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吮指谈吃

書城自編碼: 26599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烹飪/美食饮食文化
作者: 彭忠富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394391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9/16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面部填充术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宋朝三百年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5
《 至味在人间 》
+

NT$ 398
《 幸福的饱嗝-餐桌上的旅行 》
+

NT$ 266
《 饮啄杂谭 》
+

NT$ 291
《 人间烟火 》
+

NT$ 249
《 民间有味 》
+

NT$ 249
《 川味好安逸 》
編輯推薦:
*地道的美食,*简洁明了的制作,*可信的吃食起源,*有爱的品尝过程,*有情的记录笔触。记录普通人买得起的小吃,会做的乡土美食,讲述寻常百姓餐桌上的故事,吃货们应该了解的饮食文化。

※※友情推荐:

 饮啄杂谭、吮指谈吃、人间烟火、民间有味、川味好安逸、茶饭书
內容簡介:
作为一个行者,我一直在路上,与美食美景相伴,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写。本书以我三十多年来生活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心、努力发掘民间风味菜系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譬如菜肴的制作方法、色香味形、食材来源、保健功效、人文典故等,给读者呈现传统乡村的世俗生活,从而表达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抒发我对滋养自己这一方水土的热爱。本书的阅读,能让你暂时地抛却世俗的繁杂,进入陶渊明似的乡村生活,给自己精神一些慰藉。
關於作者:
彭忠富,四川绵竹人,生于1976年。省作协会员,书评人,时评人,乡野美食记录者,“天涯”名博“人间烟火”博主。不自由撰稿人,混迹于文字江湖,卖文为生,有数百万字见诸报刊及网络。自号“晋熙散人”,此生不求闻达显贵,但求问心无愧,足矣!
目錄
绵竹米粉
甜水面
狗地芽
龙溪羌寨糍粑香
啬香
香椿
油菜薹
梨花情思
巢菜
青菜萝卜糙米饭
车甘蔗
青蒿黄韭试春盘
谁及我家冬笋香
端午是一曲哀伤的挽歌
凉芡粉儿
滋味米汤
相知有素
香芹
姨娘素食
荷叶粥
车前草
橘子红了
樱桃
藿香鱼
麻辣烫
折耳根
蒲公英
烤红薯
兰州拉面
缠丝兔
新疆烤馕香
彝家火塘坨坨鸡
东坡肉
泸沽湖畔草海醉
丽江的柔软时光
西昌醉虾
竹海山珍
遵义豆花面
魔芋烧鸭
兔脑壳
乡村年味
冬至饺子夏至面
泡椒鸡杂
石椅羌寨咂酒香
青稞酒
金银花开
盖碗茶韵
酥油茶
爆米花
缤纷糖果
陶醉锦里
炒蚂蚁
快意野炊
穿过肠胃的记忆
岳父的菜园
除夕偷青记
腊八粥
老婆烧菜
爱情如筷
相濡以沫
饥来吃饭倦来眠
楼顶菜园
遍地炊烟
中秋月
五凤花生
康定溜溜的城
红酥
阆中河粉
米椒兔
茄饼
百味消融火锅中
豆腐乳
桃坪羌寨
南怀瑾的川味情节
柴火鸡
锅盔
內容試閱
绵 竹米 粉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自古亦然。然在中国,因为地域千差万别,米和面也衍生出许多经典吃法来。面有面条,米有米线。米线,顾名思义,像棉线一样细长,柔软,只不过是用大米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米线最出名的,就是云南的过桥米线,据说是秀才娘子首创的,我在成都尝过一回,跟想象中的还是有较大落差的。
走遍天南海北,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绵竹的米线。家乡绵竹,以竹为名,与攀枝花类似,绵竹也是一种植物,禾本科,和水稻差不多,开花后也会结出竹米,只不过这时候竹子就死掉了。楠竹、斑竹和慈竹在家乡农家的房前屋后可谓遍地皆是,反而是绵竹非常罕见。过去在市委大院大门两边各有一笼绵竹,后来却不见踪影了,据说移栽到公园去了。只是我在公园里也无缘得见绵竹踪影,反倒是杜甫咏绵竹的诗碑,倒是日日所见。诗云:“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甫客居成都时,曾到绵竹拜访好友县令韦续,求得几笼绵竹,估计移栽到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去了。可惜这首诗知名度不高,不然倒是绵竹很好的广告词了。
绵竹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绵竹年画,二是因为剑南春,三是因为汶川地震。地震期间,小小的绵竹县城,一下子涌来近十万外地务工人员和援建者。两三年后,他们离开了,让他们深深怀念的,一定有绵竹米粉。因为他们的肠胃,已经适应了绵竹饮食,而米粉就是绵竹饮食中的重头戏。除了米粉,还有芍粉,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原料是大米,一个原料是红芍。如果叫绵竹米线,反倒有些不伦不类的。
因为尽享都江堰水利枢纽的灌溉之利,旱没有旱过,涝没有涝过,绵竹早已成了“稻米之乡”。糯米可以用来酿醪糟,过过酒瘾。而大米除了做饭,要改善胃口的话就数米粉为最佳衍生品。绵竹人好吃,在川内颇负盛名。以早饭为例,因为夜生活丰富等原因,上班族爱睡点懒觉,早晨洗刷一番就直奔米粉店就餐。
米粉店遍街都是,以我居住的这条街道为例,仅仅五百多米长,就有九家米粉店。米粉为主占据半壁江山,兼卖稀饭、馒头、小笼包子、油茶和面条等。每天早晨天刚麻麻亮,米粉店就开门了,烧开水、收拾桌椅、熬制老汤、浸泡米粉和准备其他的食物,老板忙得团团转。米粉都是当天早晨从作坊里送到店铺来的,装在大筲箕里,至少七八十斤(1斤=05千克),加工后可以卖掉成百上千份,因此利润极高。绵竹米粉用大米做原料,将米磨成粉,煮成半生熟,压榨成圆条粉丝,经过漂水,然后搓揉成团,进行二次蒸粉、烘干制成。它较各地的米粉更细圆,更易入味,细嫩爽滑,入口即化。按制作方法还可分为生浆粉与熟浆粉。熟浆粉经过发酵工序,易于消化,有特殊的风味,但不易保存,通常是当天生产、当天消费,绝不留到第二天。因此正宗的绵竹米粉难以长途贩运,只能在绵竹及周边地区有,这应该是绵竹米粉的遗憾了。
早晨七点半左右,米粉店就开始上生意了。家家米粉店都门庭若市,没有三四个人根本应付不了,这个也在喊,那个也在喊,老板忙得晕头转向,钱都收不过来。食客大多数就住在附近,竞争激烈,老板一个也不敢得罪,因而尽管一碗米粉不到十块钱,小生意,老板也得赔着笑脸。米粉店小小一间门面,七八米长的进深,简单一隔,就形成了操作间和就餐区。就餐区通常会摆上五六张长条桌,每桌可坐四五人,桌上的瓶瓶罐罐内,装着盐巴、米醋、酱油、辣椒油、葱花和芫荽,食客根据自己口味大小,任意添加。讲究点的店铺,会添置台消毒柜,碗筷都在柜子里放着,以示消毒。操作间里,一口开水锅永远都是热气腾腾的,系着围裙的师傅手持竹编锥形捞箕,根据食客所说的一两或者二两,在一个大木桶里,将冷水浸泡的适量米粉捞起来,放在捞箕里,不断地在开水锅里按下去又提起来,如此反复几遍,米粉就冒热了,可以吃了,然后倒在大小不一的汤料碗中。
汤料是绵竹米粉的灵魂,一家米粉店能否经营下去,全靠汤料味道的好坏。汤有清汤和红汤之分,清汤是不加辣椒油的,红汤要加辣椒油。作为不怕辣的绵竹人,一般都是选择红汤的,但是有些小孩、女士和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会选择清汤或者清红汤(少放辣椒,加菜油)。因此在绵竹米粉店里,你经常会听到食客这样点餐:“三个二,一清一红一红重,牛肉。”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是听不懂的,这就像江湖黑话,习惯了就明白了。所谓“三个二”就是三个人都是二两大碗,“红重”就是辣椒油多放点,而“牛肉”就是米粉的臊子了。因为臊子,米粉名称变得多姿多彩,例如肥肠粉、牛肉粉、笋子粉、羊肉粉、蹄花粉、鸡汤粉,等等。这些臊子都是提前炒制好的,放在冰箱里备用。而米粉好吃关键与否,还跟老汤有关。在米粉汤料中,都会添加一小勺老汤,老汤是用鸡骨架、猪腿骨、老姜等熬制而成的,可以让一碗普通的米粉变得格外爽口,美味可口。
食客随吃随走,节奏快,米粉店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从走进店铺点餐,到一碗米粉端在你面前,通常不会超过五分钟。米粉在汤碗里任意地缠绕着,淹没在泛着油光的椒红色汤汁中,臊子、葱花和芹菜粒就那样散淡地盖在上面,红绿相间,赏心悦目。用筷子将米粉轻轻搅动,拌匀佐料,那种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在你的舌尖缠绕,恨不得舌头打个结。食客吃完后,有些连汤料也会喝得干干净净,暖胃暖心,真有酣畅淋漓之感。喜欢喝早酒的,还会要上二两泡酒就着米粉喝下去,于是一天的生活都变得丰满起来。
绵竹城乡,到处都是米粉店,最为著名的有史羊子米粉店,专卖羊肉粉,一年四季都得排队;还有麦香园,几十年的老字号了,先在收银台交钱买牌子,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金属铭牌。牌子交到师傅手边,就在操作台上一字排开,然后按先后顺序端出来,别有一番情趣。
甜水面
多年以前就听过甜水面的名号了,老婆和女儿特别爱吃。每天下午四点过后,巷子里就会传来一个女人的吆喝声:“凉面,甜水面,酸辣粉哦……”四点左右,离中午已经有些时辰,肚子属于半饿状态,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女人推着一辆三轮车慢慢地从巷头走到巷尾。她的吆喝声跟唱歌似的,很有韵味,不想吃的邻居也会围上来,跟她打声招呼,拉拉家常。这是一个人缘很好的女人。
永远吃不饱的就是那些小孩子们,女儿就属于这样的人之一。放寒暑假时,女儿待在家里写作业,一听见女人的吆喝声,她就坐不住了,磨磨蹭蹭地跑到我面前来:“爸爸,我想吃甜水面!”或者说:“爸爸,我想吃酸辣粉!”如果我不答应,她就拉着我的手臂使劲摇晃,让我做不成事,不胜其烦,当然只能满足她的要求了。“好吧,给你五块钱,自己去买吧!”女儿拿着钱,飞也似的开门跑出去:“阿姨,等一等。我要吃甜水面!”坐在书房的窗前,我都能看见女儿兴高采烈的样子。
有了主顾,那女人就停好三轮车,开始在车上忙活起来。三轮车上简直就是个百宝箱,那些酸辣粉、凉面和甜水面早就成了半成品,用纱布遮着,摆放在三轮车拖斗改装的操作摊上,常见的调料早就分门别类地装在不同的罐子里。而拖斗上,肯定会有一个蜂窝煤炉子,炉子上的铁锅里,开水始终沸腾着,时刻准备着冒酸辣粉等。只要食客一声招呼,整个小吃摊就开始忙个不停。通常来说,只要有一个孩子开始吃东西,那么其他的孩子也会缠着自己的爸妈要钱买这买那的。
这就是饮食,需要有人引导才行。我记得姨父曾经说过,有一家小馆子,让他每天中午十二点,就到馆子里去喝酒,免费提供一份烧白,二两白酒。小馆子的老板跟姨父认识多年,算个一般朋友吧。姨父说他们小本生意的,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安心要把那点本钱吃垮吗?他不干。老板告诉他,这点酒菜钱他赔得起。关键是你在那里喝着小酒,就是一个活广告了,后面的食客就会陆续而至。这实际上是做生意的小窍门。正因为如此,那个卖甜水面的女人对女儿很关爱,给她的分量总是比其他人多一些。女儿不明白,这其实是老板在收买人心呢!
我个人一向是反对吃零食的,一日三餐吃好就行了,何必要去浪费那些钱财呢?但是对于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正在长身体,再说零食大家都在吃,也不能亏待孩子啊!大多数时候,女儿吃什么我是不管不问的。有时兴趣来了,我也会问两句:“吃的啥?好吃吗?”女儿的回答也简单:“甜水面!好吃得很!”当女儿多次将这样的信息反馈给我时,我也有些心动了。
于是有天下午,当那个女人再次推着三轮车走进巷子的时候,我主动对女儿说:“走吧,爸爸今天请你吃甜水面,我也要尝一尝,看看到底好吃不?”女儿兴奋得不得了,拉着我的手就出了门。“阿姨,两碗甜水面!”女儿蹦跳着,老远就开始招呼老板。“好呢,稍等一下。”女人从车上取下两个小凳子,示意我们在旁边坐下等候。不到五分钟,一碗甜水面就送到了我的手上。
甜水面,跟家常醋汤面简直是两回事。醋汤面要求汤越宽越好,这样面条才不会吃水后变成面团,毫无口感。而甜水面碗里却一点面水也没有,面条就这么干净利落地呈现在我面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那些面条应该不是干面,都是手擀面或者机制面条,我们这里称为水面,也就是含有水分的面条。面条呈乳白色,很干净很纯粹很粗实,弯弯绕绕地纠缠在一起,让我一下子就想到西部牛仔这样的形象。的确这样,甜水面是面条中的伟男子,粗犷豪放,怪不得女孩子都喜欢吃呢!
面条上面,首先淋着一些红色的熟油辣椒,暗红色的黄糖液,应该还有红酱油、香油这些液体的佐料,然后在辣椒的核心部位,有几十粒白糖、芝麻,面条的下面,隐约可见压着一些时令菜叶垫底。白的面条,白的糖粒,红的辣椒酱和糖液,绿的菜叶,红、白、绿这三种颜色结合在一起,加上盛面碗碟的固有色,竟然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可见甜水面在传承过程中,仍然注重了各种色彩的搭配,不然就达不到引起顾客食欲的效果。其实这就是中国所有美食的一个特色,眼睛是视觉,鼻子是嗅觉,而舌头是味觉,可能有些还会加上触觉和听觉,如果一种美食能充分调动食客的感官,那么这种美食至少就成功了一多半,因为这些感官马上就把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大脑了。最后,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好吃或者难吃”的结论来。
一碗甜水面端在手里端详半天,竟有些不忍动筷的感觉。女儿问道:“爸爸,你怎么不吃呢?看着面条干什么,它又不会说话。”我也觉得有些失态,似乎自己见识短似的。于是赶紧用筷子轻轻地将甜水面搅拌了一下,甜水面递给我时,面条冒过开水是热的,一两分钟后就有些冷了。搅拌均匀后,所有的面条都沾上了佐料,香气四溢,恨不得让人连碗都吞下肚去。夹起一团面条送在嘴里,面条很耐嚼,口感也好,以甜味为主,也有浓郁的辣味,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啊!
据老板讲,甜水面的面条是用手工将面揉成团后擀成将近1厘米厚度的面饼,然后切成同样宽度的面条,抓住面条,抻长成约半厘米直径的面条,煮到刚刚熟,便捞起来晾凉。加一点菜籽油拌均匀,以防面条粘黏。久经揉搓的面条韧性非常好,很筋道,一根面条有30到50厘米的长度,三四根面条就可以装满一碗了。主要佐料有辣椒油、花椒、红白酱油、红糖浆、蒜泥、芝麻酱、酱油以及豌豆尖等时令菜叶,是一种纯由调料拌出的面条不掺汤。甜水面使用四川最辣的自贡朝天椒,是所有四川带辣小吃菜肴里辣之最,即使耐辣度相当高的人也会被辣得泪汗满面。
甜水面出现在清末,一直风行到现在,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作家萧军在抗战初期访问成都吃甜水面上了瘾,他对甜水面奇特的配方是这样评价的:“你们的甜水面我不大理解,你们在面中加红酱油都是甜味,这在我吃过全国的面食中,也是少见的。甜味中加上辣椒,这就更奇特了,但是吃在口里,却很受吃,好吃,有回味,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做法。”
狗地芽
春风化雨万物生。连着几天淅淅沥沥的春雨,田边地脚、沟沟坎坎,到处都是满眼的绿意,处处生机盎然。午饭后,大家沿着单位外面的河堤公路,朝上游走。河水浅而且窄,河中沙洲竟然有牛群吃草。这是一条季节河,雨季河水暴涨,浩浩汤汤,而现在却跟溪流无二。一些鸭子屁股朝天,鸭嘴扎在河里使劲地鼓捣着什么。在河流的一些回环处,河水积蓄较深,黑瓮瓮的。三五钓友头戴斗笠,坐在岸边钓鱼。他们手里的钓竿一动不动,整个人宛如禅定一般。
河堤的缓坡处,一些女同事正在采摘着什么。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她们在掐狗地芽。狗地芽是俗语,也有叫枸杞头的,就是枸杞这种植物的嫩茎叶。枸杞果实通体红色,泡酒、煮粥、泡茶均可,滋阴补肾,保肝明目,是养生佳品。盛唐时代,有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帮西域商贾,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一女子斥责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训自己的孙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已200余岁,老汉也已是九旬之人。他受责打是因为不肯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惊诧之余忙向女寿星讨教高寿的秘诀。女寿星见来者一片真诚,便告诉他自己四季服用枸杞。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传说当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枸杞作为家常食用保健品受到国人的追捧是无疑的。
枸杞在蜀地多为野生,俗称刺,老辈人教育我们做人要多栽花勿栽刺,说的就是这种植物。既然是刺,当然就不受人待见。成都平原人多地少,农人讲究精耕细作,对于田埂都要精心利用,例如种上黄豆、玉米等作物。农人们在地里劳作的时候,对于枸杞历来是深恶痛绝的,看见一棵铲除一棵,绝不留情。本地枸杞籽小药性差,一般没有人去采摘,任其自生自灭。枸杞命贱,没有人去施肥浇水,反而一年长得比一年旺盛,一些专家索性把它们引种到沙漠中。因其耐旱能固沙,逐渐成为防治沙漠化的先锋。
于是要找枸杞,只能在那些没有人经管的荒坡野外,才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当然要掐狗地芽,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了,比如天然河堤的缓坡上。狗地芽算是一种野菜,一寸(1寸=333厘米)来长,除了枸杞嫩茎就是几片卵形叶片。二月底三月初,正是掐狗地芽的好时节,一些农人自己吃不完,还带到乡场上去卖给市民尝尝鲜。吃法也简单,将采摘回来的狗地芽用清水洗净,放进开水锅里浸泡3到5分钟,去其腥气,然后捞起来,用手挤干水分,按照凉拌菜的做法,加上食盐、葱花、蒜粒、熟油辣子等调料搅拌均匀,算是正月过后调节肠胃的一道美味。
在乡下教书那阵子,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经常带着学生到河坝里去掐狗地芽。学生们只要走出教室,那就犹如脱缰野马般。他们边玩边掐狗地芽,一双双小手搞得比大人快多了,个把小时可以掐五六斤,放在办公桌上就是一大堆。同事们分而食之,都说狗地芽不错,比油菜薹还好吃。
龙溪羌寨糍粑香
沿着都(江堰)汶(川)高速,转眼就可以从成都来到汶川。进入县城威州镇的213国道路口,矗立着一尊雄伟的大禹治水铜像,大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执耒锸,仿佛站在治水的雨夜,劳身焦思,但双腿坚实、面容坚毅,力拔山河。此尊铜像高16米,重达30吨,想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禁肃然起敬。据说汶川是大禹的出生地,越推向记载最早的文字典籍,越能证明大禹的出生地就在汶川县绵虒镇高店村飞沙关石纽山刳儿坪,有刳儿坪、洗儿池、禹穴、涂禹山等传说中地名沿用至今。理县、北川也在竞争这个江湖地位,北川县有个禹里镇。这三地的共同点都是羌人的聚居区,也就是说,大禹是羌人的始祖之一。
大禹治水始于岷(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治水成功后,即被舜禅让为帝,开创了中华文明渊源之一。大禹治水,难道治理的不是黄河而是长江上游的岷江吗?作为夏朝的建立者,大禹的统治中心应该在黄河流域,这恐怕会给一些关心大禹的国人带来困扰。大禹故里到底在哪里?其实这已经不太重要,名人是一种文化符号,只要能给当地带来持续的旅游收益,跟名人攀攀亲戚也无妨。
在汶川县城稍事歇息,我们继续赶路,准备过理县到红原大草原去。汽车在杂谷脑河谷中迎着猎猎河风前进,抬眼望去,两边俱是森严冷峻的大石山,山上别说树木,就是野草都很少。石山上一道白,一道灰,白色的就是汶川大地震留下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