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王冬龄谈名作名家

書城自編碼: 26731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王冬龄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14519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0-01
版次: 1 印次: 2
頁數/字數: 315/31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7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6
《 中国书法篆刻简史 》
+

NT$ 813
《 中国书法的疆界: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 》
+

NT$ 662
《 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 》
+

NT$ 413
《 书法范本经典 》
+

NT$ 413
《 清代隶书要论 》
+

NT$ 579
《 画人学书要义 》
編輯推薦:
王冬龄先生作为对现代书法领域进行开拓的传统书法家,对传统书法有着精道而又深刻的理解,对历代书法名作名家更有着独到的解读和内在承继的谱系。这种发自内心的解读,必能触动书法爱好者的心弦。如椽大笔,写历代名家;沉思激越,忆书中豪杰。
內容簡介:
《王冬龄谈名作名家》一书系统论述了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各种书体的历史演进,对书法大家的创作风格和影响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评析,见解深刻,评论精到。本书展现了书法从传统到现代演变发展的经纬脉络。中国书法之源远流长通过作者对历代名作名家的探析,显现出其本身无穷的人文精神。读者可在名家作品的笔墨之间,体验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魅力。
關於作者: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
目錄
关于王献之《洛神赋》 1

张旭《古诗四帖》真伪初探 12

怀素《自叙帖》论 34

谈米芾《吴江舟中诗帖》 50

清代书法概述 55

清代隶书简论 60

清代碑学兴盛的意义 92

王铎草书艺术散论 98

金冬心的书法艺术 108

风流倜傥的“六分半书” 118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 129

碑学巨擘邓石如 139

陈鸿寿的书法篆刻 151

碑学大师何绍基(附:何绍基书法、著述年表) 156

宏逸多姿 神采飞扬——赵之谦的书法篆刻艺术 180

20世纪十大书法家之我见 189

吴昌硕的书法艺术 219

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书法艺术简论 229

强骨静气 高华苍古——潘天寿的书法观和书法艺术 242

一代草圣林散之(附:林散之论书诗选注) 252

写到灵魂最深处——林散之先生草书艺术简析 271

林散之的草书境界 277

《林散之在扬州》序 282

艺苑推三绝 书林想百围——怀念导师陆维钊先生 288

老蔓缠松饱霜雪——浅谈沙孟海先生的书法 296

沙孟海先生的书法艺术 306

怀念沈子善老师 309

时代之殇——忆启功先生 311

后记 314
內容試閱
关于王献之《洛神赋》


中国书法发展至魏晋时代,各种书体的演进几近完备,正楷行草均臻成熟,书法已成为独立自觉的艺术。其间,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更将书法艺术推向新的高峰,被后人奉为圭臬,称之为“南派”书风及“帖学”的开山鼻祖。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字”整整统治了书坛一千多年,直到清代“碑学”的狂飙突起,才改变了“王字”及“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当然“二王”在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巨大贡献是必须充分肯定的,我们既不可一味崇拜,认为“王字之外无书法”,也不可将其一笔抹煞,贬为“羲之俗书趁姿媚”,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遗憾的是,现在存世的“二王”作品,除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为真迹外,其余均为摹本、刻帖。尽管这些复制品真赝混杂,与真迹尚有距离,但只要善于鉴别,仍不失为研究“二王”的可贵资料。本文拟就王献之小楷《洛神赋》谈几点看法。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因称王大令。献之所写曹植《洛神赋》,在唐宋时存世尚不止一本。而唐代欧、虞、柳诸家皆有临摹,“唐人经生小楷,硬黄临本,往往托之羲献以传”(《清河书画舫》)。故宋代董逌云:“今世所传《洛神赋》,余见已四本矣。”(《广川书跋》)蔡襄则认为:“世多传十三行而已。”(《汪氏珊瑚网》)宋《宣和书谱》记载内府所藏王献之的法书中,《洛神赋》有正、草书两种,正书本后注“不完”二字,此“不完”本应是“十三行”本。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真迹,至元代由陈灏手转入赵孟頫处。赵氏对此迹的原委十分清楚,他说:“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二百五十字,人间止有此本,是晋时麻笺,字画神逸,墨采飞动。绍兴间,思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一百七十六字,所以米友仁跋作九行,定为真迹。宋末贾似道执国柄,不知何许,复得四行七十四字,则与九行之跋,自相乖忤。故以绍兴所得装于前,仍依绍兴以小玺款之,却以续得四行装于后,以悦生葫芦印及长字印款之耳。”(《松雪斋集》)赵氏跋此后不久去世,此真迹本亦不知所向。明代祝允明外祖徐有贞跋《赵孟頫书洛神赋》云:“《十三行》真迹,不可复见,一刻本翩翩逸气,犹能动人。”董其昌也说:“大令《洛神赋》真迹,元时犹在赵子昂家,今虽宋拓,不复见矣。”(《画禅室随笔》)可见元以后,只见刻本,不见真迹了。

既然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真迹不存,只有赖刻帖以传。而元明以来翻刻甚多,究竟哪种是据真迹刻帖,并能更多地保留献之楷书面貌的版本呢?孙退谷(承泽)谓昔人评《兰亭》如“聚讼”,《洛神赋》虽没有《兰亭序》那样错综复杂,也颇费口舌。真是“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牴牾”,好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发达的便利,将不同珍本一起对照参阅,以印证前贤的论断。


王献之《洛神赋》版本,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分为“玉版十三行”与“柳跋十三行”两大类。

在玉版中向有碧玉版、白玉版之说。所谓白玉版,龚定庵《学海谈龙》云:“雍正八年庚戌,渔人得于西湖葛岭园,亦有篙痕,不及碧玉本之肥古,而以神采胜。童氏得之归制府,李卫进于朝,在童氏才十日,李五日,人间拓本皆此十五日中幸而流出者。其石至嘉庆三年乾清灾,毁于火。”碧玉版于万历年间,在西湖葛岭贾似道半闲堂旧址出土,后归于陆梦鹤,康熙年间为岭南学政翁嵩年以三百金获得。杨宾考定为贾似道摹勒于阗玉版者,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铁函斋书跋》)。后翁氏将此版贡入内府。此版现藏首都博物馆。

关于碧玉与白玉之由来,一说白玉为宣和内府所制,碧玉为贾似道所制。或指其发现地点,一为葛岭,一为西湖。杨龙石云:“自明迄于昭代,翻本如林矣,若白玉则前人未有知者,近时如秀水张叔未(廷济)亦未知之而不深信,其他无论也。”张廷济精于碑帖考证,岂有不知之理?他所题识碧玉本两件,仅题“玉版真本”,其意即舍此种版本而外非真本,否定白玉版之说,可见白玉版定非宣和内府所制。而前人又仅是从瘦本、肥本,或“弃”字竖画连与不连的细节上区分,未深究其理。且宣和与贾氏相隔一百余年,又是两石,何以玉版上十一处大的泐痕(也有说是篙痕),两个本子有如此一致之理。两相对照,白玉本点画略有僵硬,无碧玉本笔意秀颖,若玉树临风之态。所以说,白玉本当是后人据碧玉本翻刻而成。

第二类为“柳跋洛神赋”。所谓柳跋本,赋的内容自“嬉”至“飞”,共十三行,与玉版本相同,不过前无“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后无“宣和”印,而是多柳公权跋语两行:“子敬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宝历元年正月廿四日起居郎柳公权记。”或者还再附两跋,即:“天祐元年五月六日,堂侄孙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户部璨续题王子敬《洛神帖》后”;“献之《洛神赋》迹遗头尾外得十三行,都二百五十字,重加整背。祥符八年八月十日周越记”。此柳跋本北宋周越作跋刻石,为十三行帖最早版本。其实《柳跋十三行》墨迹与献之《十三行》真迹,都曾在赵孟頫处,赵氏辨之甚详:“又有一本是《宣和书谱》中所收,七玺完然,是唐人硬黄纸所书,纸略高一分半,亦同《十三行》,二百五十字,笔画沉着,大乏韵胜。余屡尝细观,当是唐人所临,后却有柳公权跋两行,三十二字,云:‘子敬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宝历元年正月廿四日起居郎柳公权记。’所以吾不敢以为真迹者,盖晋唐纸异,亦不可不知也。”(《松雪斋集》)按此说法,赵氏此本即为《宣和书谱》中正书《洛神赋》不完本,亦是周越本。赵孟頫不认为其为真迹,首先指出晋麻笺与唐硬黄纸质不同。赵氏为一代大家,两本又同在其手,“屡尝细观”,其鉴识当然可信。

所谓柳跋本中,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笔者曾见柳公权临《十三行》墨迹照片,其行款与柳跋本刻帖,惟柳跋最后一字不同,刻帖诸本为“记”,墨迹照片为“临”,另附元人袁桷、乔篑成及明董其昌跋。董云:“右柳公权临《十三行》真迹,与颍上县井中所得刻石颇相似,想为柳公权临摹上石者。其用笔清劲,回腕藏锋,翩翩有冲霄之度,实为自餐霞服气中来,非临池工夫所能庶几也。此卷向藏御府,有宣和、政和小玺,后为元时周公瑾所得,传流有据,今从馆师韩宗伯家借观。焚香展玩,敬为题识。”观此本虽不可据,然明言柳临本,却可玩味。因为柳跋本之“记”字,也可理解为临写之意。这当然还要靠版本说话,所谓目鉴,而不是耳鉴。张廷济说:“唐人临摹晋帖悉皆自运笔意,无规规形似之见,此《十三行》即柳跋本也,世以贾相‘玉版’晚出,因目此为《十三行》正本,愚谓玉刻冲和,不见运法之迹,自从大令真迹摹勒,此则谨严肃括,法胜于意,全是唐人结构,味诚悬题记,虽不明言摹勒,已露端倪。”(《清仪阁题跋》)杨守敬《学书迩言》亦说:“世传唐荆川所藏本,有柳诚悬跋者为真迹,余以为不似晋人之笔,或即是诚悬临本。”张、杨二家之论,颇有见地。另外,张氏在《跋元晏斋本》时说:“管驷卿为勒石名手,此刻经年乃就……传闻管刻至柳跋二行,罄心研索,必欲追取赋与跋用笔所以异处,喉间致闻血腥,良工心苦,谅哉。”这一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柳跋本为唐人摹本的佐证。袁晏斋本在柳跋本中久负盛名,管氏既是名手,只要照祖本摹刻,做到不差毫发即可,又何以至柳跋处要追取用笔异处,这反而说明了祖本献之写的赋与柳跋用笔一致,管氏察觉到这里的破绽,正是他高明之处,可谓作伪心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