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之前呢?

書城自編碼: 266728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中國兒童文學
作者: 〔法〕查理·库蒂尔著〔法〕塞吉·布罗什绘 周仕敏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6787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4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作者曾荣获国际插画家协会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优秀儿童插画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经典图画书《我等待……》曾获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包林、著名儿童插画家熊磊等绘本界和艺术界专家推荐与盛赞。
★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热闹逗趣的话语,歌者将真实藏于简洁的文字,用诗意连接律动的笔尖。
★每一句话,每一个画面,都有可堪回味的视觉与情感细节,带你了解万物的起源,洞悉生命的秘密。
★线条与洞洞天衣无缝的配合,带你走进极致创意与深刻哲理完美结合的图画书世界。
內容簡介:
《之前呢?》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之前呢?我从哪儿来?再之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算绕上地球三圈,可能都不够长。然而必须回答,如果你要给予生命最基本的敬重与理解,要寻回不知何时失落的最初的样式。
隐藏在城市森林中的“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便不断地问自己:“他们要去哪里?他们又是从哪儿来的?”而“我”之前又在哪里呢?每一个事物都有来源,而且答案永无止境。这个代表“我们”的“我”不断地回溯、探寻、思索,给人们呈现了个人的经历是如何与全人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
极具创意的洞洞与诗意简约的文字相互配合,让孩子在触觉和视觉的双重感知下,了解万物的起源,洞悉生命的秘密。
關於作者:
著绘者:
著者:
查理·寇图(CharlElieCouture)
法国知名作家、作曲家、歌手、媒体制作人。2004年定居纽约。2009年,出版了摄影集《纽约》。已发行过25张专辑、17张电影原声带。《之前呢?》是他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书中,借由诗歌与我们谈论生命的起源,在不断翻页的过程中,读者会感觉自己就像在两座高楼之间的钢索上行走,一个引发思索的话题贯穿始终。目前,他正在为最新专辑做巡回演出。
绘者:
塞吉·布罗什(SergeBloch)
1956年生于法国,国际知名插画家,当红视觉艺术大师,创作领域涵盖童书和大众出版。擅长用灯泡、石头等日常物品,结合简洁的线条,创造出独特幽默的现代风格,代表作有《我等待……》《数数这一生》《敌人》等等。曾荣获2005年国际插画家协会奖、2005年法国巴欧巴童书奖、2007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儿童插画奖等多项殊荣。布罗什目前旅居美国纽约。
译者:
匙河
原名徐丹,《幼儿教育》“经典故事绘本”专栏撰稿人,曾参与编写高等学校儿童艺术教育系列教材《幼儿文学作品导引》,长期为新经典文化、启发童书馆等多家童书馆撰写书评和导读,曾在《人民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多篇。
內容試閱
最初的样式
匙河/浙师大杭幼师副教授
“之前呢?我从哪儿来?再之前呢?”这类问题答案的长度,就算绕上地球三圈,可能都不够。然而必须回答,倘若你要给予生命最基本的敬重与理解,要寻回不知何时失落的最初的样式。文字作者法国歌手查理·库蒂尔就像《格林童话》中的亨塞尔与格莱特,沿着过去撒下的面包屑,一步一步地往回走。幸运的是,没有贪嘴的鸽子啄光面包屑,道路依然清晰,且无穷地伸展着。
从一堆拥挤的现实中找回久远的过去,犹如从喧嚷的大世界中拣出一个小小的我。人们似乎清楚自己要去哪儿,所以走得义无反顾,有时也不免盲目,怀着各自的样式与心事。但“我们从哪儿来”并非什么高更式的终极奥秘,而是时时刻刻的提醒或追问。此刻,那隐藏在城市森林里的“我”就由一个闲散的旁观者成为内倾的冥想者,离开人群,反顾自身,越走越远。一开始回忆的只是再琐碎不过的生活惯例,扫地、刷牙、睡觉……但那之前有过神奇的梦。那不可复制的超离现实的梦似乎一下子点亮了来时的路。于是“我”又回忆起做梦的那个白天,在画廊里见到人们谈论金钱或无关痛痒的事,漫不经心地消磨着对一切已习以为常的生命。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小王子》里的两种视角。面对一座房子,小孩说:“我看见粉红色的砖墙,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大人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当孩童的天真与惊奇失落时,生命里就只余下间杂着颓丧的世故。但“我”没能继续满脸堆笑,虚与委蛇,因为一个孩子的提问——“之前,你在哪里?”那公众的、通俗的、没有情性的时间便渐转为温情的个人生命史(在扉页上,似乎是孩子的好奇才使成人惊觉生命中巨大的空洞,并开始以回忆和想象去填补。有趣的是,这样的空白以贯穿全书的一个洞来表示)。“我”回忆起自己也曾是一个好奇而欢欣的小男孩,手抓着饱满的气球(页面上的洞可以表征任何事物,参与生命的任一进程,比如太阳、车轮、瞳仁、腹胎等),托着腮帮子做梦(毛衣的针脚里织着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波纹,梦想是大海,孩子如小船在其间摇漾)……
孩子的好奇是永不餍足的,一铁锹下去,就要一气挖到地心深处。不间断的“再之前呢?”让“我”不止于自己的诞生,而追溯尚在母腹中的情景。这让人想起加拿大动画《丹麦诗人》里的片断:挪威的夏日雨夜、滑溜溜的谷仓睡铺、粗心的邮递员、饥饿的山羊、弄伤的拇指和拥挤的火车……简单又充满奇迹,日常又不乏巧合,父母的爱情原来是基于那样一连串偶然才最终得以实现的。生命看似为美好的偶然,两个孕育者的邂逅却必然是由一整个世界一整部历史来成就的。比如父母在战争的废墟上相逢,他们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强烈渴求催生了“我”;比如祖父母的奋力拼搏(显然他们是犹太人,处于被大半个世界拒斥以致驱逐的孤绝中)催生了“我”的父母……“我”的生命渐渐扩张为以色列民族的史诗。之前,再之前,饥荒、迫害、逃亡……一切不让人生存、壮大的力量从未止息过。但人们也从未停止过抗争和希望。摩西杖分红海,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左右作了墙垣,把埃及法老的追兵远远抛在后头;他们在旷野中行走四十年,向着那“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迦南……这辉煌的过往如今只成了瑰丽的传说。但“你相信奇迹吗?”“我们都需要相信奇迹,不然的话,生活就太可悲了。”是的,没有信念的生活犹如汹涌的海,随时都呼啸着将人湮没。在讲述另一个关于信念和救赎的故事——诺亚方舟时,人称有了微妙的转变:历史的主体由“他们”变成了“我”。“当我离开时,就像鳄鱼一样。”这样的转变和类比将他们与我、族群与个体、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由来都集结成一场浩大的集体回忆,一点一点地逼近创世之初,直到“我由光带到世上,我来自最初的无限”(对页的洞恰到好处地在一片幽暗之中出现,如同一个硕大的光源)。《圣经·创世记》开头说:“起初……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是光照亮并剖开世界的混沌,填充世界的空虚,光赋予我们秩序、生命和希望。此时,光的意义才在“我”对生命的追溯中澄明——即便在反光中,都能感到生而为人的喜悦;即便在摩天大楼的包围中,都能看到那压抑不住的光,无中生有的光,“我”无限的来路和最初……
“对了,你认为呢?你从哪里来?”问题终于被“我”抛给我们。我们从哪儿来?当故事里的最后一个洞落在行走的人脸上时,我们终于明白,当我们不清楚自己从哪儿来时,我们也无法回答自己是谁,我们面目不清甚至空白。不仅曾被抛散四处饱经流亡之苦的犹太人需要保存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身份,告诉自己——你并未湮没在“他们”之中(版权页上拉比对孩子的训诲场景强化了这一理念),我们那萌发于自然的身体,那建构于文化的自我,也需要被一点一点地填空。
我们从哪儿来?或许将追溯到同一黑暗之中,但同样的光照在不同的身上,也会折射出不同的形色。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说:“在这个雷同的后面,我偷偷地把星星散布于自己个人的天空,在那里创造我的无限。”
那么就往回走吧,从空白之地出发,向着最初的虚无和混沌,同样也是最初的光亮和无限。但别忘了怀抱孩童般的惊奇与敬畏,那才是我们最初的样式,它将替我们一一俯拾那失落的过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