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內容簡介: |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学术责任。为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交叉研究,2009年7月2527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黑龙江大学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第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哲学的基本定位与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文化的元问题与时代性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
關於作者: |
孙麾(孙辉),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9年评为编审,曾任《未定稿》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现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
目錄:
|
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世界3”与文化的前提批判
文化哲学:问题与领域
个人责任、社会正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对文化哲学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反思
文化哲学的生成论解读
深化文化哲学研究需要正视并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哲学
当下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
范式转换: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转身”
超越作为“转型哲学”的文化哲学——对当代文化哲学焦虑的诊断
文化哲学视阈中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逻辑建构
文化的元问题及相关问题研究
文化的否定性与人类自我意识的两歧性矛盾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诉求
文化自觉与哲学主体性
哲学的文化性与文化的哲学性
文化是人的工具——文化工具论论纲
文化与启蒙——阿多诺辩证的文化观念
两种不同文化下的“生态文明社会”构想——论岩佐茂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全球化的两种可能性
风险生存及其历史扬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
简论文化生产力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图景”——近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进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及其传统
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管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线索与经济学批判线索的关系
文化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维度
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旨归
实践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契合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第9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总结
|
內容試閱:
|
文化现象与人的生活如影随形,人们可以因文化问题过于复杂——“剪不断、理还乱”而“视而不见”或“悬置判断”,但绝对不可以从根本上漠视和回避文化的作用,因为人的形象如何取决于文化模式如何。文化与社会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二位一体的关系,社会如何建构、如何发展,取决于文化模式的基本类型和变迁、转型。一个民族的历史进步往往表现为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川流不息并充满活力,得益于其民族文化根深叶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化传统往往是被动地适应,很少去主动地自觉。总体上看,我们对文化的强烈自觉意识的生成,是伴随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而逐步完成的。当历史走进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主动对外开放步人世界并被卷入全球化浪潮而成为地球村一员时,当我们的传统文化裸露在光怪陆离的文化舞台上,特别是我们全方位与西方的强势文化“短兵相接”时,一种由反思、批判、自卑、羡慕、崇拜等复杂心态交织的文化大讨论热潮在中国大地上乃至华人世界中以不可阻挡之势兴起了。透过商品贸易、管理经验引进、艺术交流、宗教传播、跨国婚姻、互派留学生、国际旅游等诸多手段和形式的全方位“文化交流”,人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再停留于器物层面,也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现代西方文明不仅全方位地展现在国人面前,而且不可抗拒地深深融人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批判和文化转型过程;现代化要解决的深层问题是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是一个用什么文化观或文化哲学指导社会发展进化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一旦有了社会的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进科学的进步一样,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唤起了人们研究文化的热潮,人们试图透过文化模式的演变透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走向和运行轨迹。因此,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热、西方文化热、文化社会学研究热、文化比较学热、文化人类学研究热、文化学研究热、文化哲学研究热伴随人们对文化探究的热情兴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