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古籍善本
》
售價:NT$
2448.0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NT$
398.0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作者将厚书读薄,推心置腹地传授经验,是初级中医学习者一条成功的捷径,给医学爱好者一种贴心的交流。对于患者,一把草药,一个妙招,将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对照一下症候,不进医院,不用找医生,选个小方,或许病就好了。
|
內容簡介: |
该书是一位草根老中医的行医手记,作者将其一德堂家族六代、其师赵琛七代中医之真传、秘传,其从师首都、省、市专家的体会,以及主编《土单验方报》期间收集的民间验方,结合自身40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病的临床经验,历时20余年编撰而成。
|
關於作者: |
王德康:六代世医,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副主任医师,注册执业药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5年。
曾师从北京协和医院祝谌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医院李士峰、王春华、陈仁。河南中医学院庞青治、王子平,河南省人民医院潘延坤,开封地区名医赵琛等。
擅长辨证施治经、带、胎、产等妇科疑难杂症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等。
发表医学论文多篇,编著有《土单验方报》《一德堂济世锦囊》《嵩山秘验方》《赵琛医疗经验》《养生荟萃》《长寿宝典》《德道》等。
|
目錄:
|
内科
第一章 传染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三节 肺结核
第四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五节 慢性肝炎
第六节 寄生虫病
第七节 破伤风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三节 肺气肿
第四节 肺炎
第五节 肺脓肿
第六节 胸膜炎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高血压
第二节 冠心病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四节 心肌病
第五节 心包积液
第六节 心力衰竭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道溃疡
第三节 胃脘痛
第四节 结肠炎
第五节 肝硬化
第六节 慢性胆囊炎
第七节 胆石病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泌尿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炎含肾病综合症
第四节 肾囊肿
第五节 泌尿道结石
第六节 尿白(膏淋、白浊)
第七节 尿血(精囊炎)
第八节 瘀胀
第九节 顽固性口渴症
第六章 血液系统病
第一节 贫血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三节 微量元素缺乏症
第七章 新陈代谢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肥胖病
第三节 高脂血症
第四节 痛风症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中风后遗症
第二节 面瘫
第三节 癫痫
第四节 痛证
第五节 麻木
第六节 震颤症
第七节 重症肌无力
第八节 低血压
第九节 眩晕
第十节 汗证
第十一节 骶坠
第九章 精神系统疾病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老年性痴呆
第三节 癔症
第四节 神经衰弱
第十章 体质因素病 (含虚劳)
第十一章 男性病
第一节 阳萎
第二节 遗精
第三节 早泄
第四节 不射精(强阳)
第五节 男性不育症
第六节 前列腺炎
第七节 前列腺增生病
第十二章 肿瘤
第一节 癌症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癌症的早期信号
第三节 不同癌症的早期信号
第四节 癌症的治疗
第五节 中医中药治疗
第六节 中医其他疗法
第七节 生物治疗
外科
第一章 疮疡感染
请注意:用款下的腮腺炎等内容一到那里了?
目 录
第一章 疮疡感染 2
一、概述
二、用药凡例
三、分期选方
第一节 痈 2
一、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下颌蜂窝织炎
第二节 疖 16
第三节 疔 16
第四节 有头疽
第五节 化脓性骨髓炎 24
第六节 淋巴结结核 26
第七节 深部脓疡 31
附1:外用药的配制方法 67
一 药粉的配制要领 67
二 膏药的熬制要领 68
附2:常用膏药 69
附3:简易疡科包 74
第二章 外伤病(理、化、动物伤) 31
第一节 外伤出血 31
第二节 跌打损伤 34
第三节 骨折 36
第四节 烧伤 36
第五节 冻疮 42
第六节 动物伤 45
第三章 筋伤病 47
第一节 落枕 47
第二节 颈椎病 47
第三节 腰痛 48
第四节 良性关节炎 49
第四节 风湿性关节炎 52
第五节 骨性关节炎 52
第六节 坐骨神经痛 55
第七节 游走性疼痛 57
第八节 软组织扭伤 58
第四章 溃疡及瘘管 60
第一节 褥疮 60
第二节 慢性下肢溃疡 61
第三节 足跟慢性溃疡 64
第四节 无名水肿 65
第五章 周围血管病 65
第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骨疽) 65
第二节 血拴性静脉炎(静脉曲张) 66
第三节 无脉症 67
第六章 急腹症 79
第一节 阑尾炎 79
第二节 肠梗阻 82
第三节 胆道蛔虫症 85
第四节 胆道感染及胆结石 86
第五节 泌尿系结石 87
第七章 生殖系统疾病 88
第九章 肛门病 92
一 痔疮 92
二 肛瘘 100
三 肛裂 102
四 脱肛 102
五 肛门痒 105
第二章 外伤病(理、化、动物伤)
第一节 外伤出血
第二节 跌打损伤
第三节 骨折
第四节 烧伤
第五节 冻疮
第六节 动物伤
第三章 筋伤病
第一节 落枕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腰痛
第四节 良性关节炎
第五节 风湿性关节炎
第六节 骨性关节炎
第七节 坐骨神经痛
第八节 游走性疼痛
第九节 软组织扭伤
第四章 溃疡及瘘管
第一节 褥疮
第二节 慢性下肢溃疡
第三节 足跟慢性溃疡
第四节 无名水肿
第五章 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骨疽)
第二节 血拴性静脉炎(静脉曲张)
第三节 无脉症
第六章 急腹症
第一节 阑尾炎
第二节 肠梗阻
第三节 胆道蛔虫症
第四节 胆道感染及胆结石
第五节 泌尿系结石
第七章 生殖系统疾病
第八章 肛门病
第一节 痔疮
第二节 肛瘘
第三节 肛裂
第四节 脱肛
第五节 肛门痒
下册
妇科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妇女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妇女的病理特点
第三节 妇科病的诊断要点
第四节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第五节 体格检查
第六节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与治疗
[附] 德康国医堂门诊表式病历(由印刷厂重新设置)问
第七节 妇科病治法概要
第一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周期失调
第二节 月经经期失调
第三节 月经经血失调
第四节 闭经
第五节 排卵期子宫出血
第六节 卵巢早衰和无反应卵巢综合症
第七节 经期前后多发症
第八节 绝经过渡期综合症
[附] 月经病常用中成药
第二章 带下病
第一节 外阴炎
第二节 外阴瘙痒
第三节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性疾病)
第四节 非特异性阴道炎
第五节 滴虫性阴道炎
第六节 霉菌性阴道炎
第七节 萎缩性(老年性)阴道炎
第八节 细菌性阴道病
第九节 子宫颈炎
第十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十一节 盆腔瘀血综合症
第十二节 性传播疾病
[附] 妇科炎症治疗室开展项目简介
第三章 妊娠病
第一节 先兆流产
第二节 习惯性流产
第三节 早产
第四节 不全流产
第五节 异位妊娠 宫外孕方
第六节 妊娠剧吐
第七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第八节 母胎血型不合
第九节 胎位异常
第十节 羊水过多(子肿)
第十一节 羊水过少
第十二节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第十三节 妊娠合并症
第四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恶露不绝
[附] 谈谈“生化汤”
第二节 产后腹痛
第三节 产后发热
第四节 产褥中暑
第五节 产后尿潴留(尿失禁)
第六节 产后缺乳
[ 附] 回乳
第七节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
第八节 产后便秘
第九节 产后关节痛
第十节 产后胃脘痛
第十一节 产后抽搐
第十二节 产后腹泻
第十三节 产后口渴
第五章 妇科杂病
第一节 女性不孕症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三节 阴冷
第四节 阴吹
第五节 梦交
第六节 蝴蝶斑
第七节 痤疮
第八节 特发性浮肿
第九节 癔病(歇斯底里)
第十节 吊阴痛
第十一节 骶骨坠痛
第十二节 子宫脱垂
第十三节 卵巢囊肿
第十四节 子宫肌瘤
第十五节 宫颈癌
第六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乳汁溢出症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 乳裂
第四节 乳腺增生病
第四节 乳房纤维腺瘤
[附] 妇产科常用英文缩写
皮肤科
第一章 化脓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疱疮(黄水疮)
第二节 毛囊炎
第三节 甲沟炎
第四节 丹毒(火丹)
第二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足癣
第二节 手癣
第三节 头癣
第四节 甲癣
第五节 体癣
第六节 阴癣
第七节 花斑癣
第三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带状疱疹(缠腰火龙)
第二节 单纯疱疹
第三节 疣
第四节 疥疮
第四章 神经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瘙痒症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第五章 过敏性疾病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结节性红斑
第三节 慢性湿疹
第五节 天疱疮
第六节 单纯糠疹
第六章 汗腺及皮脂腺疾病
第一节 汗斑
第二节 出汗不良症
第三节 手汗
第四节 脚汗
第五节 痱子
第六节 脚臭
第七节 腋臭
第八节 酒糟鼻
第九节 痤疮
第七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 手足皲裂
第二节 鸡眼
第三节 胼胝
第八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一节 白癜风
第二节 黑痣
第三节 雀斑
第九章 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第二节 鱼鳞病
第十章 毛发性皮肤病
第一节 白发
第二节 斑秃
第三节 脂溢性脱发
第四节 虚劳脱发
第十一章 甲病
第一节 甲剥离
第二节 甲病
第三节 甲下血肿
第四节 手足逆剥
第五节 灰指甲
第十二章 囊瘤性皮肤病
第一节 坐骨结节囊肿
第二节 腱鞘囊肿
第三节 血管瘤
第四节 脂肪瘤
第十三章 原因不明的皮肤病
第一节 硬皮病
第二节 皮肌炎
五官科
第一章 眼科疾病
第一卷 麦粒肿
第二节 霰粒肿
第三节 睑缘炎
第四节 泪囊炎
第五节 结膜炎
第六节 角膜炎
第七节 电光眼炎
第八节 眼肌痉挛
第九节 弱视
第十节 近视
第十一节 远视
第十二节 夜盲症
第十三节 产后视物昏花
第十四节 乌珠疼
第十五节 视物变形
第十六节 青光眼
第十七节 白内障
第十八节 玻璃体出血
第十九节 前房积水
第二章 耳科病
第一节 外耳道疖肿
第二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第三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第四节 耳内出血
第五节 耳道异物
第六节 耳鸣
第七节 耳聋
第三章 鼻病
第一节 鼻道炎
第二节 单纯鼻炎
第三节 过敏性鼻炎
第四节 鼻窦炎
第五节 鼻息肉
|
內容試閱:
|
草根谈
我是嵩山脚下的一名农村基层普通医生,像医林的一棵小草,扎根于百姓之中,沐浴着祖国医学的阳光。我的书写的主要是草药治病的事,几代与草根相伴,我为草根奋斗了一生。成书过程是咀嚼草根的过程,我将品尝草根的味道说出来,自然就叫“草根谈”了。
一、草根
(一)世医
我是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一德堂第十八世人。一德堂书香溢人,杏林飘香。十四世研之公治愈汝州知府瘟疫,获赠靴帽蓝衫而被豫西登封、伊川一带广为传颂。民国时,乡间婚礼庆典多借用做新郎婚服,以提高家门品位。十五世隶公从父习医,涉医道留下医论、文集。十六世景素、景隆弟兄两人均以医为业。兄习外科,著《济世锦囊》,为豫西外科名医,弟习内科,精研伤寒温病,尤专土单验方,药廉而效高。
父亲王仁寿是新中国第一届中医代表大会代表。他少年从父学医,青年深造于洛阳“一元堂”,中年进修于开封地区中医进修班。行医45年,撰写《寿春堂济世锦囊》、《仁寿家书》,曾发表《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论文。叔父王仁魁不甘落后,奋发学医,针灸有独到之处。因其手法稳、准、轻、快,效若桴鼓,被当地百姓誉为“王神针”。堂伯王连清擅长治疗不孕症,在方圆几十里也小有名气。
(二)承诺
父亲的夙愿是让我继承他的事业,一生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因此为我起名叫“德康”。我刚会说活,还偎依在父亲的怀抱里时,他就教我“马丹阳十二神针”:他按着我身上的穴位,每当按到足三里穴时,他边按边告诉我说“肚腹三里留”,按到内关穴时说“胸胁若有病,速与内关谋”……
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为病人切脓包。他的大手掌里握着手术刀片,漫不经心地说:“咋这么疼!我看是啥东西?”病人并无防备,血、脓就向四周飞溅。父亲哈哈大笑,不停地说:“熟了!熟了!”
父亲注重搜集、整理、总结第一手医学资料。他将毕生的经验和收集来的土单验方,分门别类,整理成册,整整装满一皮箱。
同时,父亲也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如他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八十年代,我是病房内科医生,由于工作忙,对熬膏药技术掌握的不精,“滴水成珠”、“老”、“嫩”体会的不到位。当时父亲患食道癌,对此放心不下,生怕这门技术传不下去。他骨瘦如柴,躺在病床上,用肿瘤压迫着喉咙,逼迫神经发出嘶哑的声音讲述熬膏药的要领。他还颤动着双手亲自为我示范“滴水成珠”,事隔三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父亲临终嘱咐:“咱当医生的,就是服务。不管穷人、富人,当官的还是老百姓,不管刮风还是下雪,要早喊早到,晚喊晚到,能花一毛钱治好的病,决不能让花一块钱。咱家几代的经验都在那皮箱里,你是大学生,文化程度比我高。你一定把它写成书,流传下去,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办点好事。”我哽咽着回答:“放心吧,我一定办到!”。
(三)再承诺
我的老师叫赵琛,一生以医为业,对医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决不敷衍。但他眼里进不得一粒沙子,就收徒弟来说,并非是来者不拒。
在跟他实习时,开处方时他说我写,可当我问他为什么开那个药时,他回答说:“我是随心所欲,心里也没什么底。”他的答复使我茫然不知所措。他一生对医学态度严谨,之所以这样回答我,说明他对我说的不是心里话。我暗想,老师内心深处还没认可我这个徒弟,师生之间还有距离。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明白他的辨证思路、处方规律、用药技巧。我首先翻阅了他的门诊日志,可他的日志简单,只有就诊日期、疾病名称、方剂名称。无奈,我与药房同志沟通,借出了老师近一年来所开的处方。我用日志上的病名、方名,来对照处方上的药品、数量。罗列后,病下有型、型下有方、方下有药。就这样我起早贪黑,分门别类,力求探索出老师的处方原则、用药规律、配药技巧等。我用趣味记忆的方法,将他潜心独创,反复验证的方剂,编成歌诀,熟读硬背。
几个月后,门诊时遇到一位因肝肾阴虚导致四肢无力的患者,经过诊脉、看舌后,他问:“德康,开点什么药?”我回答说:“不需用药,到市场上买三斤熟牛肉,吃吃就好了。”他略微思忖,会心地笑了,他笑得十分开心。
无力症,一般分两型,一型是脾气虚弱型,补中益气汤是代表方剂,从医者无人不晓。另一型是肝肾虚弱型,医道不深者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赵老师的独到之处了。我将药物麦冬、人参、熟地、牛膝、山萸肉,编为参(斤)熟牛肉,自拟方剂名称为“增力汤”,歌曰:“欲增力,市场走,买三(人参)斤熟(熟地)牛(牛膝)肉(山萸肉)”。
自从这件事后,赵老师对我另眼相看,真正把我当作了他的徒弟。一天,赵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德康啊,你很钻研,我七代人,几百年的经验,就委托你整理了,我将书稿《翼谋燕贻》交付于你,那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一定要公布社会,造福人类!”赵老师为了鼓励、鞭策我,用汉隶认真地为我书写了两幅字——“藏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父亲的临终嘱咐加上老师的重托,我越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四)励志
一诺值千金。就是这样一个承诺,再承诺,使我起早贪黑了几十年,失去了从政的兴趣,麻木了金钱的剌激,心无二用地做草根医生。
32年来,每时每刻,我从未敢忘记父亲的临终嘱咐。23年来,日日月月,我从未敢忘记老师的千斤重托。使命感与责任感使我废寝忘食,为了履行这个承诺,清贫,不动摇;富贵,不动摇;一辈子,不动摇!我几十年如一日,不管酷暑与严寒,坚持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由起初的爬格笔耕,到后来的电脑写作。
编辑,需要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坚持书写门诊日志,坚持书写病例治愈总结。
编辑 ,要从基础抓起,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病证结合。大学就读时,我听课的中药笔记、方剂笔记正面是中医,反面是相对照的西医药理作用。内科笔记,尽量搞清,西医的病名之下,有几个常见的中医证型。
编辑,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我多采用医疗卡片的归类方法,采用表式病历记载方法,力求归类清楚,查阅方便,我保存的病历达30年之久。
编辑,要采众家之长。为此,我放弃了县中医院院长的职务,师从中国妇科名医、北京市政协常委、中西医结合会副会长、解放初期四大国医施今墨的门生、门婿、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祝湛予;为此,我放弃了单位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自费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医院进修学习西医诸科,师从李士峰、王春华、陈仁、彭淑芳、杨青山等名医;为此,我到河南中医学院进修妇科,师从河南名医庞青治、王子平;为此,我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妇科,师从河南省妇科名医、中医科主任潘延坤。
编辑,要夯实理论基础。因此,在门诊工作之余,我到登封卫校担任妇科教师。
编辑,要注意科别的连贯性、系统性。为了不使临床与中草药脱节,我经过选科学习,在己有中医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情况下,考试晋升了执业药师,成为为数不多的双职称医务工作者。
编辑,是一个学用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将临床成功的经验记载于书中,经过查阅资料,上升为自己的处方、用药规范,并编成歌诀熟读硬背,再应用于临床。有一定的突破后,赶紧再编进自己的方剂之中。
编辑,要多思多记。茶余,饭后,游玩,散步,乘车都有思考的机会。一句话,一种药,一点突发奇想,就赶紧写在手机的草稿箱里。夜里醒来脑海里突然一闪的好东西,赶紧拿笔记在本上,生怕第二天忘掉。
编辑,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仅读书笔我就记了五百万字有余。我将自己的医学杂志撕开归类,按疾病名称装订成册。
编辑,我还与时俱进。在年过花甲,远视40O多度的情况下,我学会了电脑打字,自1990年算起,易稿已达20次之多。
二、寻根
(一)求学
1972年,当时我己娶妻成室,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温饱难以解决,而这些阻挡不住我对医学事业的执着爱好。我向父亲要求,即使我不要家产,也要走出去深造进修。父亲赞许我的想法,将家中唯一的像样家产,一件大炼钢铁时放在公社卫生院而幸存下来的药柜变卖了140元钱交付给我,我找到君召粮店主任帮助兑换了300斤粮票,踏上了郑州一五三医院进修之路。
我是自费生,是靠年迈父母供养的,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父母的血汗。我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每月生活费不能超过12元;二是一年不回家;三是决不买衣服、鞋袜等物品。
我的饭量大,说实话在医院每天吃二斤主食还是吃不饱的。我自定每日主食不得超过一斤二两,这就迫使我科学地设计饭菜谱。早上我吃昨天中午卖剩下的菜,因为当天中午的菜是新做的,每份是2角钱,第二天早上就成了剩菜,价格是5分钱,中午吃早上买的咸菜。大米汤是一两饭票一碗,去得早,米少汤多,我总是晚去,大米沉在饭桶底部,买两碗,既稠又省粮票。到了晚上,一般是稀面条配蒸馍,其它进修生多是两个馍一碗面条,我是喝两碗面条不吃馍。
按说1970至1971年并不像l961至l962的灾荒年,但是为了求知,为了改变前途和命运,我又勒紧裤带,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饿。
(二)寻方
我的好友段西海办了个甲鱼养殖场,他聘请了一位兼职养殖专家陈世锋。陈先生是某大学实验室工作的生物教授,每两个月来一次养殖场。他出身于世医之家,虽不行医,却酷爱医学,善用鲜品,重视实验。
我俩第一次相约见面,不巧那天刚刚下过大雪,因雪天路滑,公交车停发。为了不违约,我用了3小时,步行25华里才赶到见面地点。我俩一见如故,推心置腹交谈了4小时之多。
他的“鳖甲粉活血、软坚、长寿”、“柳叶清热、利尿、化湿”、“鲜药强于干药”的试验体会,被我多次验证于临床,受益匪浅。
(三)是医就有招
我市医药公司有位小有名气的坐堂世医,由于她药不过10元,剂不超2日,求医者络绎不绝。我登门拜访,想学点祖传秘方。她热情的接待了我,说:“我父亲是医生,可我没跟老人家学过。我懂事时,他己过世了,我只读过他留下的著作。我爱试方,有的药方疗效特好,我母亲的癌症就是用上面的方法试好的。”我十分惊奇,迫不急待地问:“什么癌?”她说:“屁股上长瘤子,越长越大,我用马钱子熬汤让她喝,喝后昏迷3日,我吓坏了,等她醒来,神了!屁股上瘤子不见啦!”其实,她说的并不是癌症,只是坐骨结节囊肿,这从侧面印证了马钱子有消囊的功效。
十几年来,我就按药典规定用量,将马钱子配合其它药物用来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收到了一定的疗效。
(四)民间有大医
书本上的治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名医的治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治法,大医院不一定能治好你的病,民间偏偏有某一方面的大医。
没上大学的民间医生,理论不全面,知识不系统,但没有千篇一律教科书的束缚。课堂上振振有词的大学教授不一定认识田间地头的地锦草和山里的勒马回。开一辈子处方,不懂得草药片的形状与气味的医生多得是。钻牛角尖,会钻出个新天地,仅有一招,可偏偏这一招,常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慢性泌尿道感染,西医用的是抗菌素轮替疗法,疗程最少四周,要求尿培养三次转阴,才算治愈。中医用的方剂无外导赤散、八正散、龙胆泻肝丸之类。可我的一位医友只用槐米3O克、郁金I5克,水煎2剂,一般可愈。此方利尿、解毒,妙在活血,虽不是常用方剂组成之药,却疗效奇特。一位患者用圪针油涂搽治疗家族性神经性皮炎;一位患者常服用九香虫,治愈了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五)单方治大病
中医有五方,经方、偏方、单方、验方、时方。经方、验方是历代著名的医学大师在治病程中总结出来的方药,有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基础为前提。张仲景以前为经方,以后为时方。验方、偏方多来自民间,药简而力宏。
历史是发展的,科学是进步的。医圣张仲景立法严谨,辨证精详,他常用的药得心应手,但他不用的药并非无效。再者,古人也有想不到的东西,也会出错。由于单方具备简、便、廉、验的特点,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然而在经济效益高于一切的今天,在目前医疗体制下,正规的中医不愿用,甚至否定单方,不许越教科书雷池一步。他们不懂单方,没学过,也没实践过,不愿用不等于疗效差。如挑治疗化脓性扁桃腺炎;蜡油疗烧伤;九头狮子草消肿;人乳治电光性结膜炎 ;青盐疗前房积水,蚯蚓白螗浸渍液治带状疱疹;长虫吸老鼠治淋巴结核;热敷冶疗退行性关节炎等。
(六)办报
我曾任《登封健康报》的副主编,在办报过程中,我发现收集来的民间流传的土单验方应用于临床上,往往有神奇的疗效。我认为,大医来自民间。山村百姓自身验证的土单方对某些疾病常能出奇制胜,被疾病长期困扰的患者辗转求医而成某病良医者不在少数。因此,为了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抢救散失验方精品,丰富自己医疗知识,为老百姓治病,我在主编闫锦木同事的倡导下,自费办起了《土单验方报》。
土,来自民间;单,多是一味药或二味药;验,就是验证有效的经验方。我骑自行车到处约稿,向深山老农、牧羊人、药农求教;向一些久病成医的患者索方,因为他们对一病一方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药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医生;拜有单方、验方的人为师,只要听说有妙方者,我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也尽力回馈那些支持我工作的热心人,只要送来一个方,我就赠送l份报纸,内容l万字左右,lO0个以上的单方。
《土单验方报》的通讯员队伍多达180多人,献方者达万人以上。这些人都是些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乐意为社会、为人民大众作出奉献的热心人。尤其是一些老同志,担心好的方子失传,主动会找上门来送秘方,这令我十分感动。
为了方便与献方人联系,1993年3月,在中岳大街东段,我开办了“土单验方服务部”。卫生局特意将我的服务部作为登封市民心工程的一个窗口,并在大街上设置“土单验方专栏”。
收集土单验方,办《土单验方报》,尽管每月会花费掉我40O元钱,可为我写书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十分宽慰,因为收的大都是经过验证的良药,它们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与经验。我做的虽然是普通的小事,但这却是流传后世的大业。
三、嚼根
(一)厚书读薄
本书的读者群也许不是搞研究的博士生,他们有可能是医生,或者医学爱好者,还可能是病人。但是医生术业有专攻,日常的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医学爱好者,还有家事、国事、柴米油盐事。病人跑医院,访大夫,试群方,也往往忙得衣不解带。
人生难过百岁,转眼就是几十年的光景。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办较多的事,把精力放在点子上,做到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呢?那就必须将厚书读薄。
因此本书不讲医学源流,不叙各家学说,不引经据典。而是略于理论,详于治疗,详于常见,略于少见或不述。如果你是医生,只要顺目录查一下,或许能给你开辟另外一条思路,不妨试试看;如果你是病人,求医不如求己。依照医院做出的诊断,找到那个病,将你的症状与书的适应症候对照,抄个处方,或许能药到病除;如果你是同仁初学者,耐住性子翻一下,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可终生受益无穷。
读者请注意每个疾病款下的第一个方,就是基本方,是该病常见类型的应用方剂,其它证治往往以此为基础。
(二)特色
业医,必须有特色,说大了叫体系,说小了叫个性,尤其是中医。有自己的看病技巧、用药规律、体会经验。这就是社会上常说的“不怕千般会,就怕一招鲜”,于是就有诸如“温热派”、“附子先生”、“寒凉派”、“大黄先生”、“逍遥先生”、“六味先生”、“补中先生”、“越鞠先生”等等各种派别。体系的形成首先要搏采众方,即所谓“普遍撒网”,然后经过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方可“重点得鱼”。
实践是根本。书再好,也是人写出来的。历史的局限性,知识的片面性在所难免。思考后做, 做了有效再升华,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家传方与老师方相结合,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作用相结合,尽量多用土单验方,尽量不用贵重药,是我用药的基本原则。如补气的四君子汤加黄芪、肉桂、陈皮,达到补气快、副作用少的目的;理气的逍遥丸,将茯苓改为茯神,再加麦麸,以偏重安神;治脾虚型腹泻,不用参苓白术散,而用车术汤(车前子、白术)加附子、地锦草而起到前利后涩、益气温阳的作用。我还自拟了许多方剂,如益气强督汤治脾肾虚弱,补肾调冲汤治月经不调,黄芪益枳生化汤治产后诸症等等。
总之,体系优劣,任人评说。但自己临床时,只要得心应手,也就心滿意足了。
(三)感悟
感悟,有推敲、摸索、探讨、研究、反思、引申之意。医生不悟,就会死搬教条、禁锢手脚、停滞发展。医生若悟,就会灵活机动,举一反三,发扬广大。
“尽信书而不如无书”,古人留下的,书本上的,老师说得固然很好,但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更好。任何一味药,一个方剂,一个中医的道理,应用时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悟一下。过去的人是现在的古人,现在的人就是今后的古人。师古而不泥古,是历来提倡的。通过悟,提出疑问、想法,理清思路、设想,使诊疗技术再上一个台阶,再有新的突破。本书我还写了“临床医学一百悟”,有很多自己行医多年的切身感悟,但百密一疏,难免有失偏颇,贻笑大方之处望大家见谅。
在我看来,《草根谈》登不上大雅之堂,仅是自我欣尝、自我陶醉而己。茶余饭后,有兴趣者,看上一眼,提点小批评,我就心满意足了,理由是你关注了。
四、品味
(一)医魂
医魂是德,我为父亲的高尚医德感到自豪。他一生看重医德,不看重金钱。刚解放时,百姓没钱买药,到了收获季节就用麦子或棉花抵做药费。父亲将一盒盒成沓的欠账本都付之一炬,他说:“出去的东西就是别人的,钱不重要,人品重要。”
腮腺炎流行季节,父亲在院里架起杀猪用的大锅,从地里担回两担苍耳棵,熬练成浓缩膏药,趁热用白布作底,用椎子醮膏。村里患病的儿童,排着队来贴膏药,父亲一分钱也不收。他边贴边对我说:“这叫万应膏,是咱的祖传秘方,来自《本草纲目》,不花钱能治病,一贴必愈。”
父亲高尚的医德、精谌的医术在十里八乡赢得很高的威信,老百姓都把他当作自家的亲人。我结婚时场面蔚为壮观,三邻五村送礼的摩肩接踵,入席时座无虚席,人山人海。宴请宾客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才结束,婚后退礼钱,又退了三天。待到我弟弟结婚时,父亲连一个客人也不敢待了。
父亲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从医几十年,我开出的药方力求“简、便、廉、验”,因为这代表了医生的良心、爱心、品质、道德。“药简”才能检验出医生的水平;“方便”代表药物易取、易得,给病人减少麻烦;“便宜”是替患者考虑,将病人当亲人,雪中送炭;“效验”是疗效,治疗效果不好,一切都是空话。我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我决不将古今人民的妙术绝招据为己有,藏头藏尾。对于同仁或后辈,我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此书凝聚了我们一德堂,老师泰和堂几代人的心血,家庭至宝、本人经验,希望能流传下去,造福后世。
(二)书魂
书魂就是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故弄玄虚。尽量深入浅出,通俗化
|
|