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论语》译注本序
导言:孔子与《论语》
凡例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主要参考文献
附:《论语通要》后记
后记
|
內容試閱:
|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肯定了管仲的作为与历史贡献。并说他就是仁人。大节是仁人,有违礼之处,更是要严格要求的。可见,孔子对礼的维护是丝毫不让的。无论谁,只要违礼,他就明确地指出,毫不含糊。《三国志·魏武帝纪》:“若必庸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强调了用人唯才,不要求全责备。孔子于此只不过强调一番,再大的功劳,违礼就是违礼;要想完成更大的事业,必须不违礼,才能成功。也不能因有功就可以违礼。
名家点评
包咸:三归,娶三姓女。妇人谓嫁日归。摄犹兼也。
皇侃:张绰曰:“功有余而德不足。以道观之,得不曰小乎!”
3.23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嗷如也,绎如也,以成。”
今译
孔子对鲁太师讲乐,说:“乐是可以知道的,可以掌握的:开始奏乐时,音律相合;待继续展开,纯熟和谐,节奏分明清晰,连绵不绝,然后完成。”
诠评
语,告也。嫩(jiao),明,分明。其实此章是孔子对鲁太师论乐。而论乐同时也在讲礼,即演奏乐也有一定的规范,不可随意。只有照奏乐之礼去演奏,才能达到用乐的目的。至此《八佾》全篇都是在讲礼。《论语》一书能如此集中谈一个问题的篇章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