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兵家的智慧结晶,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
內容簡介: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书大致成于春秋末年,共分13篇,总计 5900余字,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
關於作者: |
孙子兵法
一、始计①篇
【原文】
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③,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④也。
故经之以五事⑤,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⑥:一曰道⑦,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⑧,五曰法⑨。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⑩,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①计:预计、计算的意思。这里指战前通过对敌我双方客观条件的分析,对战争的胜负作出预测、谋划。
②兵:本义为兵械。《说文》:"兵,械也。"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作战争解。
③国之大事:意为国家的重大事务。
④不可不察:察,考察、研究。不可不察,意指不可不仔细审察,谨慎对待。
⑤经之以五事:经,度量、衡量;五事,指下文的"道、天、地、将、法"。此句意谓要从五个方面分析、预测。
⑥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衡量、比较。计,指筹划。索,探索;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全句意思为:通过比较双方的谋划,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⑦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⑧将:将领。
⑨法:法制。
⑩令民与上同意也:令,使、让的意思。民,普通民众。上,君主、国君。意,意愿,意志。令民与上同意,意为使民众与国君统一意志,拥护君主的意愿。
不畏危:不害怕危险。意为民众乐于为君主出生入死而丝毫不畏惧危险。
阴阳:指昼夜、晴雨等不同的气象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差异。
时制:指春、夏、秋、冬四季时令的更替。
远近、险易:远近,指作战区域的距离远近;险易,指地势的险要或平坦。
广狭:指作战地域的广阔或狭窄。
死生:指地形条件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死,即死地,进退两难的地域;生,即生地,易攻能守之地。
智、信、仁、勇、严: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爱抚士卒;勇,勇敢果断;严,军纪严明。此句是孙子提出作为优秀将帅所必须具备的五德。
曲制:有关军队的组织、编制、通信联络等具体制度。
官道:指各级将吏的管理制度。
主用:指各类军需物资的后勤保障制度。主,掌理、主管;用,物资费用。
闻:知道,了解。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知,知晓,这里含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意思。此句意思说,对五事(道、天、地、将、法)有深刻的了解并掌握运用得好,就能胜,掌握得不好,则不胜。
主孰有道:指哪一方国君政治清明,拥有民众的支持。孰,谁,这里指哪一方;有道,政治清明。
将孰有能: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
天地孰得: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
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兵械锋利,士卒众多。兵,此处指的是兵械。
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练,娴熟。
吾以此知胜负矣:我根据这些情况来分析,即可预知胜负的归属了。
将听吾计:将,作助动词,读作"江"(jiāng),表示假设,意为假设,如果。此句意为如果能听从、采纳我的计谋。
用之必胜:之,语助词,无义。用,实行,即用兵。
去之:去,离开。
计利以听:计利,计谋有利。听,听从,采纳。
乃为之势:乃,于是、就的意思。为,创造、造就。之,虚词。势,态势。此句意思是造成一种积极的军事态势。
以佐其外:用来辅佐他对外的军事活动。佐,辅佐,辅助。
因利而制权:因,根据,凭依。制,决定、采取之意。权,权变,灵活处置之意。意为根据利害关系采取灵活的对策。
兵:用兵打仗。
诡道也:诡诈之术。诡,欺诈,诡诈。道,学说。
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能够。示,显示。即言能战却装作不能战的样子。此句至"亲而离之"的十二条作战原则,即著名的"诡道二十法"。
用而示之不用:用,用兵。实际要打,却装作不想打。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际要进攻近处,却装作要进攻远处;实际要进攻远处,却显示要进攻近处,致使敌人无法防备。
利而诱之:利,此处作动词用,贪利的意思。诱,引诱。意为敌人贪利,则以利来引诱,伺机打击之。
乱而取之:乱,混乱。意谓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进攻它。
实而备之:实,实力雄厚。指对待实力雄厚之敌,需严加防备。
强而避之:面对强大的敌人,当避其锋芒,不可硬拼。
怒而挠之:怒,易怒而脾气暴躁;挠,挑逗、扰乱。言敌人易怒,就设法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临阵指挥作出错误的抉择,导致失败。
卑而骄之:卑,小,怯。言敌人卑怯谨慎,应设法使其骄傲自大,然后伺机破之。也有另一种解释,是说己方主动卑辞示弱,给对方造成错觉,令其骄傲。
佚而劳之:佚,同"逸",安逸,自在。劳,作动词,使之疲劳。此句说敌方安逸,就设法使它疲劳。
亲而离之:亲,亲近;离,离间,分化。此句意为如果敌人内部团结,则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兵家之胜:兵家,军事家。胜,奥妙。这句说上述"诡道十二法"乃军事家指挥若定的奥妙之所在。
不可先传也:先,预先,事先。传,传授,规定。此句意即在战争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断,不能事先呆板地作出规定。
庙算:古代兴师作战之前,通常要在庙堂里商议谋划,分析战争的利害得失,制定作战方略。这一作战准备程序,就叫做"庙算"。
得算多也:意为取得胜利的条件充分、众多。算,计数用的筹码。此处引申为取得胜利的条件。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胜利条件具备多者可以获胜,反之,则无法取胜,更何况未曾具备任何取胜条件?而况,何况。于,至于。
胜负见矣:见,同"现",显现。言胜负结果显而易见。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生为君而生,死为君而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树立威严。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坚利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筹划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从无事先呆板规定的。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
目錄:
|
孙子兵法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兵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
|
內容試閱:
|
孙子兵法
一、始计①篇
【原文】
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③,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④也。
故经之以五事⑤,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⑥:一曰道⑦,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⑧,五曰法⑨。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⑩,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①计:预计、计算的意思。这里指战前通过对敌我双方客观条件的分析,对战争的胜负作出预测、谋划。
②兵:本义为兵械。《说文》:"兵,械也。"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作战争解。
③国之大事:意为国家的重大事务。
④不可不察:察,考察、研究。不可不察,意指不可不仔细审察,谨慎对待。
⑤经之以五事:经,度量、衡量;五事,指下文的"道、天、地、将、法"。此句意谓要从五个方面分析、预测。
⑥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衡量、比较。计,指筹划。索,探索;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全句意思为:通过比较双方的谋划,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⑦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⑧将:将领。
⑨法:法制。
⑩令民与上同意也:令,使、让的意思。民,普通民众。上,君主、国君。意,意愿,意志。令民与上同意,意为使民众与国君统一意志,拥护君主的意愿。
不畏危:不害怕危险。意为民众乐于为君主出生入死而丝毫不畏惧危险。
阴阳:指昼夜、晴雨等不同的气象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差异。
时制:指春、夏、秋、冬四季时令的更替。
远近、险易:远近,指作战区域的距离远近;险易,指地势的险要或平坦。
广狭:指作战地域的广阔或狭窄。
死生:指地形条件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死,即死地,进退两难的地域;生,即生地,易攻能守之地。
智、信、仁、勇、严: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爱抚士卒;勇,勇敢果断;严,军纪严明。此句是孙子提出作为优秀将帅所必须具备的五德。
曲制:有关军队的组织、编制、通信联络等具体制度。
官道:指各级将吏的管理制度。
主用:指各类军需物资的后勤保障制度。主,掌理、主管;用,物资费用。
闻:知道,了解。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知,知晓,这里含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意思。此句意思说,对五事(道、天、地、将、法)有深刻的了解并掌握运用得好,就能胜,掌握得不好,则不胜。
主孰有道:指哪一方国君政治清明,拥有民众的支持。孰,谁,这里指哪一方;有道,政治清明。
将孰有能: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
天地孰得: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
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兵械锋利,士卒众多。兵,此处指的是兵械。
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练,娴熟。
吾以此知胜负矣:我根据这些情况来分析,即可预知胜负的归属了。
将听吾计:将,作助动词,读作"江"(jiāng),表示假设,意为假设,如果。此句意为如果能听从、采纳我的计谋。
用之必胜:之,语助词,无义。用,实行,即用兵。
去之:去,离开。
计利以听:计利,计谋有利。听,听从,采纳。
乃为之势:乃,于是、就的意思。为,创造、造就。之,虚词。势,态势。此句意思是造成一种积极的军事态势。
以佐其外:用来辅佐他对外的军事活动。佐,辅佐,辅助。
因利而制权:因,根据,凭依。制,决定、采取之意。权,权变,灵活处置之意。意为根据利害关系采取灵活的对策。
兵:用兵打仗。
诡道也:诡诈之术。诡,欺诈,诡诈。道,学说。
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能够。示,显示。即言能战却装作不能战的样子。此句至"亲而离之"的十二条作战原则,即著名的"诡道二十法"。
用而示之不用:用,用兵。实际要打,却装作不想打。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际要进攻近处,却装作要进攻远处;实际要进攻远处,却显示要进攻近处,致使敌人无法防备。
利而诱之:利,此处作动词用,贪利的意思。诱,引诱。意为敌人贪利,则以利来引诱,伺机打击之。
乱而取之:乱,混乱。意谓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进攻它。
实而备之:实,实力雄厚。指对待实力雄厚之敌,需严加防备。
强而避之:面对强大的敌人,当避其锋芒,不可硬拼。
怒而挠之:怒,易怒而脾气暴躁;挠,挑逗、扰乱。言敌人易怒,就设法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临阵指挥作出错误的抉择,导致失败。
卑而骄之:卑,小,怯。言敌人卑怯谨慎,应设法使其骄傲自大,然后伺机破之。也有另一种解释,是说己方主动卑辞示弱,给对方造成错觉,令其骄傲。
佚而劳之:佚,同"逸",安逸,自在。劳,作动词,使之疲劳。此句说敌方安逸,就设法使它疲劳。
亲而离之:亲,亲近;离,离间,分化。此句意为如果敌人内部团结,则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兵家之胜:兵家,军事家。胜,奥妙。这句说上述"诡道十二法"乃军事家指挥若定的奥妙之所在。
不可先传也:先,预先,事先。传,传授,规定。此句意即在战争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断,不能事先呆板地作出规定。
庙算:古代兴师作战之前,通常要在庙堂里商议谋划,分析战争的利害得失,制定作战方略。这一作战准备程序,就叫做"庙算"。
得算多也:意为取得胜利的条件充分、众多。算,计数用的筹码。此处引申为取得胜利的条件。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胜利条件具备多者可以获胜,反之,则无法取胜,更何况未曾具备任何取胜条件?而况,何况。于,至于。
胜负见矣:见,同"现",显现。言胜负结果显而易见。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生为君而生,死为君而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树立威严。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坚利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筹划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从无事先呆板规定的。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