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印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本书以印美分歧与调节为视角,对两国围绕核问题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总结了两国互动的特点与规律,解析了双边分歧与协调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由此产生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李思伟,女,湖南湘潭人,世界史博士(现当代国际安全方向),法学硕士(国际关系专业)。
|
目錄:
|
绪论〉〉〉_
第一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_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_
第三节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_
第四节特色、创新之处及难点〉〉〉_
第五节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_
第一章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_
第一节印美在核领域的初步交往:合作与分歧〉〉〉_
第二节1961年乔治·麦吉备忘录〉〉〉_
第三节印美关于NPT条约的认知分歧〉〉〉_
第四节1971年美国航母“企业号”驶入孟加拉湾〉〉〉_
第五节印度“和平核爆炸”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_
第六节印美关于《塔拉普尔协议》的分歧与协调〉〉〉_
第七节1986—1987年印巴“黄铜钉”危机〉〉〉_
第八节1988年拉吉夫·甘地“行动计划”〉〉〉_
第二章印度公开核武化与印美核关系〉〉〉_
第一节印美彼此新认知与印美关系新发展〉〉〉_
第二节冷战后初期印美围绕核问题的分歧升级〉〉〉_
第三节冷战结束后初期印度国内核辩论〉〉〉_
第四节印度公开核试验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_
第五节学术界关于印度公开核试验动因解读〉〉〉_
第六节复杂的系统效应:印度核选择中的美国因素〉〉〉_
第七节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美核外交〉〉〉_
第八节印度核外交话语分析〉〉〉_
第三章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美核关系再调整〉〉〉_
第一节1998年印度核试后印美核对话与核关系再调整〉〉〉_
第二节印美关于核问题的二轨道交流〉〉〉_
第三节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外部环境因素〉〉〉_
第四节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社会学习因素〉〉〉_
第五节关于印美核关系调整之中国因素的解读〉〉〉_
第四章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_
第一节双层博弈理论介绍与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历程回顾〉〉〉_
第二节印美第一层次谈判分析〉〉〉_
第三节印美双方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_
第四节印美各自国内获胜集合〉〉〉_
第五节印美对《123协议》的不同解读与辛格政府
“非故意违约”〉〉〉_
第六节印美国内对《123协议》批准与印美核协议的
执行情况〉〉〉_
第七节印度多元化国际核能外交〉〉〉_
第五章印美核关系与国际核秩序〉〉〉_
第一节冷战后时期的国际核秩序与印美各自角色扮演〉〉〉_
第二节不对称理论与印美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
矛盾分歧〉〉〉_
第三节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互动关系〉〉〉_
第四节美国国内安全、军控专家对印度核身份的认知
调整与固化〉〉〉_
第五节2005年印美核协议的签署:重塑国际核秩序?〉〉〉_
第六节新身份构建?——印度成为NSG成员国的前景分析〉〉〉_
第七节奥巴马“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核裁军倡议:
印度的回应〉〉〉_
第六章印美核关系与南亚地区安全〉〉〉_
第一节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环境〉〉〉_
第二节印巴冲突中的核因素与美国外交:1999年卡吉尔冲突与
2001—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_
第三节关于印巴核威慑稳定性评估〉〉〉_
第四节印巴核信任建设〉〉〉_
第五节印美对核恐怖主义的防范〉〉〉_
第六节印美对地区核军控的不同理解〉〉〉_
第七节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巴基斯坦的解读与回应〉〉〉_
第八节中巴核能合作:印美各自解读〉〉〉_
结论〉〉〉_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冷战结束之后,印美关系经历新的变化,这激起了学术界研究的兴趣。中国学术界对印美关系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佳作,但从印美两国在核问题上的互动角度来研究印美关系的专著几乎没有。诚然,2005年印美开启民用核能合作谈判使印美核关系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但国内研究成果也就集中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印美核关系缺乏系统研究。鉴于以上情况,笔者选择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意在对印美核关系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并试图利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其发展演变做出解释。另外,印美核关系不仅仅牵涉印美各自国家利益,同时也牵涉到全球核秩序、国际核机制以及南亚地区安全,而且目前学术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就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机会。除此之外,笔者发现自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获得双方国内批准后,国内学术界对印美核关系研究明显冷谈,尤其缺乏最新发展动态的追踪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核问题不再是印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显然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核政策再调整,印度国内如何回应以及印美核关系究竟如何发展,印度与国际核机制如何进行新的互动,印度核态势新发展以及印美安全新互动又是如何与南亚的地区安全相互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这无论是对印美战略关系,还是对国际核机制,或是对南亚地区安全,甚至是对中国国家安全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解析印美在核问题上的最新互动以及探究印美核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笔者决定研究该课题的重要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学术前史的梳理,笔者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印美两国核协调以及相关合作,但是对于印美之间的分歧,如两国分歧的性质、导致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另外,当前关于印美双方核协调的研究,也更多注重其结果以及影响的研究,缺乏对双方协调过程的追踪研究,也鲜有作品探讨在何种条件下印美双方协调才会收到积极效果等问题。(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曾出版了著作,从印度视角探讨了印美在不扩散问题上的分歧,但探讨范围只涉及冷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初期印美两国在核领域的交往,著作详情可见下文的研究综述部分。)2005年印美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后,学术界更是侧重于研究双方的合作动因以及影响。即便这些分析大多也提到了印美分歧,但其主要落脚点仍然在于合作。另外,鉴于新世纪以来两国领导人喜欢用“天然伙伴”甚至“最佳伙伴”来形容、定位印美双边关系,这也容易让人们关注印美核关系中双方进行合作与协调的一面。不过,通过对印美核互动进行长时段的史实考察,笔者发现印美在核问题互动过程中的分歧明显,这些分歧甚至超过了合作,还一度成为“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这也激发笔者的研究兴趣,进而决定从分歧与协调视角来研究印美核关系。
选择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复杂的印美关系。众所周知,核问题一直是影响印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印美两国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印美关系的整体性质状况,反映地区大国与超级大国不对称关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尽管印美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所形成的作用力并不总是能够对两国的整体关系造成决定性影响,但印美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情形与两国的整体互动基本一致,所以对冷战后时期两国在核问题的互动情势进行考察,就可以大致看出这段时期内印美关系的整体性质。本课题是印美关系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对印美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二,研究印美核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地区大国与全球大国在核领域的外交互动和博弈,与此同时,由于印美核关系与全球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有牵连,因此研究该课题也为我们了解国际核不扩散、国际核裁军问题提供了机会。众所周知,印美两国关于国际核不扩散问题历来存在分歧,冷战后初期印度拒绝接受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并一改原来积极倡导的核裁军立场,强调拥有“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慑”。美国则试图维护现有核秩序的稳定,尽管自身有时出于利益的需要而破坏规则,但美国并不希望其他国家对其构成挑战。1998年5月,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并宣布自己成为核国家,对现有全球核秩序构成极大的挑战,也给印美核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不过,与此同时,这给印美两国核对话带来机会,2005年7月印美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对话的结果。印美两国努力弥合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这说明印美核关系正在历经调整,那么这种调整究竟会对全球核秩序、国际核机制产生何种影响,印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又是如何解读这一变化调整的,这一系列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重点探讨。
其三,探讨印美核关系自然离不开南亚地区安全这一场域,为此,本书的相关研究会为我们观察和理解冷战后时期南亚地区安全提供一个视角。正如一些学者所提到的,冷战结束后尽管印度试图努力创造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南亚安全复合体,进一步向大国的地位迈进,但目前为止,印度依然没有完全成功打破在南亚与巴基斯坦对抗的两级模式。[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著,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8—122页。印美核关系中的巴基斯坦因素,甚至中国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发展同印度的核关系的同时也会考量巴基斯坦的利益,巴基斯坦作为反恐联盟国家,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书将解析印美核关系与南亚地区安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其四,研究该课题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印美两国相关政策的发展演变,例如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美国的南亚政策,印度的核政策以及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地区核军控的态度等,印美核关系的演变事实上是伴随这些政策转向与调整而发生的。印美核关系不仅体现了两国在核领域的双边互动关系,还体现了美国总体核政策、南亚政策与印度在此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样,我们会发现印度核政策以及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地区核军控的态度与印美核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1〗一、国外研究与资料概述国外此方面的研究作品非常多,无法一一列举,为此笔者挑选了对本书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并以印美两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主。另外,由于该选题属于印美关系研究、印美核政策、核外交研究、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研究和南亚地区安全研究的交叉,因此笔者将首先对以上几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宏观描述,然后再对印美核关系具体内容,即冷战时期印美核关系、印度公开核试验前后印美互动关系以及印美民用核能合作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
1印美关系的著述
美国学者D库克斯的《印度与美国:相互疏远的民主》是研究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较全面的著作。该书大量运用美国官方档案,探讨历届美国政府对印政策,认为美国应对冷战时代印美之间疏远关系承担主要责任,并认为即使到冷战后时期两国相互间仍存在许多偏见,这将对印美关系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该书没有专门章节探讨核问题,但涉及相关内容,比如美国如何看待1974年印度的核试爆。LE罗斯等人主编的《迈向新的世界秩序:调整中的印美关系对冷战结束后初期印美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另外,美国南亚问题专家萨米特·甘古力参与主编的《21世纪美印战略合作对理解冷战后时期印美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该书没有核问题的专题研究。
印度学者对印美关系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利马耶的《美印关系:寻求和解一书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印美两国寻求和解的历程与问题,分析了两国追求和解的动机,书中对80年代印美在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有深入论述。K巴杰帕伊、A马图主编的《相互走近的民主国家:21世纪的印美关系》一书探讨印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层面的交往。那罗塔姆·加恩编写的《印度与美国:从彼此疏远到相互走近》一书探析印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强调印美关系的不对称性。此书对印美核关系有深入研究,作者不仅对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从印度的视角对印美核能合作进行了深入解读。作者指出,尽管印美双方都不认为对方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核威胁,而且彼此不否认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两国在核事务上有其各自的立场,而且彼此怀疑对方的意图,正是这些怀疑限制了两国在核领域的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