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編輯推薦:
☆2013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好书90佳
☆2013年“中国好书榜艺术类”TOP100
☆【博学鸿儒】百转千回——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图书推荐入选书目
☆师从叶诗梦习古琴、与于右任相唱和,将自己视作中国士大夫,“外交官汉学的末代辉煌”高罗佩研究琴学、琴学思想及中外琴学文献的巨著
☆“但得琴书常供养,不嫌车马日喧阗”。——曾纪泽
內容簡介:
你一定听说过狄仁杰,读过他的故事,但你也许不知道,狄仁杰作为一名机智侦探的形象,是一位荷兰人“发扬光大”的。这位荷兰人名叫高罗佩,作为一名用业余时间来写作的外交官,他创作了在西方赫赫有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这套书也成为了后来许多影视剧的蓝本。
在中国,高罗佩的名声更多地是由《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这些著作带来的。但是,高罗佩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样,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某个领域。作为博学而爱好广泛的“外交官汉学家”,他对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动物都深有研究,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更是喜爱有加。他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通过学习,习得了精湛的琴技,并为古琴写出了一部在当时堪称集大成之作的《琴道》。
高罗佩自己说“与其说是古琴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声音,还不如说是它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激励作者完成了本书”。他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喜爱,使他在介绍古琴相关哲学、宗教、历史和文化意义时都非常客观,并不使用西方和现代的观点去评判。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本书是《琴道》面世七十余年来,第一次以简体中文被翻译出版。
古琴的爱好者和研习者,值得读一读这本《琴道》;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来读一读这本《琴道》;对中外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从书中,尤其是详细记载的、配有文言原文的英文译文中,获得对当时中外文化交流情况的感知。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本次推出的珍藏版,除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琴道》的全部内容之外,更独家收录了高罗佩长子高惠连亲撰的中文版序言,以及由高惠连提供的、首次公开发表的高罗佩于北京白云观弹奏古琴的照片,资料珍贵,不容错过。
關於作者:
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年-1967年),字笑忘,号芝台、吟月庵主,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高罗佩一身而三任,为外交家,为小说家,为汉学家,其人其事,传奇的色彩极强,曾经给当时的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物换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陌生。然而,他留下的汉学著作,从古琴到公案到春宫画,都有见解独到的观察和研究,至今读来,仍趣味盎然,是一份不应该忘却、亟待发掘的精彩遗产。
目錄 :
中文版序言
作者自序
后序
第二版编者说明
插图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
第三章 琴学研究
1.原始材料
2.起源和特征
3.琴人的性情和修养
4.文选
第四章 琴曲的含义
第五章 象征
1. 琴制和琴名的象征意义
2. 琴声的象征意义
3. 指法的象征意义
第六章 关联
1.琴和鹤
2.琴和梅,琴和松
3.琴和剑
4.与古琴相关的一些著名故事及经常引用的文章选段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I 西方琴学文献
附录 II 中国琴学文献
附录 III 古琴——古董
附录 IV 中国古琴在日本
內容試閱 :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閟,荫长松,对白鹤,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余既作《琴道》七卷,意有未尽,更申之如右。然於所欲言,未罄什一云。
————作者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