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民国时代重要政治人物宋子文的传记。宋子文出生于一位华人牧师家庭,注定是中西文化混合的产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是财政专家,在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财政部长,通过财政活动为北伐和抗日聚集资金;担任民国政府外交部长,为中华民族利益和主权尽心尽力。
|
內容簡介: |
宋子文不是一个职业外交家,他的一生却与中国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从事财经而涉足外交,是宋子文政治生涯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从政生涯中,更有一段以非外交界人士而跻身外交界5年的经历。在1940—1945年中国全面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宋子文先以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赴美,全权负责美国援华事宜,进而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综揽外交事务,时间达5年之久。5年,在宋子文26年(1923—1949年)的政治生涯中,并非一短暂的时期,而且这5年的工作内容,牵涉至广,在中国外交史上的影响与作用也相当深远。
|
關於作者: |
杨菁,女,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宋子文传》、《百年宋美龄》(合著)、《宋子文家事》、《蒋介石与日本的恩恩怨怨》(合著)、《宋美龄、严倬云与中华妇女》(合著)、《像倪桂珍那样做母亲》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第 一 章 人生起步
家世
赴美留学
任职商界
第 二 章 步入政坛
南下广州
省港罢工中的心态
倒向蒋介石
四次辞职
“西安事变”的和平使者
第 三 章 理财能手
广州理财
南京理财
主持两次币制改革
第 四 章 外交才华的显露
推动关税自主的实现
出访欧美
载誉而归
第 五 章 国民党内的对日强硬派
特种外交委员会副会长
投身“一二八”
北上参与抗战
拒绝访日
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日活动
第 六 章 赴美求援
蒋美之“桥”
争取美国财经援华
筹划“空中援助计划”
签署中美租借协定
第 七 章 力争大国地位
主持中美、中英新约谈判
力争重开缅甸战场
介入蒋史之争
出席旧金山会议
第 八 章 访问英国
妹不去兄去
各执己见的会谈
轰动英国朝野的演说
第 九 章 主持中苏缔约谈判
受命赴苏
难的谈判
无奈的妥协
第 十 章 在行政院长任内
从经济“劫收”入手
引入“美援”
“美国通”失灵
“众矢之的”
主政广东
第十一章 流亡美国
最后一次卖力
脱离蒋氏集团
在美当“寓公”
结 束 语 外交生涯之总结
附 录 一 宋子文大事年表
附 录 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第十一章 流亡美国
最后一次为蒋尽力
这一次,宋子文是以纯属私事事由赴美。抵美后,他以非官方身份继续为蒋介石效劳。正如他本人所说的:“他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来尽自己的力量”,“中国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他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所说的“国家”无疑是指失败的国民党政府,他的尽力就是向美国求援,为退居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输血打气。因为没有官衔,纯以个人身份至美,宋子文自然不便与美国政府官员直接接洽,他的求援活动主要是通过国民党政府驻美人员向美方传达,要求的援助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两方面。当时,宋美龄也在美国积极活动,呼吁援助。这是宋氏兄妹自1942年以后,再次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事同样的活动。不过,这一次的影响与收获与抗战时期的活动却是大相径庭。
关于军事援助,宋子文与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商议后,决定请陈纳德组织一支空军志愿队,并想请美国派遣一个正规军队代表团,以提高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为加强中美间的军事合作,他们甚至商议不惜以牺牲国家主权来换取全面的美援和合作,因为在他们看来,要得到美国人充分的关心和心甘情愿的支持,就必须让他们分享控制权。他们以菲律宾为例子,天真地认为“毋需害怕美国侵犯我们的主权,因为只要我们告诉他们或暗示我方意图,他们就会随时撤离”。宋、顾二人的爱国心是无疑义的,而为了挽救他们所服务的政治派别,此时党派利益考虑超越了战时那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感。当他们所服务的政府及其政策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时,他们的涉外活动也就有违中国的民族利益。
关于经济援助,宋子文希望美国给予一笔2亿美元的援助,并加上一笔白银借款。为了有效获得美援,宋子文在美国多次召集或出席国民党政府驻美国的各方代表会议,协调不同代表们的建议或行动,以便统一意见,集中制订一个提交美国政府的援助计划,因为宋子文曾听到一些美国朋友的反映:中国各位代表未经协商所提出的不同计划,使美国人无所适从。
8月初,宋子文同纽约州新任参议员杜勒斯进行了一次会谈,提出想通过美国新闻舆论,比如《时代》、《生活》等刊物来推动对华援助。杜勒斯认为这么做没有必要,但表示他赞成宋子文的求援计划。杜勒斯给宋子文的印象是:美国国会将给中国以某些援助。
当时,美国政界、军界的许多人士都反对给蒋介石集团更多的经济与军事援助。对蒋介石政权的不满与失望,也使美国政府怀疑继续援助国民党政府是否可取。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有关中国问题的白皮书,在这份长达1054页的文件中,美国政府一面为它对华政策的失败开脱,一面向世界宣告,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已告一段落。面对这种情形,宋子文仍不死心,而且更加积极地四处活动。10月中旬,宋子文对蒋介石派至美国的“技术代表团”成员说,有一位和杜鲁门总统很接近的美国政界重要人士,曾暗示想要一份美国如何能向中国提供有效援助计划的备忘录。按照宋子文的要求,“技术代表团”拟订了一份援华备忘录。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宣告成立,国民党政权已败退大陆、撤至台湾,美国当局正准备从中国脱身,可以说,局势已到了不可能获得更多援助的境地。但宋子文仍顽固地企图挽回显然已告失败的局面,他自欺欺人地辩解说,国民党军队在广州的败退,是“基于有必要以空间换取时间和保存仍在中国(即在台湾的蒋介石)手中的少量军事和财政实力”,如能获得美国的援助,有可能以西南各省为基地,守住一条防线,并坚持一二年,以赢得时间进行准备和等待世界形势的演变(第三次世界大战)。至于美国在这最后时刻如何援助中国,宋子文的计划是:
由美国提供两亿美元,其中包括经济合作署中国专款结存的约八千五百万美元,国会批准的对整个中国地带军事援助款七千五百万美元,以及向美国政府预支并以中国的锡、钨、锑和猪鬃等战略物资偿还的四千万美元。总数分五个月使用,每月用于轻武器一千万美元,用于军饷三千万美元。[1]
尽管宋子文企图将“死马当活马医”,但国民党已告失败的事业终究未能“死灰复燃”。11月初,美国国务院表示“坚决停止援华”。对于宋氏兄妹的呼吁,美方的答复是,美国限于财力,不能承担中国战胜共产党军队的艰巨任务。另据傅泾波说,白宫和国务院都对孔祥熙、宋子文、蒋夫人及他们的家族有强烈反感。在此形势下,宋子文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是徒劳的。宋子文幻想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来挽救蒋介石政权的计划,就此彻底破灭。
宋子文为蒋介石的最后一次尽力,以违背历史潮流而告失败。他的政治生涯,也以企图阻遏历史前进这一不光彩的角色而告结局。
脱离蒋氏集团
1949年12月,蒋介石最后逃离大陆到台湾。1950年1月,英国政府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月5日,杜鲁门总统在白宫发表一项声明,宣布:“美国政府现在无意在福摩萨(指台湾)谋取特殊权利或利益,或建立军事基地。它也无意使用武力来影响目前的形势。美国不打算采取一条导向卷入中国内部斗争的路线。同样,美国政府不打算向在福摩萨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和咨询。”该声明明确表示了美国的对华态度,即它目前无意援助蒋介石政权,不想介入中国的内部事务。与此同时,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阵营的军事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划了一个美国必须防守和将要防守的环行防线,其中将台湾划在了它的防线之外。显然,美国已准备摆脱台湾的国民党政权。
就在这时,刚刚在美国曼哈顿花园大街购置了一幢别墅安顿下来的宋子文,接到了来自台湾的一份急电,蒋介石请其到台湾继续效力。而此时的宋子文已无意去台湾。这份急电对宋子文来说,正象美国作家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所描述的:“这很象意大利黑手党分子发来的一封要他回索伦托(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南边的一个海港)的邀请信,或者回去‘看看那不勒斯就死去’。”之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又数度电请宋子文赴台,宋子文均置若罔闻。1952年10月,国民党在台湾召开“七大”,会议通过了第六届中央委员“整肃案”,该案规定:在此次会议以后,中央委员应举办党员总登记,“详订办法,严加考核,分别去取”。宋子文对此仍不予理睬。次年,由蒋介石圈定批准开除国民党党籍名单,孔祥熙位居第一,宋子文位居第二。宋子文不愿去台湾,自然有他的想法:
第一,宋子文对蒋介石政权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对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性与落后性,宋子文是早有认识,只是在其还未彻底垮掉之前,仍对其存有一线希望,因为自1927年投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起,宋子文已将自己的政治前程与这个政权系在了一起,他始终视这个政权为实现自己抱负的理想场所。为了给这个形将就木的政权注入新的活力,初到美国时,宋子文还与顾维钧商议组织一个新内阁的问题。他们的设想是:邀集一部分知名、廉洁、自由主义的留美学者在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支持下,组成一个新的内阁,并在各政府机构中使用若干美国顾问;蒋介石在充分的外国技术支持下主持军事,把政治和政府事务交给文职官员,让文官去当省主席;蒋介石和国民党元老退居幕后,授予新内阁以施政的全权,用民主的方式来应付局面。他们改革政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拯救国民党政权,以图重整旗鼓,更是为了让美国当局看到国民党人“真诚自救”的决心,以便获得美国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然而,组阁的梦想很快被现实击碎,而且,这一主张也根本不可能为蒋介石所采纳,宋、顾的组阁计划只能是“空中组阁”的尝试。
在组阁梦想破灭,美国也明确表示准备放弃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后,视美援为挽救国民党政权之唯一希望的宋子文,对于他曾经为之呕心沥血的那个政权,甚至对于自己的政治前程彻底地心灰意懒了。况且,当时外界几乎没有人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1年以上。失败的空气可谓非常浓厚。英国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少人认为美国效尤,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自然是不愿意去台湾与蒋介石“共患难”了。
第二,这时的宋子文已经是声名狼藉,去台湾只能是“凶多吉少”。宋子文抵达美国后,很快发现美国的官员不象以前那样“友好”。首都华盛顿的高级官员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宋氏家族中饱私囊的各种丑闻,甚至总统杜鲁门也坦率地对他的助手们谈论中国政府中的“贪污舞弊之徒”,这令宋子文十分的难堪。他曾对顾维钧说:“他已被华盛顿的共产党分子或同情共产党的分子诽谤中伤到如此程度,使他感到访问首都毫无意义。”宋子文将美国官员对他的指责说成是“共产党分子或同情共产党的分子”对他的“诽谤中伤”,以为自己辩护。而美国人根本不与他计较这个,对宋子文的调查依然进行,媒体不断披露宋子文的财产情况。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杜鲁门的指示下,找出了宋家在二战时期的档案材料,发现宋子文“开始担任公职时财力十分有限,而(到一九四三年一月)他已经积蓄七千多万美元”。事实上,还在抗战时期,已有了解宋氏家族的美国人指出,宋氏家族把很大一部分租借物资转入自己腰包。有一则报告曾详细记录了宋氏家族中饱私囊的办法:“一艘装载由租借法案提供的六十辆新式美国坦克和其他价值昂贵的战争物资的货船沉没了。而事实是:“该货船从未装载坦克离开西海岸;也从来没有制造过这些坦克……这是对宋氏家族行为方式的确切说明,他们用这个办法把租借法案拨给制造六十辆坦克的资金转入自己手中。”[2]随着宋氏家族的倒台,宋家中饱私囊的丑行被一件件地披露出来。联邦调查局向各地机构发出指示,要求调查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工业、公司和企业的国内银行存款额。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的确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但最终因宋氏家族在美国的强大势力,以及宋子文等人在美居留的特殊身份而告停止。孔、宋两家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已经注册的外国代理人,并不再是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他们是以“社会名流的特殊身份在美国居留”,这使他们免去了填表申报的麻烦。总之,“他们的地位十分暧昧,他们不负有详细申报其财产与活动的义务”,这就使人无法弄清他们的财产数额。虽然对他们财产情况的详细、确切的调查,因种种困难而无法进行,但根据一些零星消息的透露及已有材料的统计,美国当局断定宋子文及其家族贪污、挪用了巨额公款,而且已将大笔美国援助中国之款项转入自己囊中,这使美国人十分气愤。在那些日子里,美国的各种出版物上都有一些文章谈到中国人的贪污问题。美国《商业日报》在7月13日刊登的一篇头版文章中指出:“中国高级政府官员们把政府财产大量转入私人帐户被揭发后,国务院受到了日益增长的压力,要求冻结中国国民政府在美资产。” 该文虽然没有直接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指的是何许人。1950年5月1日,《华盛顿明星晚报》的专栏作家布朗在其文章中更明确指出:“台湾的中国政府与其请求美国国会的援助,不如动用中国私人存美的资产。蒋总统目前所急需安定金融、建设经济等等的款项共约三亿美元,实在可由孔祥熙与宋子文两氏私人借款,不必再向美国纳税人民企求。因为根据美国官方确切可靠的统计,孔宋两人在美国的银行存款达五亿美元之多,从这中间借款三亿美元给蒋介石将军,决不会使他们两人当真‘贫穷’起来。何况以他们和蒋总统的亲戚关系,过去都曾先后拜膺财政部长兼行政院长的高官巨任,荣辱同当,患难安乐共尝,于公于私都有贡献援助之义。省得蒋总统的政府为求一点有限的美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向美国政府和国会申请,多方活动,还不断遭受到误解与抨击。所以由孔宋等富豪来‘援助’中国的政府和他们的至亲蒋总统,实在是天经地义不过的。”
该文的发表,无论是对在美国的宋子文、孔祥熙,还是对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都是一强烈的刺激。宋子文愈发的忐忑不安。台湾方面连连催孔、宋赴台,或许正有从二位“豪门”腰包中捞些资助的想法。如前所述,一年前宋子文还在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内就有人提出要宋子文把他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的动议。当然,宋子文没有理睬这些主张,匆匆地离开了中国大陆。如今,他更不会去台湾自投罗网,让人分享他的财富。
1952年,宋子文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后,便完全脱离了蒋介石集团。美国《纽约时报》曾对此作如下报道:“国民党说,宋子文这位世界上的首富之一,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回到受共产党威胁的小岛。这个岛屿是蒋委员长从他原有的亿万人口大国所剩下的全部地盘,就只是这块避难所。……
[1] 《顾维钧回忆录》第七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89-490页。
[2] 《宋家王朝》,第58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