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从远古至今,总揽中国漫画历史全貌的一本学术典籍。
2全景纵览中国历代漫画表现、发展及变化形式,知晓历代漫画大家、作者。附录中国全系漫画作者名录及中国动漫发展大事记。
3全彩精印,详实史料、巨量漫画原作图片呈现中国漫画各时期的精彩。
4政府指导,历时4年,专家班底权威编著。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指导编著的中国漫画史,由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组织编著,陈维东主编。
中国漫画近二三十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漫画不仅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化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有深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之势。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系统整理中国新形式漫画发展过去与现在的著作,是为本书编著的缘起。
本书以“大动漫”的概念为起点和基点来构思全书的写作。与过去的漫画史著作中,漫画和连环画分开入史不同,从中国今日漫画的现状来探本溯源,传统意义上的漫画和连环画是漫画发展的两个源头,共同缔造了中国漫画今日的成就;同时,本书吸收了绘本、插画、动画抓祯的漫画书、新媒体形式中的漫画作品和cosplay漫画等新形式漫画的入史。对于一些在传统媒介上没有得到认可而在其他媒介红火的作品也以开放的姿态接收。本书编著中大量参考已出版的漫画史类著作,在报刊、杂志、年鉴和网络等途径上海量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杂志主编、网站主编、手机动漫运营公司项目负责人、各个动漫协会和漫画协会及图书的发行商等进行了采访。
本书的编著基本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理论的建树性、知识的丰富性和阅读的趣味性。编写中注重对史料还原和思辨索源,把史实放置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思想的大背景下对其钩深致远;写作上在漫画的“人物”
“作品” “机构” “事件”的四大分支间交错穿梭,力求内容的全面;图书的编排形式上图文并茂,灵活运用各种小版块消除阅读沉闷,增加阅读兴趣。书后按时间顺序附录中国漫画的人物、事件。
本书对中国漫画界与对动漫感兴趣的读者有出版价值和意义。
|
關於作者: |
陈维东,中国著名漫画编创人、漫画理论家、漫画社会活动家。 “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致力研究、探索开创了中国原创漫画规模化、产业化、流程化全新生产运营体系,,对中国漫画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做出了贡献。
|
目錄:
|
第一章 渊源有自来:历史上的漫画(远古—1976)
综论
第一节 _匕首投枪:烽火中淬炼的战争时期漫画.
第二节 _起伏跌宕:曲折发展的新中国十七年及“文革”时期漫画
第二章 继往开来:百花竞芳的新时期漫画(1976—1994)
综论.
第一节 _枯木逢春:讽刺幽默漫画的全面发展. _
第二节 _家弦户诵:连环画的再次风靡.
第三节 _情势陡转:连环画的瞬间式微.
第四节 _铺天盖地:外来漫画的风行.
第五节 _锐意求新:漫画创作新形式的初步探索. _
第六节 _排山之势:政府对盗版漫画的全面封杀. _
第七节 _新漫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 上下求索:“5155工程”时期的漫画(1995—1999)
综论
第一节 _“5_1_5_5_”工程时期新漫画产生的社会土壤_
第二节 蜿蜒前行:“5_1_5_5_”工程的漫画期刊._
第三节 _大浪淘沙:市场沉浮中的工程外漫画期刊.
第四节 _破茧成蝶:漫画家成长与漫画佳作的涌现.
第五节 _承前启后:“5_1_5_5_”工程对中国原创漫画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万象更新:市场化时期的原创漫画(2000-2005)
综论
第一节 _乍暖还寒:中国原创漫画期刊的再次跌宕.
第二节 _新秀辈出:漫坛涌现的生力军
第三节 _切磋琢磨:漫展与漫画大赛的举办.
第四节 _视觉盛宴:历史悠久的插画艺术._
第五节 _应时而荣:绘本的迅速走红
第六节 _唱响新生:市场化时期新漫画的整体走向.
第五章 异彩纷呈:初露端倪的“中式漫画” (2006-至今)
综论 _
第一节 _人心所向:促使“中式漫画”兴起的多方因素
第二节 _木铎扬声:“新中国漫画”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_
第三节 _相得益彰:原创期刊发展模式与周刊化推广
第四节 _硕果累累:漫画创作队伍的壮大和漫画佳作的丛生
第五节 _雨后春笋:种类繁多的动漫活动
第六节 _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原创漫画在海外
第七节 _更上层楼:原创新漫画试水产业化
第六章 时代之光:信息化发展的原创漫画
综论
第一节 _枝蔓伸展:网络动漫的风行
第二节 _欣欣向荣:势头强劲的手机动漫
第三节 _前途似海:数字新媒体动漫的广阔前景
第七章 方兴未艾:政府大力扶持下的中国动漫产业
综论
第一节 _动漫的内涵形式和动漫产业的内核
第二节 _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简史和基本模式
第三节 _政府主导下的中国动漫产业
_第四节“大动漫”产业观的提出与推广
第五节 _政府主导下的中国动漫展会
_第六节 _漫画在动漫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殊有异趣的港台漫画
综论
第一节 香港漫画
第二节 _澳门漫画
第三节 _台湾漫画
附 录
附录 1中国漫画家名录.
附录 2中国动漫产业大事记.
|
內容試閱:
|
30年代以后,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进步知识分子敏锐地察觉到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教育民众、改造国民性中可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于是,文艺界就连环画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以及功用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这场围绕连环画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左联提出改造连环画的主张,但以苏汶为代表的“第三种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双方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而鲁迅则成为这场争论的主将。在《论“第三种人”一文中,鲁迅指出: “连环图画可以产生出密开郎琪罗、达 文希那样伟大的画手。”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鲁迅还列举出很多古今中外的实例“证明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三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除了理论、理念方面的争论,一些左翼文化人士还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引导改造连环画的理念,如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赵家璧把鲁迅推荐过的麦绥莱勒的四种木刻连环图画《一个人的受难》我的忏悔》《光明的追求》《没有字的故事》合为木刻连环图画故事》翻印介绍给中国读者。尔后,l934年4—5月,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发表了魏猛克的杂文《“旧皮囊不能装新酒”》,再度引发争论,焦点转换为如何利用旧连环图画的形式创作新连环图画。对此,鲁迅认为应该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连环画创作。这场争论在客观上传播了鲁迅等左翼人士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理想,也使得左翼文化工作者意识到连环画在民众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