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编石磊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采访,积累了大量航天知识和故事,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20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此外,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都具有航天专业背景,并与钱学森及其家人有过密切的接触,能够搜集到关于钱学森方方面面的**手资料,这充分保障了本书故事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能够将大科学家钱学森以更加“立体”的面貌呈现出来——有感情、有血肉、有灵魂,同时他也有“小缺点”,这样的钱学森更真实、更亲切,更具带动力和影响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第一手权威资料,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钱学森传奇人生中的精彩故事,或勤奋学习,或敬爱师长,或热爱祖国,或痴迷科学……充分展现了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与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从侧面再现了“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并将钱老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与100年来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结合,不仅记述了钱老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而且折射了中国的百年崛起、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
關於作者: |
石磊,原中国航天报社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副社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飞船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见诸书、报、刊数百万字。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20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策划出版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策划编辑的钱学森《导弹概论手稿》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创出版工程奖。
王春河,1964年以来,在航天部门先后从事科研管理、飞行器结构设计和思想政治工作。曾任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部长,兼任全国政研会特约研究员。2005年退休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会刊主编。曾发表论文、特写、诗歌多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编航天题材书刊多部,撰写或与他人合写《工程哲学》、《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等图书多部。
|
目錄:
|
读书修德——钱氏祖先留下的教诲
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飞镖投得最远的孩子
伴随一生的文化艺术情结
不用死背书,不求得满分
难忘母校
交通大学的求学经历
100分实验报告与96分考卷
吹次中音号的大学生
如影随形的兄弟俩
“金钥匙”学会的新会员
师恩永志于心
第一首飞天畅想曲——《火箭》
赴美留学
学业上的重大转折
艰苦并快乐的加州理工求学时光
耳濡目染:从导师身上学到了真知才干
非凡的博士:才华与坚毅并重
步入婚姻的钱学森
步入三尺讲台:抢占人才高地
严师出高徒
悉心指导:火箭小组获得成功
难忘师恩:保存了半个世纪的计算尺
“四人小组”
“海归”的80磅手稿
特殊的资料库:剪报
两封信函和一所大学
科普广播的忠实“粉丝”
中央党校的名誉教授
身教重于言教
科普高手
活到老学到老
没有创新,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
內容試閱:
|
钱均夫不仅是位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在钱学森的幼年时期,是父亲钱均夫首先向他开启了人生与智慧之窗。
1914年初,2岁多的钱学森随父母来到北京,父亲把他送进了“蒙养院”。蒙养院今天听起来是个陌生的名字。其实,蒙养院就是幼儿园。1922年以前,幼儿园都称蒙养院。所谓“蒙养”,就是从小开始启蒙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学习习惯。
当时,蒙养院在北京还是“稀有元素”,能够把孩子送进蒙养院进行启蒙学习的,差不多都是达官富贾。钱家当时包了一辆“洋包车”,由女佣陪同,接送钱学森去宣武门蒙养院。
常言道:“3岁看到老。”3岁时的启蒙教育,关系到此后的整个人生。那时候,在蒙养院里,孩子在 “修身”中接受做人之道的教育,在“行仪”中学习行为举止,在“读方”中识字,在“数方”中学习数数和加减,在“手技”中搭积木,在“乐歌”中初习歌舞,在“游戏”中嬉笑玩耍。
钱学森从小记忆力极强,这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同时也能心算一位数的加减乘除。钱家的亲戚朋友常来走动,父亲所在教育部的同事偶尔也过来坐坐。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在客人面前背诵诗词便成了小学森的拿手“节目”,大家对他的表演赞叹不已,认为“前途未可限量”,邻里间更是相传钱家出了个“神童”。1917年9月,未满6岁的钱学森来到离家不远的小学就读。
钱均夫和他的夫人章兰娟对钱学森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培养他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规定:钱学森必须每天按时起床,出门上学必须衣着整洁;回家后衣服、鞋帽、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晚上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整理好第二天上学的课本和文具。钱学森一生严谨仔细、一丝不苟的作风就是这样从小养成的。
钱均夫不仅注重培养钱学森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他也深深懂得,要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创造性的人才,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因此,他很注意培养儿子对艺术的兴趣。钱均夫撰写出版过《逻辑学》,他认为,从小培养钱学森的多种才艺,目的不在于强求他考高分、学专长,而是通过艺术熏陶,建立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概念,不至于“读死书” 变成“书呆子”,而是成为一个有灵性、有创造力的人才。他对钱学森学习音乐、绘画、书法都有安排,还在假曰带钱学森去郊游,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
钱学森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当他提出要看某部电影时,总是由钱均夫先去看一遍后再告诉他是否可以去看。
钱学森晚年动情地说:“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同样,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与他的父亲钱均夫夫唱妇随,一起担当起儿子的第一任老师。章兰娟是杭州富商之女,从小聪明内秀、多才多艺、知书达理a她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心灵手巧,尤其擅长刺绣。她总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把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钱学森。她的话像绵绵春雨,滋润着钱学森幼小的心灵。她给儿时的钱学森每日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就教钱学森背诵唐诗:累了,就让钱学森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教钱学森画画,或者写毛笔字。
每日如此,从不问断,这种方式让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遗憾的是,在1935年钱学森即将赴美留学之时,母亲章兰娟因病辞世,年仅47岁。母亲的离世,使钱学森悲痛不已,他不忍心丢下父亲孤身一人艰难度日,便把不想去美国留学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但钱均夫坚定地说:“孩子,你的学业和前程很重要,不要担心我的生活,我已经认了杭州方谷园的仆人钱月华为干女儿,她是个细心的好孩子,由她照料我,你就放心地去读书吧。” 1947年7月,钱学森回国探亲。离家12载,已经是物是人非。晚间,钱学森与父亲头挨头睡在一张床上。他一边哭,一边听着父亲向他叙述母亲离世时的情形。钱学森问父亲,母亲临终时留下什么话没有?老父亲从床上爬起来,打开了电灯,从枕头下摸出了一页泛黄的小纸,递到钱学森手里。钱学森颤抖着双手接过来,借着灯光仔细看去,母亲娟秀的手迹映入眼帘:“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人到中年的钱学森手捧母亲临终留下的泪痕斑斑的诗笺,脑海里闪现出儿时母亲与自己相处的一幅幅画面,他竟像一个孩童那样,毫无顾忌地放声号啕大哭起来。他的泪水滴在母亲留下的诗笺上,与母亲的泪水汇合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