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山西古代壁画留存数量庞大,题材丰富,构成了从汉代到北魏、北齐、隋唐、宋辽金乃至明清的完整序列,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社会发展的脉络及其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山西古代壁画留存数量庞大,但较为分 散,绝大多数壁画散存于山西南北各地的宫观祠庙以及墓葬之中,无论是地面上的还是墓葬中的壁画(除少量 被保存在博物馆中之外)保存状况都不容乐观,尤其是未被列为文保单位的民间祠庙,因此,加快调查研究步 伐,对壁画进行*基础的调查和数字化存录,也许是保存壁画的*直接和*有效果的之举。
出版这部专辑《云谁之思——山西古代壁画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人们重视山西古代壁画的 调查、保护与研究,宣传山西绚丽多彩、浑厚淳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山西优秀文化。本专辑中展现了山 西古代壁画的**调查、研究成果,既有对芮城永乐宫、稷山青龙寺、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传统热点问题的 深入、多视角、深层次、微观式研究,更有对霍州圣母庙、河曲岱岳庙等以前不受重视的民间祠庙的详细调查 和**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对山西古代壁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目錄:
|
目录
《山右文库》总序
序言
壹/壁画总论
略论山西古代壁画柴泽俊002
山西壁画漫议张.总016
山西寺观壁画山水图式类型解析赵建中026
略论宋金山西寺观壁画中沥粉贴金工艺的兴起张亚洁张康宁030
贰/佛寺壁画研究
独具特色的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壁画侯慧明034
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略述梁瑞强039
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中的人文世界皮庆生046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孙文艳054
从供养人壁画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供养问题杨学勇060
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侯慧明067
岩山寺壁画山水图式探源赵建中075
壁画艺术的瑰宝——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张丹080
青龙寺水陆画中的唐密因素孙博088
洪洞水神庙元代壁画的绘画艺术成就徐岩红098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水陆壁画的构图及艺术特征伊.宝102
灵石资寿寺壁画的初步研究邵军109
繁峙公主寺水陆画神祇构图及考订侯慧明117
阳高县云林寺大雄宝殿明代水陆壁画史宏蕾125
形简意骇.精工细作——论多福寺明代壁画山水之流行特色刘国芳131
叁/道观壁画研究
永乐宫《朝元图》女性图像艺术特征探究史宏云陈思思138
永乐宫重阳殿的地狱经变图与元代神仙道化剧张方144
肆/民间祠庙壁画研究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的社会史考察宋燕鹏150
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后土信仰体系及功能演变武丽敏156
新绛稷益庙正殿壁画之农业科技及民俗文化考史宏蕾163
东岳稷益庙壁画山水艺术初探行卫东170
历史的记忆——晋祠东岳祠壁画发现与保护李晋芳175
霍州圣母庙壁画与女娲崇拜赵改萍179
河曲岱岳庙“神人共崇”体系及部分图像考释武丽敏185
伍/墓葬壁画研究
简析北齐娄睿墓壁画中的鞍马人物白建忠194
CONTENTS
PrefaceofShanxiLibrary
Foreword
GeneralIntroductiontoAncientMuralsinShanxi
OntheAncieneMuralsofShanxiProvinceChaiZejun002
OnMuralsinShanxiProvinceZhangZong016
AnAnalysisofTempleMuralLandscapeSchemaTypesinShanxiProvinceZhaoJianzhong026
OntheBoomingofEmbossedPaintingandGildingCraftinTempleMuralsofSongandJinDynastiesinShanxiZhangYajieZhangKangning030
StudiesonAncientMuralsintheBuddhistTemplesinShanxi
PeculiarTangMuralsofFoGuangTempleofWuTaiMountainHouHuiming034
IntroductiontomuralsinDaYunTemplePingshunCountyofFiveDynastiesLiangRuiqiang039
TheNorthernSongDynastyMuralsinKaihuaTempleofGaopingCountyanditsHumanisticSpiritPiQingshen046
ArtisticFeaturesofSongDynastyMuralsinKaihuaTempleSunWenyan054
SustentationofSakyamuniPagoda:InRespectoftheProvidersYangXueyong060
FeaturesoftheJinDynastyThousand-Handed-and-EyedAvalokitevaraMuralinChongfuTempleofShuozhouCityHouHuiming067
AnExplorationoftheLandscapeSchemaofYanshanTempleMuralsZhaoJianzhong075
TheTreasureofMuralArt—TheMuralofJinDynastyofWenshuHallinYanshanTempleofFanshiCountyZhangDan080
EsotericBuddhismintheReligiousRitualPaintingsofQinglongTempleSunBo088
ChinesePaintingAchievementsinMuralPaintingsofYuanDynastyinWaterGodTempleofHongtongXuYanhong098
CompositionandArtisticFeaturesofRitualMuralPaintingsinChuanfazhengzongPalaceofYonganTempleYiBao102
APreliminaryStudyofMuralPaintinginZiShouTempleofLingShiCountyShaoJun109
AStudyonthePictorialStructureofShuiluPaintingsintheGongzhuTempleinFanzhiCountyHouHuiming117
ShuiluWallPaintingsofMingDynastyinDaxiongPalaceofYunlinTemple,YanggaoCountyShiHonglei125
TheFeaturesofMuralLandscapePaintingsinDuofuTempleLiuGuofang131
StudiesonAncientMuralsintheTaoistTemplesinShanxi
Researchon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femaleimagesinChaoYunTriptychoftheYonglepalacemuralsShiHongyunChenSisi138
TheYuanDramaaboutTaoistDeitiesandtheImagesofHellintheChongyangHallofYonglePalaceZhangFang144
StudiesonAncientMuralsintheFolkTemplesinShanxi
ASocialHistoryStudyontheMuralsofFenyangGoddesTempleShansiProvinceSongYanpeng150
TheHou-tuBeliefSystemandItsFunctionEvolutionintheMuralsofFenyangGoddessTempleWuLimin156
ExploringAgro-TechnologyandFolkCultureinJiyiTempleMuralsofXinjiangCountyShiHonglei163
ExploringtheMountain-WaterPaintingofJiyiTempleMuralsofXinjiangCountyXingWeidong170
HistoricalMemory:DiscoveryandProtectionofMuralinDongyueciofJinciTempleLiJinfang175
WorshipofGoddessnuwainmuralsofGoddessTempieinHuozhouCityZhaoGaiping179
AStudyofManandImmortalCo-worshipSystemandtheImagesatDaiYueTempleofHequWuLimin185
StudiesonAncientMuralsintheBurialGroundsinShanxi
AnAnalysisofthePommelHorseandCharactersofMuralsinLouRui’sTombofNorthemQiDynastyBaiJianzhong194
|
內容試閱:
|
壹/壁画总论
略论山西古代壁画
柴泽俊
编者按:本文原发表于《山西文物》1982年第3期,后收入《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之后转于《山西档案》2012年第1期。鉴于本文在寺观壁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书略加编辑,收入本书,注释体例,一依其旧,以飨读者。
壁画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艺术遗产之一,起源甚早,流传很广,名家辈出,佳篇连绵。许多史书和古籍中未及著述的社会生活,通过壁画较形象地反映了出来。它不仅是极为可贵的艺术遗产,而且是当时社会风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保存至今的古代壁画,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我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内蒙古、四川、山西等地发现的古代岩画,盖是壁画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革,早期的遗迹业已不存。春秋、战国时期,庙堂建筑内已绘制了壁画。这时壁画的内容,多是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圣君贤相、忠臣烈女、天地鬼神、山灵海怪等都可以罗列在壁画之中。两汉时期,宫廷、庙宇的壁画已成为章法。[1]除上述内容外,崇圣贤以孔子及其门人为主,显功勋以名臣武将为多,扬善恶以尧舜桀纣为题,奉鬼神传礼教贯穿其中。这些内容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汉代墓室壁画较为发达。统治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住宅中有画,死后厚葬之风盛行,墓室中亦有画。这在许多汉墓中已经得到证实。[2]这种壁画的内容,一般多为墓主人生前活动,如骑车出行、楼阁宴乐、奴仆杂技、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田野耕作、神话故事、奇禽怪兽、龙凤飞翔等,内容极为丰富。魏、晋以来,乃至唐末、五代,因袭汉制,墓室中多有壁画。题材方面除上述内容外,已逐渐发生变化。例如,星宿、歌舞、花卉、鸟兽、达官、富贵、城楼、殿阁、节孝、仆从,以及宴乐侍奉、庭堂对坐等日常生活,无不作为画题。宋、金、元时期,墓室中砖雕甚多,壁画虽然还沿用,但已开始减退。明、清两代,墓室中很少有画了。山西墓室壁画,发现的还不多。就目前所知,上起汉代,下至元、明,已有十六座墓中有画,内容、画法各不相同,总面积约在160平方米左右。这对于研究我国墓室壁画,是一批很有价值的资料。
壁画的大规模发展,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随之佛教艺术也随着教义的流传和中国民族艺术融合在一起。魏晋至南北朝阶段,佛教教势发展很快,至隋、唐达到了极盛时期。广建寺院,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虽经“三武灭法”[3],但继而复兴,教势有增无减,几至人奉佛法,家燃佛灯,帝王受戒,大臣拜佛,庶民百姓祈求福报更是崇信无疑,致使佛教影响不断扩大,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势力*发达的省份之一。魏、晋、南北朝以来,建寺凿窟之风兴盛,佛寺遍及全省各地。建寺必然造像,有殿堂多有壁画。佛教如此兴盛,寺庙壁画应运而生也就成为势所必然了。
与佛教同时产生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许多道教宫观亦多有壁画。宋、元之际,山西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基地,建筑宏伟,壁画壮丽,立经籍所于平阳(今临汾),凿石窟于太原。这与道教北宋全真派流行于大河以北有着很大关系。全真教派奉吕洞宾为师。吕氏河中府永济县(今属芮城县)人,故山西境内除吕氏原籍建有大纯阳万寿宫(即今永乐宫)外,其他纯阳宫、纯阳观、万寿宫、吕祖阁等道教宫观相继而立,教势甚为隆盛。随着道教的发展,塑像、壁画必然盛极一时。许多壁画艺术硕果不断涌现,这也是很自然的了。
随着宗教的兴盛和发展,壁画艺术更加成熟,从事壁画的匠师逐渐增加。宗教极盛的唐代,壁画艺术也是高峰。山西唐代壁画多已不存,仅佛光寺东大殿内残存一小部分,但可以看出我国壁画盛期的风格。宋、金以来,宗教开始衰退,寺观壁画不像唐代那样隆盛了。文人水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称之为“画匠”或“工匠”。历史上一些文人学士和怀有偏见的美术史家,赏水墨不赏重彩,重山水不重人物,珍卷轴而歧视壁画,尊文人而卑工匠。正由于如此,历史上很少记载民间画师的作品,致使许多壁画作者淹没已久,为世人所不知。山西寺观壁画正是宗教开始衰退,文人水墨画盛行以后,在宋、金、元时期产生的一批优秀作品。以内容而论,不仅有佛教中的佛、菩萨、弟子、天王、金刚、童子、佛传故事和道教中的各种神话传说及神祇名目,也有帝后、官贵、贤臣、良将、儒生、烈女、孝子、顺孙、以及商贾、平民、樵夫、渔翁等。各种社会生产、建筑形式、服装制度、用品陈设等无不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较历史文献记载更为形象确切。在艺术上,无论构图、勾线,还是着色、点睛,或疏朗、或严谨、或刚劲、或挺拔、或浑厚、或典雅、或朴实、或传神,各尽奇妙,皆有独到之处。历经六七百年的变化保留至今者,还有2500多平方米。虽然它是分布在各个寺庙,不像敦煌莫高窟那样篇幅集中和规模宏伟,但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就目前所知,在我国中原地区也还是首屈一指的。以宋、金、元时期壁画而论,可以说,山西冠于全国。这就大大丰富了我国绘画史的篇章。明、清两代,壁画艺术已成尾声,工艺水平较宋、金、元时期大为逊色。山西明代壁画,还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有的还保留着金、元时期的壁画风格(如新绛稷益庙、汾阳圣母庙等)。延至清代,虽然寺观中有的还绘有壁画,甚至还是鸿篇巨制(如大同华严寺),但无论构图、笔法、设色、神态等诸方面,不仅不能和宗教极盛的唐代相比,就是和宋、金、元时期的壁画也无法相提并论。
寺观壁画,是山西古代壁画的主体。寺观壁画和古代建筑的保存是相依为命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数量之多和历史之久,是全国仅见的。[4]这些古代建筑多是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古代寺庙多有壁画[5],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幸存者可以说是千中有一。为了弄清山西古代壁画的现存情况,除调查古建筑时对古代壁画也予以调查了解外,1973年以来,我们又集中力量重新调查了山西元代以前的壁画和部分明、清壁画,基本上弄清了这些壁画的时代、内容、画法和面积,并择其重点进行了局部临摹,为研究工作和开办山西古代壁画展览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调查所得,山西寺观壁画已知者近8000平方米之多。它的时代和分布情况是:
唐代壁画61平方米,在五台佛光寺唐建东大殿内栱眼壁上和明间佛座背面。
五代壁画46平方米,在平顺县石灰村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建造的大云院正殿内。
辽代壁画108平方米,在应县木塔底层迎风板上和灵丘觉山寺舍利塔底层内。
宋代壁画108平方米,在高平县开化寺大雄宝殿和芮城圣寿寺舍利塔内。
金代壁画710平方米,在繁峙县岩山寺前殿和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内。
元代壁画1745平方米,分布在芮城永乐宫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内和栱眼壁上,广胜下寺后大殿东山墙上和水神庙明应王殿内四周,高平万寿宫三清殿内东壁上,稷山兴化寺内,稷山青龙寺中殿、垛殿、后殿内和栱眼壁上,五台南禅寺大殿内西壁上。其中南禅寺壁画与大殿不是同时之作,殿为中唐重建,壁画乃元代补绘,1974年修缮大殿时于泥皮之内发现,加固修复后陈列在西配殿内。广胜下寺后大殿内壁画,1929年被寺僧贞达勾结当地豪绅盗卖出国,现存仅有东西山墙上隅一小部分,修复后陈列于殿内。稷山兴化寺壁画是原作的一部分,寺已不存。这部分壁画是1926年奸商与外国文化掠夺者勾结,将其分块割下,装箱外运,企图盗卖国外,京津一带学术界人士用高价夺回,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壁画2301平方米,分布在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晋祠王郭村明秀寺,平遥镇国寺三佛楼,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洪洞广胜上寺毗卢殿、弥陀殿和西垛殿,太谷净信寺、圆智寺诸殿,高平定林寺东配殿,阳高云林寺大雄宝殿,天镇慈云寺中殿,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汾阳后土圣母庙正殿,新绛阳王村稷益庙正殿,高平铁家庄清梦观三清殿,繁峙公主寺正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等三十二座寺庙之中。
清代壁画约2910平方米,分布于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大同关帝庙正殿,汾阳太符观正殿,平顺龙门寺正殿,太原晋祠关帝庙正殿,阳泉大佛寺(后改关帝庙)正殿,保德金峰寺正殿,河曲岱岳庙诸殿,洪洞广胜上寺毗卢殿,以及五台山、恒山等二十九座寺庙之中。
上述近8000平方米壁画中(可能还有遗漏),早期作品数量较少,晚期遗存较多。其中不少精美的作品,既有确切的年代可考,又留有画师姓名。这无疑将大大丰富我国绘画史的内容,增添我国绘画艺术的光彩。
在研究寺观壁画的时候,人们常常想到壁画的小样和粉本。随着宗教的衰退和历史的变迁,僧徒四散,画师乏人,许多寺观壁画多已毁坏,小样和粉本皆荡然无存。就目前所知,山西仅太原崇善寺有《释迦牟尼佛传八十四龛》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稿尚保存完好。崇善寺,唐时为白马寺,后改名为宗善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重建后,又更名崇善寺。寺址布局宏伟,垂直殿列七重,四周环庙,壁画风动,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寺庙。清末失火,寺庙大部焚毁,仅留大悲殿一院和殿内明初泥塑,许多宋、元、明版藏经存于其间。崇善寺原貌图和《释迦牟尼佛传八十四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保存在殿内。这两部彩色画稿,盖是焚毁前寺内环廊壁画的粉本和小样。明初建寺,粉壁丹青以后,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将粉本装帧成册,予以珍藏。画中人物衣饰、山石云雾、建筑形制、器物陈设、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画面上构图严整,工精细密,色彩鲜艳,富丽堂皇,人物面相俊雅,但已失宋、元时期丰润的神韵,是很典型的明代作品,这两个粉本的存在,时代虽不很早,但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崇善寺壁画的缩影,而且也是人们研究壁画的构思和绘制过程的重要根据。孤本独存,尤足珍贵。
二
山西壁画由于时代不同,内容亦异,绘画技巧和风格也各有千秋。近8000平方米的寺观壁画,分布在七十多座寺庙之中。其中有不少作品不仅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而且是全国仅见的孤例。逐一叙述,不是简短的篇幅能够办得到的。现择其重点,略述梗概,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佛光寺唐代壁画。寺在五台县豆村北侧佛光寺山腰,坐东向西,高低错落。东大殿位于*后,居高临下,冠于全寺。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7—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焚毁,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后经宋、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寺内建筑、石雕、墓塔、经幢,都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精华。东大殿为我国现存唐代建筑中的代表作,殿内泥塑、壁画、墨书题记也都是唐代遗物。四种唐代艺术荟萃一堂,尤足珍贵。殿的内槽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绘有壁画十五幅,除前槽明间、南次间和后槽南梢间系后世补绘外,余皆晚唐遗作,计约61平方米。壁画面积虽然不大,但这是除敦煌莫高窟外寺观中仅存的唐代原作了。前槽北次间画面构图分为三组,中心一组为“西方三圣”,弥陀佛居中,两侧观音和大势至二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文殊、普贤二菩萨为中心,旁有胁侍菩萨、天王、飞天相伴,壁画两端有僧侣和供养人排列,亦有身着袍服的官吏。各种服饰装束全为唐式。画面色彩以青绿为主,浑厚深沉。除赭石和石绿外,多已变成铁青色了。这与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几无二致。殿内神龛两侧和后槽栱眼壁上,画诸菩萨众和佛像,色彩较前槽略显鲜艳。明间佛座背面束腰部分的一小幅壁画,是1964年拆除两端堵塞的泥壁才发现的。内容为天王、力士正在降魔镇妖,中间侍立着一头戴花冠的天女,作惊恐状。就其画面而论,似为降魔图。人物形象生动,衣带飞扬,尚存吴道子画风。
大云院五代壁画。大云院,又名大云寺,在平顺县石灰村北双峰山腰,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现存除大佛殿为五代原构外,其余天王殿、后佛殿、东西配殿等皆明、清重建。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残存着与殿宇同时的壁画46平方米。东山墙上为“维摩经变”。右为维摩居士,身体前倾,侧倚于帷幔之中,表现出辩解时的激情。左为文殊菩萨与维摩对坐,面相凝重,举止安详,显现着泰然自若的神态。其后和旁侧有香积菩萨、舍利弗、天王、神将、罗汉、侍从等多人。上侧飞天回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