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别说你不懂经济,其实一点就通!人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说:经济学?那是富翁们的炼金术,是学者们的西天经书,是投资者的锦囊妙计,我只是个普通人,跟我根本没几毛钱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济学织的密密网中穿梭生活着!
经济学,如果你一味相信它高高在上决意把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搅成一堆浆糊,那么你就错了。其实,它是生活的每一种体验和经历的总结,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把钥匙。
这是适合中国人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与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不同,本书立足于国内现实,所探讨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与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本书就是告诉你如芝麻绿豆一样的经济学和你谈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是多么密不可分,又应该如何理解它们!
如果不懂这些经济学,你就不用恋爱,不用买房,不用赚钱,不用消费了!
|
內容簡介: |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
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關於作者: |
夏树,原名耿沫,女,80后,毕业于中山大学,ACCA学员。曾出版译著《暮色紫禁城》、《富兰克林自传》和著作《宽怀》等畅销书。
|
目錄:
|
第一章如果不懂这些,就别恋爱了 001
第一节 机会成本:女朋友可不是衣服 001
第二节 男人谈恋爱就像做生意 006
第三节 女人谈恋爱就像炒股票 011
第四节 谈恋爱,国家是不是会给我们买单 016
第五节 找女朋友?你就是国家CPI 增长的中流砥柱 021
第六节 恋爱的一般均衡理论 026
第七节 为什么分手总和赌博差不多 031
第八节 选女朋友也是一件“国家大事” 036
第九节 分手费里的经济学 041
第十节 循环经济学:如果和前女友同桌吃饭 046
第二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买房了 051
第一节 买房远比租房划算吗? 051
第二节 有房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056
第三节 大饼效应只是你够也够不着的美好憧憬 061
第四节 买不起房or 买房总是没位置 066
第五节 中国房地产总爱饥饿营销 071
第六节 分期偿还后,购房压力更小吗 076
第七节 楼王效应,你跟风了吗? 081
第八节 中国式传统经济捆绑术 086
第三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赚钱了 091
第一节 富人的规模效应 091
第二节 为什么黄鱼越吃越少,而猪却越吃越多 096
第三节 时机不对,也能大卖口红 101
第四节 永远不要相信你身边的投资达人 106
第五节 两只手表永远无法确定标准时间 111
第六节 冷门投资,获利热门 116
第七节 买一送一,亏了吗? 121
第八节 免费续杯商业会赔钱吗? 126
第九节 为什么赚钱的店铺都是24 小时营业 131
第十节 好酒也怕巷深 136
第四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消费了 141
第一节 为什么可乐罐是圆的,牛奶罐是方的? 141
第二节 产品差异让冰箱有灯,而冷柜只有冰 146
第三节 如果外汇像菜价一样飞涨 151
第四节 裙带效应很重要,别以为那些真的是免费 156
第五节 当一只被烹煮的“青蛙”消费者,快乐吗 161
第六节 超前消费,是不是所有东方人都适合? 166
第七节 眼球效应让0.99 特别顺眼 171
第八节 市场是一只大手,政府你掌握不了 176
第九节 物美价廉的消费观,永远10 元的打折相框 181
第五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销售了 187
第一节 别让你的顾客决定你的价值 187
第二节 卖东西,卖东西,就是把商品从东卖到西 192
第三节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贱 197
第四节 销售控制——别让你的东西供不应求 203
第五节 葡萄藤效应—— 让你的关系网越来越大 208
第六节 病毒营销——让口碑自己会传染 213
第七节 明白一个东西有价值与否在于它所在的位置 218
第八节 一定记得别被鳄鱼咬了还挣扎 223
第九节 城市农夫有块田——销售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产自销 228
|
內容試閱:
|
第六节 恋爱的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学上的均衡,本质是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相互满足的良好状态。简而言之,便是力图用最理性行为来达到最理想状态。
爱情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主题,在人生中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
在恋爱的普遍现象中,必然会有爱的需求和对象的选取,两者间要达到一个稳态的平衡是十分困难的。这必须要求在行为上的均衡和在情感上的均衡,如果不能均衡恋爱中的供需关系,便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
对此,均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爱情和珍惜爱情,并且拥有一段良好的不浪费的爱情。
常有人羡慕书本故事中的“一见钟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爱情故事,这样的幸福一直从情感上物化为婚姻和家庭,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神圣和特别。
但爱情往往是盲目的,一厢情愿的故事情节并不老套,常常会在生活中上演,这显然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状态,感情市场往往失灵。
故而选择谈恋爱,怎样才能在爱情市场里当上丰收幸福的“理性人”呢?小花的爱情故事或者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小花毕业后,托家里的关系,她进了一家稳定的事业单位,担任处长的秘书,在平时便是处理处长大小事务,事无巨细。由于职业的原因,小花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秉行着不多言不多行和察言观色的处事风格。
她有个男友交往了八年,本该谈论论嫁了。但两个人一直就好似多年老友,并无恋爱迹象,男友在银行工作,工作内容也是单调重复,并无过多复杂内容。
在旁人眼中,她是拥有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是门当户对,双方家长都是知根知底的多年好友,几乎从娃娃时期,两人就定了将来在一起的命运。
平时,他们几乎不一起逛街、吃饭和看电影,就是在彼此父母家碰面。
有一天,小花被男友约到咖啡厅中,她以为是一贯的习惯罢了,依旧素面朝天去赴约。殊不知,当时男友还带着一个女生来了,告诉他这是他的心上人。小花听了,心里泛起了一层涟漪,和痛苦失恋不同,她担心更多的是家里的面子问题。
两人协商决定依旧维持表面上的爱情童话故事样子,互相扮演这出色完美的另一半,寻找一定时机,同家里坦白。
后来,小花在某天被家里人郑重其事告知他们发现她的男友劈腿了,并且心痛地告诉她重新找一个更好的,与此同时,他们进入了激烈的相亲对象选取中。
为了躲避这样的疯狂局势,小花决心跑到远方旅行,家里担心她的精神状态,也没有过多阻扰她,就让她去了心仪的城市。
在陌生的城市,她选择了一份客栈义工的工作,时光慢了下来,每天她可以遇见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同他们谈天说地,也找到了别样的快乐。
不久,她遇见了一份爱情。
那是个比她小三岁的男生,他叫乔,高大英俊,风趣潇洒,深深吸引了小花的注意力,但由于过去的情感经历,不论多喜欢这个男生,小花依旧处于比较被动状态,一开始并不怎么搭理乔,甚至害怕是一厢情愿,就直接选择放弃。
不曾想这位男生也喜欢她,因而对她穷追不舍。小花身边的朋友纷纷给与她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也折腾得小花更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就好比一群喜欢吃面包的人,到了一个非常多面包店的地方,想要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蛋糕,可根本无法知道哪家的面包会更符合自己的口味。这样的事情无法道途听说做判断,只能自己亲自选择。在一定情况下,好吃的面包在一段时期后会升值,这个价格不是由喜欢吃的需求者所决定的,也不是由面包供应者所决定,还是市场供求平衡的价格所决定。
在小花之前的那段感情中,她所面临的是遵守习惯性的生活,前男友家境殷实,工作稳定,双方又是世家,两人的相处完全是在建立在家庭关系中的。和合适的不讨厌的男生共处,她所拥有的需求效用并不是她内心所渴望的,相反反倒是一种迫于家庭而维持平衡的状态。这样的平衡可以称之为表面上的平衡。
小花到了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环境下,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发现自己的情感需求,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效用才是她所需要的。面对乔的幽默陪伴,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因而在不久后,她同意了同乔交往。
在之后的三个月里,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乔都陪着她,反过来,如果是乔想做的事情,她也会陪着他,两个人就这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
平日里,乔总给小花买大束的鲜花,小花总给乔买他喜欢的糕点,两个人常约着看电影、泡温泉、下饭馆等,也有出外旅游。
小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幸福,是那种能够发自内心去享受的快乐。她非常感谢乔,也从不吝啬情绪上的表达,两个人的感情单纯而美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乔跟她求婚了。
任何幸福的爱情都是一段均衡的爱情,需求和供给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均衡。它是一种折中的、和谐的存在。
如果问男人,世界上最好的女人要和你结婚,你肯还是不肯?
当然会有很多男人大喊,当然肯。但是坚定不肯的人或者更为理智。均衡,如果单单在需求上做出大量增加,那么同时供给量也需要增加,它们是成正比关系的。可如果只是片面关注需求,那么就会严重失衡。
正如男人如果娶了最好的女人,不是因为爱她,而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一个头衔,那么情感上便绝对地有所失衡。最好的女人不能带给他最好的快乐,只能带给他更多除了满足虚荣之外的麻烦。
小花的初恋男友便是如此的,当双方都陷入一种“随便就好”的状态,其实感情归属是病态的,并没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关系。于是才会在两人即将谈婚论嫁的时候,突然被初恋男友摆了一道。
在此时,小花的情感需求是被麻痹中的,可以将之定位0,而供给方面却总是满满载着两家人和朋友的各种支持,我们算为1,此刻供需是不平衡的。
均衡理论就是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需求者追求需求效用最大化,而供求者需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换而言之,小花希望有人来爱她,而乔希望小花是他的女朋友。
当小花遇见乔的时候,她才发现其实自己要找的对象并非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情感需求不会主动主动倒向供给方。当她们两个人建立了共同意识:“这个人就是我需要的,我想要的!”并且在交往过程中达到了稳定的结果。
此时,需求和供给几乎成为正比。于是达到了情感上的均衡。
常有一些人错误地将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为了这份爱情而牺牲了许多。其实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爱情一直是牵系我们一生的幸福,但除此之外仍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媲美。因而在爱情中要维持理性的辨别和选取能力,不要盲目错误地改变自己。人要坚持自我,才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第二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买房了
第一节 买房远比租房划算吗?
资源趋利配置,就是自身原有的资源在不同用途上做出最佳选择,从而使得经济上达到盈利或者节约的目的,充分体现了资源配置原理。
这在租房子问题上,有几种典型的体现,一种是以租养房,将房子出租出去,以此来支付每个月的房贷,减少自己的经济压力;一种是以租养租,将大套房租出去,以此来支付小房间租金;还有一种是选择合租,共同平摊费用,以此来节约成本。
但在中国,多数人认为租房并非长久之计,故而买房还是租房,这一直是无房者们心头盘旋的一大头疼问题,多数人认为买了房子会比租房子来得更加经济划算,可到底是不是如此的呢?
小刚是租房一族,从大学毕业生就业以来,他长期居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每个月600块的房租,加上水电费50块,一个月固定房屋支出是650元。
虽然现在小刚的工资是每个月2500元,可是这不影响他密切注意楼市动态的兴趣,每当哪个地区楼房开盘,只要他有时间一定要过去凑热闹,看看样品房也能满足小刚想要购房的欲望。
他心中有个英雄人物刺激着他也想要有自己的一所房子。在大学时候,小刚有一个舍友,大学四年都没有交过学费,并非是没有资本,而是该舍友直接从家里拿了四年的学费在学校附近新楼房买了一套小公寓,分期付款。
由于学校在偏远的小镇,故而房子的售价并不吓人,一平方是1500元,他买的小屋子有70平方,也就是9万多。在首付他付了3万,此后按揭。
他的舍友并没有住在校外的公寓,而是将公寓外租给大学情侣,每个月收取800元租金。就这样大学四年后,舍友再将学费一并付清,同时拥有了一套价值80万的房子和一些积蓄。
许多人十分佩服他,其中特别是小刚。在租房的时候,他深深感觉到房东的优势,在他脑海里,租房远不如买房来得经济。
为了能够买上房子,一方面关注房市动态,另一方面小刚也在努力挣钱。
四年过去了,小刚也攒了一笔积蓄,可是他却疑惑了,是继续租房,还是咬牙买房?
摊在小刚面前的难题是一年租金是7800元,四年来的租金共花去31200元,虽然不算便宜,小刚心仪的那套房子是100万,首付需要30万元,20年分期偿还,每个月大约需要支付3000多元。
如今小刚的工资每个月是5000元,银行积蓄是25万。为了购买房屋,必须要先借5万元支付首付,此后的二十年内,小刚必须为了这70万省吃俭用,以此才能还清房贷。
倘若放弃购买房屋,那么小刚每个月只需要支付650元的房屋租金,便可以轻松地过日子,而不用承受巨额的经济压力。
可是中国人都一种买房情结,只有自己有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够感觉到踏实的安全感,当然这一点小刚也不例外,于是他非常矛盾。
租房和买房说到底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买房和租房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当房价下跌时,人们心里坚定买房,同时房屋的租金也因此而下降了,而当房价上涨时,房子如同烫手山芋,没人敢轻易伸手,而房屋的租金也因而上升了。
如何了解买房和租房哪一者比较有优势呢?
第一,买房和租房的前景。
首先我们了解到两个事实:第一,房租常年都在递增中;第二,当年迈退休,没有经济来源将如何支付高昂的房租。
有人形象生动地说:租房是替别人养儿子,买房是替自己攒养老本。以发达城市上海从2008年至2013年的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短短5年间,房租的年均涨幅都在5%左右,假设一直维持这样的增长水平,那么再过15年,房租就会超过房贷,呈现出惊人的逆反。
租房是一笔长期支出费用,而在形式上买房若无强大的积蓄支撑,也必然是一笔长期支出的费用。在小刚疑惑究竟买不买房时,其实他所处的氛围是房租保持在原有水平,仍未提价,故而在经济支出方面,是属于低成本支出。而买房则不同,它是高成本的支出。
购房虽然带来的经济压力很重,但与此同时,它也可以带来“增值服务”。
如买房可以养老,拥有房产可以保证老人在缺乏养老和医疗保障又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固定资产可以使用,如将自己的房屋出租,另租小房子居住,将其中的差价转为生活费,或者将房屋出售,换取一笔资金等等。
如当前许多社会福利和公共资源都必须以户籍为证明,当拥有房子后,就能落户,享受相关的福利政策。
此外,在经济融资方面,房屋也是一个有利的证明。
第二,买房中的房屋。
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是由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对住房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也被放大,当市场信息不对称时,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使得房地产商品过热。
此时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房地产商品投资需求过剩,为了与之对应,开发商在投资的房地产土地上便会出现激烈争斗,这直接增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使得整个房地产商品价格上升。
一方面市场有极大需求,而供给却无法及时,会出现时滞状态。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进一步抬高商品价格,对房屋进行囤积居奇,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存在泡沫成分。
正因为如此小刚的舍友能够在当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房子,而小刚在八年后,面对高额的房价,只能扶着额头纠结感慨。
第三,租房中的租房。
在我国积极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房地产的购买价格远高于一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故而有了租房的需求。
正如小刚刚毕业时期,并没有什么经济能力,只能靠租房满足住房需求。
在房地产一路攀升的情况下,租房的价格也在随着攀升,但因为在房地产“虚高”的形势下,房租就表现出了“虚低”的现象。
房屋租赁多数情况是在于原有的房屋拥有者为了改善住房需求,从而往更好的居住场所搬迁,从而将旧房屋提供租赁。房租的价格具有地区的规模效应。
而房东需要支付的成本也是较高的,如房屋的持有成本、基本装修和家居支出、房屋被损坏成本以及房客拖欠房租的风险成本等等。
故而租金越高,房东出租房屋的意愿也就更高,而当租金越低,租房者租房的意愿也就更高。
小刚作为租房者,便宜的租金确实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故而他居住了四年。但从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来看,确实不友善的,商品没有以合理的价格成交,因而市场上没有有效利用闲置的房产。
在一定程度上,买房和租房是可以堪称相互可替代的商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的一种也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但近年来国家频繁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故而房屋的保值增值风险相对较高,故而买房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究竟是选择“蜗居”,当房奴还是选择当快乐的租房一族,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一定要考虑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