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編輯推薦: |
《佛光山的星巴克——的启示》:游记的形式,精神的内核,营销学大师带你思索人生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佛光山的星巴克——的启示》收录了作者的六十三篇随笔,是其从过往人生行路历程中采撷的点滴,融入了对老子《道德经》的些许体悟,以之观照学术境界、品牌高低以及生命之道。这些后知后觉中,有些或许有点后见之明,可以帮助读者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
關於作者: |
周南,福建古田人,1952年生,福建沙县插队知青,福州大学工农兵大学生,1981年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犹他大学分别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与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大学执教,获终身教职。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是教育部聘任的企业管理学科的第一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世纪90年代起主要讲授EMBA课程与指导博士生。
|
目錄:
|
写在前面的话:不在路上,便在书里?
第一部分 学术之道:有无相生
长沙:橘子洲游学
福州:从工农兵到大学生
波卡特洛:MBA导师的希望
盐湖城: 永远做小学生
武汉:珞珈山大还是我们大
武汉:最美的微笑
大连:一所不大的大学
台南:大学校长帮学生洗脚
台南:北台大,南成功
曲阜:想起孔子,不亦说乎
香港:追求真理,静心思考
香港:"感谢您当年的一句话"
香港:博士生之"无畏,无知,无限"
香港:博士二年级最痛苦?
香港:写文章,做学问
香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比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剑桥:那个在海滩嬉戏的孩子
香港: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成为"自己"
第二部分 品牌之道:难易相成
旧金山:麦当劳的舍得观
黄石国家公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波卡特洛:品牌危机见领导力
波卡特洛:品牌危机见媒体力
盐湖城: 可口可乐弄巧成拙
沃尔夫维尔:男人的选择
巴黎: 塞纳河之夜
阿姆斯特丹:荷兰风车,物尽其用
京都:去清水寺的车怎么乘?
宫岛:一个神与人共处的岛屿
广岛: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皇后镇:空气好,人增寿
皇后镇:世界上最友好的城市
承德:元朝一百年,清朝两百年
台南:向蚊子学口碑营销
台北:"三宝"与三类人
西安:一个"土"气十足的古城
哈尔滨:俄国风情,本地音乐
成都:解读宽窄巷子
厦门:航班延误,火冒三丈?
兰州:黄河母亲
青岛:吃喝玩乐的好地方
太原:人说山西好阳光
沙县:沙溪水,向东流
第三部分 人生之道:道法自然
高雄:佛光山的星巴克
上海:国际饭店今安在
沙县:种田人的智慧
沃尔夫维尔:加拿大人不是美国人
魁北克:"对不起,你刚才超速了"
奥克兰:一树山
卡瓦劳大桥:湘汉子蹦极
南京:龙盘虎踞,象天法地
悉尼:没有昨天,哪来明天?
南靖:圆通,圆融,圆满
北京:清华北大,天壤之别
香港:龙脉与风水
香港:美荷楼的香港精神
香港:中环的对环
香港:伪君子难防
香港:"唯有善者留其名"
香港:世界冠军之路
香港:动养形,静养神
香港:谋生,养生, 长生
香港:职业,事业,人生
《道德经》索引
地名索引
学校名称索引
人名以及其他索引
致谢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不在路上,便在书里?
许多读书人相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言人人殊。从字面上看,前一半是“游”,后一半是“学”。这些读书人大概受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影响很深。当年,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在颠沛流离中不废读书讲学。后人尊他为伟大的教育家。
我的人生旅程,“行路”早已过“万里”,但“读书”离“万卷”仍远。若想在余生实现“读万卷书”,每天不光要发奋“阅”“读”,可能还需赶时髦,在微信里转发他人的“高见”。但这既劳心又伤身,且免不了误传不少谣言,也就作罢。岁月忽已晚,看来“读万卷书”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如趁尚有体力,边“游学”边写些“游记”,算是“行一大段路,写一小本书”。于是,六十岁那年,我出了本随笔集,叫《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我在前言里说:这是我“此生心迹的一个回顾”。
几年过去,我已六十逾三,“六十三”倒过来看是“三十六”,自觉心态仍然年轻。不觉手痒,又写了一本随笔集,就是你此刻拿在手上的这本。与上一本不同,这本是我人生旅程的一个脚注。
感谢父母,从《诗经》中找出两个字,以“周南”作为我生命的代号。冥冥之中,契合了我未来人生旅程的轨迹。他们生前不曾料到,我三十岁远渡重洋去北美留学、工作,接着回到祖国,是为“周”;定居香港,是为“南”。不知不觉间,我的人生路已从摸索谋生之计上升到探索生命之道,经历已经成了回忆。
不回顾过去,无法瞻望未来。活在当下,驻足盘点,哪些点滴最值得回忆?大概是回忆本身吧!
我的青少年时期,路上曾经飘雪,我苦苦挣扎。谁说“梦里不知身是客”?虽然当年心里的疼痛至今历历在目,但是,世界比想象中宽容,最美的风景一直在我心里,在前方。
人往高处走。将路上的经历转化为生命的正面养分,人生才会越来越快乐,世界才可能越来越美好。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些可分享的东西,不应窝在小板凳上偷懒、在闲适中偷生。懒惰不仅不会带来安逸和快乐,还会使自己日趋死气,将未来从无限的憧憬(童心童景)变为一条死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带着这样的念头,我“追溯”自己的“游学”“足迹”,包括一些早已模糊的记忆,写了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三篇随笔,每一篇都和我到过的地方有关,并借老子的《道德经》诠释自己对学术境界、品牌真谛以及生命之道的一些体悟。按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学术之道:有无相生;第二,品牌之道:难易相成;第三,人生之道:道法自然。
为什么这样划分呢?《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的界定是,“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我这里分享的对立言、立功、立德的感和悟、情和思,即便只是后知后觉,当中或许有些许后见之明,或许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与共鸣,有助于你探索自己的人生路。因亲历而感恩,因陌生而向往?众说纷纭,各取所需。希望你喜欢这本书,虽然它只不过是我的故事和感怀。
为方便你阅读时查找、参照,书中附有《道德经》索引、地名索引、学校名称索引、人名以及其他索引,还配有二十六张“历史”照片。
人生的意义,不在路上,便在书里?我深知自己离老子的境界永远都相距十万八千里,没有可能不朽。然而,人生理想如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周 南
2015年7月31日
于香港骏景园
3-1 高雄:佛光山的星巴克
台湾的佛光山无疑是一个“宗教景点”。身边许多朋友并非佛教徒,但他们从佛光山回来,却个个对其赞叹不已。因为这众口一词的赞美,我对佛光山早就心生向往,期盼一访。
从左营坐上去佛光山的大巴,终点是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一下车,老远就看见一栋金色屋顶建筑物,气势恢宏。门前草地上分别有两组雕塑:狮群与象群。走近再看,左侧领头的大狮子仰头翘尾,威武神气;右边几头大象全都长鼻朝天,可爱柔顺。一刚一柔,这样的布局是我极为欣赏的!
视及建筑物两侧的门洞上方,各刻有两个字,左为“解脱”, 右为“自在”。见此,心中不由一动:这不正是我这几年的所思所想?几年前,从担任了十多年的系主任职位上退下,重担顿歇,身心轻快,可谓由“放下”带来“解脱”;而今花甲已过,生命正从寻求“自由”转向领略“自在”。如果“解脱”是“人”的理想,“自在”不就像“神”“仙”或“佛”的境界吗?
及至建筑物跟前,看到门梁上写着四个大字——“礼敬大厅”。何为“礼”“敬”?我不解其意。寻思间,已经迈入大厅。厅中人头攒动,来往如流。挂在二层与一层之间的电子显示屏上的商品信息直入眼帘:“午餐哪里吃?…一楼滴水坊、汉来蔬食;二楼景观自助餐……任君选择,吃得欢喜。”这感觉,竟一点不像在一个庄严的宗教场所,更像是置身于现代化的商场。再向前看,两条红色飞龙自顶悬下,中间是 “骏程万里” 四个大字。今年正值马年,这四个字既应景,也颇“人间”,有种锐意进取的豪气。对比门前的“解脱”“自在”呈现的“出世”之境,反差不小,耐人寻味。
一转眼,瞥见礼敬大厅大门的左内侧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深绿色的英文店标分外显眼。星巴克竟然开在寺院里这么醒目的地方!这无疑是我在佛光山不到一天的逗留期间,遇到最吃惊、感受最奇妙的情景。
我立即想起几年前开在北京故宫的星巴克分店迫于舆情被迫关闭的事件。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圣的象征之一。要星巴克撤出故宫,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遭遇外来文化冲撞时的一种自我保护。而佛光山的这家星巴克,初见,虽颇出乎意料,却并不令人反感;再思,则觉得在情理之中——在这样一家倡导“人间佛教”理念的寺院中开设星巴克,不正体现着佛学博大包容的胸怀,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眼界,以及服务广大游客的“慈悲方便”吗?这何尝不符合佛教的精神呢?以我常用的“天地人”分析法来看,这是一个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做法。
再看四周,游客熙熙攘攘,面容轻松自得,不同于人们在一般佛教寺院时的庄重神情,但也绝无不敬。透过见、闻、觉、知,游客们慢慢地体会和轻轻地感受,不经意间,佛教的理念已经巧妙地、人性化地融入他们的体验中。“金刚怒目,不及菩萨低眉。”一大堆文字的教理,大概也不及星巴克带来的微妙而震撼的感受。从所见所感中参悟学佛,这大概是礼敬大厅的真正用心吧。
我想,在“解脱”“自在”以及“吃喝玩乐”之中,会不会有人因机缘巧合、慕名而来,到逐渐喜欢甚至爱上这个“人间佛教”的“大本营”,再到成为一名佛教徒呢?这或许只是我的臆测,因为我本人并没有因这一日之行而想成为佛教徒。但我以为,佛光山的做法,暗含了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哲理。
几天后我回到香港,与我的博士后学生彭璐珞谈起在佛光山“走马观花”的经历。她去年夏天曾赴佛光山参加为期两周的夏令营,了解更甚于我。她说,佛光山今日的面貌,与其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初入佛门时的一些经历密切相关。星云法师少年时在禅堂所受的教育,是以“打骂”为主:“有理三十棒,无理棒三十”。虽然他自己宿根深厚,经受了种种磨炼而成一代高僧,但也体验到这种教育方式有其弊端,或许未能适应大多数现代人的“根器”。他因此发愿:为什么不能用轻松而愉快的方式,让人们体验到如同极乐世界般的庄严美好,进而对佛法心生欢喜和信心呢?
听了她的话,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何我对佛光山有如此难忘的第一印象的“因缘”吧?
2014年5月1日
特别感谢:永芸法师,彭璐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