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1.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文学史脉络清晰;
重要作家作品突出;
语言简明,点面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性著作。全书共15章,在系统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的同时,突出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本书采用以概述带动章节,以作家作品独立成章的编写体例。概述部分按照现当代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各选取二至五位作家为该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列章节;每章的*后一节简单介绍与本章代表作家同类或同期或相关的作家群、文学流派,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本书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及高中生阅读,从而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作为课堂教材使用,或作为其他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读物。
|
關於作者: |
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十余年,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
目錄:
|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第一阶段(1917—1927)
概述
第一章鲁迅与《呐喊》《彷徨》
第一节鲁迅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鲁迅的文学地位
第三节小说集《呐喊》与《彷徨》
第四节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五四小说的现代化
第二章郭沫若与《女神》
第一节郭沫若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诗歌集《女神》
第三节《女神》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20年代中国新诗的艺术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第二阶段(1928—1937)
概述
第三章老舍与《骆驼祥予》
第一节老舍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第三节祥子的个人主义悲剧
第四节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30年代的通俗小说
第四章茅盾与《子夜》
第一节茅盾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长篇小说《子夜》
第三节《子夜》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30年代左翼文学的成就
第五章巴金与“激流三部曲”
第一节巴金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激流三部曲
第三节“激流三部曲”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30年代的东北作家群
第六章沈从文与《边城》765
第一节沈从文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中篇小说《边城》
第三节《边城》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第四节沈从文与京派小说
第五节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七章曹禺与《雷雨》
第一节曹禺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四幕话剧《雷雨》
第三节曹禺的戏剧成就
第四节30年代的中国戏剧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9)
概述
第八章钱锺书与《围城》
第一节钱锺书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长篇小说《围城》
第三节《围城》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第四节40年代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第九章张爱玲与《传奇》
第一节张爱玲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中短篇小说集《传奇》
第三节张爱玲的小说技巧
第四节40年代的都市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第一阶段(1949—1989)
概述
第十章张贤亮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第一节张贤亮小传
第二节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第三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历史反思
第四节张贤亮的艺术探索
第五节80年代初期的反思文学
第十一章阿城与《棋王》
第一节阿城小传
第二节中篇小说《棋王》
第三节《棋王》的寻根意识
第四节《棋王》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80年代中期前后的寻根小说
第十二章莫言与《红高粱》
第一节莫言小传
第二节中篇小说《红高粱》
第三节《红高粱》的反传统意识
第四节《红高粱》的艺术创新
第五节80年代后半期的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第二阶段(1990—2000)
概述
第十三章苏童与《妻妾成群》
第一节苏童小传
第二节中篇小说《妻妾成群》
第三节《妻妾成群》的新历史主义
第四节《妻妾成群》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其他代表作家
第十四章王朔与《动物凶猛》
第一节王朔小传
第二节中篇小说《动物凶猛》
第三节商业性写作的典范
第四节《动物凶猛》的叙事特点
第五节90年代自成一格的小说创作
第十五章王安忆与《长恨歌》
第一节王安忆小传
第二节长篇小说《长恨歌》
第三节《长恨歌》的上海文化精神
第四节《长恨歌》的叙述风格
第五节90年代日益成熟的女性创作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在日本求学期间,郭沫若阅读了大量歌德、泰戈尔、海涅、雪莱、席勒、惠特曼等西方诗人的作品,并开始接受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他的创作热情受到激发,不久就开始创作小说和诗歌。1918年创作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9月11日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诗作时,他首次使用了“沫若”这个笔名,这是他根据故乡的两条河流“沫水”和“若水”而取的名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在日本冈山组织了爱国社团夏社,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他陆续发表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炉中煤》等新诗,震动了中国诗坛。从此“郭沫若”这个名字就为大家所熟知。
1921年6月,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诗集《女神》也在此时出版,继而确立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除了《女神》,郭沫若还于1923年出版了诗歌、诗剧、散文的合集《星空》,反映了诗人在五四高潮过后的苦闷和彷徨。发表于1925年的《瓶》是一部爱情诗集,表达了爱情上的浪漫激情与失望苦闷。1928年出版的《前茅》和《恢复》,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在这两部诗集里,他告别了从前的苦闷和彷徨,恢复了高昂的革命斗志,显示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特点。
1923年,郭沫若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参与创办《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再赴日本,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926年的《革命与文学》一文中,郭沫若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标志着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年的7月,他结识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决定参加北伐,还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8月,郭沫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受蒋介石政府的通缉,郭沫若流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