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內容簡介: |
《两万字的两年》作者段林楠两年时间里在世界几个城市中的心灵感悟与图片记录,不管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职员,还是日夜备战的应届高考生;不论你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或者是一位大老板。忙碌的步伐总有一面是归“暂停”所有的。请停下来,用心感受这一秒。也许这一秒,你焦躁的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想不开的事情立刻释怀,毫无头绪的烦恼飞到九霄云外,毫无进展的工作会迎刃而解。欢迎并谢谢各位读者进入作者的生活,一起分享那份小美丽。
|
內容試閱:
|
28 FEB 2013 中国北京 艺术包括的范围很广。摄影,绘画,音乐,电影,甚至生活。艺术无处不在,也就难怪曾经有人说“ 生活处处是艺术”, “每一个人都是艺术”等等。艺术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历史,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对于艺术的划分也可以基本分为瞻仰去博物馆欣赏。或者收藏。
曾经我在面临大学选择的时候。我想去考一所艺术学校。有人对这所学校有过这样的评论“这个学校的中国人都是有钱人,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生计。” 有意思的一句话。艺术,是有钱人的东西?艺术学校是很容易考取的?中国人选择艺术专业的都不用考虑生计。那外国人是为了生计?考虑生计的中国人就不会对艺术,或者把艺术当作发展方向?种种疑问把我带到了现在这个话题。什么是艺术,艺术为了什么,谁是艺术的创造者。
iPhone推出了新的产品。很多舆论都在报道他的 “价值”。基本就是说7000人民币的手机,中国代工和全部成本的比例。自然,他们想阐明的观点是贵。
我认为就好像奢侈品一样。一件衣服,同样款式,同样布料,为什么品牌比较贵,杂牌甚至中国成熟的高仿不可以那样贵。因为品牌价值。我们经常会说“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抽象的。比如设计,比如概念,比如品牌。这种不可见的价值是占据整个产品售价的大部分。奢侈品,售价除去中国的关税很贵,它的成本很低相对于售价。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称之奢侈品,因为他们在用售价去养设计师。那为什么设计师这么贵呢?因为他们的设计理念。他们的想法。如果回到品牌价值,我相信因为品牌看到了设计师的理念,或者设计师品牌被业界人士识认可了,才可以这样标价。也许对于一个简单的装置艺术,我们国人会认为一个木雕更有价值。中国之所以停留在第二产业 对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只停留在对其技术和直观价值的鉴赏水平上。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因为我们近代的历史等问题,因为近代的战争,我们对一个艺术品的鉴赏能力退化了。在战争年代,让我们觉得,生存,保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比活着更至高无上的最求。所以间接地导致我们缺乏对一个艺术品包括奢侈品的价值的一个正确评判。在唐代的我们,艺术鉴赏能力很高,我们国富民强,我们对生计之外且物质方面的东西有着发自内心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创作出很多世界闻名的工艺品和文学作品。现在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我们认为生计才是最重要的;精神层面的享受没有价值。我们看不到抽象价值的存在,我们不注重版权,不尊重其理念和创意的价值。
纵观现代名画、名著、名曲。它们的价值更多的是被人认为是一种反映社会,反映现实,反映三观的体现。当对一首歌曲,一幅画作,我们会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是精神上的,会让观看者体会他们自身生活当中欲言又止的情感。现实压迫当中的无可奈何,以及自己没有能力表达的情感。这种价值是无价的,这对一个艺术家的要求是很高的。这种对生活捕捉的能力,是要抛开很多现实因素才能完成的。一辈子为了商业的需求。他的作品注定仅是流行,不是经典。
我看每一个作品的时候。会忽视其技术含量。这种技术含量包括对画作的画工、笔触,对名著中文字的刻意挑选,音乐中的技术难度,也包括对摄影中的后期制作。因为我相信相由心生,真情实感的东西出来一定是最真实、最能打动受众的。
我们现在语文课本里读到的文章,之所以被选为必读,是因为他们在传达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会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给予不一样的诠释。但是对于作者,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环境是我们不能完全体会的。尽管我们很理解他们的某一个经典之作或者从文字中读到的故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梵高,经常被人说不懂生存之道,却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一生;贝多芬,那个年代对自己“雇主”的不满和歧视,因自身身体因素充满愤怒;到现在的林夕。一个写出无数经典歌词的诗人,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他们都只有一个希望——通过自己擅长的媒体表达方式,让世人对很多人情世故产生一种更深刻的关注和印象,他们带来的影响超越了直观的金钱。
每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不一样的。每个时代人的价值观更是不同的。一个作品的价值,是无限的。如果说价值与货币相关,与成交价相关,所以艺术是有钱人的玩具,那对于创作艺术的人来讲是不公平的。
因为在现在这个媒体发达的年代、人心越发浮躁的年代、有着很多前车之鉴的年代,手段,变成了“武器 ”。“艺术家”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从而提高知名度。会有各式各样的潜规则,从而获得到某种途径包装自己。这种被现在人“看穿”的把戏,甚至把艺术变成了低下唾弃的东西。对于个体对自己需求的争取,并没有任何的争议。虽然表面上很多人可以得到暂时的优越收入,但是对一个文化的传承没有任何的贡献。可能唯一的传承就是要后人知道我们这是时期的人是多么的追名逐利也许这本身也是人文的承传和记载。受众对一人存在着炒作或者卖身的心态,潜规则也是的确真是存在的。基于这种受众和本身的不健康的误解,经典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