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陈福兴学术思想研究: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供农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参考。
|
內容簡介: |
《陈福兴学术思想研究: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陈福兴研究员为核心的祁阳站科研团队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术思想提炼与总结,收录了陈福兴等专家1962~ 2005年,承担和主持农业部、科技部、湖南省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笔记、试验总结、研究报告及论文等31篇,内容包括红壤地区中低产田改良和区域治理、红壤地区立体栽培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丘陵区红壤持续高效利用及综合发展技术模式等。
|
目錄:
|
目录
前言
**部分 低产田改良(1962~1965年)
冷浸田的性质与改良(1962年12月)3
官山坪大队养地经验调查与分析(1963年12月)13
湖南祁阳官山坪大队几种农业土壤培肥的办法(1964年)18
绿肥对改良低产田防治水稻“坐秋”的作用及其增产措施(1964年11月)28
第二部分 南方红(黄)壤地区中、低产田改良和区域治理(1981~1990年)
湘南丘陵区双季稻绿肥制施钾效应及土壤中钾素的变化(1981年4月)41
紫泥田水稻僵苗原因及防治措施(1982年)47
湘南红壤稻田高产稳产的综合研究(1982年11月)53
提高氮肥经济效率的研究(1981年12月)64
低产垄田水稻双杂高产栽培技术(1990年11月)68
第三部分 南方红壤区域农业研究(1986~1992年)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平衡及增产作用——肥料效应监测试验结果(1988年12月)83
湘南吨粮田的土壤条件及其培肥措施(1992年8月)88
黄花菜四千亩高产示范片技术措施(1988年7月)93
黄花菜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试验报告(1987年12月)96
湘南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及其效果(1988年1月)102
柑橘高产优质的土壤培肥及施肥技术(1988年3月)108
红壤丘陵荒地牧草种植及栽培技术要点(1988年4月)114
南方红壤区域农业研究报告(1990年5月)121
第四部分 南方红壤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研究(1989~1995年)
水稻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1993年12月)131
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作用(1992年12月)135
稻田三熟制亩产超吨粮栽培技术(1992年12月)142
湘南红壤稻田三熟制条件下土壤养分周年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991年12月)148
红壤丘陵立体农作制度及配套技术(1995年8月)152
湘南丘陵红壤利用方式对交换性铝分布的影响(1995年9月)175
圆叶决明在红壤丘陵区的引种及应用研究(1995年9月)180
复合肥料在南方双季稻田上的使用效果(1989年4月)184
第五部分 红壤丘陵区粮食与经济林果牧高效综合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1996~2005年)
红壤镁肥响应与施用新技术(2000年11月)191
红壤性质复合调理剂研究报告(2004年7月)198
红壤丘陵区水田高效新型轮作制度(2000年10月)204
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配套技术模式(2005年8月)221
红壤丘陵区冬闲田产业化开发技术模式(2005年11月)234
红壤丘陵区农林果复合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2005年9月)242
后记 陈福兴研究员43年扎根基层开展科学研究的启示253
|
內容試閱:
|
冷浸田的性质与改良
冷浸田是低产水积土中的主要一种。它分布范围广阔,它的特点是水温泥温低、地下水位高,常年冷浸水,同时土质黏重板结,群众形容“干后一把刀,湿时一团糟”,土层深且耕作费力,潜在肥力高,速效养分少,禾苗生长缓慢,回青迟,分蘖少,且常有发黄黑根,产生翻秋现象。因此,过去一般只种一季水稻,亩①产100kg至150kg,是低产田改良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普遍开展了冷浸田改良效果很好,也累积了不少经验。根据群众经验及试验结果,对冷浸田的性质与改良提出建议和大家分析研究。
1 冷浸田土壤的特征及冷浸现象
冷浸田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势低洼的山冲谷地。冷浸田的形成不大受母质的限制,几乎所有母质都有发现,但主要以较黏质的页岩、石灰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地区为多,而花岗岩上的丘陵地区更为普遍且严重。其主要性状如下。
1.1 常出冷浸水泥温水温低
这是冷浸田**特点,冷浸田也由此而得名。据在祁阳官山坪地区对冷浸田与非冷浸田温度观测如下表(表1)。
表1 冷浸田温度(气温、水温、泥温)观察注:观测资料为7月4日上午5时与下午2时两次的平均数
从资料看出,冷浸田与非冷浸田,不论在气温上和泥温上都是相差很大的。如气温的温差为3℃以上,而泥温差异就更加悬殊了。同时冷浸田出现的冷浸水,经常从地表及岩石裂缝浸入田中。
冷浸田出冷浸水的方式和种类各不相同,有很多是在陡坡的田埂周围冒出的,并常带有红色铁锈,这种田群众称为铁锈水田;有的从水田中泉眼冒出,时间长水量添多,面积扩大,局部形成滂眼,群众称这种田为滂泥田;另一种有田中各处都出冷水,但没有明显的泉眼,此种田农民常称漏筛水田,比较普遍,除此,另外的有在同一块田中上面三种情况都同时存在。
1.2 结构差,耕作困难
冷浸田土壤结构一般是很差的,泥脚都很深(泥脚指土壤耕作层)一般都在8寸到10尺以上,而滂泥田*深的达数尺。土壤剖面状况分述如下。
地点:湖南祁阳忠和观
地形与母质:丘陵谷地页岩母质
土壤类型:冷浸锈水田
剖面描述:
0~18cm:深灰色粉砂质粘壤土,干时淡灰色,无明显的结构,松软有锈纹有锈斑,常见于根穴中及土壤表面,有多量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pH 6.5。
18~32cm:灰蓝色,粉砂质黏土,下部稍呈小块扩耕造,具锈纹,根系少,含少量片状石砾,稍紫,无石灰反应,pH 6.3。
32~56cm:淡黄色,坚实粉砂黏土,具小块状耕造,植物根系较少,片状石块的多,无石灰反应,pH 6.5。
56cm以下:为淡黄棕色黏土,有极少量植物根系,含碎块,无石灰反应,pH 6.2。
从剖面看出,土壤耕作层是根深的,同时受水的影响有灰粘层的出现,表明有潜育化现象,表层由于经过人为长期耕作和较长时间浸水,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底层有接近其母质的特性,一也出现了似母质的碎块。
冷浸田因受地下水高,排水困难,在经常泡水情况下,土粒分散,多为浆糊状泥浆,通气性很差,在这条件下,有机质处于难分解状态,产生低价氧化物和各种还原性气体,如沼气、硫化氢等,使泥浆鼓动,结构愈变愈差,耕作极为费力,有的甚至人畜不能下田,据群众反映一般不宜多犁多耙,也不宜深耕。
1.3 养分分解慢,速效性养分含量少
冷浸田的潜在肥力高,群众反映肥效后劲好,从分析资料看出(表2):从整个土层来说,有机质含量都比较高,由于地形低洼,排水困难,嫌气作用占优势,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在土壤中就大部分成半腐解状态存在。因此,速效养分较低,如植物需要量大的速效性氮,一般只有0.01%~0.022%,造成作物生长不能即时满足养分需要。同时,施肥也看出,施半腐熟的农家肥料在非冷浸田上一星期左右就起很大效果,禾苗长得青嫩,而在冷浸田上施同样肥料,半月以后,还看不出明显效果,这看出冷浸田肥料分解是慢的,因此,冷浸田要及时发挥肥效,必须早施腐熟性肥料。
表2 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分析项目
2.1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冷浸田由于地势低洼,常出冷浸水,排水困难,因此过去一般只种一季水稻,很少有种旱作物的,对种水稻还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在插秧后,禾苗常有发黄现象,返青慢。据我们调查,通常比一般非冷浸田慢6~10天,其大山区则更长,有达半月之久。今年早稻试验,同为4月30日插秧,非冷浸田(如黄泥田)成活快,没有发黄时期,即有发黄时期也只有2~3天,而冷浸田发黄时期长的就在一个星期以上,并回青后又有发黄现象。
另外冷浸田常有翻秋,就是禾苗长得缓慢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其表现:禾苗不发新根,禾叶变黄,轻的抑制生长一段时间,严重的则烂根致死,农民亦称“折冬”或“坐蔸死苗”。
其次,冷浸田禾苗分蘖少,成熟迟,据农民反应有“插七踩五割三根”的说法(注:踩指水稻中耕)就是说冷浸田禾苗不但不分蘖(发芽)有时反而有减少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对冷浸田更应适当密植,同时每蔸株数也应适当增加,分蘖少的情况从试验资料也可看出(表3)。
表3 冷浸田水稻分蘖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