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教材将典型案例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配套相关习题,提高护考通过率。★教材一侧留有空白——“NOTE”,方便学生及时记录,并将教材重难点穿插其中,利于学生及时掌握重难点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案例版)。
本书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包括绪论,疾病概论,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内容。
本书突出“临床案例版”的教材编写特色,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理念。每章在编写中除正文外,还穿插有学习目标、案例、知识链接和课后测试题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
關於作者: |
崔茂香,女,副教授,任职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生教研室主任,讲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1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
|
目錄:
|
绪论1
**章疾病概论5
**节健康与疾病5
第二节病因学6
第三节发病学7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9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1
**节细胞、组织的适应11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14
第三节细胞、组织损伤的修复21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7
**节充血27
第二节出血30
第三节血栓形成32
第四节栓塞36
第五节梗死40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5
**节水、钠代谢紊乱45
第二节水肿50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53
第五章酸碱平衡紊乱59
**节酸碱平衡调节59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61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62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69
第六章炎症71
**节概述71
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72
第三节炎症的类型76
第四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81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82
第七章肿瘤84
**节肿瘤的概念84
第二节肿瘤的基本特征84
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90
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90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91
第六节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93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94
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99
第八章发热103
**节发热的病因与机制104
第二节发热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107
第三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108
第九章休克110
**节概述110
第二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111
第三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112
第四节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及器官功能变化116
第五节休克的防治原则117
第十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0
**节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20
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22
第三节DIC的分期和分型123
第四节DIC的临床表现124
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125
第十一章缺氧127
**节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27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生机制128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131
第四节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33
第五节缺氧的防治原则134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136
**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6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1
第三节肺炎142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47
第十三章呼吸功能不全151
**节病因和发病机制151
第二节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155
第三节防治原则157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59
**节动脉粥样硬化159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4
第三节高血压167
第四节风湿病172
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176
第六节心瓣膜病177
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180
**节病因、诱因和分类180
第二节机体的代偿反应181
第三节发病机制184
第四节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85
第五节防治原则188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疾病190
**节慢性胃炎190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191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195
第四节肝硬化199
第五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202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208
**节病因和分型208
第二节发病机制209
第三节诱因和防治原则212
第十八章泌尿系统疾病215
**节肾小球肾炎215
第二节肾盂肾炎220
第三节泌尿系统常见肿瘤222
第十九章肾功能不全226
**节急性肾功能不全226
第二节慢性肾功能不全230
第三节尿毒症235
第二十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238
**节子宫疾病238
第二节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242
第三节卵巢上皮性肿瘤244
第四节乳腺疾病245
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疾病248
**节甲状腺疾病248
第二节糖尿病252
第二十二章传染病255
**节结核病255
第二节伤寒262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263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65
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266
第六节流行性出血热266
第七节性传播性疾病267
参考答案272
参考文献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