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胡登全、邓倩*的《大众传播时代留守儿童的阅读研究》以重庆市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透视了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多维表现。通过解析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等因素,阐释了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建设农家书屋、优化阅读环境、加强媒介责任、重建乡村文化、实施补偿教育、提高媒介素养为切入点,构建了提高留守儿童阅读素养的路径。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 问题:留守儿童阅读困境
一、留守儿童阅读研究的意义
二、留守儿童阅读研究的兴起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调查情况介绍
五、研究特色、局限与展望
第二章 大众传播:留守儿童阅读主渠道
一、大众传播:留守儿童主观认知场
二、大众传播:留守儿童阅读趣味孵化器
三、媒介素养:留守儿童阅读的安全阀
第三章 阅读困境:留守儿童阅读现状调查
一、浅阅读:大众媒介影响下的农村阅读趋势
二、阅读现状调查
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阅读比较
四、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成因
第四章 阅读困境的延伸: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困境调查
一、大众媒介与乡村文化的变迁
二、乡村文化的嬗变与留守儿童阅读困境
三、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困境调查
四、留守儿童阅读困境与文化生活困境的相关性调查
第五章 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建设农家书屋,优化阅读环境
二、加强媒介责任,重建乡村文化
三、实施补偿教育,提高媒介素养
结语:媒介、留守儿童与阅读
附录1 重庆市留守儿童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留守儿童的认知世界,作为一种“社会实在”,同样分为客观实在和主观实在两类。也就是说,其认知世界既具有客观性特征,也因为人类的认知特点而具有明显的建构特征,而媒介则在这种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体现就是,利用大众传媒强大的影响力构建出现代人类认知的拟态环境。
“人类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生物基础,一是环境基础。……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个性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心理学上对环境有不同分类,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体想象中的环境,人类的认知和行为受行为环境的影响。同为格式塔学派学者,也是传播学把关研究创始人的卢因在《拓扑心理学原理》中进一步提出了生活空间的概念。所谓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