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51.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夏伯所*的《晋商义事》是一部讲述晋商在战乱年代施行仁义、救助弱者的长篇小说。
新婚后少东家夫妇和黑子带着西帮驮队运送货物,那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晋商们联合起来为抗战捐钱捐物。天成西接班人延续着前辈立下的盟誓,*不“轻义重利”,在民间留下了响亮的声誉。战事频发,民不聊生之际,天成西设粥棚救济饥民,让官逼民反上山为匪的百姓尤为佩服,一路护送驮队顺利抵达目的地。
|
目錄:
|
第一章 贺兰山麓
第二章 传说
第三章 院落
第四章 日食
第五章 乡俗
第六章 白云
第七章 憧憬
第八章 沧桑
第九章 茶砖
第十章 船歌
第十一章 尾声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贺兰山麓 在西部,到了五月,一次次的沙尘肆虐之后,难得的雨水总能迅速地将这座城市冲洗干净。
五月里,凋谢了迎春花、杏花、桃花,只剩下刺梅花黄灿灿的笑脸还在孤独地绽放。一九九五年的五月,这座城市中有位老人默默辞世了。生前,对于生命,这位老人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渴望。
她时常为商号中的英雄感叹,她极力地赞美先辈邱太基,称颂他当年重树总号威望、维护商号团结立下的赫赫功勋:“虽是伙计之身,却享有大掌柜之尊。”先辈邱太基的口碑仍在代代相传。
旧时的商路上,有人称呼商号的总号为“西帮” ,更多的人则是将商号称作“西帮”;旧时商队相遇,彼此间只要吆喝一声:“我们是西帮的!”“我们在为西帮置办货物!”不但会赢得信任,而且还会增加安全感。
曾经有人将西帮理解为山西帮。当年商号的大掌柜们却并不认同:“商号就是商号,不是商帮。更不该将西帮理解为山西帮,作为晋商的代名词。” 一介女流,一生都在恪守着严格的祖制。她生前总想做些什么,死后也能面对商号中建立过功勋的先辈。
按照祖制,只有商号的掌柜才可以在异地携带妻儿。在她的丈夫成为商号的掌柜之前,她在家乡就等待了二十多年。漫长的等待中,她的两个儿子相继患病不治而亡。
两个儿子的去世,恶化了婆媳关系,伤心之余,她想到过逃离,一度躲入了侯马的分店。
百善孝为先。为了尽孝,她毅然放弃离家的念头,留在婆婆的身边。
终于等到丈夫接她到异地生活,可是社会动荡的加剧使得她依然还和独守空房时期一样。
她严格律己,从不过问丈夫的事,却事事心中有数。她知道:只有严格地恪守祖制,才能为丈夫树立威望。
她多么期待过上太平的日子。
走出乱世,进入和平年代,留给她和丈夫的团聚只剩下短暂的十年时光。而后的日子为了永恒的相聚,她竞默默独自守候了三十多个春秋。在她的一生中,不论是潮流还是召唤,不论是十年河东还是十年河西,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一眼便可看穿世间的蛊惑。
她只认心中的定数:“世间变,心中的定数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五月里,她的生命只弥留了短短七天。
她早已经黯淡了悲哀与沮丧。
她终于可以背起行装轻快地上路了。
她走时安详、沉着。
她的心中一定绽放出了喜悦。
一九九五年的五月,在她人生最后一个季节里的最初几天,只要天气晴暖身体许可,她都会在梳妆整齐之后一手提着马扎、一手拄着拐棍,蹒跚走到离家不远处的街道边坐下。
阳光怜惜她,暖暖地照在她的身上。
她的视力一直很好,她在仔细地端详每一位行人,她要寻找行人脸上可以辨识的岁月印记。五月的街道上,残存的冬的寒意已经褪去,空气中弥漫的夏的躁动影响不了行人的脚步。街道上偶尔有人注意到她,她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旧了。她那年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她的服装从来都不缺乏精心的修饰与细节,她亲手缝制的服装还是古朴的传统式样。
她清醒地知道剩下的时间不多,已经无须再为服装费心。在高龄时继续增加服装无疑是多余的浪费。
她理智,支配生命如同支配金钱。她宁肯忘记世间的琐事,也不放弃用回忆填充最后的时光。
五月里走人回忆,回忆中最多的一定是她的家乡。
她叹息先辈们都已经远逝,她的生命追随了商号的文化,她一定一次次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离开家乡已经太久了。
她更难割舍这座城市。第一次抵达这座城市,是她新婚之夜的逃离。第二次抵达这座城市,她便永远地离开了家乡。
这座城市中,她的同辈人越来越少。
幸亏有黑子出现,她人生的最后时刻才不致太过孤单。
黑子是谁? “文化大革命”一结束,黑子便离开这座城市返回陕北老家。
“黑子恐怕已经老死在乡下。” 十几年过去了,黑子的突然出现出乎她的意料。
“黑子还活着!”当有一天她将这消息告诉红兵的时候,意外带来的惊喜简直让红兵高兴得叫了起来。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