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編輯推薦: |
1、经济不断探底,全球企业领袖看中国大趋势!
2、涵盖金融、制造、能源、IT互联网、文化、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
3、剖析深层次变革,把握机遇,领先一步!
|
內容簡介: |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建立经济新秩序,全球进入规则博弈大时代,中国崛起面临新挑战。探寻增长新动力,突破困局,财新传媒专访摩根士丹利、瑞银、Facebook、微软、沃尔玛、强生、宝马等世界企业领袖,对中国未来发展作系统全面解读。
《新常态改变中国3.0:世界经济与中国机会》涵盖金融、制造、能源、互联网、文化、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从全球高度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分析和观点。
|
關於作者: |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慈善家、企业家,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
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辑,《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名思想者”。
|
目錄:
|
第一篇.财富新视野
盖茨这样做慈善.002
微软公司创办人和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 特派记者:胡舒立
记者:李昕、刘虹桥、蓝方
资本之王的财富观.019
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 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 记者:胡舒立、王烁
华尔街债券教父的投资箴言.031
贝莱德公司创始人和 CEO:劳伦斯.芬克 Laurence Fink 记者:胡舒立、王烁
上海自贸区可为法治试验田.041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欧高敦(Gordon Orr) 记者:王力为
自贸区可成更广泛改革试验场 .049
罗兹全球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花旗集团高级顾问:威廉.罗兹(William Rhodes) 记者:王力为
001
中国可推动世界再思考城市.056
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德威(David Cote) 记者:王玲
迈向工业 4.0,中国向德国学什么?.064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主席:博克纳(Hans-Paul Bu.rkner) 记者:王力为
第二篇.危机下的投行之变
危机重塑华尔街.072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James Gorman) 记者:胡舒立
每家银行的 DNA 都不同.079
瑞银 CEO:安思杰(Sergio Ermotti) 记者:王玲
中国应维持低增速.087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 记者:李小晓
抓住各国股市的轮动.093
高盛资产管理国际业务(GSAM) 首席执行官:希拉.帕特尔(Sheila Patel) 记者:李小晓
002
高盛高级投资策略师
高盛全球市场研究院(GMI)主席:艾比.科恩(Abby Cohen) 记者:王力为
透过新兴市场看中国.103
高盛成长型市场首席策略分析师 兼高盛亚太组合策略联席负责人:欧阳汉(Chris Eoyang) 记者:王力为
房地产泡沫迟早会破.111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布亦特(Willem Buiter) 记者:李增新、丁锋
改革过于谨慎有时也有代价.119
野村控股董事会高级常任顾问:氏家纯一(Junichi Ujiie) 记者:王力为
第三篇.环球经贸投资
危机后各国并未真正去杠杆.126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 记者:王力为
003
重回主动投资.133
Thomas Balk 富达总裁 全球运营委员会主席:柏克堂(Thomas Balk) 记者:王力为
达沃斯看什么.139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总裁 兼首席执行官:李瑞麒(Richard Lesser) 记者:王力为
国际资金仍会回流新兴市场.145
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马克.麦朴思(Mark Mobius) 特派香港记者:王端、戴甜
金砖银行事件看出西方对新兴国家偏见.152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 迈克尔.丁曼战略和全球化主席:古普塔 Anil K. Gupta 记者:王玲
为什么仍要看好中国.159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Frank Lyn) 记者:李增新
企业跨境并购要注意什么.164
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石油天然气业务联席 主席兼合伙人:张清彦(David Blumental) 记者:王申璐
004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CEO:德米特里夫(Kirill Dmitriev)
记者:李增新、实习记者 骆雅洁
我们一定会申请清算牌照.174
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Chang Qing) 记者:李小晓
Visa 中国支付市场应变.179
Visa 北亚太区创新支付业务副总裁:郑道永(Paul Jung) 记者:张宇哲
第四篇.能源大博弈
石油说话.190
沙特阿美 CEO:哈立德.法利赫(Khalid Al-Falih) 记者:胡舒立、王烁、王宇倩、黄凯茜
征收全球统一的碳税.202
爱尔兰新能源企业 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 首席执行官:埃迪.奥康纳(Eddie O’Connor) 记者:王力为
未来将继续扩产.209
必和必拓 CEO:安德鲁.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 记者:王少杰
005
中国领导人应相信低碳发展之路.213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艾瑞克.海茨(Eric Heitz) 记者:崔筝
能源不是零和游戏.218
IHS 国际咨询公司副主席 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 记者:倪伟峰
新兴市场崛起重塑能源世界 .226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创始人: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 记者:王小聪
矿业超级周期尚未结束.231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 兼全球大宗商品研究策略部主管:科林.芬顿(Colin Fenton) 记者:蒲俊
中国的未来能源格局.236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经济发展项目部主任:克雷恩(Keith Crane) 记者:田林
致力于中国非常规气发展.241
壳牌首席执行官:彼得.傅赛(Peter Voser) 记者:王小聪
006
第五篇.汽车业的未来
我不是钢铁侠.246
特斯拉 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 记者:胡舒立
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256
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安格(Karsten Engel) 记者:吴静
实习记者:王珏
互联网造车带来了挑战,但这是一件好事.264
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 记者:包志明
东风入股.269
标致雪铁龙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 亚洲运营部 CEO:奥立维 Gregoire Olivier 记者:朱世耘
见习记者 : 李尚晶
中国汽车技术还落后十年.276
杰克控股创始人 董事长兼执行合伙人:杰克.佩尔科夫斯基(Jack Perkowski) 记者:沈乎
007
中国汽车品牌应专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281
艾睿铂商业咨询驻上海董事总经理:罗曼 Ivo Naumann 记者:戴甜
第六篇.IT 与互联网 +
向前一步.286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记者:胡舒立
微软仍在创新.292
微软常务副总裁和总法律顾问 微软公司董事会的秘书长: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 记者:覃敏
中国仍是戴尔第二大市场.296
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 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Amit Midha) 记者:覃敏
体育赛事的数字化挑战.301
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商业主管:米克.戴斯蒙德(Mick Desmond) 记者:赵剑飞
008
中国已经成为 SAP 的第二故乡.306
SAP 亚太及日本区总裁:华棣文(Stephen Watts) 记者:王姗姗
第七篇 食品医药生活
对话孟山都.312
孟山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休.格兰特(Hugh Grant) 记者:崔筝
实习记者:杨洁、张霞
希望中国业务大到足够影响达能.330
达能全球 CEO:范易谋(Emmanuel Faber) 记者:张伯玲、田园
中国牛肉进口价格将逐渐与国际市场持平.338
泰丰资本董事:利米(Fergal Leamy) 记者:王姗姗
把更多新药引进中国.345
拜耳医药保健中国总裁:康洛克(Alok Kanti) 记者:李妍
希望中国药物审批能更有效率.350
杨森制药全球研发负责人:比尔.海特(Bill Hait) 记者:薛健聪
实习记者:余翔
009
产品创新的“中国导向”.355
强生公司中国区主席:吴人伟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 记者:蒋飞
我在沃尔玛 30 年.360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董明伦 Doug McMillon 记者:胡舒立
沃尔玛中国未来要实现两大目标.369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俊贤 Sean Clarke 记者:李雪娜
多元化是有选择的专注.386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Peter Loscher) 记者:李增新
中国钻石市场增速放缓.394
永恒印记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卢希尔 (Stephen Lussier) 特派香港记者:戴甜
第八篇 聚焦文化软实力
中企需多研究海外市场.400
奥美集团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名皓 Miles Young 记者:王宇倩
010
以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科研水平.405
爱思唯尔中国区总裁:黄有堃(Yukun Harsono) 记者:陈沁
如何选择商学院.409
美国西北大学 Kellogg 商学院院长:萨利.布朗特(Sally Blount) 记者:王力为
在线教育升温是积极信号.414
华尔街英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保罗.布莱克斯顿(Paul Blackstone) 记者:闻静
见习记者:南皓
在线教育的市场空间.420
ALISON 网站创始人兼 CEO:麦克.费瑞克(Mike Feerick) 记者:张岚
|
內容試閱:
|
危机重塑华尔街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James Gorman) 记者:胡舒立
2008 年那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格局。 华尔街五大巨头,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雷曼兄弟轰然崩塌、美 林被迫与美国银行合并,甚至连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也岌岌可危。但在 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它们止步于悬崖。
2010 年,危机的余波还未散去,高闻(James Gorman)“临危受命”, 经其前任麦晋桁(John Mack)钦点,出任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
五年过去了,作为危机后第一位出任华尔街金融巨擘新掌门人的 高闻,如何回望金融危机?他如何看待危机后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 针对雇佣高官子女这一业界顽疾做出怎样的承诺?作为金融危机“始 作俑者”的投资银行又有哪些改变?带着这样的问题,财新记者专访 了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高闻。
回望金融危机
整个金融危机期间,你都在摩根士丹利。危机后(2010 年),你 成为了公司首席执行官。你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高闻: 这是人们不时回望的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再有一次那
样的危机出现。避免它再度发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其根本原因。这其中,
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动性。银行从储户及其它人处吸收资金,用于借贷。但当储 户对银行失去信心,他们希望取回自己的钱,此时银行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资 金保证提现。
我们发现,金融危机期间,大多数的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随着客户开 始担心银行的健康状况,看到银行资本金出现亏损,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钱, 希望可以把资金从金融体系里转移到一个安全的机构。
这进而制造了市场恐慌,一些银行无法应对,问题蔓延,状况较好的银行 从而也面临流动性问题。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对金融机构运营安全性的担忧,以 及随之而来的信心崩塌。
那么摩根史丹利怎样得以幸存?是因为旨在拯救大银行的 TARP 项 目吗?
高闻:摩根士丹利能存活下来是因为,我们相比那些破产的机构有更多的流 动性、相对较少的信用问题。我们还与 MUFG(三菱日联)达成协议,由它 们购买摩根士丹利 22% 的股份并注资 90 亿美元。
但那之后,美国政府审视了最主要的八九家金融机构的总体情况后,认 为我们总体上做得并不够,于是要求我们从政府处拿额外的资金,困难之处 是我们需要以非常高的、近乎惩罚性的代价还本付息。因此其后所有大银行 都被鼓励募集新的资本金来归还美国政府借给我们的钱,我们事实上也完成 了这一任务。
你能讲讲金融危机期间你的个人经历吗?并且,你是如何带领摩根 士丹利走出危机的?
高闻: 我个人的感受是,那短时间太折磨人了。许多个夜晚,我都睡在办公
室的沙发上。我的结婚纪念日时,我本应带着我的妻子出去吃饭看剧,但我唯 一能做的就是去到餐厅跟她说声抱歉,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战斗。
我们都工作的很辛苦,压力巨大。但好在在摩根士丹利,我们有一个很好 的团队。我把那段时期称为脆弱时期,因为当时整个公司都很脆弱。危机后, 我们又度过了一段治愈期,落实了许多使得摩根士丹利重回健康的改变。如今, 疗伤期已经结束,我们开始重拾稳健的业绩。
距离金融危机整整 5 年,摩根士丹利今年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达 到 50%,股价今年也已累计上涨超过 50%。这是因为华尔街的好日 子重新到来,还是摩根士丹利有什么独门秘笈?
高闻:我对所需要的一系列改变无比明确。我觉得公司需要更好的平衡,因 此从花旗银行处买下美邦。这一收购让我们成为规模在美国数一数二的财富管 理公司,管理 1.8 万亿美元的客户资产。这一给了我们巨大的稳定性,等到我 们成功地整合了美邦的业务,市场看到了这笔交易的价值、收购的价格、及我
们的努力,认为这是一笔很好的交易。这一因素,加之公司传统业务向好的收 入和利润,是增强市场对我们的信心,进而推动我们的股价的原因。
危机后的监管环境
尽管金融危机已经爆发 5 年,但美国的监管机构似乎要对“始作俑 者”们追责到底。近一年来,美国监管机构对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 利在内及多家银行提起诉讼。12 月 21 日,因此前不当销售住房抵押贷 款支持证券而受指控的摩根大通,刚与美国司法部及其它机构达成和解 并同意支付 130 亿美元“天价”和解金,这一金额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家
企业与政府达成的最大数额和解金。Stifel 金融集团旗下 KBW 的分析师
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欧美大型银行可能需要花费近 1000 亿美元,就利 率和汇率操控调查达成民事和解。
最近几个月来,美国监管机构持续调查金融危机前一些主要银行操 纵行为,你认为这样做公平吗?
高闻:如果存在不正当行为,这当然是公平的。银行的职责就是以恰当的操 作方式服务社会。如果它们行径恶劣,当然,监管机构应当对银行进行处罚。 摩根士丹利已经会见监管机构多次,我相信他们对于我们的行为和运作是满意 的。但是如果大摩存在问题,我们无疑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在我看来,现在的监管力度是越来越严厉了,摩根士丹利打算怎样 应对这一变化?
高闻:我认为,监管确实应该更加严格,因为金融体系几乎崩溃。我们经历 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我并不意外政治团体和监管团体期待发 生改变。也不意外他们希望金融机构更加趋于保守,这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公 司,我们唯有去适应它。我们实施了风险管理。我的经营理念是,不去幻想这
个世界与现实下的情况不同,而是接受我们所处的这一环境,调整自己的业务。
你支持实施沃尔克法则吗?
高闻: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用以不同的方式制订沃尔克法则。我几周之前也 与沃克尔本人吃了顿饭,我对他对公共服务做出的巨大贡献抱有很高的敬意。 但这套法则总的来说过于复杂了,这也是为什么它的制订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我个人会选择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但当然,在这方
面,我的话并不算数。
沃尔克法则,号称银行业的“紧箍咒”,是由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 尔克提出,其核心是禁止银行从事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英国《金 融时报》近期报道称,沃尔克法则的生效时间很有可能被延迟,这 是否是华尔街的又一次胜利?
高闻:我不认为是华尔街的胜利,我觉得反而是失望。作为银行,我们希望 有确定性,我们宁愿在所有细则都被制订完成的情况之下运作,而不是面对持 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不是华尔街的胜利,大银行是在推动法则尽快完成,而 不是拖延它。
大银行们相较经济体的规模事实上在危机后变得更大了。“大而不 倒”问题是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吗?
高闻:不,我不这样认为。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大部分机构事实上都是规模较 小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小而不稳,而不是大而不倒。所以那些小规模的金融 机构才是我更为担心的。
一些金融机构雇佣高管子女的做法在中国和美国都引起了很大争 议。作为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西方企业,摩根士丹利以及你本 人对此持何看法?
高闻:我认为雇佣员工首先需要看的是那个候选人是否有能力。如果那个合 适的候选人恰好来自这个或那个高官家庭,我认为后者的重要性当然没有前者
重要。应聘者不应由于他们的背景受到不公正待遇,抑或占便宜。
那么你是否有信心,在摩根士丹利,我们不会看到这样的丑闻?
高闻:我不期待看到任何这样的丑闻。不,我不认为大摩会出现任何此类 丑闻!
投行之变
在金融危机的顶峰时期,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一间 商业银行。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高闻: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大型投行独立存在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自 己和主要竞争对手都一夜之间成了银行控股公司。这是一个保证金融系统安全 的必要过程。因此,我认为这种转型是好事。
现在,商业银行业务占多少份额?
高闻:我们不是传统商业银行,像一些传统的全球性银行一样。实际上,我 们建立了自己的储蓄业务,并成为了美国第十大存款人。我们接管了 1300 亿 美元存款。所以我们越来越像一个商业银行,但同时也是投资银行。
金融危机至今 5 年间,投行的图景有怎样的变化?又有什么趋势?
高闻:我认为,它已经完全改变了。所有的投行都只是大型银行的一部分, 或者自己成为了大型银行,除了一些非常小的。受到的监管更多,资产负债表 更小,他们拥有更多资金,杠杆率更低。投行现在比金融危机前更趋于保守,
这就回到了再往前十年或者十五年时,他们本来的样子。摩根士丹利比以往更
加保守、谨慎、耐心,这一点我很骄傲。
都说投行工作是门艺术,而商行业务是门科学。你怎么看?
高闻: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可能更倾向科学。在私人合伙制的年月里,或许 更像艺术。当你是上市公司时,你是在用公众的钱、投资者的钱冒险,你需要 更多自律,设置更好的预算控制,成本管理,更专注于风险管理以保证不出差 错。所有这些事都是这些机构运作时的组成部分。
记者袁新、王力为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表于财新网 发表时间:2013 年 12 月 14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