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編輯推薦: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基础》是萨蕾多年图书馆经验著成,本书主要阐述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资源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馆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数据一直是图书馆实现文献有序化的主要工具,同样,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元数据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肖珑、赵亮认为:根据数字资源从产生到服务的生命周期、元数据描述和管理内容的不同以及元数据作用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内容元数据:描述数字对象内容及结构的元数据。专门元数据:描述单一数字对象(如学位论文、古籍、网络资源、期刊论文等)的内容、属性及外在特征的元数据。资源集合元数据:按照学科、主题、资源类型、用户范围、生成过程、使用管理范围等形成的信息资源集合(如数据库、知识组织系统等)的描述。
☆元数据的类型以描述型元数据与管理型元数据为主。对于描述型元数据基本上都有共识,而对于管理型元数据的认识,则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是将管理功能与保存功能、技术特征和使用功能区分开,而广义的理解是将服务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存取控制型元数据等都作为管理元数据的一种。细化元数据的分类有利于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设置元数据的结构,而将管理元数据理
內容簡介: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基础》一书分别从元数据的基础理论、数字资源元数据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探究自建数字馆藏与网络数字资源元数据建设及其整合方式,并结合古方志、网络政府信息作为元数据建设的典型实例,进而阐述以共建共享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元数据建设模式的设想。相信对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建设会有所助益。
關於作者:
萨蕾,任职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副研究馆员。在文献编目理论与实践、知识组织、数字资源整合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余篇相关研究内容的论文,参与起草多项文化行业标准,参与研究多项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重大项目,主持本单位课题研究。
目錄 :
导言.4
第一章元数据标准研究.6
1.1元数据概述.6
1.2MARC元数据研究.15
1.3DC元数据研究.17
1.4关联数据研究.23
第二章自建数字馆藏元数据建设概述.28
2.1自建数字馆藏元数据类型研究.28
2.2元数据制作方式.30
第三章以作品为著录对象的元数据.39
3.1FRBR理论概述.39
3.2基于FRBR构建书目体系——以馆藏古籍资源为例.42
第四章以知识为著录对象的元数据.52
4.1知识理论概述.52
4.2知识库研究.54
4.3基于元数据实现知识的组织——以人物元数据为例.60
第五章自建数字馆藏元数据建设实例——古方志.66
5.1图书馆馆藏方志资源建设综述.66
5.2馆藏方志资源知识聚合研究.68
5.3馆藏方志知识库建设研究.70
5.4关键问题研究.75
第六章网络信息资源元数据建设概述.78
6.1网络信息资源元数据概述.78
6.2公共图书馆网络资源元数据建设实践研究.84
第七章网络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研究.90
7.1国内外主要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建设现状.90
7.2网络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体系模型设计.94
第八章政府信息受控词表研究.97
8.1国内网络政府信息受控词表概述.97
8.2存在问题.99
8.3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100
第九章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106
9.1数字资源整合概述.106
9.2元数据整合的基础——元数据互操作.108
第十章基于OPAC的元数据整合.119
10.1 OPAC概述.119
10.2基于OPAC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6
10.3基于OPAC的元数据整合技术.128
第十一章基于元数据仓储的元数据整合.130
11.1元数据仓储概述.130
11.2实例分析.134
第十二章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元数据建设模式研究.144
12.1合作体系的组织架构研究.144
12.2合作体系拓展.146
12.3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平台研究.148
结语.152
参考文献.153
內容試閱 :
一般认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五个概念具有一种递进关系,后者基于前者而高于前者,符号不具有具体含义,数据不具有相关语境,信息不包含价值判断,知识的预见性有赖于智慧等。从这一等级关系可以看出知识处于较高的层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图书馆来说,对于知识的发现与获取是图书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因此,知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对知识进行不懈的探索,对于知识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将知识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朱祖平认为知识是人类创造的、经过证实的、系统特性的总和。[i]
各个学科领域对知识的定义也有不同的阐述。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认为,知识是由相互关系连接起来的结构,图书馆学者和情报学者的实际工作可以归结为收集和组织“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记录,以资利用。[ii]台湾图书馆学家顾敏认为,图书馆学基本上是一种研究知识成长的学问,不同时代的图书馆,融合了各种不同因素的研究,但其总目标则在于知识的成长。[iii]近年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图书馆界不断提出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如知识基因理论、知识网络理论等。这些阐述揭示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的认识:
一、图书馆组织与利用的是客观知识。
波普尔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世界1是物理客体和状态的世界,其中包括物质,能量以及一切生物和大脑;世界2是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的世界,其中包括全部感性知觉,认识经验,创造性的想象以及自我;世界3是客观知识的世界,其中包括文化、文明、语言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提出的问题以及批判性论据等等。[iv]图书馆日常处理的是客观知识,即从各种文献中挖掘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描述与组织,帮助用户发现所需的知识。文献是客观知识的载体,知识可以来源于文献层面,也可以来源于文献中的内容。而来自于图书馆员、各学科专家的主观知识是图书馆获取客观知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主观知识的显性化、实体化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二、知识具有层次性。
知识基因理论阐述了知识的结构:科学概念是知识基因,由一个或多个知识基因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公式、法则、定理、规律称为知识DNA,由一条或多条知识DNA及其运用范围、条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基本原理称作知识细胞,学科的理论体系就是若干个知识细胞有机结合而成的知识网。[v]
三、知识具有关联性。
知识网络理论认为[vi]可将知识视为一种网状结构,即知识是由众多结点(即知识因子)和结点间联系(即知识关联)两个要素组成。知识因子是组成知识单元的基本单位,符号、概念、词语、句群、文献、人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看成知识因子。知识关联就是各个知识单元形态按照需要的因素、层次、结构和功能等关系组织成的有序知识系统。也就是把具有同一、隶属、相关关系的单元知识,按照一定的需要有序地关联在一起,形成序列化或结构化的知识集合或知识集成的单体形态。[vii]知识关联在产生新知识、形成新文献中起重要作用,是使知识有序化的必要条件。
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知识与关联两个要素是同样重要的,知识不能独立存在,必须由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才有意义,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共同构成知识网络Knowledge Network,KN,知识网络也可具体表述为:由知识元素、知识点、知识单元、知识库作为“节点”,以知识间的关联作为“边”或“链”而构成的网络称为知识网络。[viii]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为:1.“结点和节点”(knots and
nodes)中装载了知识资源;2.当需求发生时,这些“结点和节点”间开始产生交叉联系(cross-cutting ties)和链接(linkages);3.这些联系(ties)使得知识资源相互补充和丰富,不管是对每个网络成员还是整个网络来说,这种联系使得每个功能更加强大、广泛和深化。[ix]图书馆最常用的分类法、主题词表等都是知识网络的表现形式。
四、知识具有成长性。
知识是在不断成长、不断进化着的。这种成长通过知识的继承与变异实现。知识的继承是指知识数量的增加与知识体系的延续,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知识的变异是通过知识的重组产生新知识,这是一个归纳、演绎、创新的过程。知识的成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图书馆的使命在于揭示隐含在文献中的知识,同时推动知识的创新与进化。
五、图书馆对知识的处理流程包括: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服务。
知识发现最为通用的定义是由Fayyad等人在1989年提出的: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x]
知识组织是针对知识的两要素进行的序化,就是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由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的网状结构表示的知识单元是知识组织的基本对象。[xi]
知识服务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通过对用户的知识需要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将信息析取、重组、创新、集成的知识提炼过程,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信息服务。[xii]
从这一流程可以看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以知识发现为起点,以知识组织为支撑。对这三个环节的研究应是图书馆的主要研究方向。
[i]朱祖平.知识进化与知识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6:16-19
[ii]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5
[iii]顾敏.知识管理与知识领航[J].图书情报工作,20015:7-16
[iv]刘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关于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思考[L].情报科学,19821:13-20
[v]和金生,吕文娟.知识基因论的源起、内容与发展[J].科学学研究,201110:1454-1459
[vi]王知津,王乐.文献演化及其级别划分—从知识组织的角度进行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19981:4-7
[vii]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88
[viii]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56
[ix]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53
[x]胡万德.知识发现在书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4
[xi]曹锦丹.基于文献知识单元的知识组织—文献知识库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1187-1189
[xii]李先文.知识服务:现代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情报,2008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