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对菲律宾、印度、越南、伊朗、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发现。书中在对与我国历史起点与发展环境相似的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实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亚洲多国政治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做出了对亚洲工业化及政治发展进程的“快亚洲”与“慢亚洲”的归纳,并对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
關於作者: |
房宁,男,1957年6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留校任教。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9月由首都师范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研究专长为政治学理论、民主政治问题。
|
目錄:
|
绪论:工业化时代的政治发展
一 缘起:崛起政治学
二 方法:差异与重复
三 理论:策略与结构
菲律宾:传统桎梏下的政治变迁
第一章 当代菲律宾政治的历史背景
一 民族振兴意识兴起和弱化
二 菲律宾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质
第二章 在美国阴影下独立建国
一 照搬美式宪政体制
二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治控制
第三章 “菲式”威权体制的成败
一 强人马科斯崛起
二 建立威权体制
三 威权体制下的治国之策
四 “新社会”理想折翼
第四章 马科斯威权体制的终结
一 马科斯总统面临政治危机
二 反对派酝酿第一次“人民力量运动”
三 “人民力量运动”街头起事
四 政变军人暗中出手
五 威权体制终结的政治原因
第五章 “美式宪政框架”下的多党制
一 1986年宪法:奠定多党制和两线制基础
二 军事政变:政治家族间的对话形式
三 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新旧家族间的一次博弈
四 1986年宪法:不可触动的政治安排
第六章 多党制下的“两极社会”
一 经济社会的“块状发展”
二 失败的土地改革
三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
第七章 菲律宾政治的“变”与“不变”
一 政治家族“玩转”民主政治
二 金钱政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 庞大而具依附性的公民社会
四 菲律宾悖论:亚洲政治发展的特殊现象
印度:复杂社会结构下的政治发展
第一章 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发展进程
一 印度的“第三条道路”
二 权利开放与权力集中
三 新兴政治集团发起挑战
四 经济自由化改革
第二章 影响印度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
一 固化身份的种姓结构
二 固化思想的宗教结构
三 城市与农村反向结构
第三章 权力结构:从一党独大到三股势力
一 国大党与尼赫鲁家族政治
二 印人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
三 联合阵线
第四章 印度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反思与前瞻
一 社会结构对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二 城市现代印度与乡村传统印度
三 90年代以来民主政治的“拖累效应”
越南:“民主”与“集中”的权衡
第一章 越南政治体制历史沿革
一 历史轨迹:从封建时期到殖民时代
二 红色政权史:从民族解放到国家统一
第二章 越南的政治系统
一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
二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三 越南政府构成与职权
四 国会:权力逐步扩充的立法机构
五 祖国阵线:越南特色的国家权力机构
第三章 越南的政治革新
一 行政改革
二 国会改革
三 司法改革
四 执政党自我革新
五 祖国阵线的改革
第四章 越南政治权力结构及其演变
一 越共政治局及“系统”
二 多头政治架构
三 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
伊朗:“教义”与“民意”间的伊斯兰政体
第一章 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
一 伊朗的什叶派传统
二 巴列维王朝与“白色革命”
三 霍梅尼与伊斯兰革命
第二章 伊朗伊斯兰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一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二 最高领袖制度
三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
第三章 伊朗的选举与派系政治
一 保守派、务实派与改革派
二 新保守派、革命卫队与反政府势力
第四章 独特的伊斯兰政体
一 生于“教义”与“民意”的两极政体
二 伊斯兰政体的社会文化原因
三 统筹兼顾:伊斯兰政体的价值
台湾:本土化推动政治转型
第一章 当代台湾政治转型的起始条件
一 台湾政治转型的社会背景
二 国民党统治及其挑战
三 主流意识形态的式微
第二章 本土化动力与威权政体的演化
一 本土化政策与威权政体的渐变
二 政治继承中的精英分裂
第三章 本土化、“修宪”与政治转型进程
一 “本土化”内涵的历时性变迁
二 “修宪”推进渐进转型
三 台湾选举制度与政党政治
第四章 台湾政治转型的结构分析
一 本土化与“民主化”互为因果
二 纵向三重结构互动:“宪政”体制、权力结构与利益群体
三 横向三方博弈:国民党、民进党与地方派系
四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社会分化
五 台湾政治转型的反思
亚洲: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性发现
第一章 政治体系结构问题
一 传统宪政体制政治观的局限性
二 政治体系结构:宪政体制、权力结构、利益结构
三 政治体系内部结构关系
第二章 政治发展动力问题
一 新兴社会集团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基本动力
二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两种类型
三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特例
第三章 政治发展策略问题
一 后发展策略:权利与权力的“对冲”
二 “对冲”机制分析
第四章 社会结构阻滞效应问题
一 机会平等与非整体性社会进程
二 传统社会结构阻滞效应分析
第五章 政治制度核心价值问题
一 伊斯兰政体中的二重性问题
二 统筹兼顾是政治实践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直接观察法
如何发现与认识亚洲国家(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的共性与差异?工业化、现代化是宏大的历史场景,规律性隐藏在浩繁的历史现象下面,认识复杂的社会进程需要正确而简捷有效的方法。然而,方法并非现成的,研究方法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被感知、被发现、被认识到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按照社会科学传统的调研方法,或者按日本学界的一个说法是采用了“现场主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当事人采访和现场观察。我们的团队基本上是由国别(地区)问题专家和政治学者两部分人组成的。这样的团队结构使我们在对象国或地区做调研时可以比较顺利地找到有价值的当事人。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其实没有秘密,只有你不知道的事情。换言之,对社会事物的调查与研究关键是要“找对人”,即找到那些对事物有认知、价值中立而又愿意告知的当事人、知情者。所幸的是,我们团队中的国别(地区)问题专家对对象国或地区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是卓越的,这不仅表现在熟练掌握相关国家(地区)的语言和具有足够的知识,更表现在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而后者也许是国别(地区)问题专家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换言之,拥有人脉,是运用“口述历史”方法或“现场主义”方法的关键。具体来说,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些所谓“当事人”“知情者”主要包括四类人:政治家、企业家、媒体人尤其是政治记者和部分学者。
在历时6年的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亚洲9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许多重要的政治家、企业家、政治记者和有见识的专家学者,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所在国家和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他们对我们这些诚恳治学的中国学者坦诚相待,我们也意识到,他们是因为希望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能够有益于亚洲、有益于世界而对我们敞开心扉、不吝赐教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