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法帖石刻是辨别拓本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内容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自1986年建馆二十年以来征集、收藏北京地区石刻遗存二千余件,尤其注重石刻法帖的抢救整理。这些法帖石刻文字内容丰富,在各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书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大种丛帖刻石——《诒晋斋帖》、《敬和堂帖》,以及若干单帖进行了整理分类,分为三册,影印原图,逐项考订,对石刻本身的规格、形制、质地等予以记录,对法帖的镌刻者、收藏者及其流传历史等予以考证。本书与金石学研究有所区别,从文献整理的视角切入,对作者、作品的史实等系统地加以考证阐述,具有很高到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为青年研究人员整理馆藏法帖刻石的成果,也可以说是一部“读帖”的心得之作。
全书共分为概述、敬和堂法帖、诒晋斋诸帖、录文、附录、后记六个部分。书中不仅对历代著名法帖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的描述,同时还对各朝代的书法大家们如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王铎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各家对此人的书法评价。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帖刻石背后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有关《敬和堂法帖》与《诒晋斋诸帖》的原刻石拓片及录文,这也使得法帖爱好者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
|
關於作者: |
作者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在业务部从事文物保管、征集、普查、改陈等工作。曾参与编撰:全国古籍整理《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1997-2005年相继参与了北京文物局组织的《北京文物精粹·石刻卷》、《金中都遗珍》的编写;《会说话的石头》的编写;撰写文章《傅恒与金川之战》、《元好问诗刻》、《潘仕成与番禺会馆》、《记“敬和堂”丛帖》、《北京宮苑中的书法刻石》等,且自1995年始,参加北京十个郊区县的石刻文物普查,课题组编写《新日下访碑录》一书,负责大兴区、通州区部分。
|
目錄:
|
序 1
凡例 3
概述 7
敬和堂法帖 14
一、敬和堂法帖的发现 14
二、辑录者和镌刻人 14
三、收藏家李葆恂 16
四、明代中期、晚期书法发展脉络 16
五、《敬和堂法帖》首录文徵明《正气歌》 17
六、各家对文徵明的评价 19
七、“国朝第一”——祝枝山 20
八、各家对祝允明书法的评价 23
九、“云间书派”的旗帜——董其昌 24
十、各家对董其昌书法评价 26
十一、豪放而来,抑郁而终——王铎 27
十二、各家对王铎的评论 31
诒晋斋诸帖 32
一、“诒晋斋”主人——永瑆 32
二、“诒晋斋”石刻法帖的整理 33
三、“诒晋斋”法帖中几种名帖的流传 38
四、 铁笔钱泳 39
五、 法帖原石的价值所在 40
录文 42
注释 252
参考书目 254
附录 255
年少有追求 262
后记 263
|
內容試閱:
|
“余家藏多文、董二公墨迹。及来豫中,复得孟津王氏书数种。公余展玩,藉用遣兴。儿子辈请寿诸石,始以军务未平,不暇及此。既即清窔,有善钩勒者黄君从余幕间,因尽出所藏及假诸友人者,皆使摹以上石。两年之久,间有所得,陆续增入,于是复有枝山祝氏十余种,合为四家,通石若干方辑之可成。四帧名之曰敬和堂藏帖。付儿辈弆诸家塾,庶使名迹不磨,且得公之同好焉。四家工力不相上下,而孟津生平虽为世所讥疵,至其书,结体遒凝,趣味隽永,尤所心嗜,故不以其人而弃之。刻甫成,适奉总督闽浙之命,势不能为万里支机之载,乃谋以石寄诸京师,见者其或笑为郁林之装也耶?同治十年嘉平,义州李鹤年书于大梁节署。”
张伯英云:“敬和堂藏帖四卷,清李鹤年辑。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人。光绪间为河道总督时,刻于开封官署。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书各一卷。李氏学颜书有圆劲之致,故选帖自无甚纰缪。名士李葆恂号文石者之尊人也。摹勒者江西黄履中,字垣园,家贫,幼为人牧牛,携刀入山中就石上镌字,久之,练习精熟,遂成刻石高手。及官东河,为李氏刻此帖,保道员。贾秋壑没玉枕兰亭,酬刻者以勇爵,黄氏亦以此术跻身通显,不让昔人专美矣。后许振褘为河督,刻王虚舟摹古帖,仍欲属之黄氏,以衰老辞。今原石犹在北平,四家墨迹流传尚多,故石本不为世重,文、祝诸家之书皆有迹象可寻,摹刻亦易。思翁天仙化人,飞行绝迹,匠者奚丛捉摸。黄氏铁笔,竟能曲传笔意,如蜻蜓点水,游丝扬空,奏刀极其微妙,恍见思翁濡毫运腕也。清季道员车载斗量,夫岂足数,黄氏不必借以为重。抱此奇技,世鲜有称及者,表而出之,使知清代刻石名家,刘雨若之后有继武也。”
又云:“文衡山正气歌一卷,明文徵明书,字约半尺许。清李鹤年曾刻祝枝山、文衡山、董香光、王觉斯四家之书,为敬和堂法帖。此种以字迹较大,在文帖以外为单行本。正气歌信国自书,铁梅庵收之人帖中者,乃伪迹。信国故不以书名,其人品学问既优,下笔自迥绝凡庸。停云馆、辨志书塾等帖所刻,具有清刚之气,行笔细瘦而不枯弱。此歌流传遍宇内,若得信国自书,洵称合璧,岂非嗜古者所快。而人帖之本,殊庸劣不厌人意,梅庵书家,失鉴若此,可异也!衡山大书未为合作,然与人帖中伪信国书自不可同日语。勒石者黄履中,此歌名书而兼名刻,故自可观。自古以刻石名者,汉石经以下,见诸碑版往往而有宜汇存名氏,备艺术家参考,黄履中亦其一矣。”
李鹤年,字子和,号雪岑,奉天义州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署河道总督。学颜真卿书,日临争座位帖一过,不间寒暑,端严奇崛如其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