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这本《文学的使命与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和实践》,是全国各地方作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结晶。其中,既有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努力研究,又有对具体文学地位作用和规律特点的深入把握;既有对文学生产等内部环节的探析,又有对影响文学作品发展外部因素的探究。
|
內容簡介: |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后,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为讲话精神所鼓舞、所感奋。中国作家协会及时组织文学界的学习讨论,一手抓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一手抓工作的贯彻落实,不断把对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推向深入;各省市区作协和行业作协也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这本《文学的使命与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和实践》,是全国各地方作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结晶。其中,既有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努力研究,又有对具体文学地位作用和规律特点的深入把握;既有对文学生产等内部环节的探析,又有对影响文学作品发展外部因素的探究。
|
目錄:
|
以精品力作为抓手繁荣发展首都文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之浅见程惠民/1
文艺批评的三个精神指向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18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魏平/35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思考杜学文/39
生活文学之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
特·官布扎布赵富荣/56
在文艺发展过程中深刻领会文学评价标准和人民性问题
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69
人民大地文学有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体会张未民/87
深入生活,使黑土地文学之花更加绚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体会龙作党/96
脚踩坚实的大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三点思考毛时安/111
全民族文化创造与人民的文学苏文/124
强化四个意识打造“文学浙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学习体会臧军/141
回到中国,回到传统
——乡愁的文学解读潘小平/15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杨少衡/167
在融合创新中构建中国特色文学批评李洪华/176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学的地位作用
与作协的职能任务杨学锋/189
以创作为中心,用作品引领时代何弘/204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审视创作导向范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点体会
朱训集/213
关于好的文学作品的几点思考龚爱林/228
时代担当与文艺批评的主体建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蒋述卓龙扬志/246
论文艺批评评价机制建设及其功能作用的价值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体会张利群/252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海南省作家协会/276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文艺政策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晓言/286
正确把握新时代文艺工作“十大关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体会邹瑾/302
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看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
欧阳黔森/320
文学是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力量云南省作家协会/337
经略天下的大手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王嘉民/353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学繁荣的根本蒋惠莉/357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新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梁胜明陈玉福/368
人民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梅卓/393
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启动文学事业新引擎
助力“丝路宁夏”新旅程苏保伟/400
发挥文学在文明进步中的积极作用董立勃/419
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兵团文学的宏伟篇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谈谈对兵团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秦安江/423
|
內容試閱:
|
今年10月15日,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的文艺发展吹响了前进号角,为文艺工作树立了精神灯塔,为文艺工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一年来,我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领会,越来越体会到讲话的重要性、丰富性,在不断地学习、领会、实践的过程中,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讲话彰显高屋建瓴的时代特色,蕴含着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既包含着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又满怀深情寄予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的殷切期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精品的一系列论述,内涵丰富常学常新。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精品的这些论述,系统地阐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精品的判断标准,文艺精品的内涵与外延,地位与作用,以及文艺精品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体现在文艺精品与作家的思想水平、情感立场、艺术修养、创作态度等方面,体现在文艺精品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体现在文艺精品与党的伟大事业的创新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关文艺精品的论述实际上构筑起了新的文艺“精品论”。“精品论”的提出,在理论上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创造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艺,以及怎样创造社会主义文艺的重大理论问题,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理解讲话、理解社会文艺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也是做好作协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值得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结合近年来在北京作协的工作实际,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进一步认识到作家无精品不立,作协无精品不强,文艺无精品不繁荣。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精品力作,进而繁荣创作,服务社会和人民,是做好作协工作的着力点。队伍建设是打造精品力作的人才基础;健全机制是打造精品力作的制度保障;放开视野手脚,发掘网络文学这只潜力股和青少年写作这一生长点,是打造精品力作的重要补充;加大文艺评论和宣传推介力度,是精品力作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精品论”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内涵丰富,是打造精品力作的重要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多次提到文学精品的问题。在概念上,讲话多次使用的“优秀作品”“好的文艺作品”,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与“精品”同等含义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还有一些提法更具体,更细致。像“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些论述触及到文艺精品的思想境界、艺术功力、品格质地、阅读感受、市场效应、艺术效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博大丰富,宽广深邃。
从逻辑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品论”闪耀着辩证法光彩。“优秀作品”“好的文艺作品”和“精品”,是从正的方面展开,对低劣的作品的描述则从反的方面进行。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那些“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作品,那些“当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的作品,那些“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作品。这些低劣作品显然都是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拒绝和摈弃的。针对当前文艺创作中的这些“怪”现状、“坏”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明确区分优秀作品与低劣作品,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文艺、人民的文艺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品论”,极大丰富了我们党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解,是指导我们文艺工作的重要指针。从历史上看,是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文艺工作产生重大指导作用和深远历史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一开始就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一战略判断,再次表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在文艺战线工作的同志,不啻是巨大的鼓舞。在201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第三天,北京市文联召开首都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北京市参加文艺座谈会的几位文艺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会议精神,让我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说,为什么这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要开这样的会,是看到了我们在转型期特别是文化市场,大家都很担心出现了市场导向的问题,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的时期,所以要深刻认识到这样大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作为北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我们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因为我们是北京,是首善之区也应该成为文化排头兵的作用的群体,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成绩,但是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差很远。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得拿出自己的作品来,如果没有与地位和责任相匹配的作品我们的学习就是空谈。张和平主席还总结了六句真言:文艺不能当市场、艺术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听了几位文艺家代表的发言,使我深受启发,我还记得首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的激动心情,当时学习的时候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们盼望这样的会议,盼望面对面地听中央领导跟我们谈文化艺术的问题已经很久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犹如灯塔、指针、定心丸,对于我们一些长期思索的问题,受到困惑的文艺现象如拨开云雾见阳光般霍然敞亮起来,开始学习时围绕为社会主义创作、为人民创作,占领阵地、追求高峰、推出精品在座谈中与文艺家深入交流。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就能深切感受到,讲话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是什么、追求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重要理论问题,特别是有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论述,是“精品论”的精华,是关于文艺创作问题的创新性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着力点和关键点。说到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精品,鼓励精品,这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体会之一。文艺工作千头万绪,从精品力作入手,就抓住了文艺工作的牛鼻子,找到了文艺工作的突破口和抓手。文艺要靠作品说话,作家要靠精品立身。多出作品,出精品,是作协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文艺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受到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既是对今天文艺事业的鸿篇大论,又是和文艺工作者的推心之谈,在首都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近两年来,北京作协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指针,认真履行团结、联络、协调、服务首都作家的职能,围绕讲话提出的方向和要求,在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壮大文学队伍,繁荣发展首都文学事业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围绕服务大局,出精品、出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都北京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既有老舍、杨沫等老一代作家的辉煌历史,也有新一代作家刘恒、刘庆邦等名家的文学成就,还有格非、徐则臣、笛安等中青年才俊的崭新面貌,作家们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文学源流,滋润着首都北京的文学河道,呼唤着后来者的奋进超越。如今,北京作协已经拥有会员近1300人,8个创作委员会,在全国作协中规模较大。近年来,北京作协在打造精品、推出力作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关怀下,紧密地把作家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加强对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强对文学精品项目的扶持保障,认真落实北京市文联党组部署,紧紧围绕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题材、主题、风格上做出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全国最高级别文学奖项。特别是在全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北京五位作家的作品获此殊荣。周晓枫的《巨鲸歌唱》获得散文奖,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获得短篇小说奖,格非的《隐身衣》获得中篇小说奖,孟繁华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和贺绍俊的《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获得文学理论评论奖。我们获奖的5位作家中,周晓枫是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徐则臣是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孟繁华是北京作协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贺绍俊是经由北京作协推荐并当选的中国作协第七、第八届全委,格非是2011年加入北京作协的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还有北京“80后”作家笛安的作品虽然未能获奖,但也进入了短篇小说提名名单,十分难得。在同一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有5位作家同时获奖、6位作家获提名,名列全国前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在全国各省市中也是非常罕见,鲁奖的丰硕成果生动地反映了北京文学近年来繁荣发展的态势。对于我个人来说,作为文联的一名领导干部、北京作协分党组书记,主要是认真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在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维权的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诚心诚意同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并在学习讲话中下功夫研究解决新的文学形态的管理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的方式方法,在推精品、出人才,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努力与尝试。
二、强化作家队伍建设,是打造精品力作的人才基础
作家是创作的主体,也是精品力作的生产主体,而一支强大的作家队伍,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人才基础。对于作协来讲,虽不能把作家数量与质量看成简单的正比例关系,但作家会员的数量越大,出精品的可能就越大,但这个量是产生质的飞跃的前提。培养造就一支人数众多、素质优良的作家队伍,是首都文学事业坚实的人才基础。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作协会员达1243人,其中60岁以上作家709人、占57%,45—60岁之间作家329人、占26%,45岁以下作家205人、占17%。从性别看,男性作家908人,占73%,女性作家335人,占27%。会员中少数民族作家有60人。会员有来自中直机关、市直机关、科研机构、文化院团等的工作人员,也有体制外作家。其中体制外作家近100人,包括网络作家28人。北京作协根据创作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了小说创作委员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文学理论评论创作委员会、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青年创作委员会、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等8个创作委员会,这是北京作协的人才基础。
青年是文学的生力军。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现象在文艺史上很普遍。“五四”时期涌现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基本上都处在青年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的阵地,是北京大学师生和《新青年》相遇后的“刊校结合”的文化创造平台。《新青年》的作者队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力量,以1919年为界,大部分都是当时的80后、90后年轻人,如:鲁迅38岁,周作人35岁,李大钊30岁,胡适28岁,刘半农28岁,毛泽东26岁,恽代英24岁,傅斯年23岁。近年来,文学界的代际更迭令人眼花缭乱。继80后之后,90后、00后相继在文坛亮相,成为吸引时人眼球的突出现象,也说明了青年作家在文学界的号召力。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搞好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不二选择,更是作协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思想引领、创作引导、政策扶持、培训进修、作品推介上着重向青年作家倾斜。及时发现和广泛团结青年作家,积极吸纳和发展优秀人才签约,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青年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北京作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新发展会员160名,除本土作家外,还吸引了许多中央单位青年作家和非京籍自由撰稿人向作协靠拢,优化了作家队伍年龄结构,展示了首都吸引文学人才工作的力度和决心。目前,北京作协已有45岁以下的青年会员205人,其中“80后”作家66人,一批新人脱颖而出,构成了北京作家群体人才济济,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喜人书面。老一代如张洁、陈祖芬、谢冕、赵大年、霍达、葛翠林等作家依然笔耕不辍,保持着相当的创作数量和活力;刘恒、刘庆邦、邹静之、张承志、毕淑敏、曹文轩、阎连科、严歌苓等都是现在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优秀作品思想厚重、艺术圆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徐坤、格非、宁肯、邱华栋、周晓枫、祝勇、李洱、树才、温亚军、星河、晓航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思想意识活跃,创作视野广阔,类型风格多样,作品均获得过国家级文学奖项,在各自领域内出类拔萃;徐则臣、付秀莹、葛竞、石一枫、张悦然、笛安、蒋峰、文珍、霍艳、马小淘、郑小驴、孙睿等均是1975年甚至1980年以后出生的作家,少年成名且极具创作潜力,是一支朝气蓬勃、辛勤笔耕、充满希望、可以信赖、潜力巨大的文学梯队。我们还团结了孟繁华、贺绍俊、孙郁、陈晓明、白烨、陈福民、李洁非、张柠、王德领、李林荣、师力斌、李云雷、杨庆祥、丛治辰等一大批文学评论家,或为各高校教授,或为国家级文学奖项评委,从“50后”到“80后”,年龄分布均衡,代际传承有序,保证了北京地区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评论的两翼齐飞。
2013年5月,成立了青年作家创作委员会,积极探索文学创作和青年作家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为青年作家交流、采风创造条件。加强对青年作家和作品的评论推介,引导评论界关注青年作家作品,组织召开签约作家作品研讨会10次,“80后”青年作家专题研讨会1次,网络文学研讨会1次,为青年作家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上述工作与措施,增强了作家的创作定力,健全了作家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免疫力和抗干扰能力。我们对精品的理解深入了。要正确处理一部书与著作等身的关系,要经常告诫并倡导自我告诫,防止被狭隘利益绑架,拒绝做市场的奴隶。特别对于处于上升势头的青年作家,要精心打磨作品,不要强于一心琢磨市场,写想写的要优于写需要写的。实践证明,首都作家队伍,是一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队伍,是一支勇于担当、善于创新、能出精品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生力量。然而作家队伍建设非朝夕之功,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特别是“80后”作家数量少,青黄不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文化结构上,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层次的人才所占比例仍然偏少,高职称会员年龄趋于老化,高职称低学历问题依然存在;在人才结构上,高层次的文学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知名作家数量和质量,仍然与北京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作家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健全文学生产激励引导机制,是打造精品力作的制度保障
影响和决定精品力作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制问题。党的“双百”方针和相关的文学扶持政策,属于宏观层面的制度性因素,具体到北京作家文学生产微观层面的机制,如作家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项目申报机制,选题立项机制,出版发行机制,宣传评价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等,还需要不断探索。对此,我们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
一是加大扶持文学精品创作力度。继续实施文学精品项目重点扶持活动、合同制签约作家聘任管理,积极探索催生精品的途径和方式,调动优势资源向重点题材、重点项目、重点作家倾斜,力争推出更多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自2012年起实行了“文学精品项目制”,在创作主题上着重体现“原创的、当代的、北京的”要求精神,通过选题、论证、立项、考核一系列程序,创新性地将资金投入到作家创作的全过程,为创作服务、为创作中的作家服务,支持作家潜心创作精雕细琢,最大限度为作家创作保驾护航,以此促进产生文学精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拓展选题范围,重视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2014年将这类选题也纳入到项目制签约范围中来,以此促进北京地区文学创作与评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2—2014年,先后有27个创作选题成功签约立项,签约者中既有张洁、刘庆邦这样成名已久的重量级作家,也有徐坤、宁肯这样的文坛中坚力量,更有徐则臣、霍艳等“70后”、“80后”青年作家的优秀代表人物,形成了精品力作创作生产主体的代际阶梯状布局。截至2014年底,已有长篇小说《黄泥地》《三个三重奏》,话剧剧本《金融街》,长篇报告文学《西望胡杨》等12个签约项目完成并出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获得了“人民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在精品生产方面取得初步成果。2015年,北京作协在北京市文联党组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作协对合同作家聘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原创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展扶持范围,共收到了32份签约申请,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通过评委会评审,我们与刘庆邦等7位作家签订原创精品项目合同,与宁肯等18位作家签订原创选题项目合同。这些立项作品,题材体裁多样,审美意趣不同,但均饱含正能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望在未来两年内为读者奉献出一批优秀的精神食粮。充分证明我们做出的工作机制改革切合作家实际,得到作家认可,助推了北京地区文学精品的生产。
二是探索实施文学精品创作工作机制创新。在人才引进上,根据北京市人才引进战略,适应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需要,依照市文联党组工作意见,近年来发展了22名在北京地区工作的中央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的中青年优秀作家,2名“北漂”优秀青年作家,还开创性地引进了2名卓有成就的海外华语中青年作家入会,壮大了北京青年作家队伍。这些人才引进机制的实施,打破地域、户籍、身份限制,不拘一格,对作家颇有吸引力,增强了作家对北京作协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创作上的稳定感,非常有助于精品创作。在重点作品立项上,坚持向中青年作家倾斜,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出经费、做宣传,在评选、培训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发现了一批新人,鼓励了一批新人,培养了一批新人。有4位青年作家获得第九、十、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8位作家获得第二、三、四、五、六届北京市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在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上,按照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委的部署,认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目前,北京市文联已登记注册了文艺志愿者879名,在北京市建立了50家文艺志愿服务基层活动点。其中,作家92名。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先后组织作家参加“寻访文学大师”、“重走长征路”、“车行中国”、“边关行”、“走进西部”等主题采风活动共8次,足迹遍及安徽、湖北、内蒙古、吉林、广西、陕西等地,为作家积累鲜活的创作素材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些活动,许多作家越来越体会到,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绝不能闭门造车、向壁虚构,也不能自说自话、孤芳自赏。作家要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文学精品常常会呈现家国情怀、天下视野,而不是什么私人写作、身体写作。文学出精品,一定要突破个人主义的一亩三分地。同时,作家们也对深入生活与思想改造的关系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避免把深入生活当成上级号召或政治口号,不仅要人到身到,还要思随心入。大家认识到,思想上深入是深入生活的头道工序。否则,深入生活就会等同于媒体报道,水过地皮湿,表面了解各种消息事件,并不等于生活积累在心中生根发芽。司汤达《红与黑》的故事就来自一则报纸消息,但作品建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体验。北京作协年轻的作家蒋峰,根据一则旧上海杀人案的报道写成中篇小说《翻案》,报纸消息也仅是一个激发灵感的火花,根本还在于作者的历史观和思想修养。
三是拓宽文学精品创作服务渠道。在作家管理体制方面进展上,1986年施行合同制作家以来,北京作协大胆探索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完善作家体制改革,实行多元化的合同制,努力创造一种符合作家需要、签约方式灵活、聚拢优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的作家体制,签约作家、合同作家和驻会作家体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首都文学创作事业的良好性发展。在创作委员会拓展上,新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把首都少数民族作家更好地团结了起来,以鲜明的民族文学特色,丰富了北京的文学创作内容。北京作协青年创作委员会,吸收青年作家张悦然、唐家三少、祁又一等在京交流,并与白烨等文学评论家分享了创作中的写作心得和感受。青年作家徐则臣当选为首届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石一枫、付秀莹、张悦然等当选委员会委员,这对北京的青年作家是一个很大鼓励。在创作平台建设上,针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创办了“北京作家网”和“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网”两个文学网站;与密云县作协、石塘路村达成文化共建意向,将石塘路村作为北京作协的第一个文化共建基地,还将陆续选择有合作意愿的郊区农村,作为文化共建基地,为文学创作活动拓展新的资源,让作家们切身体会建设中的新农村风貌;创刊了《北京作家》文学杂志,为北京地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创作与交流的平台。在建立“驻校作家基地”上,2013年,北京作协选择学生文化背景丰富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建立了首个“驻校作家”基地,为作家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提高青年学生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理解欣赏能力。2014年,推荐青年作家合同制邱华栋成为第二位驻校作家,通过开展文学讲座、作品赏读会、对话等文学活动,把作家和高校联结起来,把文学和青春激情联结起来,起到了教学相长,互相提高的作用。
上述种种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对保障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起到了极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从效果着眼,着力改进和提高各项机制的精准性,可操作性。将进一步完善深入生活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尝试个人深入生活与各种主题采访采风相结合,帮助作家在参加时间较短的主题采风得到创作线索后,再通过定点深入生活,进行较长时间、深入的后续采访,最终完成选题创作。尝试长期坚持与短期集中采风创作相结合、生活体验点与面上的参观调研相结合,系统梳理选择革命老区、重大建设工程一线、新农村示范区等重要地点,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一批采风点与市文联结成共建单位,深入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点现实题材等创作资源,聚焦塑造新时期典型人物、最美人物等时代新人形象,深情抒写英雄群体、创业团队、美好家庭的感人故事,围绕这些重点选择好深入生活的联系点。引导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把“接地气”、“打深井”作为一种常态,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文学工作者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拓展题材、潜心创作,精益求精。
对于推动文学精品的创作生产,通过工作实践的总结积累我们还有以下设想:一是文学精品创作与合同制作家制度及筹划中的精品项目制结合起来。借鉴著名导演张艺谋创作电影剧本的工作模式,根据合同制作家和申请精品项目制的作家上报的创作计划,每年选择2到3部作品,从创作初期介入,邀请著名评论家、学者、教授进行立项论证,提供专业咨询,帮助作家理清思路,为作品定好基调。初稿完成后,广泛、多次邀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反复琢磨,精益求精。二是文学精品创作与出版社结合起来。作协拥有人才资源,出版社掌握着出版资源,作协更注重作品的艺术品位,出版社更注重市场效益。对于一部重大文学作品,让出版社也参与进来,从市场的角度给予更多意见,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三是文学精品创作与媒体(平面、电视及网络)结合起来。目前,各主流媒体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推介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处于被动、自发状态。我们将加强与市委宣传部的请示与协调,寻求得到部里的支持与帮助,推动媒体对重大文学作品的推介,让读者在阅读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权威评论家的讲评,进一步了解作品内涵,提升文学鉴赏力,加强对阅读取向的正确引导。四是文学精品创作与加强作家作品的版权保护结合起来。随着版权保护法的制定实施,全民版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抄袭、盗版等文学侵权行为,有害于精品力作的传播消费,应当认真对待。今年我们尝试组织举办了两期文艺维权知识培训,明确文艺维权专家库的框架,编印了文艺维权工作手册,为作家提供维权帮助,通过努力依法维护他们著作权、名誉权、社会保障权等合法权益。
四、拓宽视野延伸手臂,大力发掘文学创作潜力股和生长点
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潜力股。20年前的1990年代,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概念,还被人们广泛质疑,到10年前,文学网站的兴起,文学论坛的出现,特别是一批网络文学作品的走红,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如今,网络文学的爆炸式扩展,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评介方式,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冲击。网络文学新势力已经成为当今文坛不能忽视的力量。如何认识、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作协体制如何吸纳和团结网络作家,未来如何在市场与社会两个空间配置创作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作协联系、协调、服务作家的功能,都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为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引导,北京作协于2013年10月成立了网络文学创作委员,通过组织采风、培训、南北网络文学对话、与传统文学作家交流等文学活动,引导网络作家们树立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鼓励他们多出好作品,给人民以高尚的精神激励,给社会以正能量。唐家三少是北京作协近年吸收的网络文学作家的代表。他目前担任北京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在学习总书记讲话后,唐家三少曾说,我是一名网络作家,从200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经有10年了。而网络文学从出现至今,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网络文学是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催生而出现的文学体裁。十几年来,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不被关注甚至是鄙夷,到现在受到国家重视与大力支持,使得我们这些网络作家获益匪浅,随着行业的提升而前进。没有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就没有我们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网络文学作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灵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是建立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大前提下进行创作。网络文学是文学作品中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都对我们今后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
在深入学习讲话和工作实践中,对于网络文学创作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的作用,联系一批重点网络作家,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网络作家加入作协,探索研究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大力宣传科学审美的文艺评价标准,在全社会营造敬畏经典、抵御“三俗”的浩然正气。二是加强作家网站建设。北京作家网于2004年建立开通。网站最初的运作方式是作协提供服务器,除作协基本情况和举办网络征文活动由作协负责管理更新外,其余内容由会员以博客的形式发表作品和进行文学交流。2008年,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运行一度停止,后在市网管办专家的建议下,作协请正规程序设计公司重新制作网站,并对版面进行了调整,网站内容编排主要是由北京作协工作人员实施。2014年,按照北京市文联信息工程建设总体工作安排,作协设计完成了全新的北京作家网,以更好地为北京作家服务,宣传北京作协工作,宣传北京作家,北京作家网正在成为北京作家、全国作家交流创作、学习沟通的平台之一。
在重视网络文学创作的同时,我们高度关注青少年文学创作的培养。青少年写作者是文学创作的后备军,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文化号召力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依托北京文联这一综合性平台和《东方少年》杂志这一中小学生创作阵地,积极在中小学生作者中发现写作新苗,培养创作后备军的基础上,将相关工作向全国延伸,并有重点地将这些工作与北京对口帮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青少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征文写作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与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从目前情况来看,文学创作从娃娃抓起的思路是正确的,相关活动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收效很好,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也趋向成熟,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常抓下去。一是继续组织好北京作协与《东方少年》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类同“我心中的奥运”中小学生网络征文大赛,与首都文明办、市科委、市科协、市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我的奥运一日”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等围绕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征文活动,在其中发现一批文学创作苗子,在青少年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二是继续组织举办“东方少年·中国梦”新创意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这项活动开展两届以来累计逾百万人次参加,社会影响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大赛开辟了西藏拉萨赛区、新疆和田赛区、陕西延川赛区、湖北十堰赛区、河南南阳赛区。三是继续组织开展作家走进校园活动,依托文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作家有重点地深入北京和西藏拉萨、新疆和田等北京对口援建等地,为爱好文学的青少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举办文学讲座,播撒文学的种子。四是继续面向全国推进北京作协小作家分会建设,北京作协于2013年成立了全国省、市、自治区文联系统首个小作家分会——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对小会员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约请大作家和他们交流,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促成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为北京文学创作队伍输送一批有创作潜力的青少年文学作者。五是继续推进有利于青少年文学素质养成工作,例如:与西城区青少年图书馆创办“青青草”文学社,面对和服务青少年,也是北京儿童文学作家活动的基地,每年都组织大量的讲座、文学夏令营、采风、征文等活动,促进文学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及。
五、加大文艺评论和宣传推介,为精品力作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有了真正健康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一部好作品的标准,就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好酒也怕巷子深。及时有效的营销已经成为当代文艺产品传播消费的重要手段。大片经常爆炒,网络也重粉丝。在文学生产领域,当下每天的文学生产量,比30年前每年的产量还要多。据相关统计显示,从2012年起,我国每年出版长篇小说超过四千部,而中国现代文学从1919年到1949年30年的总数也超不过这个数字。前些年,当代中国文学垃圾论甚嚣尘上,迷惑人心,给文学评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一方面意识到当下缺少文学精品,有“高原”无“高峰”,另一方面却对源源不断生产的海量作品无暇问津,批评失语。这一事实透露出两方面讯息,一方面,鱼龙混杂的低劣作品大量存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文学缺乏及时、有效、公信度高的评论。后者被人们普遍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一要求是对文艺创作“精品论”的呼应,与“精品论”相辅相成。因此,加大文学评论和宣传推广力度,同样是一项当务之急,也是发现、扶植、推广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
文艺史反复证明,经典名作往往与经典评论相伴相生。王国维、胡适等学者的评论与《红楼梦》的经典化,金圣叹之评点与《水浒传》,列宁的“镜子说”与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成就,都是文艺史上文学评论的经典范例。而像《尤利西斯》这样现代主义经典,更是完全依靠专业学者的评论,因为能看懂这部作品的普通读者实在太少了。
近年来,北京作协对评论工作非常重视,充分发挥文学评论的作用,先后组织召开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研讨会、解玺璋新作《梁启超传》研讨会、祝勇散文集《故宫的风花雪月》研讨会、徐则臣《耶路撒冷》研讨会等研讨活动30余次,大力宣传推广优秀作家作品,集中评论力量帮助作家探讨作品的优劣得失,引导作家以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表现主旋律,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主旋律,以文学创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实现主旋律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此外,积极组织文学创作评奖活动,选拔优秀作家出国考察交流,为文学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空间。今后,无论是在推动文艺创作、开展文艺评论评奖,还是在举办文艺活动、拓展文艺传播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把更多资源、更大舞台、更好机会提供给有理想、有担当的文学工作者。
六、结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有许多新的启悟和体会,“精品论”是我最深的启悟。作家要努力打造文学精品,以回应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是我深刻意识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阔步向前,奋发有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性任务而努力,开启了中华民族奋进的新征程,开启了一个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大时代蕴藏大故事,大时代呼唤大作品,大时代孕育大文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顺应大时代发出的深切召唤,这既是我们文学工作者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文学能不能顺时而上,顺势而生,创造大文学,创造文学大师、文学巨著,文学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