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編輯推薦: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带领团队,继续延续将产业发展的宏观理论分析和金融机构实务经验有机结合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新的一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之举。本书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机构与投资者而言,都极具指导意义。
针对2015年6月底、7月初发生的股市大幅波动,首次从资产管理行业的视角进行了解释和探讨。新增了“全球资产管理篇”,首次全面分析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资产管理板块旗下的子行业队伍日益壮大,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变得更为紧密,银行、券商、保险、信托以及期货资管,在本年度行业发展过程中各具亮点。
2015年特别新增全球资产管理研究内容,结合全球宏观经济发展背景,对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
|
內容簡介: |
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不同时间节点,资产管理行业作为对市场变化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也相应衍生出许多层出不穷的新现象。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此次杠杆牛市“过山车”行情的自我调整,也促使这个行业在经历市场大幅波动的洗礼之后更为成熟,具体表现在:第一,多元化综合经营需要跨市场的新视角。第二,市场工具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也促使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市场工具来管理市场波动。第三,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差异化在大波动中显得更为重要。
2015年的这本资产管理报告继续延续研究团队10年来的研究线索,并强调宏观视角和中观视角的整体分析结构:先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宏观环境出发,对行业发展的脉络与格局进行了梳理与思考;继而立足于细分行业的中观视角,重点对2015年表现抢眼的资产管理子行业进行深入刻画。今年的年度报告还新增了“全球资产管理篇”,首次全面分析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
關於作者: |
巴曙松博士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巴曙松博士先后在不同类型的知名金融机构担任管理职务,是同时熟悉中国金融市场实际业务运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论研究进展的金融学者。
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实施》、《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等。巴曙松博士还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世界经济论坛,2009)。
|
目錄:
|
序 言 经历市场大波动洗礼的资产管理行业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第一部分| 行业格局篇
第1章 竞争加剧、效率提升, 迎接资产管理行业“百花齐放时代”
第2章 杠杆牛市中的资产管理行业检验与反思
第3章 资产管理核心商业模式的求索与激辩
第4章 互联网+”资产管理,大数据智能化的转基因革命
第5章 资产证券化酝酿大资管变局
|第二部分| 构专题篇
第 6 章 银行资产管理,从适时而生到顺势而变
第 7 章 保险资管,政策红利推动下向全面资管机构转型
第 8 章 权益大行情背景下的公募基金行业观察
第 9 章 券商资管,去通道下的创新谋求转型
第10章 转型中的信托业,行业重塑与未来发展
第11章 期货资管,新生力量的抉择与机遇
第12章 新股权时代的私募股权发展格局
第13章 移动互联时代私募证券基金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14章 财富配置新趋势中的高端财富管理
第15章 金融产品发展与展望
|第三部分| 全球资产管理篇
第 16 章 全球资产管理,快速增长下的新趋势
第 17章 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 18 章 欧洲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 19 章 新兴市场国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竞争加剧、效率提升,迎接资产管理行业“百花齐放时代”
资产管理行业正经历着从大资管综合经营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转型期。这
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牌照价值的降低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从
而激发了行业的活力。对于此种现象,行业普遍将其称为“大资管时代”的到
来。实际上,“大资管时代”更多地指的是牌照管理制度逐步放开的第一阶段, 即现存金融机构的许可经营范围逐渐被放开,某种牌照对应某类或者某几类资
产管理业务的现象被逐渐减弱,各类牌照之间的鸿沟也在逐渐缩小;然而同时, 牌照管理制度逐步放开的第二阶段也随之到来,即牌照发放的难度在逐渐降
低,市场资产管理业务供给逐步提升。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之中,继“大资管时
代”真正来临的同时或之后,资产管理行业的“百花齐放时代”也必将随之到
来。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同时,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
效率也会逐渐得到长久提升,最终为行业的真正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石。
从“大资管”到“百花齐放”:市场化程度日渐加深
市场化是资产管理行业的灵魂,而无论是“大资管”还是“百花齐放”均是行业在逐步摒弃原有牌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现象。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加深的过程正是资产管理供给方伴随门槛逐步降低而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另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加深的过程也是资产管理能力在要素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资本等因素在要素分配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的一种回归行业本源的过程。
以拓宽牌照业务范围为表象,初步打破行业牌照垄断、增加行业供给为核心的“大资管”化进程
严格说来,“大资管时代”算不得特别准确的表述。因为“大资管化”是
行业由原有的牌照管理制度开始转变的第一道进程。在此进程中,行业牌照垄
断初步被打破,行业供给逐渐增加,牌照所带来的垄断式的超额收益迅速减少见表 1-1。
很难定义“大资管化”正式开始的时间,在行业多年发展的过程中,不同
牌照的界限一直在被缓慢地侵蚀。例如,券商的资产管理板块的崛起,逐渐分
食了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在资产管理行业某一块业务火热的同时, 总有其他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希求踏入这个市场从中分一杯羹。然而,这一进
程在 2010 年前后迅速加快,随着类信托业务的火爆发展,信托行业的领地先
后被券商,乃至公募基金闯入。此后,基金子公司的成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
的开展等行业里程碑事件,逐步宣告了行业牌照垄断已逐渐被打破。更令所有
人意外的是,以“余额宝”的出现为标志的互联网化的货币市场基金带动了货
币市场基金对银行一般性存款和一些理财产品的挑战,不同牌照之间资产管理
业务范围的鸿沟正逐步被弥补。
在此过程中,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供给迅速增加,牌照所带来的垄断式超
额收益在此过程中被迫逐渐降低。例如,二级市场投资业务供给的大幅增加, 致使公募基金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了销售和渠道,而在尾随佣金等销售所必
须付出的费用方面,公募基金和银行等渠道谈判的能力也越来越弱;类信托业
务供给的大幅增加,也迫使信托行业的通道费率一降再降。在此过程中,过去
资产管理行业“其他版块”的上下游关系机构,都突然变成了自己这块业务的
“门口的野蛮人”,迫使每一家资产管理机构都必须适应更为市场化的竞争。同
时,这一过程也改变了不少资产管理机构靠天吃饭的生存逻辑。在不同的经济
周期和投资周期背景下,某一块业务好的时候也需要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某
一块业务差的时候也可以更多地开展其他业务以获取利润。
严格来说,“大资管化”的进程并没有结束,各类机构之间一些不合理的差距也依然存在,要彻底迎来“大资管时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银行
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受制于非常大体量的管理资产的转型,净值化、资产估值
的更加合理化等进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资管化”的
过程已经逐步跨过了“量变”的门槛,释放出了“质变”的魅力:总体而言, 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在业务范围上已经消除绝大部分“盲点”,在资产管理行业
的每一块业务领域上不同机构相互竞争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以逐步降低准入门槛为标志,彻底解放资产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市场化进程
相较于“大资管化”的深入推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的
市场化进程则依旧显得更为初步一些:迄今为止,仅有私募基金行业开展了备
案制管理制度,其余板块依旧沿用着牌照管理的制度和思路。但是,这并非代
表行业准入门槛没有被降低。实际上,在彻底取消牌照制管理体系之前,一些
领域已经降低了牌照发放的难度,并扩大了牌照发放的供给。例如,以公募基
金为例,自 2013 年起,牌照发放的速度就已远超从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