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編輯推薦: |
首部系统呈现农业互联网化的实施行动地图
解析农业互联网化转型难题,探索“互联网+农业”融合捷径
五十余国内外农业电商案例深度剖析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易观“互联网+”研究院出品。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传统农业互联网化创新与转型的新篇章。
易观“互联网+”研究院为易观企业教育旗下“互联网+”第一研究院。易观企业教育前身为易观商业解决方案,为易观国际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秉承易观15年来企业互联网化咨询积淀,易观企业教育始终以服务企业教育为宗旨,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企业教育机构。自2000年至今,易观企业教育伴随合作伙伴走过IT、新媒体、互联网化三大时代浪潮,拥有超过500家战略客户,涉及IT、制造、零售、通讯等多个行业及领域。伴随中国产业互联网化三次浪潮,易观企业教育因时而变,创造性提出互联网化、互联网+、互联网化三大战役—“卖货、聚粉、建平台”等理论。
目前,易观企业教育提供电商在线教育—易观商刻,企业家社群组织—易观天马帮—易观咨询等一站式企业教育服务。易观先后被聘为APEC电子商务国际联盟专家组成员、全国网络零售立法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等,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首选伙伴”。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由易观首创的“互联网+”概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
關於作者: |
李宁
11年咨询行业从业经历,具备丰富项目执行及管理经验,善于解决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专注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战略路径规划、运营规划、运营辅导及培训,对于B2B、区域B2C、O2O、全渠道、微商等商业模式均有深入研究,致力于帮助传统企业向电商领域稳健过渡,快速成长!服务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中粮我买网、中免集团、越秀集团、中国远洋集团、舜天集团、宏图三胞、天津物产、淘常州、港湾网、九龙港、尚农网等众多国内大型知名企业。
潘晓
资深互联网电商专家,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导师,6年互联网战略转型咨询经验。专注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电商转型的战略规划、组织变革、商业模式、运营规划等,在O2O、B2B、B2C等领域有丰富的实施经验。服务过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中远集运、中免集团、越秀集团、大猫电商、尚农网、派格太合、四季沐歌、天津物产、CETC、中国城建院、中节能集团、河南水投、中国电信、浙江联通、陕西联通等。
徐英淇
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资深互联网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尤其擅长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重塑、股权激励设计、人力资源体系搭建、企业文化营造等领域,在《管理学刊》《现代商业》《中国经贸》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服务过的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远洋、中国烟草、上海金山投控、厦门同安国投、尚农网等。
|
目錄:
|
推荐序一 互联网+:助力三农发展
推荐序二 互联网+:创新农业产业模式
推荐序三 互联网+: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
序言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化的三大战役
第一章 环境催生“互联网+农业”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一、“互联网+”大环境分析
二、互联网+农业:风口下最具变革潜力的蓝海
第二节 政策要求与产业需求双轮驱动农业拥抱互联网
一、国家政策大力促进“互联网+农业”
二、我国农业落后现状亟待产业升级
三、用户消费转变要求农业互联网化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农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目前国内“互联网+农业”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 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第一节 一张图读懂“互联网+”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二、什么是企业“互联网+”
三、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农业”全景
一、互联网+农业企业
二、互联网+农业产业
三、互联网+智慧
第三节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
一、互联网+农资农机
二、互联网+农业生产
三、互联网+农产品流通
第四节 “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
一、互联网+休闲农业
二、互联网+淘宝村
三、互联网+农村金融
第三章 如何实现“互联网+农业”
第一节 “互联网+农业”之卖货
一、什么是卖货
二、卖货案例分析
三、卖货关键措施
第二节 “互联网+农业”之聚粉
一、什么是聚粉
二、聚粉案例
三、聚粉关键措施
第三节 “互联网+农业”之建平台
一、什么是建平台
二、建平台案例
三、建平台关键措施
第四节 国外“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
一、Ocado—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二、Local Harvest—整合农场资源专注本地化服务
三、Farmigo—打造食品社区C2B模式
四、Peapod—世界上第一家食品电商公司
第四章 “互联网+农业”挑战与对策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实施举措
第二节 企业层面
一、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实施指南
第五章 “互联网+农业”趋势与未来
第一节 趋势一:生态圈融合趋势
第二节 趋势二:智慧农业趋势
第三节 结束语
后记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推荐序一
互联网+:助力三农发展
当我看到家乡张北县农村的中年妇女在玩微信,随即深深感受到互联网力量的强大,连穷乡僻壤也裹挟到里面了。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连接着世界各地,连接着世上的万物。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农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聚居形态,正在接受着互联网这个最新锐力量的影响和重塑,被纳入互联网的秩序和逻辑之中。20多年前,我曾在中国青基会的一次会议上大胆提出“鼠标+黄土地”的想法,那时这种想法仅是一种美好的憧憬,甚至听起来有些浪漫和不切实际。今天,“互联网+三农”的新图景已经迅速展开,成为鲜活的事实。从各地的实践效果看,“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三农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和新希望。的确,任何技术进步都有助于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提高经济绩效,更何况是互联网这样一种革命性的科技进步呢?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和支持“互联网+三农”!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几十年来农业现代化似乎一直在路上,这无疑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今天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许并没有改变,但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新引擎,对它的质态水平显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北京,“互联网+农业”已经有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把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的13个郊区县从2010年就开始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在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机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顺义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已将物联网、北斗导航、4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生产领域,亩均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都到30%以上。通州区金福艺农生态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病虫害发生率降低50%,减少用工70%,水、肥等投入品减少60%,亩均节本增收20%。
对大多数人而言,提到“互联网+三农”,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为农民及其合作组织提供了全新的销售平台和渠道,也极大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受到供需双方的欢迎,因而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在京郊农村,沱沱工社、任我在线、优菜网、阿卡农庄等一大批农产品电商异军突起,越做越大。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2013年实现挂牌交易量31.7万吨,总交易额8.9亿元,2014年又实现了翻一番。电商的兴起,是农产品营销和流通的革命,它为解决农产品卖货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电商的出现有利于产销衔接,有利于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善莫大焉。
“互联网+”不仅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新变化,而且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北京,15个涉农部门、13个郊区县“三农”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已积累了生产、市场、科技、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的涉农信息资源25大类,全部农业资源、生产数据上网上图,基本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目前,已有80%的农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可以说,互联网把政府和农民以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矛盾,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官民关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严重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于近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时代要求。当然,“互联网+”行动毕竟刚刚开始,它代表了方向和趋势,立足于现实,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相对薄弱的三农领域,“互联网+”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尤需努力。就我的思虑所及,重点任务包括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互联网+农业经营主体、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索、互联网+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互联网+农村社会治理等,不一而足,都需要做好、做实。
莫道农民保守,莫道农村落后,莫道农业低效,假以时日,他(它)们一定会与互联网新潮技术完全融合到一起。
李成贵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
推荐序二
互联网+:创新农业产业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助力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互联网与农业,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二者逐渐紧密结合起来,从对农业的深度改造开始,到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再到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等方方面面。
就目前的实践看,“互联网+农业”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农业也可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这将取决于互联网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与实际运用融合程度。
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而加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运用互联网决策自己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优势,大量农业相关的信息开始网上汇集,并出现专业分析,帮助农业生产经营决策。迄今为止,中国已有4万家农业类网站,演化出综合门型、研究分析、专业集成、产销对接等不同定位的农业网站,并进一步呈现加快细分的态势,不仅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次级行业已经分开,就是每个行业内部也逐渐专业化,玉米、马铃薯、牛、羊、猪等专业网站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农业新媒体开始活跃,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相继出现,农业信息化向纵深挺进。
互联网大大拉近农业产销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对接成为现实,这样有利于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扩大销售渠道,有效应对市场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产品流通领域互联网程度明显提高,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实现了电子交易和结算;电商又进一步让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与电商结合来推销农产品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微营销中农产品的身影频频出现。
互联网在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中,越来越表现出不甘处于配角地位的特征,一步一步渗透并最终主导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近年出现的互联网营销让农业的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销售”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农产品不再卖货难。大量农业类众筹开始出现,互联网正让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互联网+农业”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这一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当然,互联网也不能在农业领域为所欲为,就像电商不能改变商业的基本逻辑一样,互联网并不能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但只要遵循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规律,“互联网+农业”还会带来更多改变。这一切更加令人期待!
陈志钢
国际食物与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北京办事处主任
推荐序三
互联网+: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
2012年,我离开了为之奋斗6年的红孩子商城,随后加入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由此开始了我与农业电商的不解之缘。
事实上,在红孩子商城任职期间,我也有好几年经营有机食品业务的经历。(其实红孩子现在也还在销售一些有机产品,只是并不作为红孩子的主打产品。)那个时候,我只是接触有机生产基地上产出的、包装好的成品,对有机食品的具体种养、加工等环节都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到沱沱工社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有自己1500亩的生产基地,有种植,也有养殖。从农场的规划到作物的播种、防虫、收获等,我都需要去了解,这让我更直接地认识了有机农业这个全新的产业。对我来说,有机食品不再只是包装好的精美成品,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精耕细作的产业。
基于多年的农业从业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电商的不易。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要想在一片红海中成功杀出一条农业电商出路,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与数据,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用目前流行的概念来解读,就是“互联网+农业”。当然,这也是我从事多年生鲜电商以及服务沱沱工社的深刻感悟与心得。
生鲜电商的障碍与误区
其实,之前在红孩子商城担任总经理职务的时候,就已经和沱沱工社有沟通了。那时,双方在食品安全、有机生活和生鲜冷链配送问题等方面有共同看法。所以加入沱沱工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下面以农业电商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假象与误区。
目前在中国从事有机农业,困难重重:首先其产业链很长,涉及上游的生产与下游的运输配送;其次,有机行业要想做大,靠的是信任,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客户,因此,有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虽然以前我已预料到这些问题,但是当真正承担起现在这个责任的时候,才发现面对的问题要现实很多。比如有机产品用户习惯的培养、营销方面的新模式突破以及目前有机农场的管理体制问题等。
虽然看似一片蓝海的生鲜以电商确实存在诸多发展障碍,但更多的却是外界对生鲜电商的误区误判。回顾生鲜电商从最初的喧嚣到激烈的竞争期,再到现在大家凭借自身对行业的理解继续生存,两三年的时间里大家沉淀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有些外行人甚至生鲜电商从业者至今还在流传的误区有三个:生鲜商品很难标准化;损耗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冷链物流走不远。
事实上,以上三大误区不仅均可以解决,而且相辅相成。标准化和销售是相辅相成的,即标准化是根据销售的需求去实现的,销售需求改造完之后,客户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是一个逆势而上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可以降低生产损耗,尤其是加强商品包装改造和温控设备改造以减少配送损耗;而造成冷链物流走不远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大而全”的品类覆盖,这也有助于实现标准化与降低损耗。经过多年时间,目前,沱沱工社的商品标准化程度已经达到100%,生鲜商品损耗也已从之前的34%降到1.75%以下,2014年销售额上亿元。这些都源于我们对生鲜以及农业电商全产业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即“互联网+农业”。
如何打造“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
其实,早在2008年,沱沱工社就已经开始尝试“互联网+农业”实践。但是当时还没有“互联网+”概念,我们当时将其称为“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经过多年实践与尝试之后,目前沱沱工社已经成功迎来了“阶段性盈利”。在我们看来,O2O重在体验,强调线上线下节点融合,而“互联网+”则更加注重打造有机农业的全产业链模式。这也是沱沱工社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下面将从消费端、商品端以及产业流通环节等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沱沱工社的有机农业产业链模式。
定位小众
有人说,过去10年电商成功的主要基础是平台,未来10年则属于细分市场,但垂直类电商要做到细分领域的5%~10%才有生存机会。也就是说,越细分的垂直B2C越有竞争力。沱沱工社专注生鲜电商领域,我们提升竞争力的秘诀是:不做“大而全”,而是在品类上做减法。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流量,但是在“多一个SKU就是灾难”的生鲜电商中,品类做减法就显得无比重要。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我们基于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以此提升选品能力。实际上,我们在SKU从4000缩减为3000的过程中替换掉了将近一半的品类,也就是2000个SKU,并通过数据分析补齐另1000个SKU。未来,我们希望推进沱沱工社的产品向有机全品类靠近,既做有机食品,也做有机全品类,真正实现“小即大”的战略目标。
有机农业
首先介绍下沱沱工社。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叫沱沱?其实,它来源于沱沱河。当时起这个名字的理念是像沱沱河一样纯净、正本清源,要干干净净做有机产品。
在沱沱工社的商品分布里,我们将产品分为头部产品、陈列性产品以及长尾产品。首先是头部产品,这部分产品占到一半以上的SKU,主要以沱沱农场自采的猪肉和蔬菜为主,因为控制生产端,所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陈列性产品,这部分产品占800~1000个SKU,主要以常温产品为主。最后是长尾产品,这部分产品则是以有机类用品为主。围绕着有机农业和农产品,我们尽最大限度保证生鲜产品的安全、新鲜品质,不遗余力地锻造产品力。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培训师,培训客户对有机理念的认识,对食品安全的认知。除了有机食品,我们要慢慢向有机用品延伸,做有机的全品类。这些也算是我们的长尾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