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明确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路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拉开帷幕。在此背景下,追溯公共服务的发生逻辑,探寻公共服务的理论规范,关注民生发展的政策实践,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意义。当代中国,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切实保障公民权利,重点促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均等化发展,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在政治意义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政治的实践逻辑。
|
關於作者: |
曹爱军,男,汉族,甘肃灵台人,政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学、民族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部、教材1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近10项。相关研究成果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4次。
|
目錄:
|
引论 民生发展的政治逻辑Ⅰ
**章 导 论1
**节 立题旨意1
第二节 文献综述8
第三节 研究设计28
第二章 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与价值规范35
**节 “公共服务”的理论起点35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政策议题47
第三节 “公共服务”的价值规范53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逻辑63
**节 从公共服务到基本公共服务63
第二节 社会公平的规范性理论78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5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秩序89
**节 就业服务与劳动权益保障89
第二节 社会保障权与基本养老保障95
第三节 受教育权与基础教育保障101
第四节 健康权与基本医疗卫生106
第五节 住房权与住房保障制度112
第六节 文化权与公共文化服务117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路向124
**节 国家转型:走向包容性发展124
第二节 政府发展:走向服务型政府135
第三节 体制转型:走向公共财政145
第四节 模式构建:走向“合作治理”151
第六章 民生发展的政治意义160
**节 民生发展的公正诉求160
第二节 民生发展的合法性维护164
第四节 民生发展的整合效应16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78
参考文献184
后记1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