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成药与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書城自編碼: 267088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者: 曹俊岭,李国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480526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968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售價:NT$ 458.0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NT$ 291.0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NT$ 302.0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NT$ 307.0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NT$ 359.0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NT$ 826.0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NT$ 354.0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NT$ 30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7
《 肝病中医临床实践 》
+

NT$ 531
《 最新中成药手册 》
+

NT$ 808
《 新编临床中成药学 》
+

NT$ 342
《 临床常见病:中西药新用手册 》
內容簡介:
本书的特点:

①实用性强。本书不同于其他按照药物分类的同类图书,是以临床实际应用的病种分类,既利于读者根据疾病迅速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又同时将使用该中成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联用西药注意事项突出。

②收载药物品种全面。包括临床各科常用中成药605种,几乎覆盖了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

③客观科学。本书是各位编写人员在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结合文献资料撰写而成,保证了著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關於作者:
曹俊岭 中药学博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兼任《药品评价》《中国药房》《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环球中医药》等杂志编委;Medical Chemistry Research 杂志审稿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药政策咨询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药理与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主持研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科技攻关等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7部。
目錄
目录 br
第一章 概述br
一、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现状br
二、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发展br
三、中西药联合使用的意义br
四、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作用机制br
五 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br
六、常见的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举例br
七、 如何合理联用中西药物br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br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br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炎br
第四节 肺部感染br
第五节 肺源性心脏病br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br
第七节 肺脓肿br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r
第九节 间质性肺疾病br
第十节 肺结核br
第十一节 结节病br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br
第二节 稳定型心绞痛br
第三节 心律失常br
第四节 高血压病br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br
第六节 血脂异常br
第七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br
第八节 外周血管病br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胆汁反流性胃炎br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br
第三节 腹泻br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br
第五节 肠易激综合征br
第六节 慢性胃炎br
第七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br
第八节 功能性便秘br
第九节 胆囊炎br
第十节 胆石症br
第五章 肝病用药br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br
第二节 慢性乙型肝炎br
第三节 慢性丙型肝炎br
第四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r
第五节 肝硬化br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br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br
第三节 尿路感染br
第四节 泌尿系结石br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br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br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br
第三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r
第八章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糖尿病br
第二节 痛风br
第九章 血液系统用药br
第一节 贫血br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症br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r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br
第一节 脑梗死br
第二节 脑出血br
第三节 抑郁症br
第四节 焦虑症br
第五节 睡眠障碍br
第六节 头痛br
第七节 血管性痴呆br
第十一章 肿瘤科用药br
第一节 头颈部恶性肿瘤br
第二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br
第三节 食管癌br
第四节 胃癌br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br
第六节 大肠癌br
第七节 肿瘤辅助用药br
第十二章 儿科用药br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r
第二节 支气管炎br
第三节 支气管肺炎br
第四节 哮喘br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br
第六节 小儿腹泻病br
第七节 小儿厌食症br
第八节、癫痫br
第九节 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br
第十节 病毒性心肌炎br
第十一节 手足口病br
第十二节 儿科通用药物br
第十三章 妇科用药br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r
第二节 闭经br
第三节 痛经br
第四节 经前期综合征br
第五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br
第六节 外阴瘙痒br
第七节 宫颈炎br
第八节 盆腔炎br
第九节 妊娠剧吐br
第十节 先兆流产br
第十一节 妊娠合并贫血br
第十二节 产后缺乳br
第十三节 晚期产后出血br
第十四节 产褥中暑br
第十五节 不孕症br
第十六节 子宫肌瘤br
第十七节 宫内节育器出血br
第十四章 骨伤科用药br
第一节 腰肌劳损br
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br
第三节骨性关节炎br
第四节 坐骨神经痛br
第十五章 外科用药br
第一节 疖br
第二节 痈br
第三节 急性蜂窝织炎br
第四节 皮肤溃疡br
第五节 损伤br
第六节 烧伤br
第七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br
第八节 前列腺炎br
第九节 痔br
第十节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br
第十六章 皮肤科用药br
第一节 带状疱疹br
第二节 脓疱疮br
第三节 毛囊炎br
第四节 湿疹br
第五节 手足癣br
第六节 荨麻疹br
第七节 皮肤瘙痒br
第八节 痤疮br
第九节 银屑病br
第十节 白癜风br
第十一节 脱发br
第十二节 褥疮br
第十三节 冻疮br
第十七章 五官科用药br
第一节 浆液性耳廓软骨膜炎br
第二节 外耳湿疹br
第三节 外耳道感染br
第四节 分泌性中耳炎br
第五节 化脓性中耳炎br
第六节 耳鸣耳聋br
第七节 眩晕br
第八节 鼻疖br
第九节 急性鼻炎br
第十节 慢性鼻炎br
第十一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br
第十二节 鼻窦炎br
第十三节 鼻出血br
第十四节 急性咽炎br
第十五节 慢性咽炎br
第十六节 咽异感症br
第十七节 急性喉炎br
第十八节 慢性喉炎br
第十九节 睑腺炎br
第二十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br
第二十一节 急性结膜炎br
第二十二节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br
第二十三节 老年性白内障br
第二十四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br
第二十五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r
第二十六节 老年黄斑变性br
第二十七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br
附表 部分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甘草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大黄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3:麻黄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4:丹参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5:当归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6:黄连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7:黄芩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8:黄芪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9:茯苓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0:葛根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1:陈皮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2:人参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3:五味子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4:川芎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5:黄柏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6:延胡索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7:桔梗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8:石膏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19:白术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0:柴胡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1:苦杏仁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2:山楂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3:白芷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4:泽泻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5:连翘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6:半夏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7:金银花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8:山茱萸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29:三七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30:栀子与西药相互作用br
附表31:珍珠与西药相互作用br
参考文献br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概 述
一、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现状
目前,中西药联合使用已成为临床各科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文献报道,某医院随机抽查2012年8月~2013年1月的7165张门诊处方,其中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2313张,所占比例为32.3%。有人专门抽取门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处方,发现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所占比例较大,且各个年龄段比例不同,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92603张处方中,63%为65岁以上患者,30%为45~64岁患者,7%为45岁以下患者。其中,不合理联用以及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处方不足5%,合理联合使用的处方符合率>95%,不足5%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有待深入研究。可见,中西药联合使用现象十分普遍。临床上把中药和西药简单地放在一起使用,疗效可有提高,但产生的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
中西药联合使用,由于其具有增强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毒副作用等益处,故联合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中西药联合使用理论的缺乏,使用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强,导致不良反应增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近些年来,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引起了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对中西药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总结,为中西药合理联合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发展
中西药联合使用始于明末清初,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晚清著名的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采西人之所长,以补吾人之所短”,尝试使用石膏阿司匹林汤(生石膏加阿司匹林)治疗温病(发热),开创了中西药联用之先河。张山雷创外科用的樟丹油膏[铅丹(Pb3O4)、氧化锌(ZnO)、樟冰、凡士林]也是早期中西药联用的代表处方。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西学中的风气盛行,中西医结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时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南开医学院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江苏新医学第一附属医院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及遵义医学院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专著,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随着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设置及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立,使中西药联合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在国外,日、美、英、荷兰等国家,尤其日本对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也已加以重视,如日本治疗感冒药“ガセ5号”由半夏、厚朴浸膏、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组成。其他国家如荷兰治疗消化性溃疡药ROTER(乐得胃)由碱式硝酸铋、碳酸镁、碳酸氢钠和弗朗鼠李皮组成。
随着中西药联合使用确切疗效的肯定,国内外对中西药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研究,1991年朱建华编著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按不同种类疾病介绍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相互作用;1994年王平主编的《中西药合用指南》出版;1998年英国的JP格里芬等合著的《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手册》一书介绍了国外用于临床的60余味植物药(草药)制剂与西药合用可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目前,对于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研究逐渐深入,不只是在增强疗效方面,在相互作用机制、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应的学术论文、书籍也随之发表、出版,但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由于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其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不明确,因而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