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阿拉善,行走的驿站》所收散文淋漓尽致地书写了阿拉善独具魅力的地理地貌以及民俗风情。笔法自由奔放、酣畅淋漓,又因内在的节制而丰满结实。
|
內容簡介: |
散文集《阿拉善,行走的驿站》荟萃了作者董培勤近二十年行走于巴丹吉林、阿拉善和丝绸之路的心血之作。作者有如亲人一般数说着阿拉善独具特色的地理地貌——戈壁、沙漠、山川、河流,以及民俗风情——美食、醇酒、物产、居民。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独具特色的节奏,对大自然的灵秀奇美进行了不懈的吟唱,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的人和文明,给予温暖的理解和反思。其中《巴丹吉林,上帝画下的曲线》曾载于《中国国家地理》,并被译介到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
|
關於作者: |
董培勤,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曾任阿拉善盟文联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作品多刊登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等报刊媒体。著有阿拉善三部曲:《我的阿拉善》《阿拉善美丽与忧伤》《阿拉善的心灵史》,其中两部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获自治区、盟优秀作品奖。获自治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
目錄:
|
关于一座沙漠的神话
巴丹吉林,上帝画下的曲线003
孟根的羊肉010
是谁在曼德拉山的岩石上作画015
在驼背上找吃喝018
巴丹吉林的味道及往事023
巴丹吉林沙漠的神话031
在沙漠故乡领略最美039
阿拉善,你在中国的位置046
有个牧村叫金滩052
大漠小镇:额肯呼都格056
阿拉善的羊肉文化060
西努尔盖的乡愁
毛毛匠轶事067
穿越巴彦高勒滩070
语录塔的消逝073
遥远的西努尔盖076
遭遇海森楚鲁082
想起魏三086
塔木素布拉格以西有多远089
惦记陈家井的羊羔子肉093
一路西行,背景是母亲的身影098
德德玛故乡的阿拉善长调102
大美阿拉善之缘起和诠释106
西部的天空110
西域高原,回家的路114
东大山以西的神话119
板滩井,孤独中的守望125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
丝绸之路:令人敬畏的行走135
阿拉善:一地石头143
感受伊克尔151
全羊宴:腾格里的真诚155
魂断黑城子159
香香的银川162
梦中喀什165
目光,在腾格里流连169
三道桥的乡愁173
三关口以西的诱惑183
哈什哈的蒙古小黄牛190
这辈子,是走不出定远营了195
钮希文:画骆驼的大师200
巴彦浩特羊杂碎204
乔家窝铺:阿拉善的后花园207
想去樊家营子212
“猎豹”与骆驼的对峙215
营盘山周围告诉我们什么222
额济纳,一幅人类难以临摹的油画228
橄榄绿与中国梦233
黑河,由西继而向北的行走238
沙边子上的阿拉善右旗246
|
內容試閱:
|
巴丹吉林,上帝画下的曲线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沙山连绵起伏,那波浪一般的纹路,仿佛上帝画下的曲线。
只有在巴丹吉林,你才会看到这种神奇的景象,光与影,在高大沙山的山脊与山坳处追逐变幻,让你分不清楚这里是沙漠,还是高山。
——题记
一
一直想去巴丹吉林。
觉得那个梦真的遥远极了。
当我和呼和乌拉嘎查①的会计李元国骑着骆驼沿着奔忽头一路进入蔚蓝的沙子,我才知道那个梦即将成真。然而此时却没有了远足抑或涉险的激情和浪漫,而是仿佛要进入一片陌生的美丽,那里有什么在闪烁着挡不住的诱惑。
巴丹吉林,中国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高度居中国第一。沙丘相对高程达五百多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之最,腾格里、乌兰布和在它面前只能算小弟弟。这片土地牧养着十余万峰双峰驼,又是我国著名的骆驼之乡。
面前是无垠的空旷,连绵的沙峰,博大的寂静。
世界在这里已被简化为沙丘、骆驼和高远。
在沙漠里走路,感觉到是在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又感到是去朝圣,面对的是辉煌的眩晕,面对的是危乎高哉的阿拉善沙漠金字塔。
沙峰平地崛起,重峦叠嶂,陡峭险峻。一座沙峰,骆驼喘息着要爬大半天。骆驼已全没了在戈壁滩驰骋时的随意,在这里路是之字形的,路标则是风干了的发白的驼粪,或全凭感觉。骆驼的生命极限在巴丹吉林中受到极大挑战,双峰驼四肢汗津津的,有些乏弱的甚至卧倒后再也站不起来,渐渐成为一堆白骨,成为沙漠新的路标和最后的景观。
没有驼铃,驼铃多在诗人笔下。
我们除了骑乘略显健硕外,拉的是给沙子里牧民捎带的几峰瘦弱的或带羔的母驼,因而每天只能走六十多里①。路多半是挂在沙坡上或倾斜在沙坑里,驼蹄踩上去便踩塌一片流沙,几乎是进两步退一步,人的上身几乎是趴在驼的前身上,生怕后仰掉下驼背。沙漠中走路不能着急,需要耐心,其实又着什么急呢,反正前面还是沙子,还是寂寥,还是一天又一天。
不过在沙漠中走路便于思考,便于海阔天空,这样恢宏的背景,实在胜过南国的高山流水。
猛然,看到远方沙丘上几峰驼影,便感到一阵亲近。不过瞬间,那飘动的驼影又消逝得无影无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