毒,大概是这样去世的。他的姨太太也是晚一点在抗战期间去世了。
《对话周有光》精彩文摘: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南方人物周刊:您跟张允和先生的恋爱故事是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
周有光:人家对我们的恋爱很感兴趣,可是我的兴趣在学问上面,不在家庭生活上面,我和她结婚是偶然的。我的老伴儿曾祖父是清朝大官僚,做过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到她父亲的时候,家里败落了,但还是很有钱。她父亲接受了新思想,跟蔡元培、蒋梦麟做朋友,离开本乡,在苏州办了一个女子中学,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老伴儿进这个学校,跟我妹妹同班。她到我家里玩,我们很早就认得。我跟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苏州阶段,好多人一块出去玩;上海阶段,我们俩往来多了一点;最奇怪
的是在杭州又碰到了,杭州风景好,是恋爱最好的地方,这是恋爱阶段了。后来结婚就到外国去了。
沈从文跟三妹(张兆和)的恋爱是另一种。他在中国公学教书,给三妹写情书,三妹找到校长胡适,说他是老师还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胡适说,他又没有结
婚,向你表示好感没有错。这句话讲完三妹就很不高兴,结果胡适第二句话更糟糕,他说我跟你父亲也是朋友,要不要我跟你父亲讲讲?三妹气得扔下信就走了。(大笑)
沈从文本事比我大,你不理我信照样写,你看也好不看也好,一封一封来。他们后来到了山东大学慢慢好起来。我说沈从文脸皮老厚的!我一点不用追,我跟老伴儿是流水式的,他是冲击性的。
南方人物周刊:据说您给张允和先生写信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是真的吗?
周有光:对。他们家太有钱了!我们家也是大家,但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掉了。那时我很穷,我说我害怕不能给你幸福。她回了十页纸,说,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我们在杭州很有趣味,礼拜天去玩,不能手牵手,走路还要离开一段。一个和尚跟在我们后面,我们走得快他也走得快,我们走得慢他也走得慢,故意听我们讲话。后来,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他坐在我们旁边,问我,这个外国人来中国几年了?我说来了三年了。他说怪不得她中国话说得这么好!我的老伴儿鼻子比普通人稍微高一点,他以为她是外国人!
南方人物周刊:您觉得金钱对婚姻重要吗?
周有光: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婚姻恋爱本来跟经济没有关系的,可是在这个社会里面不能没有钱。有许多人为了钱结婚,也有人为了钱闹离婚,这不是钱本身的问题。我主张恋爱不仅要爱,还要有敬。许多人离婚是因为对对方没有敬重的心。我们两个人吃咖啡、喝茶,都是举杯齐眉,表示敬重。既有爱又有敬,婚姻会比较圆满。我跟我老伴儿,结婚七十年,美满七十年。我一个孙女在美国,买周年礼给我们,发现印好的卡片就到六十年,没有七十年的。人家问我们保姆,他们吵架吗?保姆说不吵架。其实也吵,但都是两三句就吵完了,不会哇啦哇啦让保姆听见。都是为别人的事,不是为两个人的事。我对什么事都是乐观态度,加上我既要爱又要敬的婚姻观,我们很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