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把世界还给世界,我还给我

書城自編碼: 266498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春树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09981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4/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理论的意义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1
《 密林中 》
+

NT$ 324
《 知日·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

NT$ 564
《 金色夜景:手刮中国地标风情,继《秘密花园》之后,火爆朋友圈的创意产品,12幅地标,12种风情 》
+

NT$ 349
《 哈佛问学录 》
+

NT$ 315
《 坠落之愕 》
+

NT$ 413
《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口述自传;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
編輯推薦:
没有人是一叶孤舟,却只能通过自己抵达彼岸。
27篇生活随笔、13篇读书札记、12篇游记、4篇小说,是这本小书的容量,却不是它的全部。它有四九城的青春印迹,有被生活磨砺后的反鸡汤故事,有一小撮总也浇不灭的卑微理想。这本书是春树对世界*真诚的喊话,也是对当下*深切的体悟。
內容簡介:
《把世界还给世界,我还给我》是“北京娃娃”春树**生活写真作品集。内容涵盖27篇生活随笔、13篇读书札记、12篇游记、4篇小说。但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有这些。
春树从不教别人该如何生活,或怎样能得到幸福,只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转化成文字,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在这些可能中,有你熟悉的,更有你满怀期待却从不曾尝试的。
写作者春树已不再似《北京娃娃》时叛逆与青涩,生活的粗粝也并没有磨掉信仰的光芒,反倒因其经历的不同寻常而使生活少显乏味。书中有四九城的青春印迹,有被生活磨砺后的反鸡汤故事,还有一小撮总也浇不灭的卑微理想。这本书是春树对世界*真诚的喊话,也是对当下*深切的体悟。
關於作者:
春树
诗人,作家。
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等。
主编《80后诗选》。
中国**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
目錄
一个人的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 ... 003
看你往哪儿逃 ... 005
为什么我们不想住在县城 ... 008
一个理想主义者 ... 012
过去我曾经苍老 ... 015
你的青春是你的 ... 019
概不优雅 ... 021
既然谁都留不住
不想长大 ... 025
少年乌托邦 ... 028
一个胡同串子的生活 ... 031
青春未央,不要慌 ... 034
张狂往事 ... 036
瞬间片刻 ... 039
微量的幸福 ... 041
春风沉醉的北京 ... 043
神经病 ... 046
一个朋友 ... 049
既然谁都留不住 ... 051
芍药季,还需要一枝粉玫瑰
我的猫儿子们 ... 057
猫事 ... 064
像少年般简单生活 ... 067
当一个享乐主义者 ... 070
柏林少女 ... 072
芍药季,还需要一枝粉玫瑰 ... 075
如果能一直住在酒店 ... 078
游泳去 ... 080
南国少年 ... 086
阅后即焚
生命的源泉 ... 091
梦把你撒向远方 ... 094
看闲书 ... 096
两个男作家 ... 099
睡前阅读 ... 101
那时候,我们想改变世界 ... 104
蓝色是不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 107
一路嚎叫的文学青年老甜甜 ... 111
一个献身于艺术的女人 ... 114
《你好,无聊》 ... 117
这堂课 ... 120
一切关乎生命力 ... 123
世界和平与你无关 ... 126
听上去就很遥远
在正确的地方 ... 131
在岛上 ... 133
猫国 ... 136
伦敦二三笔 ... 139
环岛小旅行 ... 142
巴黎或者法国 ... 166
巴黎的天空 ... 169
巴黎春天 ... 172
从巴黎到柏林 ... 174
悠游漫记 ... 177
路过文明,路过精英摇篮 ... 186
时空交错三场景 ... 190
东城故事
东城故事 ... 197
兔子 ... 225
大哥失踪了 ... 231
敌人易得 ... 242
內容試閱
你的青春是你的
当我看到微博里有位读者对我说,因为我结婚所以他感到了深深的背叛,因为他的青春也在里面的时候,我的**反应就是:我的青春是我的!
我的青春是我的,你的青春是你的。小说与真实的生活总会有差距,哪怕写的是“自传体小说”也不例外。当小说完成的那一刻,小说里的时间就凝固了,而我们还在成长和生活,时间仍然在继续。我从来都希望我的读者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判断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人生的人。这要求难道太高了吗?一个读着我小说和诗歌成长的读者,肯定会明白我是个让爱做主的人。我从来都没有说过要一辈子单身,因为我不是那样。实际上,我敏感又多情,每次爱上一个人都恨不得跟人家结婚。我小说里的女主人公们也都是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爱情上的浪漫主义者。
有些人总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偶像身上,这事太不靠谱。“长大后知道自己喜欢崇拜的偶像,竟然也有世俗的让人讨厌的一面,心生的恐惧和无力,以及对曾经的自己的厌烦,想来觉得可笑,却也真实。”这是另一个读者回的留言,我不知道他指的偶像是谁,但我也能理解那种感受。对此,我只能耸耸肩,我是一个反偶像的人,从来都自己毁自己,就是不希望被任何人光环化、完美化。要是这样都不能摆脱被人幻想,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是的,我结婚了。我自己也实在想象不到,我居然会在30岁之前结婚呢。我总以为,不会遇到一个我能够与之结婚的人。生活教会了我要活在当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我21岁的时候,我交男朋友甚至不愿意被别人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怕什么,只是恐惧会有人对我的私生活造成影响。当时的男友很伤心,我后来也觉得那样太不公平。爱情需要走在阳光下,而不是藏在阴暗角落。
很多人都担心婚后会失去自我,还有接下来的种种责任,都让人望婚生畏。然而当我决定当一个成熟女人的时候,我决定接受这种种责任,并且不改变自己之前的生活方式。我就是我,不管我的社会身份是什么,不管是为人妻还是为人母,我都是写诗和写小说的我,在面对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我是自豪的:那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
一个朋友
缪缪又出事了,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她写她所住的国际青旅出事了,好像是资金纠纷,门口的玻璃上被油漆泼了“停业”两个字,前台还站着几个彪形大汉,同屋的妹子说明天大家都得搬家,六点就停水。缪缪已经在那里住了三年了突然要搬走,她手足无措,悲愤不已。我是一想到她这几年的生活,同样感到手足无措,非常无力。
一瞬间,我开始感谢我此时温暖的房间,庆幸我拥有我这五分钟之前还想抛弃的生活。
我犹豫了一分钟,在底下留言: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东西该扔扔。
还有一句话我忍住了没写:你真让我们担心。
能在三十岁把自己活到居无定所流浪街头,真的挺不容易的,双鱼座也不能这样啊!她是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家在东北,她宁愿长年住在8个人一间的青年旅馆也不愿意回到大东北黑土地上的小城去住。那里没有她的同类,每天的生活都重复着同样的节奏,一眼就能望得到头儿。在北京她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当某支新晋乐队的经纪人,收入极其有限。她不想麻烦父母,尤其是母亲前两年得了重病,家里的存款基本已经被治病所消耗了。
她暂时住到了朋友办的酒吧。我打电话给她,约她看电影,她正好无聊,乐呵呵地出来了。
我见过许多张脸,许多未老先衰的、充满痛苦的、欲求不满的脸。然而她的脸虽然苍白了一点,眼眸仍闪亮着青春的光彩。那简直是不应该有的神采啊,在自己下一个晚上都不知道该去哪儿的情况下。
我将之解释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脸。诚然,她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力而天真,甚至幼稚。那又如何呢?在后现代的社会主义第三世界首都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妥协,总比我们认识的那些有物质而不幸福的人更快乐。
像少年般简单生活
长久以来,我的生活环境都乱糟糟的,我指的尤其是室内。书和衣服到处乱堆,到处都落满了灰尘。原来住在父母家的时候还好,每天都有我妈帮我收拾。而我自从独立生活搬出去住开始,发现生活逐渐成了一个大问题,每间屋子都开始乱起来,衣服和鞋越攒越多,厨房非得等小时工阿姨每礼拜帮着收拾不可。生活变成了一种负担。怎么才能让生活变得简单点?然而我没有动力去解决。
直到有天我意识到许多东西并非必不可少。东西越多,我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它们像海水一样将人淹没,**的办法就是减少对物质的需求。扔东西是有负罪感的,当初买它的价格、中间付出的情感、对物质匮乏的担忧……有时候扔件东西简直就像回顾整个人生,样样都舍不得,样样都是感情经历。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哲学般的观念来帮助了。就在这时,我看到一本名为《简单生活的艺术》的书,这是本强调简单生活的书,里面摘抄了一些我很喜欢的名人名言,比如:“我太懒惰,一生都做不到循规蹈矩。我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一直很快乐。我的褡裢里有三斗米,炉灶边有一捆柴。人何必在乎自己是梦是醒呢?至于追名逐利之事,我甚至从来不提。夜里雨点儿掉落在我的稻草屋上,我伸展了双腿,全身放松。”这真是我渴望的境界。曾几何时,我还以为我是个物质女孩呢。实际上这种自由多么高级,那是不借助于外在的自由。没有包装和假面,就没有所谓伪装自己所带来的痛苦。而那些伪装,很多都反映在了物质上。
看完之后,就开始进行大扫除。首先扔掉了几把既占地方又不实用的椅子,还有看着心就一沉却一直没有理由扔的碗、杯子、一堆肯定永远也用不上的零碎儿。在扔的时候我想,要是国内有那种像国外一样的慈善商店就好了,那我肯定经常去捐东西。当然还有不喜欢了或从来就没适合过的衣服和鞋,都打包准备送回老家。无用的杂物太多了,留下的都应该是有用的、喜欢的、精致的。不然好东西混在差东西里面,也发现不了。我越来越喜欢“空”了。什么都没有才算好呢。
东西越少,人的思维便越清醒。东西越少,人就越自由。什么都要占有不但花钱,还是种负担,让人会忘记真正的自己,忘记理想,更别提品位了。
我有些朋友住在大宅却过着精神低保的生活。这是被外在的虚荣所绑架了。被别人羡慕,但自己却根本不想过这样的生活,这样做实在是太不聪明了。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短暂,也可以说是漫长。短暂是时间概念,漫长是相对于快乐的瞬间而言。不能被外在所束缚了,那些伤心或者骄傲的过去、需要费力保养的东西、周边的嘈杂、无用的名声、与自己内心不相符的东西……全都扔掉吧,扔不掉就换地方。能够抛弃这些,才能慢慢找到自己。
我渴望重新回到曾经有过的状态:打开衣橱,里面只有几件衬衫、一条牛仔裤。那时候我没觉得衣服少,因为我当时对衣服的质量和款式都不妥协。即使是便宜货,穿的也是适合自己的衣服。书架里的书,每本我都读过,不会轻易买书,除非确定它值得保留下来,想读流行小说,就去图书馆。
蓝色是不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从看到那张电影海报上的蓝头发女孩开始,我就渴望看到它,那蓝蓝得那么触目惊心,带着对主流不屑一顾的美感。
三个小时的电影,犹如一部青春成长的纪录片。从一见惊情互相试探到感情结束走入茫茫人海,三个小时定格了一段像烟火般灿烂的爱情。开放性的结局,让人感叹“这就是生活”。这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但文艺青年用来打发时间,足矣。蓝头发的女孩Emma太美了,这不仅仅是外表的美,还有她的学识、她对自我的认同。阿黛尔更像我们生活中能接近的人,比如有时候的我们自己……不完美、懵懂无知、随波逐流。被抛弃,被放弃,泪流满面,无可挽回。
阿黛尔在Emma家吃饭的那场戏,真让我感慨。所谓生活方式,意味着很多东西。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在意什么?统统代表了这个人所受的教育和喜好,也不是说出身就百分百重要,你可以与家庭决裂嘛。问题还没有结束,更深层次的不和谐出自她们的文化修养不同。
可怜的阿黛尔不知道席勒,她说她现在写的文字也就只有日记,没有打算深入下去当一名作家。可是Emma的朋友们都自由不羁啊,在聚会上,有个女孩问阿黛尔是做什么的,阿黛尔说她是老师,一阵沉默。问她这个问题的女孩儿说她自己学的是艺术史和哲学。看得我揪心。我不学历至上,学艺术史和哲学也会出蠢材,两个艺术家也会就艺术观点而争吵或者决裂,可阿黛尔确实对这些一无所知,吵都吵不起来。阿黛尔会做饭,可Emma不需要啊。他们在讨论快乐的不同形式,阿黛尔插进来问你们需要干酪吗。有个网友问我,你会喜欢上“干酪”吗,我说No,thank you。
阿黛尔是很美,但没文化就不行。至少没法和一个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当然,这是法国。如果在中国,我想可能问题没有这么大。在中国大家会用“爱”模糊一切,其实为何爱也是需要探讨的。安?兰德就在她的书里写过:“在你说出‘我爱你’时,要首先明白‘我’是谁。”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点颓。阿黛尔在咖啡馆哭她那无法挽回的、估计这辈子记忆*深刻的一场爱情(以后的估计达不到这种绚烂程度),我陪着哭了一会儿,想到自己曾经也仿佛有过这种只能仰望的爱情,以及被它打击得毫无自信的时刻。这电影够压抑。阿黛尔真是太本能了,完全没有任何追求。她不懂Emma,懂不了,也无法分担。她过于单纯,她无法融入,她体会不了Emma的精神世界,她无法分担Emma的苦。Emma早就明白了这些吧,真是教也教不会啊……阿黛尔有那么多机会可以成长,她放弃了,任由她和Emma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她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精神世界的距离,是她们对自身定位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之间无法真正交流。把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换成男人,也没有任何区别。这部电影拍的是两个女孩的爱情,但并没有局限在同性恋里,它拍的甚至也不仅仅是爱情故事,它拍的是一段光阴。这当然是个悲剧,幸好是和平年代的。更**的例子是曾在苏联引起过极大争议,被鲁迅盛赞过的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个》,神枪手、喜欢写诗的红军女战士爱上了被俘虏的蓝眼睛的白匪军官,*后他死在了她的枪下,成为她击毙的第四十一个敌人……
高更选择大溪地女郎,被毛姆视为响应内心的呼唤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交圈的抛弃,意味着理想打败现实,择材写成脍炙人口的《月亮和六便士》,而21世纪电影里的先锋女画家Emma可没法和不懂席勒的小学教师在一起……这是原始本能被视为无知的年代,这是资本融合的时代,没有茹毛饮血的原始灵感可供与之爱恋与生活,即使有,也必然会在生活里败下阵来。这是通识教育的年代,所谓通识教育,不再是传统天才只要发挥自己的才华,身边自有人照顾的年代了。现在的天才都变成了精英,不需要找一个保姆当爱人,他们讲究的是强强联合,他们认可的爱情不是托儿所更不是救济院。你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才能与之相配,你必须经受得住情绪的考验,否则,还是和与你同一档次的人在一起吧。
所有的爱情开始都是轻松而美好的,之后就开始沉重和复杂。那蓝发少女犹如一道阳光划破芸芸众寂寞少女的阴霾世界,多年之后,也就只有这蓝色值得被记住。在爱情尚未经历痛苦以前,我们再多看一眼这蓝色,再多停留一秒好不好?无论它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它都是爱情的颜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