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虚拟旅游与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的演化分析》由文献回顾:一个空间建构的视角;虚拟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与模型验证;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与非一致性检验;网络镜像下游客行为的激发过程:多情境的比较分析;旅游目的地虚拟治理:《印象·刘三姐》的网络民族志分析等10章构成。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虚拟旅游之溯源与判断
1.1.1虚拟旅游的理论演进
1.1.2虚拟旅游:Aramberri—Xie判据
1.1.3虚拟旅游的演进变化
1.2虚拟旅游:旅游业第二次贝尔革命
1.2.1“山西悖论”与“文县现象”
1.2.2虚拟旅游行走在“冈恩路线”
1.3反转市场:虚拟旅游的现代性本质
1.3.1“颠倒的市场”:反转市场动力学
1.3.2虚拟旅游:现代性与全憩性空间
1.4虚拟旅游目的地的兴起
1.4.1虚拟旅游目的地生成条件
1.4.2虚拟旅游目的地营销
小结
第2章文献回顾:一个空间建构的视角
2.1虚拟旅游空间:存在、形构与性质
2.1.1虚拟旅游:一种不虚的空间存在
2.1.2虚拟旅游空间:形构、层次与“社区解放”
2.1.3虚拟旅游空间的特质
2.2虚拟旅游空间:多元化观点评述
2.2.1虚拟旅游“三体说”
2.2.2虚拟旅游“全息学”
2.2.3虚拟旅游“拐杖论”
2.2.4虚拟旅游“反分割论”
2.2.5虚拟旅游“距离衰减说”
2.2.6虚拟旅游“身体缺场观”
2.2.7虚拟旅游“社区解放论”
2.3虚拟真实性:在赛博空间中如何玩?
2.3.1“虚拟真实性”
2.3.2“林登实验”与虚拟漫游
2.3.3虚拟旅游者与角色丛
2.4虚拟旅游空间集散效应分析
2.4.1虚拟旅游的空间效应
2.4.2虚拟旅游的链式反应
2.4.3虚拟旅游的形象投射
小结
第3章虚拟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与模型验证
3.1诺依曼理想型法与镜像体验
3.1.1诺依曼理想型法
3.1.2旅游理想型与镜像体验的建构
3.2概念模型与关系假设
3.2.1虚拟旅游体验质量概念模型
3.2.2关键变量及假设关系的提出
3.3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实证检验
3.3.1数据采集与样本分析
3.3.2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3.3.4路径分析
3.4虚拟旅游体验:意义消解及延伸探讨
3.4.1虚拟旅游:一个旅行意义消解过程
3.4.2虚拟旅游体验的延伸探讨
小结
第4章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与非一致性检验
4.1旅游目的地虚拟化评述
4.1.1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构造变量及评价
4.1.2目的地形象修正主要观点及路径
4.1.3虚拟旅游对目的地形象修正的调节作用及路径
4.2目的地形象修正:虚拟旅游化的解释框架
4.2.1目的地形象修正:一个虚拟旅游化的解释框架
4.2.2虚拟旅游与目的地形象修正的路径
4.3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检验及讨论
4.3.1目的地形象修正的关键变量
4.3,2旅游地期望差异测评模型设计与检验
小结
第5章网络镜像下游客行为的激发过程:多情境的比较分析
5.1虚拟旅游的推拉效应评述
5.1.1旅游地选择的条件序列
5.1.2推拉理论对旅游动机的解释
5.2激发过程模型与关系假设
5.2.1激发过程概念模型的提出
5.2.2数据采集与分析
5.3激发过程模型实证检验与结论
5.3.1模型基本假设关系
5.3.2信度与效度分析
5.3.3路径分析
5.4虚拟旅游激发过程的多情境检验
5.4.1基本假设关系
5.4.2情景一:朝鲜信息搜索的虚拟旅游过程检验
5.4.3情景二:巴厘岛功能服务的虚拟旅游过程检验
5.4.4情景三:泰国影视体验的虚拟旅游过程检验
5.4.5虚拟旅游激发过程:效果与改善
小结
第6章虚拟旅游的前向与后验效应:中介信息的调节作用
6.1“未来网络之旅”实验与虚拟旅游者漂移
6.1.1Byecity:“未来网络之旅”实验
6.1.2虚拟旅游者的漂移
6.1.3虚拟旅游:从“后效”变“前效”
6.2虚拟旅游前向形构效应分析
6.2.1虚拟旅游与目的地形构的关系
6.2.2虚拟旅游与目的地形构路径
6.2.3虚拟旅游前向效应指标及权重
6.2.4虚拟旅游前向效应的形构策略
6.3虚拟旅游后验调节效应分析
6.3.1虚拟旅游后验调节模型的提出
6.3.2数据采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虚拟旅游后验调节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小结
第7章刻板印象与虚拟强化:基于《好客山东》的社会学分析
7.1旅游地印象的虚拟强化分析
7.1.1虚拟旅游与认知心象建构
7.1.2虚拟旅游与传播效果强化
7.1.3虚拟旅游与旅游品牌建构
7.2旅游地虚拟强化模型及假设关系
7.2.1旅游地品牌形象虚拟强化分析
7.2.2旅游地形象虚拟强化的概念模型
7.3旅游地虚拟强化的实证检验分析
7.3.1数据采集
7.3.2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3信度与效度检验
7.3.4旅游地虚拟强化的路径分析
7.4旅游地虚拟强化的社会学分析
7.4.1虚拟旅游强化的疏离感
7.4.2虚拟旅游强化的游客黏性
7.4.3虚拟旅游强化的转换倾向
小结
第8章虚拟社区:旅游地“二度形象修正”分析
8.1虚拟社区与旅游地形象重构的关系
8.1.1虚拟旅游社区与形象传播空间
8.1.2虚拟旅游社区与形象信息共享
8.1.3虚拟旅游社区与形象品牌背书
8.1.4虚拟旅游社区与形象增强效应
8.2虚拟旅游的社区交互过程分析
8.2.1虚拟旅游社区的交互特征
8.2.2虚拟旅游社区人际互动模型设计
8.2.3虚拟旅游社区互动内容分析
8.3虚拟旅游社区的二度形象修正
8.3.1虚拟社区与旅游地形象的二次投射
8.3.2虚拟社区与游客经验的学习重构
8.3.3虚拟社区与旅游者互动和形象接受
小结
……
第9章旅游目的地虚拟治理:《印象·刘三姐》的网络民族志分析
第10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游客旅行前心理活动过程的调研问卷
附录B虚拟旅游社区中ID编号对照表
附录C虚拟旅游社区中人际互动成员分类及编码
附录D《印象·刘三姐》开放性译码摘记(1)
附录E《印象·刘三姐》开放性译码摘记(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