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教子博弈论(懂得“爱的博弈”的家长最幸福!一本专为家长打造的教子博弈智慧书!一本彻底改变亲子行为模式的家长必读书!一本成就孩子精彩人生的心灵健康成长书!)

書城自編碼: 268685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董万利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4711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8/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好命的,孩子的好性格是家庭教育培养的结果,好的人生也是家长为孩子规划出来的。聪明的家长能够随孩子的变化而调整自我角色,提前规划好孩子的人生路,有条不紊地塑造并维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收获幸福美满的亲子关系。

懂得“爱的博弈”的家长*幸福!

一本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心理实践书!

一本专为家长打造的教子博弈智慧书!

一本彻底改变亲子行为模式的家长必读书!

一本成就孩子精彩人生的心灵健康成长书!

父母们,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赢得主动权,获得教子博弈的*后胜利吧!
內容簡介:
教子如棋,善弈者胜!有了可爱的孩子,却找不到适当的教育方法;选择了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孩子却依然孤僻冷漠我行我素……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教子过程中的博弈技巧。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够按自己的规划和愿望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但孩子们很多时候却并不听话,且时时处处会像“小敌人”一样与父母作对。教育是一种说服和反叛斗争较量的过程,父母有父母的策略,孩子有孩子的武器。本书作者从“博弈论”的角度,新颖地提出父母与孩子在“爱的博弈”中应掌握的策略和做法。

孩子的心并不难掌握,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博弈技巧。只有尽早掌握亲子博弈的智慧,才能获得通往未来幸福彼岸的通行证。请做一个懂博弈的家长,通过博弈,我们可以更清楚地透视孩子们的心理,找出相应的对策;而对不懂博弈思维方式的家长来说,和谐幸福的亲子关系似乎是遥不可及的迷雾。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为家长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窗户,并结合多项教子实例,指引每一位渴望子女成材的父母踏上一段通往美满幸福的美好旅程。
關於作者:
董万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邯郸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网运营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全脑高效单词记忆方法的集大成者。
目錄
第一章当家长的权威遇到孩子的叛逆
父母向左,孩子向右003
你喜欢站着命令,他希望你蹲下来商量007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011
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应看作缺点015
孩子“翘尾巴”,适当“摁一摁”018
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自律021
第二章哭闹任性是孩子的博弈武器
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027
总有些时候,孩子会任性妄为031
面对孩子逆反,父母不能束手无策036
偶有哭闹可原谅,但不能随便发脾气039
如何纠正孩子的“暴脾气”044
第三章吃苦还是不吃苦,父母和孩子想的不一样
孩子渴望独立,父母不肯放手049
孩子需要爱,而不是溺爱053
希望孩子行动,他却只说不做057
挫折是成功的序曲,父母为何不让孩子吃苦061
逆境中的花开得更美,别让孩子做温室中的弱苗064
孩子想要零花钱,父母偏不随意给067
第四章关于学习,总有那么多的不一致
你让孩子主动学,可他却“厌学”075
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培养078
父母过于注重分数,孩子反而不容易考高分082
催逼无好果,应顺应孩子天性发展087
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好091
不要限制孩子看课外书094
孩子也需要休息放松,劳逸结合效率高097
有想象力的孩子,思想才会“飞翔”101
第五章兴趣培养到底谁说了算
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别强加干涉109
尽量不要阻止孩子喜欢做的事112
利用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116
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118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迫他121
放下批评,用赞美激发孩子的兴趣124
第六章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给孩子三分之一的选择权131
孩子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决定134
与异性交朋友的权利,父母不要剥夺138
引导执拗的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141
父母不做“侦察兵”,允许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当家144
困境面前,鼓励孩子选择尝试147
第七章批评和鼓励都有“安全用量”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被批评153
刻薄的话最伤孩子的心156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接受批评160
孩子的错误应该被全盘否定吗164
父母一句“你真笨”,孩子信心被打击168
鼓励虽好,但别把孩子压垮171
表扬太多会导致孩子自满175
第八章孤僻冷漠不合群,父母心头捏把汗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不合群181
朋友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184
总是接触“坏孩子”,如何教他快远离188
如何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191
怎样让一个冷冰冰的孩子热情起来196
教孩子告别懦弱,敢于说“不”200
第九章“小苗”要长歪,父母要扶正
孩子依赖心理太强怎么办207
孩子磨蹭,父母如何应对212
爸妈怎么疏导孩子的嫉妒情绪216
家有懦弱娃,如何变勇敢220
父母希望你慷慨,你却自私又自利224
如何应对孩子的骄奢之气229
孩子的网瘾好比插在父母心头的刀233
內容試閱
当家长的权威
遇到孩子的叛逆
父母向左,孩子向右
你喜欢站着命令,他希望你蹲下来商量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应看作缺点
孩子“翘尾巴”,适当“摁一摁”
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自律
父母向左,孩子向右
成年人与成年人相处,往往会因为认识不同、观念差异等而产生矛盾,而和孩子相处呢,父母们同样会遇到你向左、他偏向右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这种情况更加难以避免。这时候,如果双方没有有效控制自己,那么别扭、争吵就不可避免。
学习、休息、玩耍、吃饭等有时都会演变成“冷战”,严重的还会导致“家庭暴力”和“离家出走”……孩子们对此满心委屈,觉得家不是家,而是一个牢笼。
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抱怨:“我爸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总是对我大喊大叫。”
“我觉得我妈就是河东狮,太霸道了,你要敢反驳她,她就说‘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这话是讲理嘛?”
“我爸妈每天都让我学这学那,不停地催促我,好像除了学习根本就不关心我。”
孩子们满腹牢骚,而父母们对孩子的表现满腹伤心,觉得孩子不是孩子,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在此,我想问一下父母们,你可否知道,自己的一句话或一种行为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希望父母们在处理与孩子意见相左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保持头脑清醒和理智。
上小学三年级的君君一直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巧宝宝,可是从今年开始,他们明显觉得这个孩子有点“难对付”了。
原来,以前君君什么事情都会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而现在却总爱和他们唱反调。比如,以前只要妈妈上街,君君总会像个小尾巴跟在后面,有几次不让他去,他还很不乐意地撅起小嘴巴。可现在即使叫他,他也会不耐烦地拒绝。君君以前还会很开心帮爸爸跑前跑后地干这干那,忙得不亦乐乎,如今他宁可坐着发呆,也不愿意动一下。
有一次,马上要吃饭了,正在厨房忙碌的爸爸让君君把餐桌擦一下。可他却只顾看电视,装作没听见。爸爸又叫了他一声,他依然如故。爸爸不耐烦了,就说这孩子现在怎么越来越懒了,在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也不知道是怎么上的,都不知道体贴一下父母。
君君的父母不知道原因何在,只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悉心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来寻找答案。
终于有一天,妈妈听君君说了这样一句话,才似有所悟。君君对妈妈说:“您和我爸能不能别再唠叨,我现在不是小孩子了,不要让我什么事都听你们的。你在外面还经常跟别人说我笨,既然你这样说我,那我还帮你做事情干嘛?还有,每次帮我爸干完活,他总埋怨我做得不够好。总是这样的话,我当然不愿意听你们的话了。”说到这里,君君委屈得都要哭了。
听君君这么一说,妈妈猛然间明白了。
其实,生活中像君君父母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试图用埋怨来刺激孩子奋进,可是他们忽略了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更易受到言语的感染。一句温暖鼓励的话语会让他们信心倍增,甚至做出令人惊异的事情来;而诸如“你怎么那么笨呢”“你怎么就不像××一样呢”“你有没有记性啊”之类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真的事事都做不好,处处都不如别人。君君的父母就是之前对他说了过多抱怨的话,甚至还当着熟人的面数落他的不是,天长日久,他怎能不反感、不生出叛逆情绪呢?
事实上,父母若是以家长的权威来说服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最有帮助的,相反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因为你的“权威”只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止步不前,潜能得不到充分地挖掘,自信心也会渐渐地被消磨殆尽。如此一来,孩子怎能在成长的路途上顺利前行呢?
请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试图和孩子争辩都不是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在交流中给他们表达和选择的权力。这样才算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也自然愿意和我们平静地沟通,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了。
好父母教子妙策
1.认识到孩子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
作为父母,对待孩子首先要抱着尊重的态度,把他看作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只有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爱好,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才能为避免与孩子之间的争吵和分歧架起一座桥梁。
2.严格对待,但不是严厉对待
很多父母常常把严格和严厉混淆,其实二者大为不同。在对孩子的要求方面,严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严格,放任自流,是对孩子不负责任,而严厉则是方法问题。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切忌用家长制的那一套任意训斥、打骂和惩罚,而应坚持分清是非、宽容待之的态度。
3.不在气头上说些“赌气”的话
我们常说“生气无好话”,父母们很有必要注意这一点。因为你在气头上的情绪难免不理智,说出来之后既伤了孩子的心,还给了孩子任性的理由。这样的做法后果很不好,因为父母没有做好充分的考虑,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无法客观地考虑问题,容易说过激的话。
4.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之所以发生亲子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缺乏沟通导致的。缺乏沟通的原因在哪里呢?从根本上说,是家长放不下架子,对孩子的思想、观点、行为不关注,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左右孩子。假如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不妨扪心自问,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如何?如果缺少沟通或沟通不够,那么请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设计一套沟通方案,放下做家长的架子,和孩子进行一番平等的朋友式的沟通吧!
你喜欢站着命令,他希望你蹲下来商量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以命令的口吻要孩子做这做那。可父母们想过没有,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如果父母常用命令的口气跟他说话,他就会反感、叛逆,越发不听你的话,即使当时嘴上听了,他的心里也会不服气,甚至对你产生仇恨。
不得不说,对孩子进行“命令”教育的家长在认识上有偏颇之处。他们误以为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必须要板起脸孔,处处严格要求,让他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逆反或唯命是从。
某中学的校内局域网论坛上,有一个栏目是关于孩子的心里话的。其中有个孩子这样写道:“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妈说话的方式,因为她一点都不尊重我,老用命令的口气让我做这做那。每天一到家,我耳边缭绕的都是妈妈的命令口吻:‘你怎么还没倒垃圾呢?现在马上就去!快!’‘去,帮妈妈把碗刷了,你反正没事干。’‘我都说了多少遍了,炒菜利索点!’‘还不赶快去学习,还看什么电视!’……”
另一个署名为程程的男孩写道:“我不知道我爸为什么那么‘专制’。我一点都不喜欢跟他说话,每次听到他说话,我脑袋里总是乱七八糟的。他每天不是教训我要好好写作业,就是限制我做这做那。当我稍有疏忽,他就对我横加训斥,比如我去厕所忘了关灯,他就会指责我说:‘年纪不大,忘性不小,你得了健忘症啊!告诉你多少遍了,去完厕所要关灯!’有时候我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没几分钟他就大声嚷道:‘赶紧把电话挂掉!有什么事不能见面说。’弄得我好没面子,同学们都听到他训斥我的声音了。”
作为父母,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喜欢温和、平等的口吻,即使和领导相处,我们也不希望对方以一种强制、命令的语气和自己说话。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没有哪个孩子能忍受父母对自己经常性的颐指气使,命令自己去做这做那。
要知道,命令是一种单方面的交流,是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相反,如果父母们能用一种建议和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那么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今年已经7岁的娜娜有时比较狭隘、自私,她的妈妈发现女儿有这个问题后,一直在积极地帮助女儿改变。
一个周末,妈妈准备带娜娜去她最喜欢的动物园玩。娜娜美滋滋地打扮一番后,迫不及待地拖起妈妈就往门外走,刚一开门,邻居家5岁的月月闯了进来,要和娜娜玩耍。没等娜娜发话,月月就拿起娜娜最心爱的芭比娃娃摆弄起来。娜娜很反感,拉长了脸,一把夺过月月手中的娃娃,连推带拉地把月月赶出了家门,并不耐烦地说道:“你快走,我要和妈妈去动物园玩了,没时间跟你玩,赶快走!”月月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委屈地回了家。
在去动物园的路上,妈妈跟娜娜说道:“宝贝,假想一下,换作你是月月,你去找她玩,她不让你玩她的玩具,还没礼貌地把你赶出家门,你心里会高兴吗?”
娜娜脱口而出:“当然不高兴了!”
“那如果月月不是那样做,而是说‘我早去早回,等回来了再跟你一起玩。’你会怎么想?”
“那我会说‘好的,我等你回来,你可一定要早点回来呀!’”
“那你再仔细想想,你把月月粗鲁地推出家门,月月会不会难受?你这样做对吗?”
娜娜惭愧地低了头,懊恼地说道:“月月肯定很难过,是我做得不对。”
“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娜娜一脸认真地回答道:“我应该早点回去,找她玩,并跟她说声对不起。”
之后,娜娜果真在动物园玩了没多久就和妈妈一起回了家,主动找月月玩去了。
妈妈就是以这样换位思考的方式,一步一步教育女儿去体会被人感受,渐渐地,娜娜从一个小气、自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大方得体、受人喜欢的好孩子。
妈妈用一种商量和建议的引导方式,帮助女儿改掉了自私、小气的毛病,让她成为受伙伴欢迎的好孩子。试想,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或者引导得不正确,那么娜娜还会如此吗?说到底,要想实现教育的目的,家长对孩子说话的态度、语气是至关重要的。
学者于丹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育儿经时,说道:“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那你就放弃了被孩子影响的权利。”从孩子出生开始,于丹就不断告诫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身上总有值得大人学习的地方,他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陪伴他,和他商量,给他建议,而不是命令他如何如何,才能给予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和他一起进步。
好父母教子妙策
1.给孩子提供多一些选择,让他自已做出决定
如果父母们能给孩子多提供一些选择,那么比直接命令他做这做那要让孩子好接受很多。例如,孩子做完作业了,感到无聊,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时候,父母千万别说:“马上给我看书去!”“赶紧收拾你的房间!”而应该问他:“你不打算去看会书吗?”“你愿意帮爸爸妈妈打扫房间吗?”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自己考虑一下是听父母的安排,还是做点别的。总之,他会对父母的话认真对待,而不会产生反感。
2.用简单的词汇来代替强迫命令
长篇大论不适合用在教育孩子上,孩子们更喜欢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妈妈想命令十几岁的女儿去遛狗,如果她指着狗只是说:“狗!”那么孩子就会想到:“狗怎么了?……哦,我忘了遛狗了!我还是现在去吧!”
3.放下权威观念,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建议
要想让孩子跟随父母的意愿行事,首先父母得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只给他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然后让他自己做决定,而不是用家长的想法强迫他服从。当你的想法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不尊重我而只是要我听话,我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这样一来,命令的话语自然减少,你也就会更加理解孩子了。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传统文化的意识中,“听话教育”已经历经几千前的历史积淀并根深蒂固,“听话”一词也成了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宝宝,你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幼儿园要听园长的话;上课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以后要听领导的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爱顶嘴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在这种认识下,很多妈妈会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听从自己的安排,在幼儿园和学校,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安排。
当然,父母们会发现,自己的教育很快便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乖巧了。父母们看着自己的“成果”欣欣然,微微笑。可是他们不知道,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却变得胆小怕事、没主见、依赖性强。
对此,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孩子不听从父母的指令,其实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时候,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方面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阻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乖孩子们”迫于外界的压力和想做“好孩子”的渴求,往往有问题不敢提出来,面对问题无论是对是错都不敢辩驳,常常压抑自己,影响着自己的身心健康。
某儿童教育杂志上曾刊载过这样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其实,很多“不听话”的孩子反而比较聪明,思维活跃,他们往往能够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这样的孩子不是每个父母所期待的吗?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过马路,看到车辆飞驰而过的时候她总会命令孩子:“不要动!”孩子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这位妈妈为孩子的听话而高兴。
然而,有一天,孩子自己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了飞驰而过的车辆,他习惯性地“不要动”而没有躲闪,车辆撞向了他……
还有一个与“听话”相反的故事,小主人公乔冰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是典型的淘气大王,用妈妈的话说就是“从小就没有乖过”。
尽管乔冰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但他的“不听话”里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创造性。比如,他不顾妈妈的反对,从外面捡来一些废品堆在阳台上,每到周末的时候自己就鼓捣这些废品,把它们做成玩具和装饰物。在幼儿园,乔冰同样“不听话”,有一次老师教孩子们画画,乔冰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老师表示费解,乔冰理直气壮地说:“早上我看见太阳从树林里升起来,被树叶染成绿色了。”听了他的解释,老师微笑了,还夸他善于观察和想象呢!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到其中折射出的教育问题:太听话不见得是好事,不听话也未必是坏事。我们不能用听话和不听话来区分孩子的好坏。
一位名叫海查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种品质是取得优异成就必备的素质。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乖巧、很听话,那么最好不要为此而沾沾自喜,要区分清楚孩子是真的懂事,还是被家长扼杀了应有的个性。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总是和自己对着干的“淘气鬼”,那么也不要抱怨,而应留意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想逃离父母给制造的“保护伞”的愿望。如果是这样,那么父母们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并放开手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总之,父母们要清楚,如果你一直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那么孩子就永远学不会独自飞翔。相反,如果你不去限制,放任他做一次“坏孩子”,那么他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去处理一些事情,从而会更有勇气去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当我们给了孩子“不听话”的权利和机会,他将会走得更好,站得更稳。
好父母教子妙策
1.适当引导,而不是专注于听话与否
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由于没有阅历和经验,父母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是应该的,让他们听取父母的话也是必须的。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的时候,如果父母还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而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他好与不好的首要标准,那就失之偏颇了。作为家长,在孩子听话与否的问题上,只需做好正确的引导即可,不应将此作为孩子好与坏的判断标准。
2.切忌让孩子盲目“听话”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并非培养孩子成为盲目听话的“好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不盲从、不盲信、听话做事前一定要对别人的话加以分析思考、尊重自己的大脑的想法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表现出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潜能。为此,家长们有必要经常鼓励孩子:“真不简单,有自己的主见!”“好的,就按你说的办!”
3.多给孩子出“鬼主意”的时间和机会
尽管家长们常奚落孩子天马行空般的“鬼主意”,认为实在“不靠谱”。但实际上,这些鬼主意的背后,是孩子善于思考和善于发现的潜能在起作用呢!我们知道,孩子天性好动,对事物也都持有浓厚的乐趣,我们就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同时多给孩子机会和空间。当发现孩子出了某个“鬼主意”时,可以和他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把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性思维被“听话教育”给扼杀掉。
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应看作缺点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间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别存在,他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思维、行事模式,这是他独特的特点。如果家长们把这种特点看成是缺点并时时注意,要求孩子改正,那么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定位,使孩子陷入“我不好”的心理视角,从而影响孩子独特自信的形成。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一种缺点,发现了孩子的缺点后不要惊慌失措,而是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以接受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树立起一份特有的自信心。
在秦老师的班级有一位特别不爱说话的小女孩,她叫刘欣。刘欣的性格算是内向的,为此她的父母特别担忧,经常问秦老师应该怎么办,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
刚开始秦老师没有理会,后来发现刘欣的妈妈真的很担忧,于是秦老师就找她长谈了一次。秦老师首先告诉她,刘欣虽然不爱说话,但学习成绩很好,不必过分担心。如果总是把孩子的性格当成是缺点挂在嘴边上,这必然会让刘欣焦虑、自卑。然后,秦老师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开导这位家长。
原来,秦老师小时候也曾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孩,从来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一说话就脸红,浑身不自在。但是,老师和同学没有因此不理睬她,其实那时她是特别受同学们喜欢的,很多同学都爱跟她玩,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童年的秦老师经常被同学包围,有点像同学中的“大姐大”。
后来考上师范学院,她还是不多言不多语,同学们照样喜欢她。她没有因为性格原因使学习成绩下降,虽然有时候因为性格原因会带来困难,但她都会想办法克服,争取取得好成绩。与此同时,她的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了!秦老师的父母从没有因为她性格内向担心过什么,反而还以她的稳重在其他家长面前引以为荣呢!
告诉刘欣妈妈这些后,秦老师又把任课教师的意见告诉了她,就拿英语课来说吧!刘欣上课认真,作业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口语练习更加出色,从成绩来看就更加没必要担心了。在班级里从没有人说过她不好,一些奖状能说明这些。
通过上面的这个案例可以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而孩子这种与众不同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如果父母一味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存在很多缺点和弱点,那只能说明你的教育心理存在偏差和缺陷哦!
这也是在家庭教育当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很下功夫,却也很苦恼。因为不管批评孩子多少次,他还是改不过来。比如,孩子经常犯同一个错误,父母批评时孩子信誓旦旦: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没过两天他又犯错误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他自身的特点,而不是缺点,这让孩子怎么改呢?经常性地批评孩子,孩子要拿什么去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优秀呢?
好父母教子妙策
1.父母们要承认差别的存在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2.帮助孩子把特点变成特长
当发现孩子的特点后,父母们千万不要打击和压制它们,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孩子不断地发挥与运用,鼓励孩子将自身的特点变成特长,这是帮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3.父母要与孩子多交流
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因而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其实,只有父母先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特点并尊重孩子。
孩子“翘尾巴”,适当“摁一摁”
有一些孩子成天摆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姿态,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得不行。
我们知道,自高自大是一个人对自我评估超出了实际情况,也就是说,骄傲的心态反应的是一个人脱离了真实的自我。这样的孩子自然无法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方面的情商也就无从谈起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别人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看到自己的缺点,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个可以用来装水的器皿,该器皿倾斜着被放在祠庙里。当时人们把这种器皿叫作欹器。
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
守庙的人说:“这是欹器,是用来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诫自己的,如座右铭就一般刻在用来伴坐的器皿上。”
孔子说:“我听说过这种用来装水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就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
学生们听后便舀来了水,每个人都轮着向这个欹器里面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欹器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器皿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哎!世界上哪里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其实,孔子的这一声叹息是在告诉弟子们这样一个道理:骄傲自满的人,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相反,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地吸收更多的养料。孩子只有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含义,才能放开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适时适当地帮孩子摁一摁他“翘起的尾巴”,使其戒除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培养他谦虚谨慎的作风,告诉孩子:只有谦虚的孩子才有机会看清自己,从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好父母教子妙策
1.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自我
有的孩子每当自己做出点成绩就自负得不得了,认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以至于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总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显然,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狂妄自大的个性,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父母,如果遇到孩子自负的现象时,我们应该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告诉孩子自负的危险结果,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
2.让孩子认识到骄傲的危害
孩子之所以骄傲,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其当时的虚荣心、好胜心,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意识不到骄傲的危害。这就需要父母向孩子讲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我们要告诉孩子:谦虚的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一个自满自足骄傲的人,不愿去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新知识新事物,最后不仅是原地踏步,甚至还会掉队。
3.对孩子的表扬要正确
不可否认,适当地表扬孩子能让孩子获得自信和继续努力的动力,但是如果不着边际地表扬则有可能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在很多家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扬场景,孩子一旦自己做了某件事情,父母就会倾尽所能地表扬孩子,把孩子捧上天。比如有个孩子自己从饮水机处接了一杯水,他的妈妈立即站出来说:“儿子,你真厉害,没人能比得上你……”可是,这个给自己接水的孩子都已经十岁了。
还有一家爸爸更离谱,他表扬女儿的时候会说:“哎呀!闺女,你太厉害了,你比爸爸厉害,你比妈妈厉害,全世界就你最厉害了!”
实际上,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强,却被家长说得“神乎其神”。对于这种家长爱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不靠谱的表扬简直等于拿孩子来显摆、吹捧,这样做不但不会把孩子变得优秀,反而会把孩子推向骄傲自大的陷阱。到头来,这孩子只能做一个骄傲自大、眼高手低、大话连篇的“低能儿”。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 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本身。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戒除骄傲自大的心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让孩子尝尝失败的滋味
尽管失败预示着一个人做某件事不得力,取得了令人沮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失败”一棍子打死。因为对孩子来说,适当的挫折和失败可以让他那种得意忘形、目中无人的狂妄心态冷静下来。所以,父母可以适时地给孩子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稍微超过他能力的事情让他做,当孩子做不成时,我们要适时地告诉他:“还有很多知识是你不知道的,很多事情是你做不了的,所以,你没有资格骄傲自满。”
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自律
“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这是一位教育学家倡导对孩子进行适当惩罚时所说的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可以说,合理的惩罚应该是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
的确,很多父母都无奈地感叹:孩子拿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对自己的教导置若罔闻,三番五次地犯同样的错误。也有的父母抱怨:孩子经常有意无意地逃避教育和管理,总是散漫又随意,完全没有责任感的束缚和限制。
其实,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责任感造成的。而根本的原因,还是父母在他们犯错之后没有给予相应的惩罚导致的。
换句话说,当孩子犯错之后,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惩罚,那么情况就很难彻底地改变,孩子就无法懂得自律,无法建立责任心。
因此,从教育方式上来说,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适当地惩罚是正当的教育行为,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
佟严是个7岁的小男孩,正处在“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龄,难免犯一些错。一次,他下课时在教室里踢起了足球,把教室的玻璃窗打碎了,破碎的玻璃划伤了一个同学,虽然伤得不重,但却把大家都吓得够呛。
事情发生后,老师打电话叫了佟严的爸爸妈妈到学校来。
晚上,佟严看到爸爸妈妈从学校回来以后坐在沙发上都沉着脸不说话的情景,知道这次自己闯祸闯得有点严重了。他主动承认了错误,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不该不遵守纪律在教室里面玩球,伤到了同学,这太危险了。以后我会改正的。”
一直板着脸的妈妈看到孩子认错了,看了看丈夫,意思是孩子知道错了就可以了。这时候爸爸说话了:“你知道吗,一个不懂得自律的人就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妈妈说:“严严,你以后要听话,要遵守学校纪律。你知道错就好,这次的事就这样吧。”可还没等她的话说完,爸爸就打断了她妈妈话。“不行!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和责任,你现在就去写一份检讨,一会儿念给我听,然后明天去学校交给老师。另外,作为惩罚,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取消了。我这么做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件事的教训,希望你以后能学会自律,不再让我们失望。”爸爸严肃而认真地说。
听到爸爸严厉的“惩罚决定”,佟严不由求助地看了看妈妈,这个惩罚对他来说确实有点严厉了,不过他也知道爸爸说了的话是不会改变的,于是低着头回房间去写检讨了。
如果你是佟严的父母,你会怎么办呢?
可能很多家长会和佟严的妈妈那样,觉得孩子认错了就可以原谅了。但要知道,孩子认错可能是出于害怕,怕家长怪罪、责骂,等事情过去后,这种犯错的后果给他的印象不见得有多深刻,也就难以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如果像佟严的爸爸那样,面对孩子犯错进行合理地惩罚,其实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自律、自我约束;能使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什么事情是做不得的,应当怎样改正。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不再由着自己的性情做事,也不容易发生同样的错误。
说到底,孩子自律意识差的话将很难建立责任感。因为对他们来说,自律和责任从根本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出于一种自我约束,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学会自律。要实现这一点,适当的惩罚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好父母教子妙策
1.家长在施罚前后必须和孩子沟通
惩罚不是劈头盖脸的训斥,那样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更加不听父母的教导。所以,在惩罚孩子前后,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行为和后果到底有哪些关系,惩罚对自己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沟通更有助于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惩罚也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控力的发展往往比较缓慢,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则发展迅速,在他们身上出现过失和逃避责任的情况就会比较多。这时候,如果父母不注意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最终的教育成效很可能会远离施教的初衷。
3.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在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方面同样要做到如此。父母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清楚地认识到:惩罚的对象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惩罚是以教育目的为前提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父母的教育方式首先要保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更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

第二章
哭闹任性是
孩子的博弈武器
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
总有些时候,孩子会任性妄为
面对孩子逆反,父母不能束手无策
偶有哭闹可原谅,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如何纠正孩子的“暴脾气”
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开始,情绪就伴随着他们一同到来了,最直观可感的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之后,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
面对孩子的哭泣,做父母的常常是感到无奈、抱怨,甚至抓狂。尤其当孩子长大几岁之后,大人们更是难以容忍,有时候忍不住要责备孩子,甚至采取“暴力”措施。
那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你的孩子真的从此变乖了吗?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再哭泣了吗?
根据我多年以来对身边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这种情况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强力制止而有所改观。也许当时孩子迫于父母的威力会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内心认识到这种行为为什么不被父母允许,所以下次再犯时有的孩子会越发哭得厉害。
其实,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家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哭泣的时候,自己又是为什么哭泣,如果当时没有哭出来,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实际上,哭泣并不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不是成心和父母过不去,而是他们内心需要情感的宣泄,需要释放出内心出现的不良情绪。
然而,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哭不好,既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会引起人更多的焦虑,还有家长干脆说哭不是“男子汉”所为……岂不知,哭和笑都是生而为人的正常情绪,它们是人们痛苦和快乐的两大情绪类别。父母们之所以不希望孩子哭,是因为我们对于哭有一种本能的焦虑感,这种焦虑直接导致我们不接受孩子的哭,这就使孩子的情绪成长无法达到像身体和认知成长那样的成熟。
一位国外教育专家说过:“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我想,这既是对父母的要求,也是对父母的考验。
毕竟,我们都不希望面对孩子哭泣的情况,在面对这种哭泣局面时我们都会产生不愉快甚至焦虑感。可是,做父母不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磨砺的过程吗?
一天,放学后的郭岩一进家门就哭着对爸妈说:“我被狗咬了一口。”接着大哭起来。爸爸妈妈赶紧查看他的伤口,发现只是划了两道浅浅的印痕。爸爸一边帮他消毒一边安慰说:“别紧张,我们赶紧去打防疫针。男子汉哭什么,坚强点。”
可是,在去防疫站的路上,郭岩的眼泪就一直没有停过,任凭爸爸妈妈怎么鼓励和安慰都无济于事。
到了防疫站,医生检查后对郭岩说:“小家伙,没事儿,这是小问题,只要你按时打针就没事了。”郭岩听医生这么一说,立马停止了哭泣,他对医生说:“我会按时来打针的。我不会死吧?”医生笑了:“怎么会昵,现在疫苗的效果很好,你及时采取了措施,不会有事的。”
郭岩听后,不但不哭了,而且还露出了笑脸。
原来,他是害怕自己会死所以才路上一直哭,身为父母却并没有充分理解他这种感受和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的哭泣是有一定行为目的的,他们希望对方能给予自己真正的帮助,于是急切地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想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父母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遇到孩子哭泣的时候就有必要分析孩子是不是需要自己给予帮助,而不只是焦虑和指责了。
一次,雄雄的妈妈送儿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小男孩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大哭不止。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抱着这个孩子,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一边拍着他的后背一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你不希望和妈妈分开。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 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
只见这位老师说着,慢慢领着男孩往教室里走。这时候,男孩已经由大声号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看到这一幕,雄雄妈妈很为这个老师的做法感到敬佩。老师对待哭闹的孩子所采取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首先她认可孩子难过的情绪,然后帮助孩子想办法疏导和表达自己的感觉。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得到理解,情绪得到疏导,哭泣自然就停止了。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应该先冷静下来,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疏导。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尽早摆脱不良情绪,回归到正常状态中来。
好父母教子妙策
1.给孩子提供一个避风港,让他在受挫后找到温暖的安慰
孩子遇到不如意之后心里肯定不好受,他们很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时候,父母不要急于责问孩子为什么哭,更不要指责孩子的哭泣行为,而应该包容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爱,而不至于在挫折中越陷越深。
2.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帮他重拾信心
在得到安慰之后,孩子往往并不能因此就停止哭泣,放下悲伤。因为安慰只是将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他们原本受到打击的内心仍旧还很低落,所以父母在安慰完孩子之后还有事要做。
那就是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重演。这对孩子走出低谷是很有帮助的,他们会从父母的鼓励、分析之中发现自己是有能力战胜挫折的,也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愿望的满足的。
3.父母不断成长,孩子才能不断成长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我们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有着很多不为大人所知的烦恼,也曾经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许我们在无助中度过了很多岁月,但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再有同样的无助感。
或许家长们会说:我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而且也长得不错。但是在我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加享受成长的过程。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所知所能的范围内已经尽了他们的努力,今天,当初的孩子成为了父母,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努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总有些时候,孩子会任性妄为
现代家庭中,很多独生子女都会时常表现出任性妄为的言行,令家长们无比头痛。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
可是在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头痛,束手无策,于是要么用恶狠狠的语言训斥孩子,要么妥协退让,答应孩子的要求。岂不知,那些责骂甚至用棍棒教育的家长是很容易让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任性的;而那些向孩子妥协的家长很容易助长孩子的固执、好强等不良性格。
其实,孩子的任性妄为并不是天生的,主要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败。作为孩子最亲最近的父母,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受者。
周末的时候,思凯夜里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在动物园看猴子和老虎。一早醒来,他便嚷着要爸爸带他去动物园。
可是,爸爸当天要加班,不能带他去。他就对爸爸说:“是带我玩重要,还是加班重要?不就是个工作吗,不做又会怎么样,你可只有我一个儿子!”
面对儿子这样无理的话爸爸很无奈,斥责了思凯几句,耷拉着脸就上班去了。爸爸走后,思凯又缠着妈妈,要妈妈带他去动物园。妈妈说今天约了医生,要去给奶奶看病。
见爸爸妈妈都没人带自己去,思凯一屁股坐到地板上,裤子也不穿,袜子也不穿,就那么冻着……
无独有偶,皮皮也是个任性的孩子。一天下午,远在外地的姨妈千里迢迢来到皮皮家探亲,姨妈还给皮皮买了礼物。
皮皮一看姨妈买的礼物是自己已经有了好几个的“奥特曼”,就非常不开心,大声说道:“姨妈,你可真不会买玩具,你怎么不提前问一下我,你买的‘奥特曼’都过时了,我才不稀罕呢!”
皮皮的一番话让姨妈很下不来台,皮皮的妈妈赶紧打圆场,斥责皮皮说话不礼貌。可是皮皮却还是不依不饶:“姨妈家那么有钱,给我买这么个破玩意,我说两句怎么了?”
皮皮妈妈知道自己的儿子太任性,不来点“硬的”根本不行。于是,妈妈到厨房拿了扫地的笤帚,进到皮皮的房间并上了锁,朝着皮皮的屁股就打了下去。妈妈边打还边说:“我看你是屁股又痒痒了,不收拾你你就这么肆无忌惮,看我不打死你!”
经过一顿打之后,皮皮才向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此时,皮皮的心里并没有真的认错,相反,他恨透了妈妈,而且准备有机会还要闹得更凶……
看到上面的事例,我们都不禁感到可悲,一方面是为这两个任性妄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不懂得教育和引导孩子的父母。其实,造成孩子的肆无忌惮和任性妄为的,归根结底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一开始出现此类行为不重视甚至放任自流,那么孩子逐渐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等到父母意识到问题,意识到该管教孩子了,又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斥责、殴打等暴力方式,这样也只能让孩子表面上服从,内心则更是不服不忿。长此下去,孩子的情商会越来越低,到时候父母再后悔可就真的晚了。
好父母教子妙策
1.设立规矩,并严格遵守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教育孩子,虽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认知,但我们也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坚决执行。
生活中,虽然有的父母也会给孩子订立规矩,但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至于执行得怎样、是否能长期坚持抱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下去,孩子一旦形成肆意妄为的习惯,要改变可就难了。比如,妈妈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拒绝,妈妈于是边唠叨边自己代劳了。或者,孩子想要一件新衣服,妈妈说没必要买,结果孩子一哭闹妈妈立马答应了。
如果长期如此,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我根本没必要听他们的话。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订立的规矩一定要坚决执行。比如,喊孩子吃饭,他却一直不来,那么就不要等他,吃完后收拾碗筷,让他饿着。经过这么一次顶多两三次,孩子就知道爸爸妈妈是说到做到的,以后就不敢这么任性了。
2.切勿“配合”孩子的任性
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得任性妄为,是因为父母给予了“配合”所导致的。父母越是在意,他就越是来劲。所以,当孩子用不合理的方式来提要求或者闹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并及时撤离。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对父母的话不理睬,往往是想试探父母,看看自己到底能争取到多大的权利。此时,如果父母和孩子进行正面冲突,只会鼓励孩子的错误动机继续发展,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
3.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必须做到有令必行
很多父母往往是嘴上勤,行动上懒,他们给孩子制定这样那样的“制度”,但对具体的执行情况却常常大开绿灯,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认识:爸爸妈妈说的话可听可不听,因为不听也不会有什么后果。
由此看来,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必须得做到有令必行,做个坚定的家长。
8岁的波波拿了一本新买的故事书向妈妈走来:“妈妈,给我讲这个故事。”“波波,作业做完了?”“还没呢。”“那你先去做作业,做完了妈妈再给你讲。”“不,讲完这个故事,我再去做。”波波不答应。“听话,先去做作业。”“你不给我讲这个故事,我就不去做。”妈妈和波波一来一往地争执起来。最后,妈妈烦不过:“好好,快拿来,我给你讲,讲完你要马上去做作业。”“嗯。”波波答应了一声。
波波的妈妈一开始想让孩子做完作业再听故事,但是她不够坚定,而是屈从了孩子。因为她担心这样和孩子争执下去显得自己太不近人情,再者这样也浪费时间。但是,波波妈妈肯定没想到,正是她这一时的怕麻烦,纵容了孩子不听话的习惯,必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障碍。
其实,孩子任性、不听话对他的成长是有着诸多影响的,一个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往往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无法顺利进行。因为他没有在家里学会配合、学会合作,那么到社会上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怎样和别人进行合作。而且,一个总和父母闹别扭的孩子当和别人打起交道来,又怎么能体谅别人的难处?不用说,这样的孩子是不受大家欢迎的。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顺利地与人相处,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在家里懂规矩、会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在矫正孩子任性方面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把孩子长时间养成的恶习纠正过来,而应该耐得住性子,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父母们还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纠正孩子在某个具体行为上的任性表现;如果一下子给孩子订立许多条规矩,每一条都不许孩子违反,那么孩子就会陷入茫然的状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即便他能理解父母的意图,但情绪上也会有较大抵触。若如此,不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了吗?
面对孩子逆反,父母不能束手无策
常有些父母抱怨孩子的逆反心理太重了,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偏爱往相反的方向做。如此一来,父母们真是痛苦万分,对孩子这种行为束手无策。
一直以来,在爸爸妈妈眼里,雷洛都算得上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为此,爸爸妈妈一直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一直以来对他也十分放心。
但是,就在今年雷洛升入初中之后,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雷洛的爸爸妈妈发觉,以前很乖的儿子现在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发一些无名火,有时候爸爸妈妈多说两句,他就会表现出满脸的不耐烦:“好啦不用说啦,我知道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以前可没见儿子这样过,所以当现在面对时常和自己顶嘴、而且压根不听自己话的孩子,他们深感错愕。为此,他们还打电话和雷洛的老师沟通,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和他们自己的感受如出一辙,原来雷洛在学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心地接受批评,每当面对批评时他都是一脸的不服气,有时候甚至还狡辩,和老师发生争执。老师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正准备找机会进行一次家访呢!
其实,雷洛的行为是一种极端的逆反,是叛逆心理的表现。哪个父母摊上这样的孩子都会苦恼、不知所措。因为孩子叛逆,他们不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只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他就会反抗。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开始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实际上,父母不必担忧,孩子成长到青春期时,叛逆是难以避免的。对少部分孩子来讲,叛逆有时候可能会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但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叛逆阶段:一个是3~4岁的时候,一个是l2~15岁的时候,也称为青春期叛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就像故事中雷洛的父母一样,觉得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忽然大变样:学会和大人顶嘴了,叫他做的事情他偏不做,不要他做的事情他非要做,简直是无理取闹。如果父母说他几句,他不是发脾气不听管教,就是赌气离家出走,这种表现让父母如同身处水深火热中一般。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如此叛逆呢?其实,这是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
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叛逆表现实际上证明了他的心理在成长,当经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孩子就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换句话说,叛逆的过程就是孩子在学着思考的过程。
但是,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其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加上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他对事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有必要由父母加以引导。
好父母教子妙策
1.温和地和孩子讲道理,而非批评责骂
父母一旦察觉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时,不要批评责骂孩子,而要和孩子讲道理或者给他讲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让他通过道理或者小故事得到启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者要求是不当的,从而纠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批评、责骂孩子,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有时候也会激起他故意反叛的心理。
所以,我们提倡父母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还能缓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坐
不少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里的事。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和权利。只有获得平等地对待,孩子才会少一些叛逆。
为此,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哪怕是用红色的碗盛米饭还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饭这样的事,如果让孩子参与决定,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也就不那么容易和父母作对了。
也许有些事情上,孩子的想法不尽合理。对此,父母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帮他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以后他也会乐意对你坦诚他的想法。
3.培养独立意识,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总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所以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积极地说教。这些父母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有时候会让孩子很反感,更加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在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只有他犯错了或者受到挫折,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感受,他才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独立意识,积累了他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学着解决困难的时候,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会在身体、心理上呈现巨大的变化,令父母难以适应,觉得孩子在不停地触犯自己的威严。其实,这时父母就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如果还是维持孩子小时候的那种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聪明的父母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压力过大,自己的唠叨是不是过多,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发现问题,然后积极解决问题。
因此,父母们还是多用一些思想和智慧来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当你学会善待这种心理的时候,你的孩子才能更顺利地度过叛逆期。
偶有哭闹可原谅,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常常会有一些很容易情绪波动的人,他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不高兴,甚至带来人际关系的摩擦和障碍。但也有一些人总是非常平静、镇定,在必要的时候表达正常的喜怒哀乐。显而易见,前者没有后者那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即使业务能力再强,即使为人再善良,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让周围的人感到难以接受,天长日久,大家便会逐渐远离他了。
不用问,父母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是看看周围的孩子们,不知道为何总是喜欢哭闹,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小伙伴某一句话让自己听着不顺耳,就冲人家大喊大叫,甚至还大声责骂;听见不喜欢的节目就会怒气冲冲地关掉电视,大骂“真难听!”父母不禁要问,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火气?
事实上,造成孩子动辄哭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娇生惯养、不受重视、经常受打骂等,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面对这种情况,多数父母都会厉声呵斥孩子,用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改掉坏毛病。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见效一时,但不会对孩子情绪的稳定和自控力的提升有任何帮助。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带着对抗的情绪来要求和命令孩子,而应该平静下来,用好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这种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以免他在生活中处处受挫。
孙小闹小朋友真是人如其名,特别爱发脾气,以至于爸爸妈妈都后悔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了。每当发起脾气来的时候,孙小闹就像火山爆发似的,乱摔东西,异常暴躁。周围的小伙伴在私下里都管他叫“小刺猬”,大家都躲得他远远的,生怕一不小心被他那坏脾气给招惹上。
其实,孙小闹自己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每一次他都控制不住。害得他朋友越来越少,谁也不跟他玩了。
儿子的这一情况被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孙小闹的妈妈赶紧购买了一些教子育儿的图书,抽时间便认真地看,很认真地“恶补”起来。在一本书中,妈妈看到了一个帮助孩子认识乱发脾气的危害的方法,决定拿来一试。
这一天,妈妈给了孙小闹一袋子钉子,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一个木制板凳上。
最开始的10天时间里,孙小闹就钉下了8颗钉子,之后的10天,孙小闹钉下6颗。再往后,孙小闹钉下的钉子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让孙小闹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就这样,一直持续了近三个月,终于有一天,孙小闹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看到这个结果,妈妈又对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几个月之后,孙小闹把板凳上的所有钉子都拔了出来。
这时候,妈妈拿过布满了钉子印痕的板凳,对孙小闹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妈妈希望你能知道,在许多时候,乱发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疤痕。就像你拿棍子拿别人一下,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人家所受的伤永远会留下疤痕。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时候,孙小闹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从那之后,他始终坚持做到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也不敢乱发脾气了。从那以后,孙小闹的好朋友越来越多,他也成了小伙伴中最受欢迎的孩子。
孙小闹的妈妈在发现了儿子乱发脾气以至于在交友方面大受挫折之后,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终于帮儿子学会了情绪控制。孙小闹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友谊。这实在是比较理想的结局。
记得圣雄甘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苦难的经历中我得出一条至高的经验,那就是要控制我的愤怒。”可见,控制愤怒对所有成功的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因此,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任性妄为的一些言行的时候,先别急着用强硬的态度呵斥孩子甚至责罚孩子,而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情绪自控力的提升和心灵的良好成长。
好父母教子妙策
1.面对孩子发脾气,父母先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是很容易被激怒的。可是,如果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就会和孩子“针尖对麦芒”,到最后问题解决不了,还使各自的心情都不愉快。因此,我们建议,当孩子向家长表达负面感受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并适时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那么不妨采取数数的方法,从1数到10,然后安静专心地倾听孩子的感受,耐心地听完孩子的不满或牢骚,并在适当的时候用简单的词语回应或说出他的感受。这样可以让孩子懂得,表达负面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来自父母的尊重、体谅和支持会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爱,从而淡化负面情绪给他带来的心理压力。
2.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并帮其尽快排除
不可否认,谁都不是圣人,小孩子也一样,在遭遇挫折和烦恼的时候他也难免会发脾气。由于孩子尚小,自控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父母的帮助。比如,当发现孩子放学后闷闷不乐也不爱多讲话的时候,父母可以耐心询问。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说,父母也不要放弃,而应先争取孩子的信任,引导孩子把话说出来。这样才会帮他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此一来,孩子的烦恼才会逐渐消除,快乐才会降临。
3.教孩子学会转移过激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处在剧烈状态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情绪转移的方法帮助孩子。比如,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思维,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把不愉快向知心朋友或者亲人倾诉出来,或大哭一场;将眼睛微微闭上,做几个深呼吸,默默对自己说“放松,再放松……”;学会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问题等。
4.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
对于孩子所提的要求,如果父母总是及时去满足的话,那么会让孩子养成急躁、缺乏耐性的性格。这种性格势必会作用于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一旦局面让自己不满意就会惶恐不安,甚至大发雷霆。
正确的做法是,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学会克制。比如,当孩子想买某个很喜欢的玩具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推后一段时间再给他买。
需要提醒的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意味着当时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时候,父母切忌用生硬的语调来表达,而应选择一种温和的、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如果能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