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虫洞》采用了小说的结构方式、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散文的叙事方式,将科学观察、哲学思考、艺术表现和文学视角有机融为一体,用现代物理学解读哲学,用哲学解读生命,用生命体验解读死亡文化这一永恒主题,内容丰厚、庞杂,文字华丽、流畅,情感饱满,一气呵成,充满机锋和思辨。
无论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意境,抑或思考、感悟,都无疑是独特的,甚至不可复制的。《虫洞》既是整体,又是局部,她穿行于东方文化、现代物理学和文学、艺术之间,她在洞开生命哲学、开启人生智慧、拔开历史迷雾的同时,还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告诉我们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
《虫洞》是一幅生命画卷,你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能邂逅你想邂逅的风景。
|
內容簡介: |
本书属于“无界散文”系列之一。
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黑洞、白洞和虫洞。黑洞具有超强的吸附力,物质一旦陷落进去便无法逃脱;白洞与黑洞恰好相反,其不但不吸收物质,还不断向外释放物质;虫洞即爱因斯坦最早提出的时空隧道,是介于黑洞与白洞之间的桥梁。在《虫洞》一书中,作者以白洞隐喻生命之诞生,以虫洞隐喻生命之旅程,以黑洞隐喻生命之死亡,试图围绕虫洞这一神秘的天体物理现象和物质运行规律重新认识世界和解读生命。
|
關於作者: |
赵树义:中国作协会员。出版诗歌、散文、小说合集《且听风走》(北岳文艺出版社)。散文集《低于乡村的记忆》(中国戏剧出版社)。长篇散文《虫洞》《远远的漂泊里》《人,以及附件》。长诗孤独三部曲《尘浮屠》《转情筒》《裂帛书》及系列组诗《温暖的灰》等。获2010年度黄河文学奖。
|
目錄:
|
第一章
2011·秋多余或驳杂/001
1985·冬两棵树与一地碎片(一) /007
1981—2011 熵或殇/012
1985·冬两棵树与一地碎片(二) /019
1972·夏死亡只是一团气息/025
1991·秋被忽略或被遗忘的/032
第二章
1985—1988 盐或磷/039
1995 年·秋观摩死亡或被死亡观摩(一) /045
1981—2011 V 或死亡弧线/053
1995·秋观摩死亡或被死亡观摩(二) /058
2011·夏边走,边看,边想/067
1
第三章
2011·春核辐射与蘑菇云/074
1983—1987 菜绿或火红(一) /082
1981—2011 谁为我们搭建了逃生的天梯/088
1983—1987 菜绿或火红(二) /097
2011·春卵石或被诅咒的爱情/106
第四章
2010·冬观察几种常见的树/112
2006·冬关隘或隧洞(一) /121
2010·秋时光如茧,磨难如骨/130
2006·冬关隘或隧道(二) /139
2010·夏眺望或俯视/150
1981—2011 坐着轮椅去看虫洞/159
2006·冬关隘或隧道(三) /168
2010·夏黄花梁上无黄花/176
2006·冬关隘或隧道(四) /182
2
第五章
2010·春梨花或卵石/190
春秋—北宋晋之阳,汾之滨(一) /206
1985—2011 槁木或骷髅/216
春秋—北宋晋之阳,汾之滨(二) /226
2009·冬书香或木香/237
第六章
2009·冬雪为什么可以来去自由/246
北魏—民国涅槃或重生(一) /253
1985—2011 惠勒的云或薛定谔的猫/265
北魏—民国涅槃或重生(二) /279
1985·秋时光在水里,我在路上/287
2011·秋最温暖的叶子最先飘落/303
后记/315
|
內容試閱:
|
记忆中的阴影无疑是时光的折痕,它是弯曲的,或者说,时光是有皱纹的,阴影便低垂在这皱纹里,好似一道峡谷。而峡谷不只是一道皱纹,峡谷之中还可能藏着更多更深更密的皱纹。这些皱纹上生长着草、花朵、树木,还有泥土和石头,而皱纹之下呢?人的一生有多种时光皱纹,我便睡在这皱纹当中。想象一个正午,树枝间有蝉鸣,草丛间有蛇,脚下还有流水,再往高处是飞鸟,再往深处是野兽。可这又能如何?我不会因为花香就不醒来,也不会因为虫兽就不入眠。生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小;死如此之长,又如此之短;磨难如此之深,又如此之浅。生死不过盐或磷的晶体,不过晶体侵蚀的皱纹,如果说晶体是生命中的风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皱纹也当作风景呢?当我老了,我会把我的往事藏到皱纹里,一生的感悟和沧桑便是每天净心的流水。当我老了,当我走不动了,我便住到皱纹中去,在这里,会有一座山允许我坐下来,会有一座湖愿意听我絮叨。住在这里,我便住在峡谷一样静谧的幸福里去了,这样的幸福是恬淡的,这样的峡谷是时光的乳沟,在此间老去,生命是不是也很美丽呢?如此看来,记忆中的阴影只不过一条弧线,是弧线便是美的,即使从死亡的指缝间穿过的弧线。不过,当这弧线还没有老成皱纹的时候,这弧线还是恐惧的。
在技校的日子里,或许被阴影笼罩的缘故吧,我对技校西南一个叫乱石滩的地方格外敏感,却一直没有走近它。乱石滩位于古晋阳遗址北端,它在太原市民中的名气超过晋阳遗址所在地古城营,或因它是执行死刑犯的场所,或曰刑场。芸芸众生很容易忘记历史,忘记历史上更为惨痛的大场面和小细节,却不会忽略身边每一件非正常死亡,以及与死亡的每一次不经意照面。这也难怪,历史上的事件都已久远,时光里的气息云一样或流放天边,或随风消散,早已变成可供欣赏的景观,而发生在身边的事却历历在目,即使我们学会遗忘,我们也无法消除它无所不在的气息。更何况,死亡率与出生率几乎相等,几乎可以抵消,有多少欢乐便有多少悲伤,我们无法忽略死亡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我们的地球才不至于被挤爆,我们的家园才一直为我们保留着足够的生存空间。死亡气息便弥散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无法把它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无法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但也仅仅是一些气息而已,它并不挤占我们的空间。在技校,我时常看到军绿色的大卡车从校门口经过,车厢四周站满荷枪实弹的武警,车厢前面押着五花大绑的人,这些人的后背上插着白色的牌子,牌子上写着“××犯×××”的字样,名字上用红笔涂着醒目的“×”。我知道这些人是恶贯满盈的,不值得同情,但当他们被押解着从校门口一晃而过的
瞬间,我的心底依然会升起一丝恻隐,感觉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就这样眼睁睁地结束了,似乎很残忍。我站在看热闹的人群中间,我无需心怀怜悯,但我仍然感到恐惧,仍然能嗅到死亡沁凉的气息——毕竟,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清醒中真实消亡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在时间滴滴答答的催促下戛然而止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把铡刀静静躺在正午的阳光下,它阴森森的光泽让正常感官分崩离析,让旁观者心惊肉跳。
曾经有学生和老师骑着自行车赶集一样跑到乱石滩看行刑,但我没有去过。我知道乱石滩就在离校园西南不远的地方,但我没有去过,也不曾确认过它的具体位置。我还知道,乱石滩的死亡是确定的、准时的,于生者于死者都不会有一分一秒的误差,但我无法像一个冰冷的解剖师,隔岸观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