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乡土镜像系列)

書城自編碼: 267913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张赞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73806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04/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7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32
《 布拉格精神 》
+

NT$ 864
《 历史学的境界 》
+

NT$ 398
《 葡萄柚:一本指令与图画书 》
+

NT$ 548
《 大国志(图文版) 》
編輯推薦:
【一个工地上的“复杂中国”】 中国人在读美国人写的《寻路中国》,而欧洲影展也开始在看中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大路朝天》(The Road)。同题著作《大路》是中国首部立体描绘工地现实的非虚构作品。这里没有韩寒笔下的那些文艺青年范儿,却有一群如野草般既坚韧又懦弱、既愤怒又顺从、既善良又冷漠的农民工。作者耗时三年多潜伏在高速公路工地,发掘隐藏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里的利益链,用镜头和笔记录下国家发展背后的斑驳景象与悲喜人生。底层气息的写真文本,荒诞现实的生动叙事,独特的内部视角,深厚的人文关怀,被称为《寻路中国》的“高速公路版”。

【一个小村庄的“人类学纪录”】 中伙铺,一个寂寂无闻的中国小村庄。发展的浪潮,回不去的故乡,迁徙的民工候鸟群,如同“战废品”的被遗忘老兵,分裂与纠结的纪录人生,看见“看不见的中国”。《大路》根植于作者的贴地纪录片创作,作者既是纪录电影导演又是作家,同时运用影像和文字两种媒介持续记录中国,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时代文本。同题纪录片倍受国际影坛关注,多次荣获提案大奖,入选多个国际电影节。2015年11月,《大路朝天》在第28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的主竞赛单
內容簡介:
一条中国式道路的诞生记;一部发展时代的观照记与沉思录。

大湘西,千年驿道旁的一个古老村庄,林则徐和沈从文足迹洒落之地,一条新规划的高速公路正待破土动工,引来大拨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钢铁机械。在危机四伏的的寒来暑往里,在矛盾丛生的现实境遇中,他们为这条昂贵的通衢大道付出劳力与心智,甚至献上尊严与生命。随着修路者的到来,平静的家园也风起云涌,古老村庄难逃发展浪潮的裹挟:田地征收,房屋拆迁,古树凋零,庙宇重建,山河巨变……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修路者和当地人——两个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命运因这条大路紧紧相连,彼此交织和冲撞,或喜或悲或苦或乐。

作者张赞波既是纪录电影导演又是作家,他耗时三年多“潜伏”在故乡的筑路工地上,近距离接触路桥公司职工、修路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当地村民与基层官员,用摄像机和笔同时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的从无到有,生动讲述了一群公路建设者的人生故事,细致描绘了一个基层村庄被时代改变的境遇,客观呈现了一个行业内部的真相与秘密,深刻展现了国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光荣与代价。

本书繁体版一经亮相便成为台湾年度热门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台北书展大奖“年度之书”、2014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之“十大中文创作”、2014年台湾《放映周报》“年度十大电影专书”、2014年度出版人“两岸议题选书”……马英九亲自向作者颁奖;蔡英文成为本书读者,将其列入私人书单公布;朱立伦邀请作者参加新北纪录片论坛。今在繁体字版基础上,《大路》简体字版增补数万字文字,首次披露数十幅纪实图片,构筑出一部更精彩的“纸上纪录片”。
關於作者:
北京电影学院出身的张赞波,名列栗宪庭电影基金名单上的年青一代,他的独立纪录片处女作由周云蓬作曲,他的另一部纪录片同题著作,被称为何伟《寻路中国》的“高速公路版”,并由马英九颁奖,还被蔡英文纳入私人书单在其Facebook上公布,是继野夫、钱理群等人后,第四位获得台北书展大奖的大陆作家。但这些年来坚持独立拍片,几乎没有收入。同获开卷好书奖的台湾作家骆以军给他留言:“赞波,太感动于你的片了。”而对获奖,他自己说,无论如何,书籍的功能在于被阅读,否则,还不如落在一位会认真阅读它的小贩手里。

张赞波,生于70年代,湖南邵阳人,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曾用笔名“北太西”写作影评、诗歌,后成立渐近线电影工作室,专事独立纪录电影创作,持续关注中国高速发展下的个体尊严与生存境遇。主要作品有《天降》(Falling from The Sky,2009),《恋曲》(A Song of Love, Maybe,2010),《有一种静叫庄严》(The Interceptor from My Hometown,2011),《红白蓝》(Red,White and Blue,2012)等。作品曾参加过国际国内数十个电影节(展),是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力量。2015年完成本书的同题纪录片《大路朝天》(The Road),入选第28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片花在线观看:“理想国”官方微信)。
目錄
【前言】 在湘西,我想拍一部“公路片”

【第一章】 中伙铺

路上的风景

道路上的古老村庄

项目部

【第二章】 留云寺

一座让路的古寺

“神”爱世人

无能为力的神祇

俗世与神界

【第三章】 老何和他的工友们

重庆来的挖桩人

老何一家的坏运气

“杯酒释恩仇”

本地帮和外地帮

坏运气轮到了老姜

【第四章】 中国式博弈

工地上演“黑帮电影”

中国式博弈

难以愈合的伤口

【第五章】 红歌与娱乐

一场异彩纷呈的红歌大赛

牌局与马戏

人人都爱“桥头堡”

【第六章】 共和国同龄人

被遗忘的老兵

没有硝烟的战场

“弯道超车”新时代

“公安”老朱和母狗小白

【第七章】 中国式关系

袁科长的一天

欧婆婆家的“飞来横石”

速度之恋

“工程关系学”

冤家亦朋友

【第八章】 被改变的村庄

“和谐拆迁”

水源“保卫战”

亡灵与神树

【第九章】 我的角色

初见高速公路

“你是站在什么立场的?”

“小机机”拍客的底层生活

分裂与纠结的纪录人生

【第十章】 重庆:巫山与巫溪

迎来送往的道路

老何的新人生

老姜的旧生活

古董商老何的荆棘路

迷失在崭新的古镇

【尾声】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后记】 直面生活的粗粝和厚重

【附录】 同题纪录片《大路朝天》提案获奖情况
內容試閱
【在湘西,我想拍一部“公路片”】

一条道路究竟是如何筑成的?那些建造道路的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又将随着道路的延伸去往何方?这些道路,又是由谁掌控着它们生长的周期、轨道和方向?究竟连接着哪些此地和彼地?又会经过谁家的院落和坟冢?……这些问题,对与它们匆匆擦肩而过的人们而言,始终是一个谜。



【项目部】

我敢保证,在整个项目部,并没有人会去完完整整读完墙报上这些突兀、空洞而啰嗦的文字,尽管他们每天都要在这块牌子前出出进进。这样的牌子纯粹只有装饰功能而无实用价值,就跟会议室里摆放的几盆假花、院子前插着的一排彩旗一样。“环保”这两个字对于工地上的人来说,显得非常空洞和遥远。



【一座让路的古寺】

十分钟后,曾经香火兴旺的留云寺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个泥塑菩萨彻底地变成一堆尘土,回归了它曾经庇佑过的大地。只有“回头是岸”古碑和“大雄宝殿”的匾额被留了下来,这些东西将被弥足珍贵地重新砌在新寺里。一座号称传承自唐代的千年古寺,反复历经各种劫难后,到最后也只剩下这几件屈指可数的老东西,其他一切都是新的,如同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神”爱世人】

粟师傅带着我们参观千手观音像。他翻开墙角的一堆木头花,里面露出一个由好多张脸组成的大佛头像,还没有打磨上色,露出原木的粗糙质感,但基本上成型了,五官轮廓都已雕好,法相庄严,有着饱满的额头、嘴唇,以及好看的丹凤眼——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实在想不到,庇佑万民的观音菩萨就出生在这么一个贫寒的窝棚里,更想不到它出自面前这位手脚均有残疾的干瘦老人之手。



【无能为力的神祗】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那辆毁损的运沙车旁,拿出一个手提袋,飞速地用手往里头拨了差不多满满的一袋沙子。这些沙子本来要送往另一个工地,却在这里被无情的命运之手拦截了一下,经过激烈的碰撞和震荡后倾倒在地,哗啦啦地盖在了五条轻盈的灵魂之上。我提着袋子,赶紧撤离,一路上我的心都在怦怦地加速跳动,我分明感受到手中袋子的分量:它沉甸甸的,粗粝,绵密,潮湿,冰冷。仿佛那就是死亡残酷的肌理。



【俗世与神界】

胖墩墩的杨部长看起来就很有佛缘,他不但五官身材长得很像憨态可掬的弥陀佛,脖子上还挂着一尊金灿灿的观音像,右手腕上戴着一串大佛珠。对杨部长而言,主义和佛教并不冲突,或者说,至少他平衡得很好。而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一尊镀金的财神爷,以及一尊全身长满金疙瘩的金蟾蜍。紧挨着这两样招财进宝的吉祥物,还悬挂着一张毛主席画像。当他打开电脑,屏幕上却会出现一张巨大的美女写真照。



【重庆来的挖桩人】

他们被带到屋后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旁。比邻房东家的猪圈,走过去还能听到猪的哼哼声。这是一种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工棚,由简陋的铁架子搭成,覆盖粗糙的石棉瓦,再围上最常见的“红白蓝”三色彩条布。在法国,“红白蓝”象征博爱、平等、自由,它的国旗就由这三色彩条组成。但在中国,“红白蓝”三色则没这么高贵,它们是民工的LOGO,是工地底层最常见的色彩,散发着劳动者的粗粝气息。这种廉价的塑料彩条布遍布工地,一会儿是遮风挡雨的工棚,一会儿是分割混居空间的帘子,一会儿是装满杂物的行李包……



【老何一家的坏运气】

在出生后不久,洋洋就跟着挖桩的父亲和祖父来到工地,幼小的身心上很快就烙下了工地的印痕。他非常习惯工地上的环境,除了熟知挖土机和推土机等较为普遍的各种大型工程车之外,还能辨识出连我都不认识的一些生僻的挖桩工具:风管、空压机、卷扬机……这些面目生硬而冰冷的工程器械成了他童年的玩具。



【本地帮和外地帮】

在接通电话之前,龙老板的手机来电铃声会响上一阵,它是中国的传统名曲《梁祝》,一支凄婉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表现一个广为传说的古老爱情悲剧。但在龙老板的电话里,它只是一个引出各种纷乱之事的序曲。我推测龙老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用《梁祝》做手机铃声的包工头,也是这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将《梁祝》的悲剧性转换成喜剧性的人。



【坏运气轮到了老姜】

老何从病床底下翻出老姜的X光片,举在眼前,指着其中的一处黑白的骨骼图,说:“看,这里,断了一根肋骨!”他的脸上愁云密布。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一时充满了心酸,想起我在北京刚看过的画家刘小东的展览,其中一幅是他曾经的两位老同学——如今已经失业——在路上相逢,一人拿出刚从医院拍回来的X光片给另外一人看。画作捕捉了两人站在荒草丛生的小路上举着X光片仔细端详的瞬间。作品名叫《肋骨弯了》。那幅画作,从名字到内容都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但眼前的这一幕更加打动我,面前这两位民工,我前阵子见他们的时候还生龙活虎,天天挥汗如雨劳动着,此刻再见,一个成了伤者,一个成了陪护。



【“杯酒释恩仇”】

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国式较量:在一个行业内部,所有人都是明察秋毫的聪明人,所有人都暗暗怀揣着自己的秘密武器,但平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人自扫门前雪,大家心照不宣,合力掩盖真相,借以维持行业的潜规则和利益均衡;偶而有人图穷匕见,也只是为了维护一己之私,并非为了真正的公平和正义。而一旦达到目的,大家就再次合伙掩盖问题的真相,就好似它根本就未曾存在过一样。



【工地上演“黑帮电影”】

吴磊明是1981年生人,今年才29岁,但看起来似乎已经40多岁。他曾经在煤矿挖煤,不幸遇到瓦斯爆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全身深度灼伤,几乎被毁容。他脱下上衣,展示他被砍的刀伤部位时,露出了被灼烧留下的旧疤痕。如今旧伤刚愈,新伤又添,新旧伤疤并排着布满了他倒霉的躯体,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中国式博弈】

民工们纷纷散去,他们三三两两,步行回到等候在路边的中巴车上。“受害者亲属代表”龙老板并没有上车,他频频回头,似乎在等着什么。当孟总的车经过时,他招了招手。很快上了车,两个“最佳男演员”一前一后坐着,彼此都如释重负。车辆朝来时方向一路奔去,溅起一屁股肮脏的水花,将这座“古城”里的山寨版“天安门”抛在身后。这出戏看起来终于圆满地告一段落。



【难以愈合的伤口】

他们要回到巫溪老家,必须转道宜昌坐船或者坐长途汽车去巫山,然后再从巫山的大宁河转小船到巫溪境内,最后再坐汽车和摩托车回到他们大山深处的家。回家的路途仍然和来时一样遥远而艰辛。老姜和老何尽管亲手挖出了一条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但很少有机会亲身享受,他们往往选择成本低廉的普通火车或者普通公路客运,不断地和这些高速公路擦肩而过。



【一场异彩纷呈的红歌大赛】

歌声既不嘹亮,也不高亢,歌手们的热情在急剧下降。杨保国面向合唱队成员而站,右手挥舞着一根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劣质指挥棒,像一个愤怒的老师正举着教鞭训斥一群恨铁不成钢的学生。他的屁股还是在肥大的西裤里扭来扭去,但这个时候已经鲜有人关心他了



【人人都爱“桥头堡”】

我刚在大门口停留一会儿,门内就有人注意到了,起先是一位白衣女子,她慌慌张张地从斜躺着的沙发上坐直起来,瞪着怔怔的大眼睛看着我,脸上露出紧张而讶异的神情。旁边的其他几位女子也一阵骚动,纷纷从沙发上爬起来,齐刷刷地看着我,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内疚。我知道问题一定出在我手上拎着的那台摄像机上。



【被遗忘的老兵】

在那个看起来无比寻常的夏日下午,老曾就这样向我讲述着他在16岁到21岁时亲历的残酷青春。他的记忆力和叙述力都很强,不但有宏观的背景描述,更有微观细致的感受和视角,很快将我带入近50年前硝烟四起的北越。我仿佛有一种时光穿越般的奇异感觉。



【“弯道超车”新时代】

我无法具体分辨清楚这些东西,更不知道如何使用,只是深化了工业时代的坚硬和冰冷感。中国正处于从农业时代转型为工业时代的某个阶段,粗糙、庞大、野蛮,这个时代的标签是钢筋和水泥。



【“公安”老朱和母狗小白】

事已至今,关于老朱的一切显得如此的不真实,仿佛这个矮个子的老铁匠、预制场的巡夜人、“共和国的同龄人”压根儿不曾来过这个喧嚣的工地。他跟我的相识、交流,他的被打和黯然神伤地离开……都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只有那件标志性的旧公安制服,依然顽固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包括它做工粗糙的“公安”徽标及劣质的铜扣子都毫发毕现,历历在目。



【欧婆婆家的“飞来横石”】

这是一份让我大开眼界的契约。它体现了鲜明的乡村政治文化特点:维护个体权益和社会秩序,既不是完全遵循传统的“宗法”或“礼法”,也非受制于规则清晰的现代法制,更不是依据单一的市场机制,而是一种混合了三者特点的“怪胎”。它用语啰嗦、细致、冗长……和浪漫明亮的桃花带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



【速度之恋】

我敢说,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也远不及这段“文案”如此震聋发聩。这位曾经驰骋政界与文坛的“两栖官员”真是才华横溢,他对高速公路的文化剖析与哲学思辨无人能出其右。相比之下,我感到非常羞愧,因为我的纪录片虽然也聚焦高速公路,但我的思考和见识要肤浅太多,我仅仅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如何建成并如何影响到一些人物的命运,从不敢奢望能达到冯局长这样的“精神高度”。我的片子里的人物也低得像尘埃,进不了局长大人精心编织的“文化家园”。



【亡灵与神树】

有人拿出一把电锯,爬进挖土机里,挖土机将他托举起来,慢慢地送到树枝上。他麻利地发动电锯,一阵轰鸣声,木屑飞溅,几只鸟从浓密的树叶间慌乱地飞走了。咔嚓咔嚓地,一根根硕大的树枝被折断了,砰然跌落在地面上,鼓荡起一地灰尘。空气中弥漫着樟木的清香,和灰尘的气息混杂在一起,让人闻了生发无限的感伤。



【分裂和纠结的纪录人生】

当我独自拎着DV在南方的乡村里四处晃荡时,我感觉自己就是铁匠铺里的一个小伙计,大部分时间都在笨手笨脚地敲打着一块生铁块——它刚从生活的熔炉里锻炼出来,慢慢地经过淬火、成型,最终将变成一把笨拙的犁铧,或者一只蹩脚的挖耳勺。工地守夜人“公安老朱”在当铁匠时肯定也是这么干的,从某个方面来说,我跟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迎来送往的道路】

我突然注意到一个等车的民工,他身穿灰色棉衣,戴着一顶破旧的棉帽子,一手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一手拿着一把风扇——普通的台式旧风扇,铁质的,原有的彩漆几乎掉落殆尽,露出了里面的斑斑锈迹。这样的场景难掩魔幻色彩:一个带着风扇的人,站在冰天雪地的旷野里,夏天和冬天在这一刻神奇地交汇了,时光在他的身上呈现了双重景象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当“发展”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第一主旋律,当整个世界沉迷于“速度之恋”时,你还能说出什么呢?一边是经济进步科技发达,一边是环境倒退道德沦丧;一边是器物和技术的现代化,一边是文明和制度的丛林乱象。世界,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道路宽广,走在上面的人们却“迷不知吾所如”。



◎ 繁体字版《大路》著作获奖情况

★ 【2015年台北书展大奖“年度之书”】
纪录片导演张赞波以镜头和书写记录着中国在迈向更快、更进步过程中的冲突、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纠葛,一一抽丝剥茧,最后剪辑成影片《大路朝天》与此书,文字潜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呈现了报导文学的诚恳与反思。

★ 【2014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之“十大中文创作”】
纪录片导演张赞波在一条高速公路的工地匍匐三年,用心观察,用镜头和笔记录了中国崛起背后的社会废墟。一个个生猛有力的故事呈现“中国特色”的无奈与挣扎。

★ 【2014年台湾《放映周报》“十大电影专书”】
此书根植于拍摄《大路朝天》的田野调查,张赞波以近乎人类学家的热情,勾勒出中伙铺村里、为了修建省级高速公路而群聚的建筑工民族志,同时揭露自己的位置与自我怀疑……若非坦然深层的自我觉察与对现实的掌握,绝对写不出这么细致又具体的“跨域文本”,既巨观社会世界结构,也微观个体存在样态。

◎ 同题纪录片《大路朝天》提案获奖情况

★ 2012年12月,东京FILMeX电影节,获“东京天才训练营奖”(Talent Campus Tokyo Award)。颁奖辞:“此项目的品质、调查深度以及制作人的勇气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叹,它另辟蹊径地展示了现代中国发展的进程。我们强烈相信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在东京FILMeX 电影节以及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看到《大路朝天》这部电影。”

★ 2013年6月,上海电视节,获2013MIDA导演计划“优胜提案奖”。颁奖辞:“当具有象征意义的高速公路通过一个山洼时,导演所呈现的小人物足以让人深思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问题。”

★ 2013年10月,第4届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CCDF),获“最佳提案奖”,以及“ASD亚洲提案大会特别提及奖”。 CNEX制作总监评语:“(《大路》)探讨当下狂热的高速公路建设对地方社会造成的影响。作者无疑具备了多重视角伸缩的能力,使得他在面对被拍摄者的狂乱、浮躁、争执场面时,能够以最佳的角度、构图,把现场带到观众面前。”

★ 2013年11月,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IDFA)“中央提案大会”(Central Pitch),获全球17个入选本会的优秀提案之一。电影节场刊报道:“这是一个关于普通中国人在国家工程面前如何维持家园、土地和生活的故事,这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吸引人的是该片强烈的对人的关注。”

★ 2014年9月,韩国DMZ电影节,获“最佳提案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