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经济扭曲与"破坏性创造"》内容简介:《经济扭曲与"破坏性创造"》提出了一个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机制相对的“破坏性创造”概念,并将中国的经济扭曲引入内生熊彼特增长模型,建立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型与理论。通过“成本转嫁”、“破坏性创造”和“超比较优势战略”三个维度来刻画中国存在经济扭曲下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式。
|
目錄:
|
导论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难题——破坏性创造的“增长陷阱”
二、中国奇迹的“光”与“影”
三、工业化战略、政府干预与经济赶超
四、创新、适宜制度与经济收敛
五、体制性扭曲:中国的“超比较优势战略”
六、“破坏性创造”:成本转嫁及成本转嫁下的经济增长路径
七、中国经济增长:从“破坏性创造”到“创造性破坏”
八、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什么?
第一篇 经济扭曲与“破坏性创造”内生增长模型
第一章 经济扭曲及扭曲经济中的增长
第一节 市场不完善下的内生性扭曲
第二节 工业化战略与政策性扭曲
第三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的体制性扭曲
第二章 熊彼特增长理论与“破坏性创造”
第一节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扭曲与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扩展l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扭曲与“破坏性创造”效应
第三章 “破坏性创造”:一个基于“成本转嫁”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一节 转型中国的经济扭曲
第二节 “破坏性创造”效应:“成本转嫁”模型
第三节 基于“成本转嫁”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篇 经济扭曲的创造性效应
第四章 扭曲“创造”了出口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扭曲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扩张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五章 扭曲“创造”了高投资与高增长
第一节 高投资与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体制性扭曲与中国的“高投资”
第三节 高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六章 扭曲“创造”了非创新型技术进步
第一节 后发优势与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
第二节 制度、政策与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
第三节 贸易、FDI与中国的技术进步
第三篇 经济扭曲的“破坏性”效应
第七章 经济扭曲加剧中国的“贫困化增长”
第一节 经济扭曲加剧了贸易条件恶化效应
第二节 中国出口“增量不增利”效应
第三节 劳动力的贫困化与内需不足
第八章 经济扭曲形成资源与环境的悲剧化
第一节 经济扭曲与资源、环境问题l
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的资源、环境悲剧化
第三节 全球化与中国资源与环境的悲剧化
第九章 经济扭曲“破坏”了创新机制
第一节 教育和科研机制的扭曲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 研发的“挤出”效应
结论篇
第十章 从“破坏性创造”到“创造性破坏”
第一节 打破“破坏性创造”模式——技术进步
第二节 强化以吸收模仿为主导的技术升级
第三节 从吸收模仿到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以东亚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强调打破价格扭曲,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生产,通过促进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
尽管大量的经验研究指出外向型战略(比较优势战略)与高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直接。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了选择外向型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把自身永远锁定在了初级产品专业化分工上,比如非洲一些出口资源类产品的国家。但另一方面,同样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东亚四小龙”却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进入或接近发达经济的行列。作为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典范,甚至有学者认为“东亚四小龙”的成功推翻了外向型战略将使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低技术产业上的传统观点。
那么,东亚的成功是否意味着比较优势战略的成功性呢?以韩国为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使我们不能妄加定论。首先,韩国在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之前曾一度推行过进口替代战略,因而韩国的成功也许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进口替代阶段的发展;其次,即便是在推行出口导向战略时期,韩国也并非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存在着种种鼓励出口措施(张夏准,2007),这些措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比较优势战略保持市场机制完善的初衷,但是却成功地助推了工业化的进程。韩国的经验至少表明,比较优势战略本身并不意味着经济收敛,比较优势战略与经济收敛之间必定有赖于某种机制。事实上,每一个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在其制度和经济特征方面都经历着独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与经济收敛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是有些互动是良性的,而有些互动不幸走向了初衷的对立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