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四卷。
本卷主要阐述20世纪中国诗话在现代诗学体系整合建构中的理论意义。清末民初以来的西风东渐,使中国的诗与诗学有了新、旧之分,因此诗话也有了新旧体诗话之分。同处中西、新旧杂糅的现代诗学语境,新旧体诗话分属不同的诗学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分野,却又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契合,但最终分道扬镳,成为20世纪现代诗学建构中一个耐人寻味的诗学现象。本文将运用“回到文学本身”的方法,将20世纪中国现代新旧体诗话同时纳入研究视野,力图对西学东渐中的20世纪现代新旧体诗话创作本身作一宏观的、整体的观照,以深入探讨诗话进入现代文学阶段之后新旧体诗话的分野、契合及再次的分离,从而彰显诗话这种传统的诗学批评方式在西学大炽中的深刻变化以及20世纪新旧体诗话在现代民族文学理论建构中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
關於作者: |
彭继媛,1974年7月生于湖南永顺,土家族,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已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浅议民国传统诗话的现代品质》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9期,《道家母性崇拜与中国当代文学》发表在《求索》2010年第10期。独立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家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2010年),独立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民国诗话的文献整理及其现代性研究》(2013年)。
|
目錄:
|
引论:中国现代旧体诗话与新体诗话的概念辨析001
第一编西学东渐中新旧体诗话批评主体的现代性
第一章中国新旧体诗话作家社会角色的变化015
第二章新旧体诗话作家知识结构的变化023
第三章留学背景与旧体诗话作者的知识结构转变030
第二编西学东渐中的旧体诗话传统性与现代性
第一章西学东渐中的同光派诗话039
一、同光派诗学传承与嬗变041
二、新文学诗学观念中的“同光派”资源055
第二章西学东渐中的南社诗话064
一、南社诗话唐宋诗学之争064
二、南社诗话的革命倾向077
三、西学东渐中的其他旧体诗话087
第三章西学东渐中旧体诗话的现代嬗变107
一、旧体诗话批评对象的变化108
二、旧体诗话批评内容的现代质素170
三、旧体诗话批评话语的现代性213
四、旧体诗话批评思维的现代性243
第三编西学东渐中新体诗话的现代性与传统性
第一章新体诗话的萌生与发展259
一、民国时期的新体诗话259
二、共和国时期的新体诗话264
第二章新体诗话与外国诗学的关系269
一、新体诗话批评对象的西化倾向270
二、新体诗话诗论与外国诗学的相通285
三、新体诗话中西诗学的比较与融合295
四、新体诗话中的译诗主张301
第三章新体诗话在意境理论上对旧体诗话的承继312
一、旧体诗话中传统意境理论的演变314
二、新体诗话现代意境理论的传统承继321
结语:诗话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344
主要参考文献349
后记362
|
內容試閱:
|
从2009年博士入学不久后开始接触诗话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从最初诗话阅读造成的思维上的不连贯以及文言旧体诗词阅读理解上的障碍甚至旧式文人名号繁复称谓等引起的思绪混乱,到如今“诗话”已成为了朝夕相处的朋友,虽时不时它仍会摆出极为深沉的模样让我难以读懂它的内在,但我们始终相伴相随,不离不弃。尤其在忙完琐碎的工作之后,它忠实地留在我身边,默默无语,却真实,可靠。
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味无数次聚散离合间的百般滋味。巍巍的岳麓山、悠悠的湘江水悄然记载着我与湖南师范大学的不解之缘。从本科到做访问学者、硕士直至博士学习,我曾经前后有十余年的时间往返于长沙和故乡之间。无论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过去10多个小时的火车路程到今日4个多小时的高速车程,无论岁月的痕迹怎样或深或浅地印在我的容颜及心坎上,无论每一次重逢和离别的滋味不尽相同,也无论回乡的路途中青黛的山峦悠远无声地诉说着我的心情,但远离的不舍终究转化为一次次温暖的回望和默默的虔诚祝福,“聚总会散,散是为聚”,如今聚散之间的安然和宁静不再有年少时分强说愁的伤感和落寞。
回想起在湖南师范大学读本科时,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之外,很多时候就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杂乱无章地阅读。而这种阅读很多时候仅停留在对故事主人公命运及故事情节的关注,很少作学理上的自觉思考。然而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最终让我放弃了工作上的专业方向,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文学梦想。而这一坚持就是10年的时间,而这一坚持无论路途怎样崎岖我以为都是一种诗意的坚守,梦想之花静静地开在心头,前行的路上就不会孤单。
在这对梦想的坚守中,我非常感谢来自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老师在学业上对我的指导以及在人格精神方面对我的熏陶。凌宇老师为我们朗读《莺啼序》时抑扬顿挫的声音一直还停留在耳旁;罗成琰老师儒雅的翩翩风度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如今却已是阴阳相隔……在此我尤要感谢我的导师谭桂林老师,2004年乍暖还寒的初春,先生以温和的笑容、宽容的姿态接受了学业荒废颇久的我做他的访问学者,此后我就一直在先生的名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直到2012年栀子盛开的初夏。先生学术功底深厚,学问精深渊博,他对我的硕士、博士论文的悉心指导自不必说,而今能完成书稿付梓出版,仍然离不开先生的鼓励和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先生是一个视学问为生命的人,他以自己对生命最为诗意的坚守以及其宽厚仁爱之心不仅为我也为身边的人指引了一条诗意的生命之路。我无以言说对老师的深深谢意和敬意,唯有永怀感恩之心永不放弃努力才不辜负先生多年的关心和鼓励。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怡老师、花城出版社的张瑛老师以及羊城晚报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书的问世付出的巨大的劳动。同时本书是2013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结项成果,在此向本课题组成员杨小波、彭大庆、张翼、田红、李美容,向帮助我刊发阶段性成果的《江苏社会科学》的主编李静老师、负责项目管理的吉首大学社科处的老师们以及帮助我整理诗话资料的吉首大学师范学院2013级中文本科班的同学们一并表示感谢。在此并向宋剑华老师、赵树勤老师、龚敏律、杨姿、唐东堰、周敏、潘冬梅、彭宏辉等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以及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及包容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们,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尤要感谢老公和女儿在我忙着书稿的时间内给予我的理解和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