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海尔CEO张瑞敏推荐套装(共5册)

書城自編碼: 26871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查克马丁,兰德尔·斯特罗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彼得·戴曼
國際書號(ISBN): 9787D23561517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全5册/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华霓裳
《 中华霓裳 》

售價:NT$ 978.0
朱元璋传(导读本)
《 朱元璋传(导读本) 》

售價:NT$ 354.0
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
《 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 》

售價:NT$ 338.0
白色记事簿3:孤独的病人(10名罕见病患者的希望之书)
《 白色记事簿3:孤独的病人(10名罕见病患者的希望之书) 》

售價:NT$ 291.0
公司法的offer
《 公司法的offer 》

售價:NT$ 406.0
索恩丛书·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 索恩丛书·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

售價:NT$ 510.0
秦汉帝陵制度研究
《 秦汉帝陵制度研究 》

售價:NT$ 510.0
共赢——商业生态与平台战略
《 共赢——商业生态与平台战略 》

售價:NT$ 3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25
《 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英汉双语-第四版)(上、下册) 》
+

NT$ 1190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项目管理PMP考生、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必备,项目管理全球性标准。) 》
+

NT$ 304
《 精细化管理三定律 》
+

NT$ 646
《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权威预算专家,精心总结多年工作经验 基本理论、实用案例、执行要点,一册讲清!) 》
編輯推薦:
推荐阅读:《大爆炸式创新》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决胜移动终端》
美国知名智库移动未来研究院CEO查克马丁**力作。
这是**本真正阐释O2O概念的移动互联必读之作,是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大典!
本书“落地性很强”,在其他国家移动互联的先行者碰到的问题,我们也都会碰到。我们要么就去主动参与塑造未来,要么就被强加一个未来。学习他人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实践,*终即使不是一次成功的试点、不是一次好的创业项目,也仍能改变我们的企业文化、改变我们市场营销人员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更好地适应移动趋势。
书中提供了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大量案例,从比较知名的Foursquare在签到商业化的探索到RueLaLa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尝试,从拉丁美洲银行业的衔枚疾走到不太为国内业内所知的Mogreet、VD的创新,移动方面的探索者在不断改变着移动领域的疆界。
著名营销与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特别制作20道测试题精读引路。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阿里巴巴副总裁车品觉鼎力推荐!
《YC创业营》
首度探访硅谷*神秘的YC创业营,
內容簡介:
《决胜移动终端》
在移动互联时代,拥有移动终端的消费者不再需要“去购物”,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购物”。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怎么有效地占领移动终端?如何整合传统的实体通路及线上通路?怎么将新生的APP快速推进市场,并大幅度占领市场份额?怎么有效地将已占领的终端转化为利润价值?如何率先抓住移动潮流带来的机遇,成为时代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这是第一本真正阐释O2O概念的移动互联必读之作,是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大典!查克马丁在本中研究了移动互联时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6大关键,探索了营销人员与移动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最佳方法、时机和地点,阐明了移动革命对企业的意义。
《YC创业营》
在互联网创业成本日益降低、融资却越来越难的今天,硅谷的YCombinator因何成为全世界创业者趋之若鹜的创业圣地?为什么25岁左右的青年最适合创业?创业者如何才能在遴选面试中脱颖而出?为什么YC特别看好那些主要由黑客组成的创业团队?如何想出能够赢得投资的新点子?创业者应该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获准进入YCombinator及其创业公司全程跟踪批量投资项目的第一人,兰德尔·斯特罗斯首度探访硅谷最神秘的创业营YCombinator,全面揭秘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撼动互联网创业模式的幕后故事。《YC创业营》详细记录了YC2011年夏季批量投资项目64家初创企业孵化全过程、保罗·格雷厄姆指导创业公司融资技巧、创业者吸引投资演讲诀窍、高度私密的YC演示日全记录……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系统研究的先河之作,本书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拥有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互联网研究重镇任教的经历,早在2010年就在《经济学人》上发布了长达14页对大数据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本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本书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富足》
实现生活富足是人类最大的挑战,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奋起迎接这个挑战。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少数特权阶层的生活就与贫苦大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传统观点认为,这种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但是事实是,它即将开始弥合,而且速度将会非常之快。
在本书中,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有力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限计算能力、宽带网络、数字制造、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指数型增长的科学技术,指出这些技术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内获得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将要远远大于以往200年所取得的。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满足地球上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了,而且很快就能更进一步。富足时代已经触手可及了。
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把人类的需要分成了水、食物、住所、能源、教育、医疗和自由等几大领域,然后介绍了几十位创新者和行业翘楚,他们分别在各领域里开拓创新。例如,迪恩卡门的“弹弓”,可以把受污染的水、海水,甚至粪水净化成饮用水,每升所需成本不到1美分。迪克森戴斯波米亚的“垂直农场”能够比传统农业节省80%的土地、90%的水、100%的农药和几乎100%的运输成本。
对于弥漫于当今世界的悲观情绪,本书堪称一剂动人心魄的解毒灵药。两位作者阐述了4大力量:指数型增长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是如何“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的。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描绘了这4大力量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变革目标,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家设定了战略路线图,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持乐观心态的理由。
《人人时代》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公众事件,绝不仅是来自草根的随兴狂欢,而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之崛起!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人人时代已经到来。
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美国海军最推崇的咨询顾问,“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为你直指商业模式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趋势,彻底改变你看待未来的角度和视野!
關於作者:
《决胜移动终端》
查克·马丁
美国知名智库移动未来研究院CEO,一直致力于移动营销的商业战略和战术研究,曾任IBM副总裁。
专注移动互联网研究15年,一直是数字互动市场的重要先驱者。他很早便精准预测到互联网革命的冲击并预言:移动革命将全面改变你我的生活。
媒体邮报传播集团媒体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创办的《互动时代》是第一本同时发行印刷与网络版的刊物。他拥有自己的社群媒体平台,更是CNN CNBC、FOX、ABC等权威媒体的常客。
作者推出了多部与移动互联有关的优秀作品,包括《数字化阶级时代》《E时代的七大趋势》《决战第三屏》等,当仁不让地成为《纽约时报》商业畅销书作家。
《YC创业营》
兰德尔·斯特罗斯(Randall Stross)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圣何塞大学商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纽约时报》“数字领域”专栏作家,主要负责硅谷企业和科技方面的报道。获准进入高度机密的谷歌总部从事采访活动的第一人,获准进入YC及其创业公司全程跟踪批量投资项目的第一人。
畅销书《硅谷教父》(eBoys)、《谷歌星球》(Planet Google)和《洛园的巫师》(The Wizard of Menlo Park)作者。
《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
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也是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一百多篇论文公开发表在《科学》《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上。
备受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机构和国家政府高层信赖的信息权威与智囊。他的咨询客户包括微软、惠普和IBM等全球顶级企业;他是欧盟互联网官方政策背后真正的制定者与参与者,也是世界经济论坛、马歇尔计划基金会等重要机构的咨询顾问;还先后担任新加坡商务部高层、文莱国防部高层、科威特商务部高层、迪拜及中东政府高层的咨询顾问。
他所著的《删除》一书,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唐K普赖斯奖”,以及媒介环境学会颁发的“马歇尔麦克卢汉奖”。
肯尼斯库克耶(Kenneth Cukier)
《经济学人》数据编辑,曾任职于《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和《国际先驱论坛报》。他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成员,CNN、BBC和NPR的定期商业和技术评论员之一。
《富足》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共创立了十几家商业太空探索公司,已将8位顾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X大奖创始人。戴曼迪斯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X大奖的形式鼓励私人太空探索。此后,为了激励人们的创新活动,X大奖基金会在环保、汽车、健康等领域陆续设立了X大奖。
奇点大学执行主席。戴曼迪斯和库兹韦尔提出:要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让他们学习最前沿的未来科学,去解决世界上最宏大的问题。因此,两人共同创立了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型”思维方式
斯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流动基因组计划创始人之一、总裁,作家及优秀记者。
《人人时代》
克莱舍基 (Clay Shirky)
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致力于网络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是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和美国海军等知名机构最为推崇的咨询顾问。《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等权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指引网络科技未来的前瞻性文章。
目錄
《大数据时代》
推荐序一 拥抱“大数据时代”
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
推荐序二 实实在在大数据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
译者序 在路上晃晃悠悠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引言 一场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大数据,变革公共卫生
大数据,变革商业
大数据,变革思维
大数据,开启重大的时代转型
预测,大数据的核心
大数据,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
第一部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第1章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改变了,我们需要的是所有的数据,“样本=总体”。
让数据“发声”
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最少的数据获得最多的信息
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第2章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有框架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框架数据都无法被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
允许不精确
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纷繁的数据越多越好
混杂性,不是竭力避免,而是标准途径
新的数据库设计的诞生
 第3章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非得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
关联物,预测的关键
“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改变,从操作方式开始
大数据,改变人类探索世界的方法
第二部分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
 第4章 数据化:一切皆可“量化”
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信息技术变革随处可见,但是如今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在“T”(技术)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现在,我们是时候把聚关灯打向“I”,开始关注信息本身了。
数据,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提取出来
数据化,不是数字化
量化一切,数据化的核心
当文字变成数据
当方位变成数据
当沟通成为数据
一切事物的数据化
 第5章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创新
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
数据创新1:数据的再利用
数据创新2:重组数据
数据创新3:可扩展数据
数据创新4:数据的折旧值
数据创新5:数据废气
数据创新6:开放数据
给数据估值
 第6章角色定位:数据、技术与思维的三足鼎立
微软以1.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大数据公司Farecast,而两年后谷歌则以7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给Farecast提供数据的ITASoftware公司。如今,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的早期,思维和技术是最有价值的,但是最终大部分的价值还是必须从数据本身来挖掘。
大数据价值链的3大构成
大数据掌控公司
大数据技术公司
大数据思维公司和个人
全新的数据中间商
专家的消亡与数据科学家的崛起
大数据,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
 第7章风险:让数据主宰一切的隐忧
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着监视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似乎什么都知道,不仅窃听到了我们心中的“TA”,还有我们的社交关系网。
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
我们的隐私被二次利用了
预测与惩罚,不是因为所做,而是因为“将做”
数据独裁
挣脱大数据的困境
 第8章掌控:责任与自由并举的信息管理
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社会也将经历类似的地壳运动。在改变人类基本的生活与思考方式的同时,大数据早已在推动人类信息管理准则的重新定位。然而,不同于印刷革命,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我们也许只有几年时间。
管理变革1:个人隐私保护,从个人许可到让数据使用者承担责任
管理变革2:个人动因VS预测分析
管理变革3:击碎黑盒子,大数据程序员的崛起
管理变革4:反数据垄断大亨
结语正在发生的未来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帮助是暂时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不久的未来。
《YC创业营》
《决胜移动终端》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內容試閱
《富足》
雷库兹韦尔与奇点大学
库兹韦尔是最好的预言家
如果你想要知道科技是否会以足够快的速度给全球带来一个富足的时代,那么你需要知道如何去预测未来。当然,预测未来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举例来说,古罗马人会雇用肠卜师来为他们占卜(肠卜师是指受过训练的能够通过查看被宰杀的绵羊的内脏来预测未来的人)。现在,在预测方面人类所做的已经比那时候好多了。实际上,就预测科技发展的趋势而言,现在几乎已经达到科学的程度了。在这方面,或许没有人比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做得更好了。
库兹韦尔出生于1948年,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想成为一名技术预言家,尽管他的童年跟大多数人的童年都不太一样。在他5岁的时候,他想成为一名发明家,但又不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发明家。他的父母亲都是世俗派犹太人,都是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从奥地利来到纽约的。在成长历程中,库兹韦尔听到了很多故事,不仅仅是有关纳粹暴行的恐怖故事,还有其他的好故事。他的外祖父喜欢谈论回到战后欧洲的第一次旅行的故事,在那里他我外祖父获得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处理达芬奇的原创作品——他外祖父总是用非常虔诚的语言来描述这次经历。从这些传奇故事当中,库兹韦尔知道了人类的思想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的。达芬奇的思想是超越人类的局限性的创造力的象征。而希特勒的思想则显示出了一种毁灭一切的力量。“因此从早年开始,”库兹韦尔说,“我就把追求‘好思想’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们体现出了我们人类价值中最好的那部分。”
8岁的时候,库兹韦尔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那一年,他发现了一些有关小汤姆斯威夫特(TomSwiftJr.)的故事书。这套系列故事书的情节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斯威夫特发现了一种可怕的情况,它将威胁到整个世界的命运,于是他回到自己的地下实验室进行冥思苦想。最后,他总能豁然开朗,找到一些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法,并且因此成了一名英雄。这些故事的寓意非常明确:思想再加上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难题。
从那以后,不断努力,库兹韦尔最终实现了他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他创造了几十个奇迹:世界上第一台CCD平板扫描仪、世界上第一个文本–语音合成系统、世界上第一台供盲人使用的阅读机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总之,他现在持有39项专利,另外还申请了63项专利申请权、12个荣誉博士学位;他还入选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是的,在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市确实有这样一个名人堂)。库兹韦尔还获得了美国国家技术奖与久负盛名的由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总资金额为50万美元的莱梅尔逊奖(Lemelson-MITPrize),莱梅尔逊奖是颁发给那些“把他们的想法转变为发明与创新,从而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人”的。
但是,雷库兹韦尔之所以如此出名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完成了许多发明。或许,驱使他着手发明这些东西的原因才是他最大的贡献。不过,这或许要多花点时间解释一下。
摩尔定律,预知未来的一条曲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猜测,技术变化的速度可能隐藏着某种模式,如果能够揭开隐藏这种模式的面纱,那么人类就有可能预测未来。试图预测未来的最早的官方行动之一,或许是1953年美国空军所做的研究,他们追踪了自莱特兄弟以来的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加速提高的过程。美国空军绘制了一幅“飞行速度提高图”,并将它外推至未来,结果得出了这个在当时极其令人震惊的结论:去月球旅行应该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对此,凯文凯利在他的《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进一步解释:
重要的是你要记住,在1953年,世界上还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够实现这种未来旅行的技术。没有人知道人类怎么才能以那么快的速度旅行并生存下来。当时,即使是最乐观的、最大胆的梦想家也没有预测到,人类能够在众所周知的“2000年”到来之前就登上月球。唯一告诉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画在那张纸上的那条曲线。但是那条曲线是对的。只不过在政治上看却有点不准确。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时间恰好与曲线上所显示的时间相吻合。12年后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枚火箭。正如达米安布罗德里克(DamienBroderick)所解释的那样,人类到达月球“的时间大大提前了,比像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这样的疯狂的太空旅行爱好者所预测的时间还要早上13个世纪”。
美国空军给出了这个研究结论之后大约10年,一个名为戈登摩尔(GordonMoore)的人总结出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很快就成了所有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的规律中最著名的一个。在1965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还未成立,仍然效力于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的摩尔撰写了一篇题为《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CrammingMoreComponentsontoIntegratedCircuits)的论文。正是在这篇论文中,摩尔指出,自从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之后,在一个电脑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元件数量每年都增加了一倍。他预测,这种趋势还将会“至少再持续10年”,他是对的。这种趋势确实又持续了10年,不过之后并没有停止,又再持续了10年,然后还有更多的10年……总之,在50年之后,摩尔给出的这个预测的准确性仍然没有问题,到如今已经变成了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人们都在用摩尔定律预测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趋势,来为这个行业制定未来的规划。
摩尔定律指出,每隔18个月,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这实际上意味着,每过18个月,以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运行速度是原来两倍的电脑。在1975年间,摩尔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时间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但是,不管怎样,他所描述的这种增长模式仍然是指数型的。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说到底,指数型增长只不过是简单地不断翻番而已:1变成2、2变成4、4变成8……但是,由于大部分指数型增长曲线都是从远小于1的地方开始的,所以早期的增长几乎让我们察觉不到。如果你去看一张图表,数字从0.0001翻倍到0.0002、从0.0002翻倍到0.0004、从0.0004翻倍到0.0008,那么在图上的这些点看起来几乎就等于是零。实际上,按照这个速度,13次翻倍之后,数字仍然是小于1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条曲线看起来像是一根水平线。但是,再翻倍7次之后,数字就会猛然增加到了100。这就是爆炸性的增长,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从一块石头变成了一座大山”,指数型增长的力量就是如此的强大。但是人类的大脑是局部性的、线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指数型增长速度会如此令人震惊的原因。
为了说清楚这种指数型增长在技术领域究竟是如何展开的,不妨让我们来看看一台名为“奥斯本”的便携式电脑的故事吧。“奥斯本”电脑公开发布于1982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电脑。这个“坏小子”大约13千克,价格为2500多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发布的第一台iPhone,重量只有它的1100,成本只有它的110,而运行速度是它的150倍,内存容量则是它的100000倍。即使撇开它的软件应用程序与无线连接功能不讲,你只是简单地按“单位重量单位计算能力的美元价格”来测算两者之间的差距,iPhone都遥遥领先于早期的任何一台个人电脑,从性价比上来看,iPhone是“奥斯本”便携式电脑的150000倍。
计算机在计算能力、运行速度、存储容量等方面的惊人提高,再加上价格的下降、尺寸的缩小,构成了一种指数型的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科学家们还在怀疑,这种指数型发展模式是不是真能成立。当时,不论是从晶体管的大小来看,还是从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这种趋势都还不明朗。
而这就是我们要回过头来讲讲库兹韦尔的故事的原因了。在20世纪80年代,库兹韦尔意识到,任何在今天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发明创造,等到真正把它推上市场的那一天,就肯定已经过时了。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他至少需要预测3~5年后的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他的产品。因此库兹韦尔以一个初学者的角色开始研究技术发展趋势。他描绘了自己总结的指数型增长曲线,试图搞清楚摩尔定律是否真的具有普遍意义。
事实证明,摩尔定律是真的具有普遍性的。
谷歌人脑
库兹韦尔发现,遵循指数型增长模式的技术有数十种,例如,美国电话网的扩展、一年内互联网通信数据的流量、单位价格磁性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这些都以指数型速度在增长。此外,不仅仅是这些信息类技术的增长速度是指数型的,世界上的其他一些与此无关的技术也在以指数型的速度增长。就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来说吧,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里,它的指数型增长速度一保持不变。尽管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几次不和谐的世界性的战争、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
库兹韦尔的第一本书《智能机器的时代》(TheAgeofIntelligentMachines)于1988年出版,他在书中利用指数型增长曲线图对未来做了些不大不小的预测。现在,某些发明家和知识分子总是在对未知事项进行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事实证明,只有库兹韦尔的预测才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准确性,例如,他曾经预言苏联会解体;计算机能够战胜世界象棋冠军;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在战争中使用电脑化的武器;自动驾驶的汽车;而其中最著名的或许是预测到了万维网的出现。紧接着,他在1999年又出版了另一本书,名为《灵魂机器的时代》。在这本书中,库兹韦尔把他的预测蓝图进一步指向未来,分别就2009年、2019年、2029年和2099年提出了一系列预测。由于他的大部分预测都是针对相当遥远的未来的,它们到底是否准确,在好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将无从得知。但是,在他为2009年所做的108项预测当中,有89项已经成真了,还有13项也十分接近现实。在未来主义文学的历史上,库兹韦尔的预言的准确性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出版于2005年的著作《奇点临近》(TheSingularityIsNear)中,库兹韦尔与一个10人研究小组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描绘出了数十种指数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他们还试图搞清楚这种发展速度将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是令人惊愕的,也是颇具争议的。不过,为了解释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还得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讨论一下未来的计算能力。
今天一台普通的低端电脑的运算速度大概是每秒1011次,或者说,每秒1000亿次。而科学家们则估计,把爷爷与奶奶的声音辨别出来或者把马蹄声与雨滴声分辨出来的模式识别要求大脑大致以每秒1016次,即每秒1亿亿次的速度进行计算。如果用这些数据作为基准,利用摩尔定律进行预测,那么,一台普通的价值1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人类大脑的计算水平。如果再向前“快进”23年,到那个时候,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电脑在一秒钟内应该可以完成100亿亿亿(1026)次计算,这相当于我们整个人类的所有大脑的计算能力的总和。
不过,这种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部分:更快速的电脑出现后,将帮助我们发展出更先进的技术,于是人类将会开始把这些技术嵌入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内。例如,利用神经义肢技术来增强认知;利用纳米机器人来修复病痛后的残躯;利用仿生心脏以避免衰老。在史蒂文列维(StevenLevy)写的《走进谷歌》一书中,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用相似的语言描述了搜索引擎的未来:“它(谷歌)将会被植入人的大脑。当你想到一些你不太了解的东西时,你就能够自动地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库兹韦尔非常欢迎这个即将到来的可能性。但是其他人则对这种改变感到很不安,他们认为,如果那个时刻真的到来,那么我们将不再是“我们”了,而开始变成“他们”了。尽管我们在这里说这个东西可能有点跑题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重要的是,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们所拥有的惊人的潜力能够为改善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当然,那种长远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大脑当中植入一个人工智能构件,听起来还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近期来看,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机器来诊断疾病,让它们帮助照看我们的孩子,或者监督能源智能电网,又会如何呢?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少大呢?
在2007年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人类想从战略的高度着手利用指数型增长的技术来改善全球生活水平,那么,仅仅知道哪些领域会出现指数型的技术进步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在哪些领域它们会产生叠加效应?它们是如何共同发挥协同作用的?对此,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宏观的把握。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人类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学能够提供一套关于指数型增长的技术的完整课程。或许是时候建立一种全新类型的大学了,它们既能够适应未来的急速变化的科技环境,又直接专注于解决世界性的巨大挑战。
奇点大学
早期大学的任务是致力于传授宗教教义。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大学是公元5世纪时在印度创办的一所佛教大学。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了中世纪,那时,欧洲的许多所顶尖的大学都由天主教教会负责管理。后来,虽然人们的信仰基础很可能已经发生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