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纠纷解决与秩序构建为逻辑主线,围绕着社会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的现实状态、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以及影响选择的因素三个方面,对转型与纠纷、意识与纠纷、纠纷与行动、结构与建构、法律与社会等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经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论、矛盾纠纷成因非转型性论、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与权威化并存论,以及法律意识工具化和功利化论。本书内容为法社会学研究拓展了新领域,为矛盾纠纷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纠纷管理的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参考。
|
關於作者: |
陆益龙,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社会学博士,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户籍制度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研究等。出版著作包括《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定性社会研究方法》、《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嵌入性适应模式——韩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嵌入性政治与村落经济的变迁——安徽小岗村调查》。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
目錄:
|
第一章 纠纷与秩序:法社会学的视角
一、纠纷与法律:问题及其意义
二、纠纷与秩序研究:现状及前瞻
三、基层纠纷与秩序构建:分析框架
四、纠纷多元与动态化解机制:理论假设
五、核心概念
六、结构安排
第二章 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理论和范式
一、纠纷金字塔论
二、法律动员论
三、权威认同论
四、法治意识论
五、法律替代论
六、小结
第三章 基层矛盾纠纷的状态及特征
一、城市社会基层矛盾纠纷的状况
二、城市社会矛盾纠纷的结构特征
三、乡村社会基层矛盾纠纷的状况
四、乡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结构特征
五、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共性特征转型中国的纠纷和秩序
第四章 转型性矛盾纠纷及其演化形势
一、转型期城市社会十大易发矛盾纠纷
二、乡村社会转型性矛盾纠纷及其态势
三、利益关系多元交错与基层矛盾纠纷的演化
四、小结
第五章 群体性纠纷的发生及治理机制
一、群体性纠纷:形式与特征
二、群体性纠纷的案例分析
三、谁会组织参与群体纠纷事件
四、群体性纠纷事件的发生及治理机制
第六章 法律认知、官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一、法律意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
二、居民的法律认识及官民纠纷发生现状
三、法律认知与官民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四、小结
第七章 权威认同、纠纷及解决方式的选择
一、权威、纠纷与秩序问题
二、数据及变量的描述分析
三、居民的权威认同与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四、权威的理想预期与权威解决方式的选择
五、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法治意识、纠纷及解决方式的选择
一、理论、研究问题及假设
二、数据及研究设计
三、居民法治意识的特征
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选择
五、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关系网络、乡村纠纷及解决过程
一、问题及理论
二、数据和变量
三、乡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选择
四、关系网络在纠纷过程中的作用
五、小结
第十章 环境纠纷、行动策略及影响因素
一、环境问题及社会学的理论解释
二、遭遇污染及生活中的环境纠纷
三、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行动策略
四、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纠纷管理、多元化解机制与秩序构建
一、纠纷的演化及多元化趋势
二、纠纷管理与秩序构建的关系
三、多元化解机制的特征及其调适功能
四、小结与讨论
b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本书是我在法社会学或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经验和理论探索,主要探讨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问题。我涉足法律与社会研究始于2000年,当时在我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麦宜生(Ethan Michelson)与我们社会学系有个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推进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发展,也就是要加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因为我在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中国户籍制度的,似乎与法律有些关系,郭星华教授就推荐我参加到该项目之中,由此我也就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成员之一。2000年我们合作完成了“法律与北京市居民生活”调查,主要是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考察居民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纠纷及选择的解决方式,以及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守法行为等法律性问题(legality)。2002年我们选取了6省进行了“法律与农村居民生活”的调查,2010年再次进行了农村调查。正是在这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逐步开始了“法律与社会”的经验研究,并由此开拓了我自己新的研究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