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芈月传》编剧、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倾力之作作,《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相关影视剧由孙俪、刘涛等多位实力演员领衔主演,即将推出。抢先解读治世女主风云诡谲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2.从秦宣太后到慈禧,重现12位执政太后的家国使命、儿女情长。令人惊呼过瘾的历史评述,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撼动灵魂的爱恨情仇,震慑人心的权谋心计。
3. 全新视觉解读历史事件,情理兼具剖析历史人物,还原历史*接近本真的样子。展现女政治家的常人思维,揭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用独特却非常理性的打开方式为读者呈现历史的本真模样。
|
內容簡介: |
蒋胜男《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讲述秦宣太后、吕后、萧太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12位执政太后风云诡谲、爱恨缠绵的一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全新的解读、情理兼具的剖析,用政治的智慧和人性的本能诠释女政治家的成长历程。
|
關於作者: |
蒋胜男,孙俪主演的史诗巨献《芈月传》的编剧、原著小说作者。作家、编剧,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编剧。出版作品《芈月传》《历史的模样·夏商周》《凤霸九天》等多部作品。擅长用深入浅出、情理兼容的笔法演绎历史,还原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
目錄:
|
战国霸主 ——秦宣太后
绝境反击 ——西汉开国皇后吕雉
沉浮未央——西汉窦太后
步步失策——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以退为进——东汉和帝熹皇后邓绥
铁血柔情——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
日月凌空——女皇武则天
快意人生——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
垂帘听政——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汉女入胡——西夏毅宗皇后梁氏(附小梁氏)
赢在时间——清太宗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末世凤凰——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
內容試閱:
|
战国女霸——主秦宣太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乱,最后还是由秦国一统了天下。但是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国七雄势均力敌的局面一跃而成为一统天下的秦帝国,这中间起了最关键的人是谁?
有人说,是变法的商鞅,也有人说,是秦始皇。但是,商鞅变法之后,也只能把秦国带上战国七雄的位置,而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是战国第一大国,其他各国根本已经不能够与之相敌。
那么,是谁令得秦国成为当世最强国,而为秦国一统天下制造了可能呢——这个为秦帝国打下基础的人,是一个女人。
她就是秦始皇的曾祖母——宣太后芈八子。芈八子的出身其实并不高,她只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惠文王一个低阶妃子而已。在秦惠文王死前她的封号为“八子”,所以后世也称她为“芈八子”。
秦朝的后妃制度一共八级,分别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而“芈”是楚国的国姓,秦楚之间联姻甚多,从记录上看她为秦惠文王生下不止一个儿子,而在秦惠文王死时她才只是“八子”的身份,推测她应该不是献女就是媵女的身份,而非联姻时的主要婚姻对象。
史载秦穆公将女儿嫁给晋文公,就陪嫁了五个媵女。“媵”的范围很广,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陪嫁人员都可以称之为“媵”,如媵侍、媵从等。狭义上来说,就是新娘的“备份”。
须知当时的婚姻并不止是男女双方的事,往小里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若大了说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盟,所谓“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事。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联姻互嫁王室女子,男方娶进门的可能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群女人,这些女人是新娘的姐妹、堂姐妹、以及同宗甚至同姓的女子——那时候死亡率高,千里迢迢两国联姻,谁能保证那位新娘一定能够健康到达成婚、顺利生子成为继承人。甚至可能身份最高的那位贵女不一定就能够生出儿子来,但是只要她的媵女中有人生下儿子,那个她这个族群在这场联姻中就有了继承人,联盟就此稳固下来。
所以,这位在将来可能名震诸侯的女人,在秦惠文王时代并不见记录,而在秦惠文王死后,她年幼的儿子嬴稷还被当成人质送到了燕国。
芈八子此时在哪儿,可能在秦宫,也可能跟着儿子去了燕国。这是她的人生蛰伏期,谁也不知道,她的命运会忽然迎来大转折。
秦惠文王死后由其子嬴荡继位,这位史称秦武王的人,据说力气很大,善能举鼎,因此在国中广招力士,封为高官,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三人因此而得荣宠。
但是,在秦武王四年时,他举兵洛阳,入周室,见九鼎而心喜,欲举九鼎,在几名力士先后举鼎失败的情况下,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被鼎砸中,伤重不治而死。
很多人说秦武王脑子进水,好好的大王不当,偏偏喜欢学人家去举重,结果把自己给砸死了。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所谓九鼎,是王权的象征,秦人早有觊觎周室和九鼎的野心,《战国策》开卷第一句便是“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室君臣不得已借助齐国和楚国的力量,才打消了秦人的图谋。张仪亦曾向秦惠文王献计,让秦军先取韩国宜阳,以此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九鼎,挟天子建霸主之业。但由于当时秦惠文王为巩固后方,而采纳司马错之言集中兵力灭蜀,暂搁此事。
而秦人这一思路,必然也影响到了秦武王。他曾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自然明白他言下之意,依照张仪原来的计划,攻下宜阳,令周都洛阳门户洞开。
秦武王亲率大军直奔洛阳,提出要观看九鼎,周王不得已让他至太庙观九鼎。所为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之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秦武王便命任鄙、孟贲等三人举鼎,实则借但不晓得为什么,平时能够力举千斤的这几个大力士在关键时刻竟然都不能举鼎,秦武王脸上下不来,竟一时意气之下,去亲自举鼎。
结果,自然大家都知道了,秦武王举鼎不成,反被大鼎砸伤。但历史在这里其实还有一个转折的可能,就是当时秦武王伤重之时,曾经请到著名的神医扁鹊来治疗。但当时任秦国太医令的李醯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在秦武王面前极力中伤扁鹊,又派人暗杀了扁鹊。可叹一代神医就此死于权力斗争,而秦武王也因此伤重不治,就此死去。
回头我们再来说,秦武王的举鼎,固然并不是民间演义所谓可笑的练举重把自己砸死了,而是一个历代秦君执着的九鼎之梦。但他却想当然地把这件事简单化了,以为只要兵临洛阳,拉走九鼎,就可以挟制天下。
他却没明白,九鼎只是一个权力象征化的东西,它是指王权,而不是仅仅只是九只举重器。要知道洛阳是韩国的地盘,如果兵临城下拉走九鼎,就可以称霸诸侯,那么韩国几百年来随时都可以拿走九鼎,但韩国却没有这么做。而春秋战国数百年来,从楚庄王到秦惠文王,无数有野心的君王都曾经试图想得到九鼎,但最终都只是试探行动,而没有实际执行。更不会像秦武王这样直奔目地扛起就走这样粗暴简单。
无他,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去挑战世界认定的规则,去重建自己的新规则,是会引来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保障,去挑战“普世价值”,纵然秦武王不死于被九鼎砸伤,纵然他可以成功把九鼎拉走,但最终他这一举动,也会令秦国招致诸侯的围攻。
从秦武王一登基就大力提拨重用孟贲等大力士的情况来看,他去举鼎这件事固然是意气之举,但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所以,他的死亡,或出于偶然,但他的图谋会失败,则一定是必然的。
秦武王死后,因为他没有儿子,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他的兄弟,也就是秦惠文王所生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血流成河的大内战。
这内战一打就是三年,自然商鞅之法也打到没人遵守了,什么经济农业发展也停顿了,什么军事力量也全部用来自己打自己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诸位王子长达三年的动乱中,必然有着其他六国背后的势力在进行幕后操纵。各个王子们的角力,实则在很大部份里,是各国势力在秦国的较量。
打到最后,原来强大的秦国,在这种自相残杀中变弱了,原来已经臣服于秦国的许多国家和部族,也开始纷纷翻脸。
原来在秦惠文王时代收伏的巴蜀之国,又乘机叛乱割据了;在北方的戎族义渠本已经向秦国称臣,此时也又翻脸称王,抢了秦国在北边的许多城池。
当然,其他六国更没客气,直接插手内斗者有之,支持失意的王子争位者亦有之。照当时的战国七雄形式来看,根本没有人想到秦国会统一,因为秦国当时力量并不强,虽然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也占了一些地盘,但基本上都是属于张仪利用合纵连横之术,也就是连哄带骗弄来的,真正的硬战并不算多。
而当时七国中,最强的是楚国和赵国。楚国是因为楚威王灭了吴越,所以楚国的面积在各国中最大;而赵国则是因为赵灵武王胡服骑射改革军队以后,赵国的军事力量成为诸国最强。
落井下石的事都不用人教,看秦国乱了,楚国也没闲着,立刻阵兵边境,扬言要收回当初被秦惠文王时代连骗带抢占去的上庸之地。赵国更狠,此时赵国是赵武灵王在位,就直接跟燕国合谋,把押在燕国当人质的王子嬴稷押过来送回秦国去,扬言要秦国必须立他们赵国看中的人选嬴稷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这么干不止一回了,那时候燕国在位的燕昭王,就是赵武灵王和秦惠文王乘着楚国内乱,联手给拥立的。自然,这场拥立之战中,赵国好处多多。
所以赵武灵王有理由再来一回,但是,如果赵武灵王知道拥立嬴稷会给赵国带来什么,一定会后悔到撞墙吐血去。
好运气不会准确地一定掉在谁的头上去,赵国选中拥立赢稷企图以为能够建立傀儡政权,这个创意是谁提供的呢?综合后来的种种情况,我们认为在秦宫中蛰伏了很久的芈八子,很有可能在这中间动过手脚。
而与此同时,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也在这些年的争斗中,一步步慢慢掌握了一支军队。当赢稷回到秦国争位后,早有准备的魏冉就带兵立刻就一下子把秦惠文王留下的非芈氏所生的二十多个争位的王子统统杀光,这中间也包括秦惠文王原配的王后,也一起被杀。
赢稷登基的第一件就是就封母亲芈八子为太后,并且整个国家的政权,都由太后摄政。于是,宣太后芈八子成了秦国的实际统治者。
太后之称,是从芈八子开始。“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 “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一年之久,“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宣太后执政后,起用异母弟魏冉和同母弟芈戎以及母族中人向寿,掌握了军政大权。清理了内忧以后,她开始对付外患。
首先是关于长年在秦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义渠,这一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因为义渠的存在,使得秦国以前一直不敢东进,因为秦国每次对其他各国一开战,义渠就会在背后乘火打劫。因此想要秦国无后顾之忧,就必须先除去义渠。
为了解决义渠,宣太后采取了色诱的方式,把自己嫁给了义渠王,两人长期以夫妻的形式居住在秦国的甘泉宫中,并且宣太后还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场婚姻使得秦国东进而无后顾之忧,秦人从少数民族学了彪悍的战争作风,同时源源不断的西北良马运进了秦国,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而后来秦国与六国的战争中,尤其是战神白起对列国的战争中,秦国的精工兵弩和骑兵队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在这些年中,宣太后也在慢慢地一步步蚕食着义渠的内部,等到时机成熟时,宣太后诱杀义渠王,把义渠所有的土地和兵马统统收归已有。从此秦国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无以推测,宣太后此时的心境如何如何?毕竟她与义渠王夫妻多年,并生下两个儿子,要说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毕竟不是一个只为感情而活的女人,而义渠王身为草原之王,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单纯。
或者我觉得,宣太后吸引义渠王的优点,可能是她从楚到秦,身上所具有的数百年王朝所留下的文化才识和绮丽奢华,而义渠王又凭什么失去警惕,或者应该从他草原思维来考虑。草原部族的习俗,是一个部落的头领死后,另一个部落的头领娶了他的遗孀,接收他的子嗣和部族,从此将对方整个部族进行合并。
从近看,有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可汗写信给吕后,说要两家结亲的话;从远看,清太宗皇太极娶了蒙古部落多名部落长的遗孀,并合了那些部族。可见,对于义渠王来说,秦王死了,他娶了秦王的遗孀,接收了秦王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就等于完成了对秦国的合并。
草原思维真是害死人。他没想到,秦国不是他的,它仍然属于秦惠文王的儿子嬴稷。已经完成文明进化的国度,只有父死子继,而不是草原式的强者为王。
义渠王死了,宣太后和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下落如何,史书上没有理提起。
有人说,宣太后杀了义渠王的时候,也杀了两个儿子。但这样想未免以后世的眼光代入,我觉得以宣太后的掌控能力,她是没有必要去杀这两个儿子。她既然敢公开和义渠王成亲,敢公然生下儿子,就没有必要再去杀两个儿子去掩盖这件事。参见秦始皇的母亲与嫪毐私通公然生二子养在宫中的例子,可见太后有没有私生子,并不要紧。而这两个儿子后面不见记录,推测是改名换姓另作安排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宣太后在隐私上面的大胆,远不止私生子这么简单。
在她执政不久,就遇上一件事,这件事也记在《战国策·韩策二》上。当时楚国亦是大国,自与秦国结盟,便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征伐,首先受到攻击的是韩国所属之雍氏。
雍氏围城达五月之久,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援,所谓“冠盖相望”,就是前一批去秦国的使臣马车还没回来,后一批使臣的马车就已经出发了,两批人马在路上都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车盖。但是秦师还是不肯出崤山而入韩。
可能韩国认为宣太后年轻守寡,于是为了增加游说的力度,最终派出一位著名的美男子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不但长得很帅,而言擅长辨辞,他先说:“韩之于秦也,居为禁闭,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就是韩国相当于秦国的门户,出去打仗也是一齐排行如雁行,如今韩国有难,秦国如果不相助的话,就等于唇亡齿寒,希望秦国尽快出兵。
宣太后听了这话表示,韩国派了这么多使臣来,只有这位“尚子”说话还有点意思,于是接见了尚靳。双方见面,尚靳提出了希望秦国尽早救援韩国的要求,宣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针对尚靳说的“唇亡齿寒”的故事,也对他讲了一个与身体有关的故事。
原文如下: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解释:“我当年‘侍奉’先王的时候,他把大腿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感觉很重难难以支撑;但当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觉得沉重了——因为这个姿势对我有利。现在你希望我去救韩国,如果兵不够多,粮不够足,就无法救韩国,但如果我出重兵粮草去救韩国,那我付出这么大成本,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这段话,相当大胆,也相当直接,揭示了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友情和道义,都比不上利益更重要。
两个大国之间所谓的友谊,不管是呼作“亲密的老朋友”,还是比作夫妻好到如同“度蜜月”,最终,朋友会翻脸夫妻会离婚,决定两国关系的,只能是利益。
但这种公然在朝堂之上、面对外交使节,这样大开黄腔讲荤段子的话语来说,于春秋战国时代,不算什么,但在后来进入相对封闭的大一统时代后,则令得后世的卫道者老夫子们看到这样的话,真是觉得如同焦雷劈顶,以至于清朝文人王士桢愤而点评:“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池北偶谈》)。
然而数千载之下老夫子的口水,伤不着宣太后一根头发,她的肆无忌惮,是建立在她的功业、她的权威上的。
在她执政的四十一年期间,她把秦国从七雄之一,打造成了独霸一国,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她平定了长达三年的季君之乱,重用秦惠文王之弟樗里疾为相,重推商鞅之法,使得秦国内部安定下来;再重新收复了巴蜀之地,派李冰入蜀治理,并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她杀了义渠王,并吞了义渠之地,从此秦国东进无忧,并得到大量马匹装备骑兵,为秦国屡战屡胜提供了基础。
同时,她又在军事上打败了魏韩赵等国,并吞了楚国大部份土地,利用燕齐矛盾削弱了齐国实力,最终形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格局。
那么,她是怎么一步步推行她并吞六国的计划呢?
首先是楚国,宣太后先是利用自己出身楚国的这一点旧情,与楚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此时楚国的统治者是楚怀王,这个人是历史上出名的容易被忽悠,屈原故事里的反面蠢角就是他。小时候我看屈原故事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楚怀王之前已经上过秦国的当了,为什么还会在秦国邀请他入秦的时候,不顾屈原的阻止一骨脑儿就去了。直到写到这个故事才恍然大悟,楚怀王上一次中计,是秦惠文王时代,被张仪所骗。而这一次中计,则是在宣太后时代。
对于楚怀王眼中,如今执政秦国的太后是楚女,秦王是楚女所生,秦国和楚国已经结成了同盟,更是结成双重亲家,秦国的公主嫁给楚怀王最宠爱的儿子子兰,楚国的公主嫁给嬴稷当王后。这几重亲戚联姻,自然是可靠的。他却不知道,政治上越是亲戚联姻越是不可靠。
秦楚联姻的事,不知为激起了魏韩齐三国的联后抵制,但他们的愤怒却一齐对准了楚国,三国,联合伐楚。楚国不得已,以太子做人质,求助秦国发兵。
此时的秦国,已经从季君之乱中走出,开始磨刀向诸侯了。楚太子入秦为质不久,就发生了楚太子与秦大夫发生斗殴,太子横竟然失手打死秦大夫,匆匆潜逃。秦国遂以此为借口,联合韩魏齐三国攻楚。
楚国疲于奔命,不得已接受秦国的条件,由楚怀王亲自入秦,重谈和议。楚怀王不顾昭雎、屈原等重臣劝阻,一脸信任地去了秦国,结果楚怀王一到,就被宣太后母子所扣押,逼着楚怀王割让楚国将近楚国的一半土地。这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楚太子横所谓的失手杀人,亦很有可能是一个陷阱。
楚怀王直到此时,这才知道上了当,犯了牛脾气,死活不答应,结果就被秦国关了起来,不久就很悲惨地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被扣押,秦国乘着楚国无主,宣太后派弟弟芈戎和舅舅向寿,带着大兵攻打楚国,楚国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打一次败一次。一直到宣太后起用了天杀星白起以后更就惨了,白起一直打到楚国的国都郢都,杀了个血流成河。直逼得战国七雄中的大国楚国,迁都再迁都,迁到变成一个小小的弱国,而著名的诗人屈原,也是因为劝谏楚怀王不听,在看到楚都被灭时,绝望地投江自尽。至今每年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我们还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
宣太后执政最大的特点,就是打仗,她可谓是秦国历史上最能打硬仗的统治者,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的硬战,许多都是宣太后执政时期打的。早期她起用的是她的舅舅向寿和弟弟魏冉、芈戎,而其中最能打仗的是魏冉。后来魏冉在军队中发现了军事天才白起,向宣太后作了推荐,宣太后力排众议,大胆地起用了白起这个天杀星,于是,六国哭泣的日子到了。
宣太后从秦昭襄王三年开始执政,到四十一年归政期间,一共执政三十七年,由于男权社会的视角问题,这个时期又被称为昭襄王中前期。而这个时期,恰恰是秦国大败六国,成为唯一强国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的战争中,历数各国是如何被打败的。这三十七年中,由向寿、魏冉、芈戎、白起这些宣太后的嫡系带兵,先后攻陷赵、楚、韩、燕、齐、魏六国将近两百余个城池,杀死六国军队一百多万人,光是白起就杀死韩魏联兵40多万人,杀死赵国军队40多万人。
天杀星白起之所以能够所向批靡,除了他自身的军事天才和宣太后的破格重用之外,更重要的是,白起的杀手锏就是千里奔袭的骑兵战术,而当时六国却是以步兵为主的阵营,只有少量的马车作为指挥。而白起之所以能够训练出骑兵来,与之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宣太后以嫁给义渠王为条件,并吞了义渠,西北少数民族的骑兵之术和源源不断的战马,成就了白起不败战神的美名,也成就了秦国打垮六国,一统天下的万世帝业之基础。
当宣太后统治期结束以后,秦国一统六国,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六国再无能力与之作战了。
回头再说宣太后的儿子昭襄王,应该说昭襄王在母亲前面是个很听话的儿子,一直听话到宣太后六七十岁了,昭襄王也五十多岁。此时此刻,他不能不考虑到自己的身后事,他曾经有两个儿子,长子在出生不久,就立为太子。但这个太子不得宣太后喜欢,一直被派在国外为质,直到秦昭襄王四十年的时候,死于韩国。
昭襄王就想把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可是向宣太后提了很久,宣太后还是没同意立安国君当太子。为了讨好宣太后,昭襄王还将宣太后族中的一位少女立为安国君的夫人,史称华阳夫人。从这个封号来看,这位华阳夫人很可能与宣太后所宠信的弟弟华阳君芈戎有关。
这里我想提一下,有人认为秦昭襄王的王后叫“叶阳后”,但据考证,繁体的华写作“華”,而繁体的叶写作“葉”,两者字形相似,所谓“叶阳后”应该就是指华阳夫人。
但就算安国君再努力,宣太后仍然没有松口立他为太子,这时候,自然不免让人怀疑,宣太后心目中是否另有王位继承人。
此时,秦国之内,最显赫的当数四贵,就是指宣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以及宣太后的两个幼子“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这四个人。
而秦国不但在着父死子继的传统,也同样有着兄终弟及的传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不免怀疑,宣太后是否因为疼爱幼子,有将幼子立为储君的念头。否则的话,她何以迟迟不肯立安国君为太子。
昭襄王这一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免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老化衰退,而历代秦国的国君,寿命长的人并不多。而他的母亲宣太后七十岁了,老太太依旧精明能干,他甚至会怀疑,自己有可能走在他母亲前头。
昭襄王也许不在乎自己一辈子听母亲的话,可是不管怎么样他也会是秦王,而且他母亲的能力有目共睹,秦国再强大,也是他的秦国。
如果他的儿子可能会失去王位,他就不能不行动了。这时候魏人范雎入秦都咸阳,游说昭襄王说:“四十一年,国人只知有太后、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大王。”昭襄王悚然而惊,于是请范雎为谋士,于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设计除魏冉兵权,请太后归政。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英雄得了,但事实上这一年宣太后已经七十多岁了,魏冉也将近七十了,还不还政也已经差不多了。
这一场政变,看似是范雎游说,改变了政治格局,但是很明显,“国人只知有太后、穰侯,而不知有大王”的情景,已经存在了四十多年,昭襄王又不是傻子,岂有不知。纵然昭襄王是傻子,这么多年,天下游说秦国的策士多如过江之鲫,岂会没有人看出这一点,没有人指出这一点。昭襄王做了一辈子的听话儿子,他若是想当“有权威的大王”,又岂会到了自己白发苍苍才听了一句策士之言就跳起来。
无他,时候未到而已。
在此之前,不管谁看出来、说出来,都无法撼动老太太的权力,都无法令得昭襄王下这个决心去和自己的母亲站在对立面。只有到了和老太太比赛最终时间的时候,只有到了昭襄王怕死后继位之人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这才令得事情成为可能。
范雎,只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而已。
但是自宣太后还政,昭襄王迅速立了自己的儿子安国君为太子来看,昭襄王发动政变的最大原因,还是为了太子之位,而不是和母亲争权。
所以,在昭襄王达成愿望以后,长期以来对母亲的服从感又占了上风,宣太后虽然还政,但是所有的待遇依旧不变,而昭襄王恭敬如故。
历史记载宣太后最终的时光里,依旧有许多情人,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叫魏丑夫。宣太后十分喜欢他,在她自己病重将死时说:“为我下葬时,必以魏子相殉。”
对于魏丑夫而言,他还年轻,生命还有无限的未来。奉承太后得到荣宠固然是好事,但是因此去殉葬,则是万万不愿的。大夫庸芮因此而向宣太后进言:“人死后可有知觉?”宣太后自然回答:“没有知觉。”庸芮则推演劝说:“如果人死后无知,何必让魏丑夫殉葬?假如人死后有知,那地下还有先王呢,这几十年来他岂不是怒火攻心,太后死后若遇先王,带着个魏丑夫岂不更麻烦。”一番话说得宣太后打消意图,转而去考虑自己后事了。
宣太后归政后两年,寿终正寝。数千年后,现代人挖掘秦陵附近,发现了大规模的兵马俑,刚开始大家认为这么大的兵马俑理应属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但是近年来却有专家进行论证,这个兵马俑更有可能属于宣太后的陪葬俑。
也许这也是可能的,俑是陪葬之物,一般是在人为自己准备后事时烧制或者由子女死后烧制作为陪葬,而秦始皇是在外出巡游时暴死的,之前未必会想到自己的死期,是否准备好兵俑也未可知,而篡位的秦二世以及赵高,在二世篡位后把秦始皇其他的儿子女儿统统杀光,秦二世他们是否有这个孝心为秦始皇烧制这么多的俑阵,却是难说。
而宣太后退政后有五年时间养老,有不少写她曾为自己大肆修陵准备后事甚至准备让男宠陪葬等纪录,更兼她有一个怀愧于心的孝顺儿子秦昭襄王,应该说更有充分的烧俑理由。而宣太后身为楚女杀楚王,身为秦惠王妾而杀尽秦惠王诸王,嫁于义渠王而灭义渠,得赵国之助而坑杀赵国数十万人,一生做出种种肆无忌惮的逆天行为,必须会为了自己死后在黄泉之下的命运而担心,而作为一个曾经统帅百万雄师的女霸主,她必然迷信武力,因此为了自己死后着想,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下黄泉,也是非常可能的事。
但是究竟目前的秦兵马俑是属于宣太后还是她的曾孙秦始皇,这一切只能留待考古专家更多的发现和论证了。不管怎么样,宣太后为秦一统天下所作的贡献,却是无可抹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