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大气雾霾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和思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院士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担任领衔科学家。为气象、气候、环境、能源、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与会专家结合各自原创性研究结果,针对大气雾霾与能源结构,雾霾形成机制及其来源认识,雾霾污染控制对策,雾霾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交流互动,争辩质疑,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签名本)(全三册)(附
|
關於作者: |
部分专家简介
安俊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过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与演化机理及其控制试验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亚对流层臭氧季节变化中人为源和生物源的贡献”“HONO来源对京津冀大气中O3和NOy影响”,国家“863”课题“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模拟与风险控制技术”等。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环境研究。
陈建民、: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与重点项目、上海市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气溶胶化学、霾成因与雾化学、大气非均相反应等方面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SCI论文13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6项。
陈敏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编写教材3部,获省级奖2项。
|
目錄:
|
中国大气雾-霾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小曳
燃煤使用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曲思建
机动车在我国大气雾- 霾研究中的作用及影响——王建昕
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大气的氧化性与二次颗粒物生成——陈忠明
沙尘气溶胶对细颗粒和臭氧的影响——丁爱军
表界面化学反应过程对粒子形成的影响——茂发
二次硫酸盐的生成过程研究及探讨——宋 宇
新粒子生成过程中颗粒物的吸湿性观测研究——吴志军
雾- 霾天气下气溶胶单颗粒特征——邵龙义
光学遥测技术在大气雾- 霾研究中的应用——谢品华
我国大气雾- 霾综合治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贺克斌
中国大气污染物的跨国境双向输送——林金泰
PM2.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范中杰
专家简介
部分媒体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