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是一本继承了中医经典,有一定临床价值的中医著作。作者王崇佑,出生于甘肃庆阳。庆阳有岐伯故里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传统深厚。崇佑的祖上多人悬壶济世,其父亲曾是赤脚医生,长期从事乡村医疗,上世纪70年代,以其自拟的中医方剂成功防治了地方瘟疫,获得省卫生厅的表彰。崇佑本人自幼受家庭影响,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在逆境中勤学不辍,于困厄中不改初衷,终有所成,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前列腺增生、肾结石、粉刺、眼底出血、鼻忸、糖尿病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医德医术在患者中很有口碑。施诊之余,他把自己多年学习中医经典和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编纂成书,对多个中医传统经验良方注解详细,值得广大中医药同仁参考施用。
|
內容簡介: |
端虚草堂乃崇佑祖上悬壶济世之所,始创于有岐伯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草堂以“端虚”为名以自勉,语出《庄子·人间世》“端而虚,勉而一”,端即正也,不偏不倚,君子之道;虚即谦也,可兼可容,不刚不愎。草堂创办迄今,遵循“医乃仁术”之古训,以大慈恻隐之心,探求医道,救助疾患。
|
關於作者: |
王崇佑
字彬蘅,号端虚主人。祖籍陕西旬邑,出生于有岐伯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中医世家之后,自幼受中医文化熏陶,悉心研读中医经典理论,具有超过二十年中医临床经验,形成了辩证准确和用药精简的治疗风格,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在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肾结石、粉刺、眼底出血、鼻忸、糖尿病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疗效。
|
目錄:
|
一、伤寒
二、咳嗽
三、自汗盗汗
四、血证
五、惊悸怔忡
六、不寐、多寐
七、郁证
八、胃痛、呕吐、反胃、呃逆、噎膈
九、泄泻
十、腹痛
十一、便秘
十二、胁痛
十三、头痛
十四、眩晕
十五、水肿
十六、淋证
十七、癃闭
十八、腰痛
十九、消渴
廿、遗精
廿一、阳痿
廿二、耳鸣、耳聋
廿三、痹证
廿四、痿证
廿五、内伤发热
廿六、虚损
廿七、肺痈
廿八、癫狂
廿九、厥证
三十、黄疸
三十一、积聚
三十二、疟疾
三十三、中风(非风)
三十四、霍乱
三十五、臌胀
三十六、妇科
三十七、儿科
三十八、外科
四十、临证医案
|
內容試閱:
|
凡伤寒之病,皆自风寒得之,邪气在表,未有温覆而不消散者,若得入里,必致延久。一人不愈,而亲属之亲近者,日就其气,气从鼻入,必将传染,此其病之微甚,亦在乎治之迟早耳。 1.大温中饮(明·张景岳)
歌曰:温中熟地参术草,归柴麻黄肉桂姜。
六脉无力素禀薄,云腾雨施功独高。
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人,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泻泄,但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证。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必致不救 ,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禀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遂用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非虚言也。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参用。
方药:熟地12-24 白术10-15 当归10-15 人参6-10 炙草5 柴胡6-12 麻黄5-10 肉桂5-8 干姜炒5-8
用法:麻黄先下水煎去浮沫,继下余药,温服,或略盖取微汗。
加减:如气虚加黄芪10-20。如寒盛阳虚者加制附子6-10,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按: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犹所未及,故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难以尽述,所当深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